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龙应台香港大学演讲事件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16年12月7日[1],作家龙应台香港大学发表题为“一首歌,一个时代”的演讲,介绍了多首歌曲及其背后的故事。[2]

在演讲中与听者互动的环节,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在被问到“启蒙歌曲是什么”时,以主题为朝鲜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上甘岭》的主题曲《我的祖国》为答。龙应台发问“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随后场内观众一同合唱此歌[3][4]

该演讲的短片被上传到网络后,掀起热烈的讨论与争议,尤其在中国大陆广泛传播[5]。2016年12月18日,龙应台在发表文章《大河就是大河》,回应此事,也引发争议[6]

背景

[编辑]
龙应台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演讲,2012年。[7]

龙应台并非首次发表以“歌曲”为主题的演讲。

2012年8月31日,龙应台在加拿大温哥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以“华文、华流、华文化——对华文世界的美好想象”为题的讲演中,列举了《莉莉玛莲》、《何日君再来》、《亚细亚的孤儿》三首曲子:[8]

2016年9月17日,在中国宁夏银川当代美术馆发表同名演讲“一首歌,一个时代”,介绍了《四郎探母》、《五月的风》、《雨夜花》、《安息歌》四曲歌。她说:

她在2007年出版的书信集《亲爱的安德烈》中也曾写道:[9]

上甘岭》电视频段,包括郭兰英演唱的著名插曲《我的祖国

网络关注焦点的《我的祖国》一曲,是中国大陆1956年的电影《上甘岭》的插曲,歌唱的是中国河山的风光。该电影讲述的是朝鲜战争中的上甘岭战役。有观点认为,该曲可以称之为经典的“红歌”;而《上甘岭》是反美电影,也引发对上甘岭战役、朝鲜战争、冷战起因乃至中美关系的反思。[10]

讲演内容与话题事件

[编辑]

演讲当晚,据龙应台回忆,可容纳上千人的香港大学礼堂满座;大概一半是香港人,一半是大陆学生,少许台湾人和其他地区的华人。[3]

演讲中,她介绍了《啊朋友再见》、《Imagine》、《绿岛小夜曲》、《四郎探母》、《五月的风》等歌曲与其背后的故事:[2] 龙应台在演讲后发表的文章中说,演讲之前,她对身边的香港朋友们做了调查,有几位都选了约翰·连侬的 《Imagine》。她说:“那充满人道主义理想色彩的歌,感动了太多青春易感的心,而这首歌,列侬自己说,内容‘几乎就是个共产主义宣言。’”于是,她决定演讲从几首歌词内容经过多重意义转换的外文歌曲说起,如南斯拉夫电影《》的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她说:“从农民的耕作民谣转换成游击队歌曲,到了七十年代,透过电影的力量风靡了整个中国。”[3]

演讲中,她又谈到《绿岛小夜曲》本是一首爱情歌曲,却在台湾戒严时期被认为有着政治主题,又在2006年的台湾“倒扁游行”上被演唱,亦在香港被改编歌词成为电影《监狱风云》的主题歌;《四郎探母》对于自己父亲的意义、战争主题的深远传唱,并呼吁年轻人要重视传统的戏曲;《五月的风》对于自己母亲等在国共内战迁至台湾的一代人的抚慰,以及后来被中国共产党认定为“黄色”歌曲的经历;等等。她说:[2]

在随后的互动中,龙应台问起台下听众的人生启蒙歌。坐在听众席前排的香港浸会大学副校长周伟立回答:“是进大学时,好多师兄带我们唱的《我的祖国》”(注:周伟立,香港人,1983年香港大学工业工程系学士毕业)。龙应台便问道:“真的?《我的祖国》怎么唱,头一句是什么?”根据媒体对视频的描述,龙应台当时“惊讶地反问”、“谜之尴尬地笑了”[11],“回顾整段,最精采的要算是龙应台回应的那两个字︰‘真的?’她的表情,充满了疑惑。”[12]

周伟立唱起该歌曲的第一句:“一条大河波浪宽……”,当他唱第二、第三句的时候,一个接一个的听众参与他的歌唱。龙应台脸带微笑以示鼓励,并随着拍子点头欣赏起来。会场上《我的祖国》歌声越来越大,最后形成颇有声势的集体大合唱。[10]

此外,在问答环节中龙应台谈起“什么叫经典歌曲”。她强调,所谓的经典是超越“假造的规范”、“强制的压迫”和“能够触及人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一块”。还有学生称,其启蒙歌曲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并问:“这首歌最明显的特点在于它的政治性。作曲者...是否需要承担一定的社会或时代责任?”龙应台则回复道,“《义勇军进行曲》在成为国歌之前,它不是国歌,它是一个抗日歌曲。我会觉得,一个好的作品,它就是好,而不需要去回答……思想性够不够。它是一个好的作品时,它会有各种不同的、微妙的,你不见得能用公式区分析它的原因。”[11]

据报道,讲座现场气氛良好。[11]

影响与回应

[编辑]

演讲时拍摄的视频被上传至网络上,引发华人地区特别是中国大陆的网络中的热烈传播和讨论。[5]中国大陆人民日报微博也发布了该视频。

龙应台本人

[编辑]

龙应台在演讲后发表的文章《大河就是大河》中这样描述她的感想:[3]

龙应台作为回应的文章及其结尾段中的“大河就是大河,稻花就是稻花”的说法也在中国大陆的网络上引发争议[1]

香港

[编辑]

