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赣榆区

坐标34°50′N 119°07′E / 34.833°N 119.117°E / 34.833; 119.117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34°50′N 119°07′E / 34.833°N 119.117°E / 34.833; 119.117

赣榆区
市辖区
赣榆老城
赣榆老城
赣榆区的地理位置
赣榆区的地理位置
坐标:34°50′N 119°07′E / 34.833°N 119.117°E / 34.833; 119.117
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
隶属行政区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
设立秦代
政府驻地青口镇
下级行政区
15
政府
 • 区委书记吕洁
 • 代理区长李莉
面积
 • 总计1,514.08 平方公里(584.59 平方英里)
人口2020年[1]
 • 常住1,003,844人
 • 密度663人/平方公里(1,717人/平方英里)
 • 城镇569,229人
语言
 • 母语方言赣榆话
时区北京时间UTC+8
邮政编码222100
电话区号0518
车辆号牌苏GC
行政区划代码320707
旧称怀仁县竹庭县
国内生产总值¥283.07亿元2011年[2]
网站www.ganyu.gov.cn

赣榆区时写作赣揄,古称怀仁竹庭,又称榆城,常被简写作干于,是中国江苏省连云港市下辖的一个。是全国首批沿海对外开放县、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之一。位于江苏省东北角的苏鲁交界处,海州湾畔,东临黄海,西接沂蒙山南麓,北通滨海名城青岛,南襟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连云港,隔海与日本朝鲜半岛相望,有“黄海明珠”、“徐福故里”之美名。区域总面积为1363平方公里,沿海、平原、山区各占三分之一。区人民政府驻青口镇琴岛路2号。

赣榆历史悠久。上古属东夷,“赣揄”的地名始见于秦代,当时已置县,历史上数易其名,南北朝金朝初期称怀仁县,1945年中共为纪念抗日名将符竹庭而更名为竹庭县,1950年恢复原名。2014年7月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3]。赣榆人文荟萃。孔子及其高足子贡曾印屐夹谷山,成就了历史上著名的夹谷之会;秦始皇两度莅境,鞭石成桥登秦山岛;千古东渡第一使者——秦代方士徐福从这里浮海东去;北宋科学家沈括登赣榆之山,东望大海,观“天地日月之游动出没”。赣榆地处苏鲁交界,与山东省的日照莒南临沭接壤,人际交往密切,语言风俗相近,历史上受齐鲁文化影响深远,形成了以齐鲁文化为母体,兼容淮海文化,历史积淀厚重而又不乏灵秀。

名称

[编辑]

由来

[编辑]

赣榆名称的历史由来众说纷纭,大致有“戆愚说”、“贡榆说”、“植榆说”、“龠榆山音转说”、“赐火说”、“贡羽说”、“榆为盐说”、“赐县说”、“鬼臾别写说”、“肝榆之尸说”、“重之观象台说”等。

  1. “戆愚说”。赣榆县贡生朱尧望在《赣榆名义说》中提出:“赣”与“戆”同,“榆”音近“愚”,以邑民愚戆,故名[4]
  2. “贡榆说”。朱尧望在《赣榆名义说》中同时提出:“赣,贡也,榆,木之美者也。咏于诗,征于礼,以榆木常入贡,故名”[4]
  3. “植榆说”。朱尧望在《赣榆名义说》中还提出,以“赣”为“贡”,即子贡。端木子贡手植之榆,以榆属赣,故名赣榆[4]
  4. “龠榆山音转说”。《南齐书》记载,明僧绍以弟庆符青州刺史,随郁洲,住龠榆山,郁洲为赣榆旧属地。这是光绪年间通州拔贡王文炳于同治光绪年间主持怀仁书院山长时以训诂学对赣榆作字训的考证[4]
  5. “赐火说”。由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张翰勋提出,意思是说“君子赐予榆火”表示承受恩宠,并得吉祥[4]
  6. “贡羽说”。李洪甫在其《少昊稽索》中提出,“赣,赐也,榆为羽字的通借,赣榆正是少昊之国向各部落赠送 “羽旌”之地”[4]
  7. “榆为盐说”。唐善纯、刘正婵提出,赣榆春秋时属,“越沤”人曾居于此。“赣”为虚词。“越人谓盐曰余”。余、榆音近,榆即为盐[4]
  8. “赐县说”。《说文解字》云:“赣,赐也”;“揄,引也”,王建成在其主编的《徐福研究十年》中提出赣榆乃秦始皇泛海求仙所赐之名,为特设之县[4]
  9. “鬼臾别写说”。何幼奇在其《山海经新探》中提出《山海经·海外东经》中有“肝榆之尸”,肝鬼同纽,榆臾同纽,他认为肝榆就是鬼臾的别写。赣榆县的县名源于这个民族[4]
  10. “肝榆之尸说”。《山海经·大荒东经》载:“有神,人面、犬耳、兽身,珥两青蛇,名曰奢比尸”。而《山海经·海外东经》载:“奢比尸国在其北,兽身、人面、大耳,珥两青蛇。一曰肝榆之尸,在大人北”。尸即人、人方,即东夷。肝榆之尸即赣榆之东夷[4]
  11. “重之观象台说”。2002年,北京大学教授王大有连云港市的东磊摸忽山的太阳石上,辨识出“工、俞、风、重”四个字,并对这四个字进行了解释:“”表示古代测量太阳影子长短的矩;“”表示测天的规;“”表示竖立测日影的扶木;“”即“赣”字的初文;四字合意为“重部落的观测天象台”[5]

方言发音

[编辑]

“赣榆”地名中的“赣”字,在赣榆方言中无论文白,一律读作/gai51/,音“盖”。在赣榆方言中,古咸摄开口一等去声勘韵见母字中只有此字读/ai/韵母,非常特殊[6]

变迁

[编辑]

1979年,在陕西省临潼县赵背户村秦代刑徒墓中出土两片书有“赣榆距”、“赣揄得”瓦文墓志,证实赣榆置县于秦代[7]。“赣榆”之名文献记载始见于西汉,写作“赣揄”。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废赣揄县入利城郡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赣榆县,自此县名作赣榆。此后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连云区)。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高祖武德八年(625),省祝其利城2县入怀仁县,废赣榆县入东海县。此后怀仁县名沿用500多年。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改怀仁县为赣榆县。之后赣榆县名一直沿用。民国末年,为纪念牺牲于此的符竹庭将军,滨海专署曾将赣榆县更名为竹庭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即复名。从此“赣榆”作为县区名再未变动并沿用至今。

西文拼写

[编辑]

末时期至民国初年,赣榆的西文名曾用过邮政式拼音威妥玛式拼音的“Kanyu”。联合国于1977年正式改用汉语拼音拼写中国大陆地名;1987年,中国国家三部委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地名标志不得采用“威妥玛式”等旧拼法和外文,使汉语拼音“Ganyu”(或带调号)成为“赣榆”县名惟一的合法拼法。而“Kanyu”仅在历史、艺术等领域及非正式场合使用。

历史

[编辑]
历代变更
设立秦朝
使用状况赣榆区
秦朝赣榆县(或作赣揄县)
西汉赣揄、祝其利城县3县
东汉赣揄、祝其利城县3县
三国祝其利城县2县
西晋赣揄、祝其利城县3县
隋朝怀仁东海县2县
唐朝怀仁县
北宋/辽朝怀仁县
南宋/金朝赣榆县
现代赣榆区(县)

建置沿革

[编辑]

赣榆区旧石器时代已有人居住。东夷西周祝其两国。春秋时期周贞定王元年(前468年)归周安王二十三年(前379年)越都迁后,为两国争夺。

赣榆(或作赣揄)县,隶属琅琊郡西汉在赣榆境内置3县,赣揄县治今盐仓城,属琅琊郡祝其县治今古城,利城县治今利城,2县同属东海郡平帝元始元年(公元元年),以赣揄县2000户为扶德侯马宫食邑,县治徙郁洲新莽时宫死国除地还于县,仍治郁洲。东汉章帝建初五年(80年)归东海国献帝建安三年(198年)废赣揄县而升利城为郡,三国魏文帝黄初六年(225年)利城郡废为县。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赣榆县(自此作赣榆),治艾不城,与祝其、利城同属东海郡。东晋时,赣榆为南北交争之地,归属不定,至安帝义熙五年(409年)复属晋。南北朝初属刘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县北部归,义塘戍以南仍属刘宋,泰始六年(470年)于赣榆县侨置2州。萧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于今县地置怀仁县,隶南北2青州。东魏孝静帝武定七年(549年)归魏,置义塘(郭下)、归义、怀仁3县属南青州义塘郡上鲜(郭下)、洛要2县属海州武陵郡;赣榆(郭下)、安流广饶下密4县属海州东海郡

