跳转到内容

台湾日治时期城市规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台湾城市规划一览图(1941年)
1911年台南市区改正计划图;
此计划奠定台南市中心道路格局的基础

台湾日治时期开始实施城市规划,实施的市镇总计有72处(当中清水、梧栖、沙鹿合并为新高港),总面积约52,500公顷,总计划人口约326万人[1]。台湾第一个公告的城市规划,是明治33年1月公布的“台中市区设计图制定”,但同年八月的“台北市城内市区计划”则是第一个实行的城市规划,最晚公告的则是1943年的善化城市规划和白河城市规划[2]

近代城市规划的概念于19世纪起源于欧洲,是为了因应工业革命造成的快速都市化,特别是始于1850年代改造巴黎的奥斯曼计划,影响了许多城市的空间发展,开辟兴建下水道、开辟道路、圆环并形塑街道立面。台湾进入日治时期后,也引进了近代城市规划制度,改造台湾传统的城市空间。以宽敞笔直的道路、圆环、公园等公共设施,以及对建筑物设置的规范,取代以往道路曲折狭窄,且卫生环境不佳的空间。“城市规划”一词,要在1936年《台湾城市规划令》公告后才正式确立,其前身为“市区(街)改正”和“市区计划”。市区改正仅是应急、局部性的都市改造措施,在考量市区整体发展后,逐步由市区改正演变为市区计划,之后再进一步成为城市规划。《台湾城市规划令》公布后实施的城市规划仅21处。虽然部分城市规划因战争时期并未全部实现,但仍对至今的城市规划影响深远。这些计划跟法令在战后仍持续沿用,直至1964年公布《城市规划法》后,才废止《台湾城市规划令》。

相较于台湾,日本内地在1919年制订《城市规划法》,同样曾为日本属地朝鲜则于1934年公布《朝鲜市街地计划令》[3]

计划划定

[编辑]

根据1937年的《关于市街地树立城市规划标准之规定》,应拟定城市规划的市街地有[4]

  • 州、厅所在地
  • 郡役所所在地
  • 集团户数在千户以上者
  • 因修筑港湾、设置工业区、铁道车站所伴生之新市街计划
  • 人口增加率显著者
  • 因遭受灾害需复旧者
  • 具有温泉、海水浴场、史迹、游览地区者

市区改正

[编辑]

日本治台初期,亟需改善台湾市街的公共卫生,陆续针对上下水道、建筑设计,与土地征收制定了相关规范。此时期对城市的改造称为市区改正,特别针对改善道路和卫生环境,规模较全面者则称市区计划。初期由各地方政府设置市区计划委员会,如台北、基隆、台南市区计划委员会;后来在1910年由总督府统一设置市区计划委员会,由中央审议市区计划。

1899年8月,台湾总督府以台北为重点,对台湾的大城市采取约五年的建设计划,名曰“第一次市区改正”,该计划以旧有道路的改进与新设道路的拟定为主。以台北为例,该计划订定了拆除台北城墙的计划,并整建西门町作为日本新移民住宅。1901年,总督府公告第二次市区改正计划公告,除了台北市之外,还将重点移往台中为主,该计划实施地区为台北南门城外与东门附近一带外,也开发台中车站等周围地区。这两次改正计划均以水沟与基础道路改善为重点,其目的为应付日本新移民。

较完备的市区改正为1905年8月,计划不但包含台南等大城市,也有人口容量的设计。1917年止,台湾有20个市街庄进行市区改正。

城市规划

[编辑]

由于都市快速发展,原先的法令已不敷使用,于是总督府在1921年成立“特别调查委员会”,以沿用日本内地的“城市规划法”为目标,但并未成功;后来在1934年成立“城市规划法施行准备委员会”,并在1936年公布《台湾城市规划令》和施行细则,于隔年实施。城市规划令中,首创使用土地使用分区与特定专用区(原文为地域制、地区制)管制,划定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以及美观地区、防火地区、风景地区、风纪地区等类别[4]

在总督府内设有“台湾城市规划委员会”,负责城市规划的调查与审议,在1940年因为受战事影响,将都委会分为中央及地方,在州厅内的地方城市规划委员会,可直接决议一般城市规划的新订与变更,特别者再交由中央城市规划委员会决议,唯一的例子为新高港附近城市规划[4]

计划位置[5]

[编辑]

台北州

[编辑]
市区改正中兴建的荣町通(今衡阳路
本町通(今重庆南路一段)与荣町通(今衡阳路)路口的西尾商店(原金石堂城中店,已于2018年6月关闭)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台北市区计划 1900年8月
  • 1896年:开始下水道工程
  • 1899年:城内市区改正
  • 1901年:城外南、东门附近市区改正
  • 1905年:全市街市区改正
  • 1909年:上水道开始供水
  • 1913年:开始淡水河防水护岸工程
  • 1917年:艋舺江濒街埋立地竣工
  • 1932年:大台北市城市规划
基隆城市规划 1907年8月
宜兰城市规划 1932年5月
罗东市区计划 1934年4月
瑞芳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草山市区计划 1935年1月
板桥城市规划 1938年11月
苏澳城市规划 1942年