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总研究主任方舟:“那时在英国殖民地的管治下,最积极活跃的学生运动是一边反殖,一边追寻身份认同,名为‘放认关争’。当中1968年的‘争取中文成为法定语文’及1971年的‘保卫钓鱼台’甚具标志性。在如此时代背景下,周校长的回应甚是自然。”“就算是龙应台如此有文化底蕴的人,也一时之间难以离开她一直以来西方那一套自由、民主、反专制的思考维度,去判断周校长的回应,最后还是判断不了,难以理解。”、“龙应台纵使一时疑惑,但她在面对难以理解的事,还是选择了‘倾听’,于是让观众继续唱下去,于是有了那一段大合唱以及今天的讨论。这点还是值得大家学习。”[12]

中国大陆

[编辑]
  • 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接受《环球时报》采访时称:港大虽然被一些人认为鼓吹“港独”,但香港的力量对比是复杂的,社会状况也不简单;香港有爱国爱港的历史传统,很多人并没有高调说出来,但在一些特殊场合和情景下会显示出来,因此在香港出现这种现象不奇怪。[13]
  • 中国大陆《南方周末》刊登署名李德裕的读者评论称,“《大河就是大河》读了之后,让人感觉写得有些牵强,难以自圆其说。”“这么浅近的文义,一看歌词就明白,想解释成别的太牵强了。”“对祖国的认同感是在血液中流淌着的,能超越时空,可能会蛰伏,但不会消失,在适当情景下就会被唤起。……谁在忧惧并试图抹杀这种感情呢? 龙应台一番费力的解释,我只能呵呵了。”[14]
  • 中国大陆《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以笔名单仁平撰文分析,在全场合唱《我的祖国》后,“龙应台当时显得有些尴尬,她说了一些文青喜欢的抒情词汇,予以搪塞”;年轻听众说其启蒙歌曲是《义勇军进行曲》时,更让龙应台“不知如何回应是好”。龙应台发表的回应文章“继续很文青、抒情”、到结尾处“忍不住”、“意思是把这首歌当成‘简单美丽的旋律’来欣赏就行了,不需要有爱国的引申”。“重要的是龙应台不敢或者不愿意面对现实,她在问听众什么是他们的启蒙歌曲时,显然完全没有想到回答竟是这样的,尤其没有想到现场会有那么多人会唱《我的祖国》。这首歌所反映的价值观与龙应台的价值观相去甚远,所以她想忽略这首歌的时代意义,把它归入‘简单美丽的旋律’。如果现场听众说出的是与内地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的歌曲,她的解读大概就是另一种样子了。”“她作为台湾曾经的‘文化部长’,与大陆也有交流,却没听说过《我的祖国》这首歌,反映了她眼界的局限性。台湾的经济发展早了大陆一步,但不能不说,台湾作为一个“小社会”的很多东西难免会在那里知识分子的身上留下烙印。”“龙应台表现出的则是‘小清新’的执着与清高,她应当对这样的局限性,尤其是她的国家认同缺陷有清醒认识。”[5]
  • 中国大陆《解放军报》刊文《大河不只是大河》反驳龙应台称“这条大河,记载着一场保家卫国的战争,蕴藏着一个民族的文化记忆。”[15]

其他报道

[编辑]
  • 据报道,龙应台在演讲中谈到《绿岛小夜曲》时说,那“绝对不只是一首情歌”,而是“含着很重很重的政治抗议的一首歌”,突出了那首歌与时代的关系,据此很多内地网友批评龙应台:“自相矛盾”“双重标准”。[5]
  • 据报道,有大陆网友评论称“感动地哭了”、“爱国港人还是占大多数”、“这是一场洗脑对决”、“真替主讲人感到尴尬”。[16]

参见

[编辑]

参考资料

[编辑]
  1. ^ 1.0 1.1 党建网 龙应台回应港大演讲:突然变成刀光剑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 ^ 2.0 2.1 2.2 香港电台 大学问 一首歌,一个时代– 龙应台教授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3. ^ 3.0 3.1 3.2 3.3 3.4 3.5 龙应台. 被刷屏的龙应台和《我的祖国》. 南方周末. 广州. 2016-12-18 [2016-12-21]. (原始内容 (网页)存档于2016-12-20) (中文(简体)). 
  4. ^ 单仁平. 单仁平:《我的祖国》刷屏,龙应台越描越囧 (网页). huanqiu.com. 北京: 环球时报. 2016-12-20 [2016-12-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0) (中文(简体)). 
  5. ^ 5.0 5.1 5.2 5.3 新浪评论 单仁平:《我的祖国》刷屏,龙应台越描越囧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6. ^ 解放軍報:大河不只是大河. 文汇报. 2016-12-23 [2016-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3). 
  7. ^ 美国之音 龙应台促两岸沟通以同理心对待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8. ^ 龙应台:《倾听》,刻印文学
  9. ^ 龙应台:《亲爱的安德烈》,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 10.0 10.1 亚洲周刊 龙应台演讲与《我的祖国》因缘
  11. ^ 11.0 11.1 11.2 腾讯新闻 龙应台港大演讲问启蒙歌曲 观众合唱《我的祖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2. ^ 12.0 12.1 都市日报 让龙应台倾听的《我的祖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3. ^ 新浪评论 龙应台回应《我的祖国》合唱:原以为港人不太会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4. ^ 南方周末 大河不仅就是大河,稻香不仅就是稻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15. ^ 解放軍報:大河不只是大河. [2017-01-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2-25). 
  16. ^ 联合新闻网 龙应台港大讲启蒙歌 听众高唱我的祖国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外部链接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