文帝开皇三年(583年),废武陵、义塘2郡,以上鲜、洛要、归义、义塘4县入怀仁县,隶于海州。高祖武德四年(621年)置新乐,怀仁、利城、祝其等9县隶于海州,东海青山石城、赣榆4县隶于环州。六年(623年),省新乐入祝其。八年(625年)省祝其、利城入怀仁,废环州,以属县入东海。唐末藩镇割据,海州属兖郓青密节度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归淮南五代南唐周世宗显德五年(958年)入于

宋代怀仁属淮南东路海州,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入于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改怀仁为赣榆,隶于山东东路海州改海州为淮安路海宁州,赣榆属之。洪武元年(1368年)海宁州复名海州,领赣榆县,属直隶淮安府初赣榆县隶江南省淮安府世宗雍正二年(1724年)升海州为直隶州,赣榆隶之。

民国元年(1912年)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1934年)属东海专署抗日战争期间,民国28年(1939年)初,赣榆县被日军攻占,成为江苏省最后沦陷的县,隶属日伪江苏省政府。民国30年(1941年)初,八路军收复全县大部分地区,建立抗日政府,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山东省滨海专署民国34年(1945年)11月,为纪念牺牲于此的符竹庭将军,滨海区行政公署将其改名竹庭县,1950年10月复名赣榆县,隶属山东省临沂专署。1953年1月,划归江苏省,隶属于徐州专署;1983年3月,划归连云港市;2014年7月7日,赣榆县撤销,设立连云港市赣榆区[3]

赣榆县沿革简表
年代 隶属 县名 备注
前22世纪-前1046年 东夷
前1046-前771年 祝其
前770-前469年
前468-前379年 楚灭,有其地。越灭
前379-前221年 唯强者所有
前221-前207年 琅琊郡 赣榆 秦始皇二十六年,灭齐,置琅琊郡
薛郡东海郡 秦始皇三十五年,分薛郡东部为东海郡
前203-80年 琅琊郡琅琊国 赣揄
东海郡东海国 祝其
利城
80-198年 东海郡 赣揄
祝其
利城
198-280年 利城郡东海郡 祝其 198年,废赣揄县,升利城为郡。225年,利城郡废为县
利城
280-323年 东海郡 赣榆 280年,复赣榆县,治艾不城,寻移治郁洲
祝其
利城
323-?年 东海郡 赣榆
南东海郡 祝其 2县先侨于曲阿晋穆帝永和间移治京口
利城
?-?年 东海郡 赣榆 ?年,省祝其
南东海郡 利城
?-470年 东海郡 赣榆
470-481年 东海郡 赣榆 3郡皆赣榆(郁洲)分置
东海
海西郡 郁县
齐郡 -
482-549年 北海郡 赣榆 530年置怀仁县
都昌
广饶
胶东
剧县
下密
平寿
齐郡 -
高密
怀仁
549-577年 义塘郡 义塘
归义
怀仁
东海郡 赣榆
安流 萧梁都昌
广饶
下密 萧梁齐郡
武陵郡 上鲜 萧梁高密
洛要
577-583年 东海郡 广饶
东海
武陵郡 上鲜
洛要
义塘郡 义塘
归义
怀仁 怀仁县移治黄郭戍
583-621年 海州东海郡 东海(广饶) 601年改广饶东海
怀仁
621-625年 海州 怀仁 623年省新乐祝其。625年省祝其利城怀仁;废环州,以青山石城、赣榆入东海,隶于海州
祝其
利城
新乐
环州 东海
青山
石城
赣榆
625-1167年 海州 怀仁
1167-1911年 海州海宁州海州直隶州 赣榆
1912-1948年 江苏省
1940年11月-1945年11月 山东省 抗日民主政权
1945年11月-1950年10月 竹庭
1950年10月-1952年12月 赣榆
1953年1月- 江苏省
未名时期
赣榆祝其利城时期
战乱时期
怀仁时期
赣榆时期

区(县)治沿革

[编辑]

赣榆区(县)城所在地也经历了众多变化,沙河镇等多处出土老县城遗址。近代以来县城长期位于今赣马镇,又称城里,解放战争期间,抗日政府将县城迁至青口镇

赣榆区(县)历代区(县)治
朝代 城名 介绍
西汉 赣榆县城 西汉赣榆治故莒国盐官城,后称盐仓城,今为龙河乡盐城、西城、西胡3村。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归义县亦治此。开皇三年(583年)裁废。
故城为椭圆形,面积约2平方千米,南临龙河、西滨古游水。其文化层有三:上层属汉,可见汉画象砖和瓦、陶豆残片;中层属周,曾出土炭化稻谷;下层为新石器时代,出土有石刀、石斧、麋鹿角亚化石等。城内旧有兴会寺,略如杭州灵隐寺格局,香火甚盛,故老相传为唐尉迟恭奉敕营建,民国36年(1947年)拆毁。
祝其县城 西周祝其国春秋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孔子侯于祝其。祝其县武德八年(625年)并入怀仁县。故城在今班庄乡古城村,城墙烽火台遗迹尚在。
利城县城 利城县,东汉建安三年(198年)废赣榆县,升利城为郡,三国黄初六年(225年)废郡为县,武德八年(625年)并入怀仁县。故城在今临沭县利城村。
东汉 赣榆县城 赣榆县自汉平帝元始元年(1年)迁治郁洲新莽东汉仍之。刘宋泰始六年(470年)侨置二州,后又侨置齐郡北海郡武德八年(625年)并入东海县。故城在今连云港市云台区境内。
赣榆县城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复置赣榆县,治艾不城。相传初齐王田横兵败逃至郁洲,汉将艾不追击至此,筑城防守,世称艾不城。遗址亦在连云港市云台区境内。
萧梁 怀仁县城 梁武帝中大通二年(530年),置怀仁县,治黄郭戍(故址为现在的城头镇城头村)。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怀仁县仍治此,高齐时北迁。开皇三年(583年)以怀仁县隶于海州,治所随之南迁(有二说:一说在城头镇城头村,故老相传本名头城,意为第一个怀仁城,后演变为城头;一说在土城乡土城村)。隋大业十三年(617年)被臧君相迁废。
东魏 义塘郡城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义塘郡,领义塘怀仁归义三县,郡治黄郭戍,高齐时北迁,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怀仁县亦治此。故城在徐福镇临马疃村东,宿山之下。因改宿山为怀仁山。
东魏 上鲜县城 东魏武定七年(549年)置武陵郡,领上鲜洛要二县,上鲜县为萧梁齐郡改置,故城在东海县境内。
东魏 洛要县城 洛要萧梁高密县改称,高齐天保元年(550年)移武陵郡治此,北周仍之,开皇三年(583年)裁废,后为洛要镇。天禧(1017--1021年)末置洛要盐场,人迁至临洪镇。故址在今沙河镇城子村。
北齐 怀仁县城 北齐天保四年(553年)废义塘县,移义塘郡怀仁县治古辟阳城,故址在今山东省莒南县大店镇西南城子村。
臧君相 隋炀帝大业十三年(617年),天下群雄并起,臧君相乘机据怀仁县,筑新城于海滨。故城在罗阳乡大沙村与宋庄乡范口村之间。
怀仁县城 故址有两说:一说在青口镇西南城子村,一说在城头镇
怀仁县城 怀仁县南唐(937--958年)移治大金山下,仍之,故城在赣马镇城里村。
民国 赣榆县城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怀仁县入于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改怀仁县称赣榆县。民国历代仍之。民国34年(1945年)9月,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以青口镇为县城。故城城里村,今属赣马镇

当代区(县)治

[编辑]

青口镇位于北纬34。50 726”,东经119。01 714”。总面积1l平方千米,城区面积7.5平方千米。分设10个街道居民委员会,9个村民委员会,总人口约6.6万,是一个具有700多年历史的古镇。自古以来就是闻名遐迩的商业城镇,民国34年(1945年)秋,抗日战争胜利,迁县治于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古镇焕发了青春,1986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列为对外开放镇之一。198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首批全国沿海对外开放城镇,1991年荣获“江苏省百家名镇”称号。