新竹州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新竹城市规划 1905年5月
  • 1905年:新竹市街市区改正
大溪市区计划 1912年12月
竹东城市规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苗栗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北埔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竹南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头份市区计划 1935年10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南庄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后龙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公馆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铜锣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三叉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苑里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通霄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大湖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卓兰市区计划 1937年3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中坜城市规划 1938年11月
桃园城市规划 1941年12月

台中州

[编辑]

台中市

[编辑]

日治时期1895年,台湾民政支部长儿玉利国建议将当时台中市规划为“圆形放射状”都市,但未被台湾总督府采纳。

隔年,总督府在准备实施的市区改正计划中,民政长官后藤新平采用了巴尔顿滨野弥四郎的“台中市街区划设计报告书”,将台中市规划为“棋盘状”都市。为配合整体都市发展也设置了公园预定地,但此地后来被铁路车站用地取代,也就是台中车站现址,而公园预定地为台中公园现址。

1900年市区计划执行一部分之后废止,于1911年重拟新的计划,1900年的计划已不能符合纵贯铁路兴建以后台中市区发展所需,所以才在1911年将1900年之计划未执行的部分废止而重新拟定新计划、因而整治绿川柳川与开辟棋盘状道路、兴建台中驿(旧台中车站),将台中兴建成为台湾新兴的现代化都市。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这个地名就是在日本在台湾始政隔年的1896年取的。台中距离当时台湾南北两大城市台北与台南都约一百英哩,不知是巧合还是此原因是日本人打算在此建设台湾中部新城市的考量之一。

台中的城市规划虽然是第一个提出,但是第一个近乎完整实行的城市规划却是晚几个月的台北城内市区计划。

尽管最初要将台中规划为放射状城市的提议未被采用,然而在百年后的现代,台中除了当时市区改正后中区是棋盘状外,放射状规划在的都市扩张下却起死回生,一圈又一圈的外环道自中区向外扩张,时至今日成为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放射状城市。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台中城市规划 1900年1月
  • 1900年:台中市区改正计划
  • 1911年:台中市街市区计划
  • 1935年:台中市市区扩张计划
  • 1943年:台中城市规划
彰化城市规划 1906年3月
北斗市区计划 1912年6月
南投市区计划 1912年8月
埔里市区计划 1914年9月
竹山市区计划 1917年7月
大甲市区计划 1934年5月
鹿港市区计划 1935年1月 实施市区改正,拓宽并拆除不见天街
丰原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内埔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神冈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石冈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清水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震灾地城市规划

三计划于1940年7月废止, 合并为新高港附近城市规划

梧栖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沙鹿市区计划 1935年7月
员林市区计划 1936年8月
新高港附近城市规划 1940年8月
东势城市规划 1941年4月
水里坑城市规划 1942年3月
草屯城市规划 1943年


台南州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嘉义城市规划 1906年4月
  • 1902年:拆除嘉义县城城壁
  • 1906年:嘉义大地震后,推行嘉义市区改正计划[6]
  • 1913年:嘉义城市规划扩张
  • 1931年:嘉义街市区改正计划
  • 1943年:嘉义城市规划
台南市区计划 1911年7月
  • 1911年:台南市区改正计划
  • 1929年:台南市区计划扩张
  • 1941年:台南城市规划
北港市区计划 1913年6月
朴子城市规划 1916年12月
斗六市区计划 1924年10月
麻豆市区计划 1931年1月
斗南市区计划 1935年1月
西螺城市规划 1937年1月
盐水市区计划 1937年6月
新营城市规划 1937年6月
学甲城市规划 1937年6月
佳里城市规划 1938年2月
虎尾城市规划 1941年7月
善化城市规划 1943年2月
白河城市规划 1943年2月

高雄州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高雄城市规划 1908年5月
  • 1908年:打狗市区改正计划
  • 1921年:高雄街市区计划变更
  • 1921年:高雄市市区计划变更
  • 1937年:高雄城市规划
屏东城市规划 1913年1月
  • 1908年:阿缑街市区计划
  • 1937年:屏东城市规划
旗山城市规划 1938年2月
冈山城市规划 1938年11月
凤山城市规划 1938年11月
东港城市规划 1941年7月

花莲港厅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花莲港城市规划 1910年2月
  • 1910年:花莲港街市区改正计划
  • 1934年:花莲港市区计划
凤林市区计划 1915年7月
玉里市区计划 1921年8月

台东厅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台东城市规划 1913年10月
  • 1913年:卑南街市区计划
  • 1938年:台东城市规划
新港市区计划 1922年4月

澎湖厅

[编辑]
位置 公告日期 备注
马公市区计划 1912年10月
  • 1912年:妈宫街市区改正计划
  • 1935年:马公街市区计划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2008全国都计建管会议. 從當前都市計畫面臨之課題與挑戰-論未來都市發展政策 (PDF).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0-11-28). 
  2. ^ 《南瀛探索》都市計劃與現代化的生活設施.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30). 
  3. ^ 黄世孟. 《台灣學通訊》臺灣都市計畫令及其影響 (PDF). 2011-12-2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2-27). 
  4. ^ 4.0 4.1 4.2 蔡之豪. 日治時代臺灣都市計畫法制歷程之研究. 中国文化大学建筑及城市规划研究所论文. 200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2-27). 
  5. ^ 臺灣總督府內務局主管土木事業統計年報. 台湾总督府内务局土木课. 1941-1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7). 
  6. ^ 建築與城市. [2016-05-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