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宜汉(1882年—1974年)字一韩,号毅斋,晚号缄叟、涵叟,福建福州马尾亭江象洋人,中华民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1]
王宜汉是清朝知府王有树的曾堂侄孙,同光体闽派诗人王允晳的堂侄,新四军驻福州办事处主任王助的堂伯,台湾立法院秘书处立法委员王思之父。王宜汉自幼入家塾,获堂叔王允晳启蒙。1896年,考入福州马尾船政前学堂制造班第六届,学习船舰制造以及法语,1905年冬毕业。王宜汉一直追随林森,参加辛亥革命。1928年随林森调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秘书。1932年,任国民政府主席林森的秘书。1942年,任国民政府立法院第四届立法委员,同时仍任林森的秘书,当时人称国民政府中央福建籍官员“四大台柱”之一。[1]
王宜汉擅长诗词及书法,1930年代在南京中山陵兴建时,曾题写孙中山《建国大纲》中“民生主义”部分,刻于南京中山陵藏经楼碑廊内。孙中山《三民主义》全文由书法家张乃恭、陈天锡、连声海、李启琛、叶恭绰、郑洪年、陈仲经、蔡允、胡涤、彭醇士、王宜汉、李宣倜、王贤、邓散木共十四人分别书写而成。这些碑文的原稿保存在南京市档案馆。[1]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宜汉参加民革,曾任民革福建省委委员。他还获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撰写文史资料,编纂《福建船政史》。[1]
1974年,王宜汉在福州病逝,享年92岁,葬于福州马尾亭江镇象洋山。[1]
|
---|
1935年1月12日 共86名 | |
---|
1936年 |
- 1936年8月15日1名:叶夏声(1943年3月9日免)
- 1936年9月5日5名:李登辉(1938年12月24日免)、冯自由(1943年4月12日免)、王毓祥、林庚白(1941年12月19日亡)、艾沙(1946年7月4日免)
- 1936年12月5日7名:盘珠祁(1940年5月25日免)、戴夏、张西曼、温源宁(1947年9月1日免)、刘廷芳(1942年6月5日免)、凌冰(1940年4月27日免)、缑克敬
|
---|
1937年 |
- 1937年2月6日1名:李光汉(1942年7月18日免)
|
---|
1938年 | |
---|
1939年 |
- 1939年1月7日2名:全增嘏(1942年3月28日免)、吴云鹏
- 1939年1月20日1名:陈伯庄(1946年6月25日免)
- 1939年3月9日1名:王礼锡
- 1939年9月18日1名:凌璋
|
---|
1940年 |
- 1940年2月17日1名:刘志平
- 1940年4月2日1名:陆亚夫(1945年9月29日免)
- 1940年4月27日1名:洪瑞钊
- 1940年5月25日1名:马晓军
- 1940年8月7日1名:张凤九(1947年4月12日免)
|
---|
1941年 |
- 1941年5月23日3名:罗友仁(1947年5月8日免)、赵巨旭、赵珮
- 1941年6月4日1名:曾彦
- 1941年6月18日1名:袁世斌(1946年6月25日免)
- 1941年7月3日2名:叶秋原(1942年3月28日免)、陈紫枫
- 1941年9月25日2名:连声海(1942年3月28日免)、朱学范(1945年2月3日免)
|
---|
1942年 | |
---|
1943年 |
- 1943年2月18日1名:盛振为
- 1943年3月9日1名:连声海
- 1943年4月12日1名:王泉笙
- 1943年5月1日1名:董霖(1945年3月21日免)
|
---|
1944年 |
- 1944年1月22日1名:柳克述
- 1944年7月10日1名:陈扬镳
|
---|
1945年 | |
---|
1946年 | |
---|
1947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