青口镇东濒海州湾青口河穿越城区入海,有渔、盐、航运之利。乾隆五年(1740年)“特恩”开港后,山西山东安徽浙江等地客商陆续来此开行设铺,至清末民初成为苏北鲁南一带商品主要集散地之一。每年出口植物油20万篓、豆饼18万担,仅次于牛庄(今营口市)居全国各港第二位。陇海铁路全线通车后,海属商业中心逐渐移新浦。民国28年(1939年)2月,被侵华日军占领后,成为日伪在赣榆的政治、军事中心,重要物资全被日商垄断,市面萧条,工商业者纷纷外迁,至民国34年(1945年)秋,仅有居民约万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口镇获得了新生,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镇办工商业如雨后春笋,建成了服装、塑料、制鞋、橡胶、裘皮、建筑、建材、冶金、化工、造纸、机械、工艺美术等100多家企业,出口产品达1000多个规格品种,远销60多个国家和地区。现已基本形成了多品种多口岸、成批量、上规模的新格局。由于工商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各项事业突飞猛进。目前,市容整洁,道路宽广,高楼林立,厂店栉比,在苏北、鲁南一带享有“小上海”之誉,成为海州湾中一颗璀灿的明珠。

基层政权

[编辑]

置镇、乡;置4乡,15社,56里;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并为30镇;宣统二年(1910年)合为8区,大称市,小称乡;民国23年(1934年)编为8区,122乡镇,836保。民国31年初,撤销乡,村直隶于区,全县置为12个区。

建国初年,区划无变。1951年5月,改以序号名区。1956年2月,调整为8区,1镇,66乡。1957年8月始撤区并乡,至1958年4月,置为24乡、1镇,389个农业合作社。同年9月,实行政社合一,全县建为25个人民公社,152个生产大队,1160 个生产小队。1962年,划小各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全县置29个人民公社,1个公社级带队水库管理处,715个生产大队,3016个生产队。1983年7月,各人民公社一律改为乡,生产大队改为村,生产队改为村民小组。1990年,全县共置10镇、19乡、一个乡级水库管理处,761个村民委 员会、4个工区、8个居民委员会,3267个村民小组。20世纪90年代末,逐渐改乡为镇。2009年末,全县共18个镇,1个园艺场沙河子园艺场),1个盐场青口盐场),1个海洋经济开发区江苏省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2010年,将赣榆县管辖的青口盐场划归连云港市连云区管辖。行政区划调整后,赣榆县行政区域面积1363平方千米,人口110.34万人。2013年2月,班庄镇欢墩镇合并,设立新的班庄镇,镇驻地为班庄;墩尚镇罗阳镇合并,设立新的墩尚镇,镇驻地为罗阳;门河镇城头镇合并,设立新的城头镇,镇驻地为城头[8]

兵事

[编辑]

赣榆地区位于中原要道,素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周至清间,共发生大型战役18次。

赣榆区(县)清代兵事
年代 兵事
咸丰四年 二月,贼陈秃爪大索大沙河、青口。
咸丰九年 山东幅匪翟三秃窜青口。
咸丰十年 九月,捻匪张洛刑(应为张乐行)、刘天祥攻扑县城,知县方钧与侯补千总兰山朱范(今属东海县)人王得胜率勇目王秀廷率团练乡兵御守,杀敌甚或众。县人邱世官、周翰儒亦各率团练的御守。二十九日,周翰儒率所部与捻匪战于盐仓城一昼夜,全军覆没。
咸丰十一年 捻匪兵力大增,王得胜、王秀廷率部死守,击退捻匪,擒斩幅匪高三。王得胜与县人周日森修筑青口圩。八、九、十三个月,捻匪精锐大攻县城,县令玉亮督王秀廷部固守。
同治三年 捻匪兵败,再至赣榆,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逐走之。
同治六年 八月,捻再至赣榆境,提督刘铭传率部迎击,副将张登瀛阵亡。十月,匪首任柱(即任化邦)率众十余万来寇,刘铭传善庆率部迎击。任柱亲信潘新反正,袭任柱,斩之于沙河。捻匪溃回山东。不久,捻匪另一酋帅赖文光于扬州为王得胜所擒。
光绪二十一年 甲午战争中,海州缉私盐防营前江西赣州镇总兵兰山(山东临沂)人王得胜(兰山县西朱范村人,今江苏东海县西朱范),率海胜军八营驻防青口、墟沟,日寇见防守严密而退。
宣统三年辛亥 秋,时局震荡,县西境及西南境匪患日炽,西南境青庄湖(今东海县西青湖镇)。县令唐运鹏邀兰山县咨政局议员王佐良率沂州兵防营及其所募乡勇剿匪。王佐良与其侄王沂华率部至县西境剿匪,九月初一进至磨山(今属东海县),与匪交战,大胜。次日,进至青庄湖,克复青庄湖盐防营。
赣榆区(县)民国兵事
年代 兵事
民国元年(1912) 农历腊月中旬,巨盗孙秩坠与县吏勾结,县令唐运鹏举措失当,致使形势危急。王佐良令驻青庄湖马队移守县城。北境匪事起,县队及练勇进剿于龙王庙,而土匪趁县城空虚于1月8日夜,占领赣榆城,县令唐运鹏只身逃至青口。
民国十八年 夏,大刀会围攻大沙河镇。
民国二十一年 6月26日,土匪血洗范家官庄。
民国二十三年 刘黑七匪军洗劫赣榆城。
民国二十四年 7月,江苏山东两省保安部队会剿土匪。
民国二十六年—民国二十九年 国共合作,共同对抗侵略赣榆的日本飞机及路面部队。
民国二十九年 董毓珮反共政权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发动青口战役
民国三十年—民国三十一年 发动五次反日伪军“治安强化运动”。
民国三十二年 小沙东海战。11月初,滨海军区发动赣榆战役,此次战役取得辉煌胜利,并被撰文于次日《延安日报》头版头条发表。
民国三十年—民国三十一年 发动五次反日伪军“治安强化运动”
民国二十八年—民国三十三年 反日伪军“伪化”、“突击”
民国二十八年—民国三十四年 海岸线争夺战
民国三十四年 山东解放军二师和独立三旅发动全面反击,赣榆县全境解放

地理

[编辑]

位置

[编辑]

赣榆区位于江苏省滨海平原东北端,海州湾沂蒙山脉之间。东濒黄海海州湾,东北隔绣针河山东省日照市岚山区相接,北与山东省莒南县毗邻,西临沂蒙山脉山东省临沭县接壤,南隔石梁河水库新沭河与江苏省东海县连云港市连云区海州区相邻。中心地理坐标北纬 34°50′,东经119°07′,区境北起北纬35°07′39″,南至34°40′39″南北长49公里;东起东经119°18′00″,西至东经118°45′39″,东西宽39.5公里。全区总面积1363平方千米,海岸线长62.5千米。

自然概况

[编辑]

赣榆区地处中国一级大地构造单元秦岭褶皱系武当——大别隆起的东延部分苏胶隆起带上。境内地貌,西、北部为低山丘陵区,高程在35米以上,最高364.4米;东濒海州湾,海岸线长62.5公里,沿海海积平原高程0.5–3米;过渡带为陇岗洼地和河湖堆积平原。全区有山37座、岭61座、河18条。近海中有岛一座,名秦山岛。距赣榆城区直线距离15.3千米,高程55.90米,面积0.198平方千米。

土壤有棕壤砂礓黑土潮土盐土4类9亚类16属33种。植被属温带落叶阔叶林区南端,以人为植被为主,自然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为辅。植物有169科657属1062种;动物有16纲,以水生动物与家畜禽为主。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石、大理石、蛇纹石、瓷石、硅石、榴辉岩、黄砂、矿泉水储量丰富。

赣榆区气候属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北缘(曾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南缘),四季分明。全年多风,以偏东风为主。冬季寒冷多风,夏季闷热潮湿。春秋季温和舒适。1月平均气温0.3℃,极端最低气温-19.5℃(1969年2月6日)。7月平均气温26.7℃,极端最高气温39.9℃(1955年6月19日)。年平均气温约14.2℃。日照和降水较为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315.9小时。年均降水量912.2毫米。[9]

