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维基百科讨论:译名表

页面内容不支持其他语言。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译名表是否要分“拉丁字母”、“斯拉夫字母”……表分开呢?--Formulax 2003年6月28日 02:03 (UTC)

同意。因为在看到别的字母命名的时候也可以作为参考。(例如我看不懂俄文、法文、德文等等,就可以参考译名了)不过至于“希伯莱字母表”、“阿拉伯语字母表”应该就不用了吧? Samuel 2003年6月28日 12:19 (UTC)

其实,在内地过去也只是采用“拉丁字母”和“斯拉夫字母”两类型。其他语言的,都会把文字拉丁化。你看在“辞海”和“汉语大词典”里的阿拉伯项目是已经拉丁化了。 -- 石添小草 05:33 2003年11月4日 (UTC)


移动自Wikipedia:互助客栈

外文译名表

[编辑]

现在我们在遇到外国人名或地名时还没有规范,有时用中文译名,有时用英文名,有时用原名。或许我们可以全部统一用中文名,然后再建一个“外文译名表”或之类的东西,把原名/英文名及其中文译名全部列出,否则现在很难定义什么是已经统一的译名,有些还没统一。--Formulax 2003年6月25日 02:04 (UTC)

这个方法很好。--Shizhao 2003年6月25日 03:17 (UTC)
这可能又要涉及到选择什么标准的问题,台湾香港大陆的发音标准都不同(如“布什”、“布殊”)。那样可能又要做很多的重定向(因为只使用大陆的标准的话似乎不妥)。Samuel 2003年6月25日 03:54 (UTC)
建议:多音译处理
  1. 三个以下音译就在第一句写出,选最常见的(中文Google)当标题,如果所有音译都大约通用,选最标准的。
  2. 四个以上音译在第一段(介绍)之后列单子。
--Menchi 2003年6月25日 04:14 (UTC)
中文译名是最恰当的。我看过的中文百科全书和字典都是在标题用中文,然后在文章的第一行写原名。或者标题用中文以及原名(在括弧号中)。
但是既然我们一定会提到原名,为什么还要个分别个“外文译名表”? 我们有文多翻译的文章的时候,这个表可能会不太容易保持的,而且会变的像字典一样。要查询,用"搜索"按钮不就可以了吗?
--Menchi 2003年6月25日 04:14 (UTC)
译名表是由于很多外文名有多个中文译名,例如Samuel提到的问题,可以在表中George W. Bush中列明多个不同的中文译名来解决。还有一个好处就是Wikipedia中译名的标准化,避免发生同一个外文名,在不同的地方用不同译名的问题(除非是约定俗成的惯例)。--Formulax 2003年6月25日 04:38 (UTC)
我同意弄一个译名表,它好像一个索引一样,无论对文章的编者或是读者都会很方便。有了统一的译名,就不怕题目不一的问题。 --Lorenzarius 2003年6月25日 08:04 (UTC)

繁简同版

译名表该繁简体写在一起,类似译名表/M。繁简分版,维护级难。大部分人只要一点懒,就只增加音译到他们自己字体版本,然后到最后,两版,冇一个完整,然后冇一个能当真正的参考列表。-Menchi 2003年6月26日 02:36 (UTC)

好。--Formulax 2003年6月26日 03:15 (UTC)

---

应该避免使用“外国人“,和其他以中国为中心的词语。 译名应遵守“名从主人“的原则。譬如美国总统的官方译名是 “欧巴马“,并非中国新华社常用的 “奥巴马”。

外国政要,地名,应参考有关主权政府的网站和资料。千万不要把某一个国家的官方媒体当作全世界汉语一名的制定者。 大韩民国,首尔,Kim Taehong 169.252.4.21 (留言) 2010年8月10日 (二) 02:40 (UTC)[回复]

译名表的规则

[编辑]

这个译[名表应用的是什么规则呢?法语到汉语有一个译音表,凡是没有约定俗成译法的专有名词,均按此表翻译。我在翻译的时候参考的是《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第10卷,凡是其中没有的,均按译音表翻译。这应该是大陆翻译的通用做法,也有用新华社专有名词对照表+译音表的。

很多专有名词,大陆和台、港、澳地区译法相差很远,建议二者在两种文本中都并列。例如一个这样的表格: 英文名,普通话译名,台、港、澳地区译名。 我觉得这里不是繁体或者简体中文的区别,而是各地之间不同的做法。我一我觉得两种称呼都应在在两种字体中存在,以促进交流。 这里确实有一个标准的问题在里面:到底以简体为主还是以繁体为主。否则两种文本不可能一致。例如,如果以简体中文,我们可以把所有的繁体专有名词,重定向到相应的简体中文条目,而把相应的繁体中文译法以“台、港、澳地区译为”的形式加到词条之后。如果各分主次就不能实现统一版本,那么为了交流的目的,就在简体中文如上注明,并在繁体中文版中采用台、港、澳的译名作为词条,并注明“中国大陆译作”。我个人认为,应该以简体中文为主,因为使用方便,而且学的人多。但是台港澳的朋友们又不习惯。唉! Zj 01:32 2004年2月22日 (UTC)

不单单是台港澳,还有海外的华人。要知道,当中共锁国的那一段日子,海外华人一直都在使用繁体中文、奉中华民国为正统。所以,不少译名都是当地日按过去的译名法则来订定的。人家习惯了,硬要人去适应“外国人”为他们而作的译名,很难受。几个例子:“雪梨”叫了好几十年不用,夹硬要人家用“悉尼”;有“椰加达”不用而来硬改作“雅加达”;人家就是嫌“英属哥伦比亚省”这名称太长,所以从英文简写直译为“卑斯省”,又硬要别人改用那长长的名字。那算是哪门子的道理了?--石添小草 18:02 2004年2月22日 (UTC)

这页的标题

[编辑]

为什么这页的标题是译名“表”﹖ (应该是表, 繁体版变了手表的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