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学术性向资赋优异班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学术性向资赋优异班,简称资优班,是中华民国教育部开设的一种分组资优教学计划[1]。法规上,资优班的设立、管理由国教署负责,但实际教学计划大致上由各学校自由办理。尽管每年七月的资优考季往往引起媒体的大幅关注,但台湾政府在特殊教育方面着重于障碍教育,因此在学术资优班的着墨上其实较少[2]

由于传统升学主义因素,台湾学校较愿意办理资优班,因此比起亚洲各国,台湾资优教育规模明显较大。以2012-2013 年度为例,接受特教服务的资赋优异学生有25923人,约占全体同年段学生之0.75%。在学术资优方面,国小95人、国中5957人,高中5664人[2]

法源依据

[编辑]

依据特殊教育法及身心障碍及资赋优异学生鉴定办法 ,学术性向资赋优异是指在语文数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学术领域,较同年龄者具有卓越潜能或杰出表现者。其表现并由下列四个方式判断:

  1. 在任一领域测验得分在平均数+2标准差PR97以上,并经专家、老师推荐。
  2. 参加政府机关或学术研究机构举办之国际性或全国性(指中华民国)有关竞赛或展览表现优异,获前三等奖项。
  3. 参与学术研究单位长期辅导之有关学科研习活动,成就优异,经主办单位推荐。
  4. 独立研究成果优异并刊载于学术刊物,经专家学者或指导教师推荐[3]

历史

[编辑]

早期台湾之资优教育以学术资优教育为主,1963年,台北市阳明国小、福星国小依据1962年第四次全国教育会议发展资优教育决议案,试办资优班。1969年,师范大学贾馥茗在大安国中金华女中进行“才赋优异学生教育实验”;1971年扩展至台中师专附小[4]。之后,随资优教育观念逐渐普及,其他领域的资优班才逐渐成立。然而资优教育首次引起台湾主流的关仍要等到1986年,当时师大附中首创高中数理资优班。后来,随各种保送办法及详细规定的建立,学术资优班才逐渐脱离“升学班”的囹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资优班”[2]。1983年,国立清华大学主办高中资优人才培育计划,周末上课,依科目分类成班[5]。1988年,台湾大学成功大学中央研究院也开始办理类似计划[6]

2005年,教育部规划在六所国立高中成立类似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科学菁英班”,但后来由于与主流之升学主义不合,胎死腹中。2005年,国民教育阶段实施常态编班[7],有些学校基于升学主义,为规避常态编班,乃以法规漏洞以“资优班”行“能力分班”之实,造成升学主义复辟。尤其在2006年,台湾中部四县市举办国中资优班联招,引起争议和非议,检讨之声四起。于是同年九月,为了维持资优教育水平,立法院决议将“资优”的条件由标准平均数+1.5标准差或PR93以上,修正为今日的平均数+2标准差或PR97以上[8]。2008年3月,教育部正式公布《资优教育白皮书》,并规划六项资优教育行动方案。同年,在5所公立高中试办“高中科学实验班”,由4所大学辅导[2]

随后,为了强化与升学主义脱钩的决心,立法院在2009年及2013年先后修正《特殊教育法》,宣布国民中小学资优班不得采集中式特教班[2]

类型

[编辑]

资优班在台湾,大致上有人文社会科学资优班、语文资优班、数理资优班三类型。[来源请求]

人文社会资优班

[编辑]

人文社会资优班较传统华语、英语取向之资优班不同,着重于大学社会科学院、文学院等相关科系之学门做资优教育。台北市有建国中学、中山女高两校设有分散式人文社会资优班,北一女中于111学年度停办人文社会资优班。[来源请求]

语文资优班

[编辑]

语文资优班(简称“语资班”[9][10]),给予适当教育,启发潜能、兴趣,培养语文人文社会科学相关人才[11]除了一般台湾教育的教学内容外,语文资优班的教育包含较多的英语课程、国文、社会科时数和国际交流内容[来源请求]。2014年全台湾共有18所高中有语文资优班,就读学生数1620人[12]

数理资优班

[编辑]

2020年,全台湾约有20所高中设有数理资优班,十二年国民教育课程纲要并为之规划24到36学分的特殊需求课程,包括情意发展、领导才能、创造力、专题研究等。[13]

参见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1. ^ 資優教育資源網. excellent.set.edu.tw. 中华民国教育部.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9). 
  2. ^ 2.0 2.1 2.2 2.3 2.4 吴武典. 臺灣資優教育四十年(一):回首前塵. 资优教育季刊. 2013, (126): 1-11. doi:10.6218/GEQ.2013.126.01-11. 
  3. ^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edu.law.moe.gov.tw. 2013-09-02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4. ^ 吴武典. 我國資優教育的發展與展望 (PDF). 资优教育季刊. 2006, (100): 3-20. [永久失效链接]
  5. ^ 高中培育計畫介紹 - Department of Physics, NTHU. phys.web.nthu.edu.tw.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中文(台湾)). 
  6. ^ 特殊教育沿革與現況. subject.naer.edu.tw.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08). 
  7. ^ 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常態編班及分組學習準則. edu.law.moe.gov.tw. 2009-07-14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1-12). 
  8. ^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部分條文修正總說明. 2006-09-29 [2017-07-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5). 
  9. ^ 蔡依珍. 武陵語資班生 大溪服務小學生. 中时电子报. 2018-08-06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10. ^ 胡健森; 李忠一. 蘭女語資班 國立大學全壘打. 中时电子报. 2018-08-08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8). 
  11. ^ 語文資優班. 国立台湾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教务处.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12. ^ 資優概況 - 資優相關統計. 资优教育资源网. [2019-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17. 
  13. ^ 潘乃欣. 適性揚才?108課綱降低排課彈性 數理資優生難發光. 联合报. 2020-08-28 [2021-01-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