1991-2020年间赣榆区的平均气象数据
月份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全年
平均高温 °C(°F) 4.9
(40.8)
7.5
(45.5)
12.8
(55.0)
19.2
(66.6)
24.6
(76.3)
27.6
(81.7)
30.2
(86.4)
29.7
(85.5)
26.3
(79.3)
21.2
(70.2)
14.1
(57.4)
7.2
(45.0)
18.8
(65.8)
日均气温 °C(°F) 0.3
(32.5)
2.7
(36.9)
7.7
(45.9)
14.0
(57.2)
19.6
(67.3)
23.5
(74.3)
26.7
(80.1)
26.3
(79.3)
22.1
(71.8)
16.3
(61.3)
9.2
(48.6)
2.5
(36.5)
14.2
(57.6)
平均低温 °C(°F) −3.3
(26.1)
−1
(30)
3.4
(38.1)
9.3
(48.7)
15.2
(59.4)
20.0
(68.0)
23.9
(75.0)
23.4
(74.1)
18.5
(65.3)
12.0
(53.6)
5.1
(41.2)
−1.2
(29.8)
10.4
(50.8)
平均降水量 mm(吋) 16.5
(0.65)
21.9
(0.86)
30.7
(1.21)
41.2
(1.62)
74.1
(2.92)
101.3
(3.99)
241.6
(9.51)
207.0
(8.15)
88.4
(3.48)
34.8
(1.37)
36.3
(1.43)
18.4
(0.72)
912.2
(35.91)
平均降水天数 4.2 4.9 5.6 6.6 7.6 7.4 13.1 11.9 7.5 5.2 5.4 4.2 83.6
平均相对湿度(%) 66 68 65 66 70 77 83 83 77 71 69 66 72
月均日照时数 163.8 162.8 204.1 221.9 236.9 204.2 192.9 200.8 198.8 196.8 165.6 167.3 2,315.9
可照百分比 52 53 55 56 55 47 44 49 54 57 54 55 53
数据来源:中国气象局(1971–2000年间的降水天数和日照数据)[10][11]

自然灾害

[编辑]
  • 洪灾:民国29年至1964年有15年受灾,几率为60%,平均每次受灾农田面积24.52万亩。建国后经过整治,情况好转。
  • 涝灾:赣榆地区涝灾多发生于夏至到处暑之间。
  • 潮灾:潮灾有三,海水内浸,潮水倒灌,大潮上岸。
  • 旱灾:赣榆区一般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加之降水集中,造成大量径流流失,干旱几率很高。
  • 地震:清康熙七年六月十七日(1668年7月25日),郯庐断裂带发生8.5级郯城大地震,震中距赣榆县十几公里。赣榆县地震烈度10级,“ 官康民舍尽倾, 惟学宫大成殿独存”,“海反退舍三十里” [12]。之后发生过有感地震17次。1975~1984年间,发生0.5~1.7级无感小震5次。

行政区划

[编辑]

截至2013年初,共辖15个镇,两个省级开发区——赣榆经济开发区赣榆海洋经济开发区

赣榆区行政区划地图

下表中乡镇面积人口为2013年统计数据。

赣榆区行政规划
面积(km2 人口(人) 居委(个) 行政村(个)
青口镇 95.80 165024 42 19
柘汪镇 72.30 51650 24
石桥镇 73.43 60429 23
金山镇 70.00 47420 21
黑林镇 87.98 42766 21
厉庄镇 61.30 34179 16
海头镇 79.00 79739 29
塔山镇 84.98 65236 30
赣马镇 84.30 82820 36
班庄镇[13] 175.61 100000 44
城头镇 117.50 88000 43
城西镇 45.27 45299 21
宋庄镇 31.20 26260 12
沙河镇 131.56 114645 52
墩尚镇[14] 128.55 77000 29

(门河镇)

经济

[编辑]

截至2007年,全县共有大小工业企业125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23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基本形成以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通用设备铸造业、服装玩具、非金属矿物制品、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塑料制品等行业为主导的产业体系[15]

赣榆区2007年各镇工业总产值(单位:万元)
现价总产值 规模以上 规模以下
全县 1910387 859484 1050903
青口镇 245779 78349 167430
柘汪镇 133618 66763 66855
石桥镇 116897 60211 56686
金山镇 109450 82608 26842
黑林镇 15732 2168 13564
厉庄镇 59557 10959 48598
海头镇 175740 81762 93978
塔山镇 75865 14097 61768
赣马镇 178761 108761 70000
现价总产值 规模以上 规模以下
- - -
班庄镇 70703 16622 54081
城头镇 86970 35704 51266
门河镇 59072 20700 38372
城西镇 71843 32027 39816
欢墩镇 86247 63113 23134
宋庄镇 54221 16061 38160
沙河镇 140644 47316 93328
墩尚镇 81923 25243 56680
罗阳镇 67350 17005 50345

人口

[编辑]

旧石器时代,赣榆就有原始人居住。西汉元始元年(公元元年)至宣统二年(1910年)的1909年间,人口从2万余人增至36万余人。截至2009年,全县总人口为110.80万人,其中家庭户340544户,人口出生率为12.80‰,死亡率为9.14‰,自然增长率为3.66‰。城镇人口达到51.81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76%。全县共有60岁以上人口14.15万人,占总人口的12.77%。

赣榆区人口历代统计如下:

年代 人口统计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 琅琊郡辖赣榆等51县,共228960户,1079100人。
东汉永和五年(140) 东海郡辖赣榆等13县,有148784户,706416人。
南北朝大明八年(464) 东海郡辖赣榆等2县,共2411户,13941人。
贞观十三年(639) 海州怀仁等4县,共8999户,43693人。
天宝元年(742) 东海郡怀仁等4县,共28549户,184009人。
北宋崇宁元年(1102) 东海郡怀仁等4县,共54830户,99750人。
至元二十七年(1290) 淮安路辖赣榆等12县,共91022户,547377人。
景泰三年(1452) 赣榆县共7138户、55484人。
天启四年(1624) 赣榆县共6923户、81111人。
顺治元年(1644) 赣榆县共15221个男丁。
宣统二年(1910) 赣榆县共64411户、364989人。
民国元年(1912) 赣榆县共60500户、462888人。
民国三十三年(1949) 赣榆县共92241户、405656人。

赣榆区历次人口普查统计如下:

年代 人口统计
第一次人口普查(1953.7.1) 全县共484243人
第二次人口普查(1964.7.1) 全县共588729人
第三次人口普查(1982.7.1) 全县共794893人
第四次人口普查(1990.7.1) 全县共947520人

赣榆人口主要现状为:[16]

  1. 人口总量低速增长:与2008年相比,增速下降0.14%, 人口出生率上升0.4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上升0.5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0.15个千分点。
  2. 逐步向城镇集中:与2008年底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45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上升了1.87个百分点。
  3. 老龄化速度加快:比2008年增加0.31万人,所占比重上升0.18个百分点。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和医疗保健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延长,老年人口比重不断增加的趋势仍将继续,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提高。
  4. 家庭户规模保持稳定
  5. 2010年11月1日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为94.94万人[17]
  6.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赣榆区常住人口为1003844人。

城市建设

[编辑]

交通

[编辑]

赣榆区地处江苏省东北端的苏鲁边界,中国沿海南北过渡和海陆东西连接的枢纽部位,区位优越,交通发达。赣榆港南接连云港港,北联日照港岚山港,境内204310327国道交汇,沿海高速连临高速南北东西贯穿。半小时车程能够到达连云港港、日照港、岚山港和连云港机场,一小时到达山东临沂全国小商品市场,两小时到达青岛港青岛机场青盐铁路赣榆段工程建设正式启动。以港口为龙头,集公路铁路航空海运于一体的沿海综合集疏运立体交通网络初步形成。

公路

[编辑]

铁路

[编辑]
  • 青盐铁路赣榆段,长约60.4公里,设有赣榆站。铁路等级为国铁I级,正线为双线电气化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预留时速250公里。

港口

[编辑]

赣榆港区全称连云港港赣榆港区,与前三岛港区合称连云港港北港区,是连云港港“一体两翼”战略的重要北翼。地处中国沿海中部的黄海海州湾西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北靠日照港岚山港区,南邻连云港主体港区,是未来中国最大的港口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港区包括柘汪海头两个作业区。港区北起苏鲁交界的绣针河口,南至龙王河口北1.2km处,岸线长20.3km,通过填海造陆形成两个双堤环抱式港湾,挖入式港池和突堤相结合,可形成码头岸线长33.2km以上,陆域79.8平方公里以上的区域。

2010年6月,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起步工程正式奠基,标志着赣榆港区开发建设进入了实质性启动阶段,2010年8月,赣榆港区防波堤工程试抛填,标志着赣榆港区建设正式拉开序幕。2011年底,完成投融资8.9亿元,防波堤主体完工,港池和航道疏浚快速推进,4个15万吨级泊位开工建设。港口前沿配套区和物流园区路网基础基本形成,口岸联检大楼开工建设。编制赣榆港片区港产城一体化规划。2012年底,赣榆港实现开港运营,浓墨重彩描绘出“潮涌海州湾,扬帆赣榆港”的美丽蓝图。

教育

[编辑]

赣榆区历史上的主要书院有:

名称 介绍
赣榆县怀仁书院 重建于乾隆六十年(1795),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高等小学堂
赣榆县选青书院 道光二十六年(1846)募建,光绪二十五年(1899)改为县初等小学堂
赣榆县溯沂书院 光绪十三年(1887)建立,民国元年改为太和市第一国民小学

幼儿园

[编辑]

2007年,全县共有合格幼儿园127所,不合格幼儿园66所,共有1084个班,在园幼儿29594人。[18]

主要幼儿园有:

名称 介绍
赣榆县实验幼儿园 前身为赣榆县直属机关幼儿园(1959年建立),2001年后陆续建立分园,现共有三个校区。
赣榆县海头镇中心幼儿园 1976年建立。
赣榆县财贸幼儿园 1979年建立,位于青口镇。

小学

[编辑]

截至2007年底,全县有小学104所,教学点76个,其中省级实验小学18所。全县有中心小学30所,共有190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2516人。民办学校小学部5个,在校学生3128人。[18]

主要小学有:

名称 介绍
赣榆县实验小学 始建于民国37年,初名青口镇隆嘉巷初级小学。1950年改成青口镇西门里初级小学,1953年并入青口小学为二部,1959年改为赣榆县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62年迁入停办的赣榆师范学校校址,改为青口公社北门外小学,1972年改为赣榆县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1982年改为赣榆县实验小学,位于文化路。2000年左右扩建,将附近的青口第二中学校址并入。
赣榆县青口镇中心小学 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五年,称青口官立初等小学堂,民国2年改称青口区立第一国民学校,后经多次改名,于抗战胜利后改为青口镇中心小学
赣榆县赣马中心小学 光绪二十五年建立 ,校址位于怀仁书院,原名赣榆县官立高等小学堂

中学

[编辑]

本部分仅列举中学,并加以历史介绍。评论性内容请提供书籍、论文、期刊、报纸来源。

截至2007年底,全县共有普通高中10所,其中四星级高中4所,三星级高中2所,共有班级511个,在校学生32442人;初中36所,共有班级1023个,在校学生60154人;职业高中3所,共有班级202个,在校学生10126人,设专业33个。民办学校初中部6个,在校学生12760人;高中部2个,在校学生2208人。全县初中招生20713人,普通高中招生11820人,县内职业高中招生4958人,县外职业高中招生6050人,合计11008人。[19]

高中

[编辑]
  • 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建于民国12年,原名赣榆县立初级中学,校址在城里(现赣马镇)怀仁书院,民国16年停办,民国27年重办,民国28年因县城被日军占领而停办,民国32年,伪政府在青口镇重办,抗战胜利前夕停办。1952年,县人民政府在青口镇重建赣榆县初级中学。1958年增设高中班,改名赣榆县中学,位于黄海路。2000年高中初中分离,初中部称赣榆县实验中学,位于原址,高中部称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在环城北路建立新校区。江苏省赣榆高级中学是国家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高中。到2006年已经是高考本一、本二上线数、上线率、高分段人数、学科优分率和综合评估连续8年高居连云港市首位,实现了“八连冠”。在全省具有相当的影响力。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海头中学坐落在赣榆县县城北部的海头镇,是1956年建校的赣榆县四所老完中之一,1998年被确认为省级重点中学,四星级高中。
  • 赣榆县第一中学:原青口镇第一中学。
  • 赣榆县城头高级中学: 城头中学位于赣榆县城头镇,1956年建校,历史比较悠久,1998年被评为省级重点中学.
  • 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
  • 赣榆县赣马高级中学
  • ……

初中

[编辑]
  • 赣榆县实验中学:赣榆县实验中学自分离后位于原址,其历史从2000年算起。2002年,全县受“教育产业化”影响,包括实验中学在内的很多优秀学校被以极低的价格出售,赣榆县实验中学原址被另用建立赣榆县外国语学校,赣榆县实验中学改在黄海路较偏远处另建校园。
  • 青口第二中学、青口第三中学、青口第五中学、宋庄中学、赣马第一初级中学、赣马第二初级中学、塔山中学、黒林中学、黒林二中、厉庄初级中学、金山中学、柘汪第二中学、石桥中学、柘汪中学、石桥第二中学、海头第二中学、海头第一中学、班庄第二中学、城头初级中学、塔山二中、门河中学、班庄中学、欢墩中学、沙河第三中学、沙河中学、沙河二中、城西中学、墩尚中学、罗阳中学、盐场学校。

职业高中

[编辑]
  • 赣榆县职业教育中心
  • 赣榆县金山职业高级中学

民办学校

[编辑]
  •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教育产业化时期诞生,位于原赣榆县实验中学原址。2004年,赣榆县4家被出售的学校的教师开始罢课事件,因为私营学校使其养老等利益受到损害,最终除外国语学校外其余私营学校再次收为国有。
  • 赣榆县外国语学校(北校区)
  • 赣榆县华杰双语学校
  • 赣榆县汇文双语学校
  • 赣榆县金桥双语学校
  • 赣榆县清华园双语学校

成人教育

[编辑]
  • 青口镇第二成教校、宋庄镇成教校、赣马镇第二成教校 等成人教育学校
  • 连云港市广播电视大学赣榆县分校

文化

[编辑]

历史典故

[编辑]

周景王二十二年(前523年)秋,齐国高发率军攻莒国,惩罚莒共公不事奉齐国。莒共公逃奔到纪鄣(今江苏赣榆县北)。高发派遣孙书率军进攻纪鄣。莒国有一老妇人,居于纪鄣,其丈夫被莒共公杀害。她以城墙高为长度纺线搓绳,秘密藏好。等齐军来到,她将绳子系在城墙上投下,齐军有人发现报告孙书。孙书命齐兵夜间攀绳登城。当登上六十人时,绳子断了。这时,齐军只得在城下、城上击鼓呐喊,虚张声势。而刺史莒共公不明情况,以为齐军已经攻陷了纪鄣,于是打开西门逃走。七月十四日,齐军进入纪鄣[20]

春秋时期,孔子相鲁会齐侯于夹谷山[21],至今仍有孔子登临处、子贡晒书台等遗迹。

徐福东渡

[编辑]

中国东渡日本第一位使者秦代方士徐福由赣榆登船向日本进发。

文物

[编辑]
赣榆区出土文物
文物 描述
徐福镇大港头出土文物 1983年3月出土斧形器(又名“石核石器”)。石质为燧石,是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从事劳动、生产的工具,距今约1万年,系赣榆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原始石器。该村还出土石船锚。小的75公斤、大的125公斤,系延用到的石船锚。(又叫“碇石”)。
徐福镇下庄汉墓出土文物 1979年,在下庄三里墩墓出土汉画像石32块。有图像39幅,其中有人物故事和禽兽、人猿戏舞等画幅,边饰主要是宽带,次为连弧纹、垂幛纹及“S”形纹等,为东汉晚期作品。还出土青灰色汉印纹砖两种:一为边饰同心园纹及隔线纹;二为纹饰印于砖的顶端,中心为1树,树下有对称2羊,树上有两只对称三足鸟。为东汉晚期遗物。
徐福镇周庄出土文物 1980年,周庄汉墓出土1汉画像石。长方形(1.7米X0.64米X0.31米),上刻阴线图像,上半部为两只人多人身,下半部是蛇形动物以两尾相交。据考,此为伏羲女娲交尾图。
班庄乡新东村出土文物 1986年5月,在班庄乡新东村北住宅区发现4个陶佣坑,共出土各式侍俑80余个,马佣16匹,车佣4辆。为时代陪葬车马仪仗佣坑,主墓尚未发现。佣坑附近出土汉画像砖1块(110厘米X26厘米X7厘米)。左边为狩猎图,右边为类似龙的图案。狩猎图中,1人身后立1犬,人手持弓箭,向树上发射;树上有两只鸟,1只被射翻,正在坠落,另1只冲天逃去;树下拴着1匹马,有1妇女似在采桑。画面古朴精致,较为罕见。
徐福镇徐福村出土文物 1982年徐福村出土汉代铁釜;1983年出土西周的筒瓦、的圆瓦当;1984年出土新石器时代的带槽石斧;1985年出土新石器时代的石磨棒、石镰刀和石祖(象征男性生殖器)。石祖为园柱形,通长146厘米,通体雕琢简单粗糙。为原始母系氏族过渡时期象形的人类生殖崇拜物,为龙山文化遗物。
朱堵乡寺后村出土文物 1979年冬在寺后村1口绳纹陶井圈的水井中出土秦代铁石权1只。形如覆盂,上有桥兄纽,重21.7公斤(现存连云港市博物馆)。同时出土汉代玉璜、玉剑饰等。1988年该村1古墓出土秦代青铜壶、陶盘、陶方砖等遗物。
徐福镇董沟村出土文物 1983年12月,董沟村东岭汉木椁墓中出土西汉四乳四螭铜镜、昭明铜镜,同时出土新石器时期的陶纺轮和商周时代的半瓦当。

古迹

[编辑]
赣榆区新石器时代遗址
名称 介绍
后大堂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赣马镇城里村北,遗址上曾有古城墙压过,现为一高出地面约4米,面积约600玉方米的大土墩。遗物上层有汉代绳纹板瓦、简瓦、泥质灰陶罐、盆等残片;中层有西周时期夹砂绳纹褐陶片、鬲足等;底层有夹砂陶鬼险式鼎足、扁鼎足、盆式鼎足、泥质黑陶竹节形豆柄、平底杯、罐把手、红陶片等。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青墩庙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头镇青墩庙村北,为一高出地面约3米,面积约400玉方米的大土墩,分为上下两层,上层已被扰乱;下层有陶樽、泥质灰陶片、矮裆鬲足、砂陶鬲足、残骨铲、料珠、扁丝壳及龟、牛、猪、鹿骨、动物牙齿亚化石和双翼式铜箭镞等。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庙台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龙河乡盐仓城村西,为一东西走向的台地,长120米,宽115米,高3米。上层黄土被扰动,遗物有汉代绳纹瓦片、云纹瓦当、莽钱、铜箭簇、铜镜、碎砖块等;中层有西周鬲足、陶口杯腹片、绳纹灰陶片和春秋时代铁犁铧残片、碳化稻谷等;底层有新石器时期的石砺、骨椎、石纺轮、鹿角、龟腹甲残片等。该遗址属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台子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海头镇马台村东北,面积约30平方米,突出地面约1米,为圆形土丘。上层遗物有汉云纹瓦当、绳纹陶片;下层有附加堆纹与鬼式鬲足、黑陶薄片等。
苏青墩新石器时代遗址 位于城头镇苏青墩村北,为一大河湾沙滩,面积约15万平方米。遗物上层有汉代陶片、筒瓦片,西周夹砂红陶、鬲足罐口片;底层有新石器时期的三角形扁鼎足、锥形扁足、镂空圈足、盘式红陶鼎足、柱础式陶纺轮、泥质黑陶器鼻、豆座、盘口杯等残片。
赣榆县商周时代遗址
名称 介绍
茅墩圈时代文化遗址 位于班庄乡前集村,为一面积为1000平方米,高出地面约3米的三角形台地。遗物有商周鬲足、附加堆纹陶片、绳纹陶片、烧结红土、灰陶罐和铜剑镞、铜剑等。有块石砌壁古井1眼,已填塞。
茅子庵西周时代文化遗址 位于班庄乡三清阁村西北,为一台地,高出地面3—4米,面积6400平方米,南临青抗公路,东有三清河流过,遗址上原有三溥阁(现夫存)地表遗物有西周春秋时期的陶鬲足、绳纹陶罐、黑陶和豆等残片。附近曾出土铜剑、戈等,从河岸断层还可看同尚有文化层被掩埋在沙土下。
大辛庄西周文化遗址 遗址有两处:一处位于柘汪乡大辛庄村西南,1处在大辛庄村北,现都成平地。曾出土鬲足、豆柄、绳纹陶片和汉代筒瓦及绳纹陶残片等,有陶井数眼。
黑林河西村西周文化遗址 位于黑林镇河西村西北,为一椭圆形土墩,面积约3500平方米,高出地表4米,出土遗物有西周灰砂绳鬲足、规腰罐片及兽骨、鹿角、蚌壳、人头盖骨亚化石等。
赣马刘庄周代文化遗址 位于赣马镇刘庄村西,现为一突出地表约30厘米的耕地,曾出土周代绳纹鬲足、罐片等。
秦山岛东周文化遗址 位于秦山岛西北麓,文化层迭压高约15米,长约38米,夯筑灰土层中遗物有东周灰陶片、同何印纹硬陶、汉代绳纹、弦纹瓦片和陶片等。
春秋夹谷会盟遗址 位于县西部夹谷山西南麓,为春秋时期会盟之地。遗址占地面积数十亩。现存明代“圣代亭”遗迹石阶坡段残基10余层,最长约7米,最高约5米;“孔子相鲁会齐侯处”石碑1通〔2.19×0.8×0.225米〕,明万历四年(1576)立。1987年12月,赣榆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保护文物单位
“端木书台”遗址 塔山水库大坝西端的子贡山上,为明代所定“赣榆八景”之一。相传春秋时期子贡奉师命进行“止吴霸越,乱齐存鲁”游说,归途中经万松山,遇雨书湿,将书摊在一巨石上曝晒。后人纪念子贡,在山上建端木书院。万松山由此更名为子贡山,晒书石被称为“端木书台”,今巨石极存。
赣榆县古城遗址
名称 介绍
莒国都城遗址 土城乡大莒城村,为春秋莒国都城,有古墓群。出土遗物有晚周陶器残片。 
春秋纪鄣城遗址 柘汪东海中,为东周南北朝城池,后沦为海底,乾隆初年潮退时可见西门。 
盐仓城遗址 位于龙河乡盐仓城村,现存西南、西北两处城角残垣,各高3—5米,宽4—5米,系板筑夯土。出土有西周春秋汉代陶器、铜器及铜币等。盐仓城为春秋莒国盐官驻地,赣榆县城。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班庄汉代古城遗址 位于今班庄乡古城村西南和东南2处,西南处城基残垣高约5米,宽约2.5米,长约20米,城土均呈灰色,板筑夯土,夯窝可见。出土遗物有汉代绳纹陶器残片。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土城汉代古城遗址 遗址位于今土城乡土城村,现存东南城角(长40米、宽13.5米、高11.5米)、东北城角(长200米、宽8米、高13米)2段残垣,均系板筑夯土,含石英较多,层次分明,夹眼睛晰,夹眼间隔:上下90—100厘米、左右72—75厘米;夹眼直径12—15厘米。出土有汉弦纹陶片和铜境等。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赣榆县古墓葬
名称 介绍
下庄汉画像石墓群 徐福镇下庄村北约250米。1979年,曾清理3个墓室,尚有相距约3000米的两墓未挖掘。南墓较大,被杂树复盖,其西北角外露1石门,石门上镌刻浮雕画像,线条清晰如初。
大温庄汉墓群 位于石桥镇大温庄村东北果园风外,占地百余亩,封土高出地表约1米左右,多被果树覆盖。1972年,曾抢救性清理两木椁墓。出土汉代陶器、铜印、铁剑和五铢钱等。
庄留村汉画像砖墓 位于土城乡庄留村东北,墓分两室(长6.85米,宽5.17米),壁砌汉代画像砖、券顶,内有石柱、石门。1986年3月清理,出土青彩釉瓷罐和陶器、铜器、五铢钱残片。
单集村汉墓 位于朱堵乡寺后村北,原为高出地面约3米的黄土墩,现建村幼儿园。曾出土玉壁、玉剑饰和陶器等物。1979年在附近出土秦代铁石权1只。
三里墩汉墓群 又名仙女墩和三女墩,位于门河乡驻地南千余米。该墓群为3座大土墩,占地面积约10万平方米,北2南1,呈鼎足之势,今3座墓墩已平地。曾发现墓穴,并出土陶器、铜铁器和鎏金器皿等。1988年12月8日,出土完整的铜质弩机、铜镇兽等汉代器物。
裴天佑墓 裴天佑,字顺之,号鹤洲,城里村人(今赣马镇驻地)。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大理寺丞、光禄寺卿。著有《拙逸亭稿》,校张峰《隆庆海州直隶州志》。其墓在今赣马镇戴家岭村北高地上,墓区东西长72米,南北宽48米,原有一组大型石雕:石羊、石猪、石宫灯和石碑等。皆失。今墓志铭存赣马镇文化中心。

方言

[编辑]

赣榆区处于行政交接之地,方言过渡之区,南接属江淮官话洪巢片连云港市市区,西界属中原官话郑曹片临沭县,北邻属胶辽官话青莱片莒照小片日照莒南,西北与冀鲁官话区相去不远,境内方言极具特色,一直为国内外语言学界广为关注。赣榆话古入声的演变情况和中原官话相同[注 1], 但今声母和胶辽官话相同[注 2][22]。一般认为属于胶辽官话青莱片,也有认为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

文献描述

[编辑]

赣榆方言的文献描述如下表:

文献 描述
《江苏省和上海市方言概况》 赣榆话归入第四区, 但同时强调“赣榆方言有它自己的特点( 和山东省胶东方言接近) , 本来也可自成一区”。
《中国语言地图集》 赣榆话划入中原官话郑曹片, 但同时在其文字注释中指出“江苏赣榆古入声的演变情况和中原官话相同, 今声母和胶辽官话相同”。
《赣榆县志·第二十八篇方言》 记述“赣榆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 并对以青口为代表点的赣榆音系进行了一定的描写分析。
《江苏省志·方言志》 将赣榆连同徐州等地共八点合称北方方言区, 但也特别指出“其中赣榆话较有特点, 主要是语音上具有胶辽官话的某些特性, 与其他七点有一些明显的差异”, “从语音特征上看, 本片兼有北方方言和胶辽官话的某些特点” , 并进一步将其单独立为北方方言区赣榆片。
《赣榆方言志》 以青口话为考察对象, 从语音、词汇、语法等各个方面对赣榆方言进行了比较详细的描写, 还提供了篇章语料的语音记录, 同时提及到赣榆方言内部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语音特点

[编辑]

从语音特征上看,赣榆话基本符合胶辽官话的特征,兼具中原官话的某些特点。

  1. 没有入声。古入声清音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读阴平,古入声全浊声母字今读阳平,例外字很少。这符合中原官话的特点。
  2. 分尖团。古声母精组和见晓组今细音前声母不同。古精清从心邪五母字今音不分洪细都读[ts、tsʰ、s],古见溪群晓匣五母字今细音读[k、kʰ、x]。这符合胶辽官话的特点。
  3.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分为两组。这符合胶辽官话的特点。
  4. 古日母字(止摄除外)今大部分读Ø声母,与古疑影云以声母字的今声母一致。这符合胶辽官话的特点。
  5. 假摄开口三等精组与蟹摄开口二等见系字不同韵。
  6. 蟹止两摄合口一、三等精端组字开口呼[4]

名人

[编辑]

旅游

[编辑]

赣榆境内环境优美,风光独特,这里黄金海岸,水天相接,城傍海建,相得益彰,三季有花,四季长青,海、山、岛、湖、园、祠、塔等景点各具特色、相得益彰,初步形成了“观黄海风光,探秦山神路,访徐福故里,游红色胜地,赏乡村美景,采田园鲜果”的旅游格局。

赣榆县主要景点
名称 介绍
海州湾旅游度假区 位于赣榆县海头镇境内,拥有江苏省最长的优质沙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自然条件优越,被誉为“江苏北戴河”。
抗日山烈士陵园 国家级烈士陵园,革命教育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
秦山岛 秦始皇东巡所到,岛上曾有李斯大篆碑刻,现已无存。
塔山湖 西依沂蒙山余脉,北有赣榆最高峰大吴山,主坝建于小塔山与子贡山之间。区间群山环绕,景色秀丽,沿岸青松苍翠,水面碧波万顷,山水相连,自然景色冠绝一方。
徐福祠 位于金山镇徐福村,赣榆县政府为纪念秦代方士东渡日本第一人徐福,在原金山乡徐福村北原庙址建徐福祠。徐福祠建成后,日本新宫市佐贺市多次派人参观。
文峰塔 又名“响铃塔”,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是连云港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赣榆八景

[编辑]

明清之际,赣榆有八处名胜古迹,史称赣榆八景。旧为“夹谷莺啼、吴峰望日、端木书台、泊船锦缆、兴庄夜雨、秦碑籀迹、栏头丹灶、石梁仙踪。”后因栏头山划归山东日照,不在赣榆境内;石梁河畔的仙人足迹,也被河道淹没,所以栏头丹灶、石梁仙踪二处景致不复存在,后人添入“文峰夕照、紫阳桥观”,仍成八景,是为新八景。

赣榆八景
名称 介绍
夹谷莺啼 赣榆西部有一夹谷山,山并不高峻,也不奇险,只因三山夹一深谷而得名。夹谷山林茂草丰,石巨岩峭,伫立林密荫浓之处,一阵微风吹过,松涛滚滚,间或一阵阵清脆娇婉的莺啼声,千回百折,山鸣谷应,令人闻之心旷神怡,世人誉为“夹谷莺啼。”其实,“啼不必莺,风微石罅莺声也”,是山风吹过石洞或岩隙而发出的阵阵鸣响,其音酷似黄莺啁啾,再加上涧壑回荡,松涛伴和,形成无莺自啼,假以乱真的神奇效果,故此,“夹谷莺啼”神韵独具,历千年而不绝。
吴峰望日 大吴山位于县境西北部,高364.4米,为赣榆县最高山,旧作为县之镇山。山上苍松古刹,幽洞怪石,红花似火,白花似雪,左胁壁立如削,云气时出半腰间。夜半登山,凌晨翘立山颠,东观沧海。天幕渐启,晨星微隐,浅白淡抹,素妆粉黛,一缕弱光,挤出云缝,刹时夺目而出。转瞬兰天碧海中,一轮红日,款款跃出,似火燃烧,沸海红天,霞光普照,水天一色。是为吴峰望日,赣榆一绝。
端木书台 端木书台位于塔山水库主坝西部子贡山上。子贡山,原名万松山,满山遍野长满松树,景色旖旎,风光秀丽。春秋时代,卫国有个复姓端木,名子贡的人,能言善辩,长于交际,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有一年,齐国要攻打弱小的鲁国吴国要霸占邻近的越国,孔子派子贡前去游说。子贡凭机智才辩,不辱使命,“乱齐存鲁,止吴霸越”后,返程中路过万松山,被万松山的秀丽风光所吸引,游兴大发,流连忘返。忽然一阵大雨,将随身所带书籍淋湿。雨过天晴,见山上有一巨石,园整如桌,平滑如镜,便将湿书摊晒其上,顷刻即干,只字未损,神奇万分。后世学子,感巨石文气鼎盛,俱来叩拜,但凡来此拜祀者,皆学业精进,学有所成。于是官府兴建端木祠堂,延聘端木后裔,俸祀香火,并免徭赋。山更名为子贡山,巨石名为“端木书台”,后列为赣榆八景之一。
泊船锦缆 泊船山位于县北金山石桥两镇之间,其上有大石,长丈余,状类船,每于烟雨迷离之际,望若扬帆,几疑有人将乘槎赴银汉间。旁接白石二道,少东而北,忽断忽联,时当野花历乱,随石之高下起伏相掩映,如千尺锦缆牵画船,绵亘四五里,双接卢山之麓,故其山亦名石缆山。逾石船而西,下行百余步,有石龟二,首北向,其一稍西,又名龟山。泊船山虽因后世采石而遭损坏,然“泊船锦缆”仍列赣榆八景之一。
兴庄夜雨 这是赣榆境内唯兴庄而独有的千古奇观。其实兴庄夜雨,“夜不雨,如雨也。”兴庄地处盐碱滩地,土层地表含盐分较高,白天阳光曝晒,地表结成一层薄薄的碱壳,入夜海风吹拂,地下潮气上升,受温差影响,地表碱壳形成一个个充气的小泡,夜露一浓,凉热相激,碱泡破裂,发出很象雨点落地的“噗噗”、“吧嗒”声,天明细观,鼓破的碱泡,恰似雨点的痕迹。这是兴庄独特的地理环境带来的一大景观,故名“兴庄夜雨”。
秦碑籀迹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东巡至赣榆,登临秦山岛,求仙勒石而去。此勒石即秦始皇碑,或称李斯碑,为丞相李斯用籀文书写,字大如斗,世称斗籀。《后汉书·郡国志》载:“(赣榆)海中去岸百九十步,有秦始皇碑,长一丈八尺,广五尺,厚三尺八寸,……一行十三字,潮水至,加其上三丈,去则三尺见也。”此碑《水经注》、《江南通志》、《光绪赣榆县志》均有记载,是为赣榆八景之一。
文峰夕照 光绪二十七年(1902)。长沙人徐树锷为赣榆县知事(县长),为振兴赣榆文风,决定在县城东北角依城兴建文峰塔,塔为四层六角形,高四丈余,飞檐翘角,角上装有响铃,风吹铃响,清脆悦耳,又称“响铃塔”。塔门西侧,有一月牙形小沟,名月牙沟,沟西另有一大沟,两沟之间,修一拱形小桥相连接,名“题名桥”,寓“金榜题名”之意。东西两沟遍植荷花,寓“出污泥而不染”。当时文峰塔是城里风景最佳处,登塔向东可远眺黄海,向西可俯瞰城内,尤其夕阳西下,塔影倒映双沟,犹如双塔并立,甚为奇观。故后人将“文峰夕照”列为新赣榆八景之一。
紫阳桥观 赣马镇驻地城里村向西半里许,原有一座7米多长,5米多宽的大石桥,横跨在玉带河上,名“紫阳桥”。此桥建于明朝初年。桥西北角有座粉墙黛瓦的玄帝庙。每当夕阳西下,登城楼向西眺望,“紫阳桥”、“玄帝庙”的倩影映入碧波鳞鳞的玉带河中,颇有一番诗情画意,邑人誉为“紫阳桥观”,有诗赞曰:“咫尺城西地,溪头号紫阳。石桥横远水,仙观依尘罔。绿野农田沃,红尘客路长。花封人载酒,此去得农桑。”后人爱“紫阳桥观”的十分景致,故将其列入新赣榆八景之一。

物产

[编辑]

赣榆区依山傍海,素以“享山川之饶,受渔盐之利”而得天独厚。物产丰富。全区62.5千米的黄金海岸,7000平方公里的海州湾渔场,盛产黄鱼梭子蟹东方对虾紫菜贝类等30多种海鲜珍品,中外合资、个体私营兴办的海产品育苗、养殖、加工企业配套成龙,优势互补。赣榆区是全国水产品生产先进县和江苏省科技兴海示范县,是全国商品粮油基地县和江苏省杂果生产基地,水稻小麦年总产50万吨,花生、蚕桑、果品、茶叶蔬菜等已形成规模优势,拥有全国著名的“芦笋之乡”、“板栗之乡”、“苗木之乡”、“泥鳅之乡”、“鹌鹑之乡”。矿产以非金属矿产为主,花岗石大理石蛇纹石黄砂矿泉水卤水储量丰富。其中地下有50亿立方米花岗石(储量居江苏省首位),1亿立方米雪花白大理石,2.7亿立方米优质黄砂,以及蛇纹石、白云石石英瓷石陶土、优质矿泉水等30多种矿藏,极具开发潜力。

风味小吃

[编辑]

赣榆煎饼

[编辑]

赣榆煎饼山东苏北等地的煎饼,属于同一类食品,但在制作工艺上有很大差别,主要集中在用料、火候、食用技巧等方面,形成了赣榆煎饼特有的风格。如现在的赣榆煎饼,多用小麦糊面粉黄豆粉玉米粉地瓜粉等或者几种份掺在一起为原料,用鏊子手工慢火摊制。制成的煎饼金黄、韧性大、耐咀嚼,因此又被南方人誉为“摇头饼”。赣榆煎饼制作工艺讲究,食用方法更多,其中最受当地人喜爱的吃法是煎饼卷油条凉粉(最好佐以辣椒面韭菜花);煎饼卷大葱虾皮;煎饼卷干鱼等。因为煎饼耐储藏,便于外出携带,因此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打工经商,只要有一摞煎饼在手,就不愁会挨饿。

瞿家狗肉

[编辑]

久负盛名的瞿家狗肉,源于二千四百年前的春秋时期,相传孔子率弟子子贡周游列国,一日来到琅琊郡土城,时值寒冬腊月,孔子师徒饥寒难耐,子贡循着一股奇异的香味寻觅以屠狗为业的瞿家,瞿家老少遂以最拿手的狗肉款待客人。孔子食后,赞不绝口,连称此乃旷世美食。自此,土城瞿家狗肉名声鹊起。瞿家狗肉在利用家传秘方的基础上,以健康、无病、农家所饲养的草狗为原料,所制作的狗肉具有肉质鲜亮,气味浓香,回味无穷之特点。[23]

甜闷瓜

[编辑]

甜闷瓜是赣榆的一种传统特产,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了。乾隆年间,山西商人金洪运到赣榆县青口镇做生意,开办一家“苏兴泰”的酱园厂,买卖兴隆。青口镇附近的土地,是濒海的滩涂地,多少代的农家人开垦耕种,已成为良田。这种土地碱性大,种植的梢瓜,个头不大,通体滑爽,颜色好看,食之脆甜。金洪运认为梢瓜是做酱瓜的好原料,经过反复探索,终于研究出一种独特的配方,形成一道自家的酿造工序,酿造出色香味俱佳的甜闷瓜。

酿造甜闷瓜工序复杂,工艺精细,一点马虎大意不得,当地流传这样一首顺口溜:“择洗瓜,盐着擦,插瓜眼,子中拿,酵麦粉,薄坌瓜,盐撒间,日翻瓜,白天晒,夜露瓜,二月余,酿成瓜。”意思是说,选择不大不小滑溜溜的梢瓜,摆干洗净,用盐着擦洗,取出瓜籽,一层一层地摞在大缸里,放一层梢瓜,均匀地撒一层发酵的大麦粉,再放上配方,加盖腌渍闷制,故称“闷瓜”。闷制一些日子,白天取出来,摆放在芦席上,来往翻晒,夜晚晾露,这样不停地腌渍闷制,不停地晾晒,经过两个多月,一道一道的工序,才酿造出“苏兴泰”牌甜闷瓜。其间,工人们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新出缸的甜闷瓜,黄澄澄,亮闪闪,香味扑鼻,惹人喜爱。取来一块,洗去甜酱,切成手指顶样的小方块,放上一点香油,佐餐或下酒,不甜不咸,清脆可口,是上好的小菜。传说,有一年,乾隆皇帝下江南,经过赣榆青口,当地官员用甜闷瓜招待乾隆,乾隆一品尝,连声赞道好吃。自此,赣榆每年进贡一百箱甜闷瓜,给宫廷御厨配菜用。甜闷瓜成为当地唯一的贡品。[24]

注释

[编辑]
  1. ^ 古清入和次浊入声字今读阴平,古全浊入声字今读阳平
  2. ^ 古知庄章三组声母分为两组,古日母字(止摄除外)为零声母

参考文献

[编辑]
  1. ^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2020. 北京市: 中国统计出版社. 2022-07. ISBN 978-7-5037-9772-9. Wikidata Q130368174 (中文). 
  2. ^ 引用错误:没有为名为统计公报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3. ^ 3.0 3.1 连云港赣榆撤县设区 新浦海州合并成新的海州区. 中国江苏网. 2014-07-08 [2014-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0) (中文(简体)). 
  4. ^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赣榆县县志编纂委员会. 赣榆县志. 北京: 中华书局. 1997. 
  5. ^ 连云港地上石刻概况. 连云港文化网. 2007-07-21 [2013-06-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6. ^ 苏晓青、万连增. 赣榆方言研究. 北京: 中华书局. 2011. 
  7. ^ 始皇陵秦俑坑考古发掘队. 秦始皇陵西侧赵背户村秦刑徒墓. 北京: 文物. 1982. 
  8. ^ 赣榆县行政区划调整通告. 2013-02-07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02) (中文(简体)). 
  9. ^ 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 [2014-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3-02). 
  10. ^ 中国气象数据网 - WeatherBk Data. 中国气象局. [2020-04-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5). 
  11. ^ 中国地面国际交换站气候标准值月值数据集(1971-2000年). 中国气象局. [2021-11-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9-21). 
  12. ^ 清康熙进士倪长犀《地震记》
  13. ^ 班庄镇. 2010-12-04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中文(简体)). 
  14. ^ 墩尚镇. 2011-04-22 [2013-04-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6-03) (中文(简体)). 
  15. ^ 《赣榆年鉴》,2008年,121页。
  16. ^ 2009年赣榆县人口状况分析. 连云港统计信息网. 2010-04-02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链接]
  17. ^ 赣榆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 赣榆县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2-03-10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链接]
  18. ^ 18.0 18.1 《赣榆年鉴》,2008年,176页。
  19. ^ 《赣榆年鉴》,2008年,177页。
  20. ^ 春秋左氏传 昭公十九年》:秋,齐高发帅师伐莒。莒子奔纪鄣。使孙书伐之。初,莒有妇人,莒子杀其夫,已为嫠妇。及老,托于纪鄣,纺焉以度而去之。及师至,则投诸外。或献诸孙书子占,子占使师夜缒而登。登者六十人。缒绝。师鼓噪,城上之人亦噪。莒共公惧,启西门而出。七月丙子,齐师入纪。
  21. ^ 齐鲁两国的文化较量──孔子知命之旅(2)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史记》〈孔子世家〉: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柰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22. ^ 中国语言地图集. 香港: 香港朗文(远东)有限公司. 1987. 
  23. ^ 赣榆特产-瞿家狗肉. 乐途旅游网. 2010-12-10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链接]
  24. ^ 赣榆特产甜闷瓜. 中国新闻网. 2012-06-06 [2012-1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中文(简体)).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