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在维基里有很多人不喜欢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不管怎么样,她都是我的国家,我一直深爱着她!

本页为个人页,是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国家象征

[编辑]

国旗

[编辑]

五星红旗

五星红旗

旗面为红色,长方形,其长与高为三与二之比,旗面左上方缀黄色五角星五颗。一星较大,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三,居左;四星较小,其外接圆直径为旗高十分之一,环拱于大星之右。旗杆套为白色。

旗面的红色象征革命;旗上的五颗五角星及相互关系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人民大团结;星用黄色是为着在红底上显出光明,黄色较白色明亮美丽;四颗小五角星各有一尖正对着大星的中心点,表示围绕着一个中心而团结,在形式上也显得紧凑美观。

国歌

[编辑]

义勇军进行曲

曲:聂耳 词:田汉

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
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国徽

[编辑]
国徽

国徽的内容为国旗、天安门、齿轮和麦稻穗,象征中国人民自“五四”运动以来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新中国的诞生。

国徽中间是五星照耀下的金色天安门,城楼上方的四颗小五角星以半弧状环绕一颗大五角星,国徽四周为麦穗和齿轮。齿轮和麦穗象征中国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天安门象征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而五颗星则象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大团结。

首都

[编辑]

北京

北京,简称京,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所在地。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是全国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中心,也是国内国际交往的中心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古都之一。

货币

[编辑]

人民币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中国人民银行是国家管理人民币的主管机关,负责人民币的设计、印制和发行。人民币的单位为元,人民币的辅币单位为角、分。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

语言

[编辑]

汉语普通话

普通话是国家通用语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

执政党

[编辑]
中国共产党党旗

中国共产党

《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胡锦涛

武装力量

[编辑]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现役部队和预备役部队、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民兵组成。现役部队是国家的常备军,由陆军、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军队院校和国防科学技术研究机构组成。中央军委通过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对全军实施作战指挥和建设领导。

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胡锦涛


领导人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曾庆红

地理

[编辑]
中国行政区划示意图

国土

[编辑]

疆域

[编辑]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大陆的东部、太平洋西岸。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中国领土北起漠河以北的黑龙江江心,南到南沙群岛南端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约5500公里;东起黑龙江与乌苏里江汇合处,西到帕米尔高原,东西相距约5200公里。中国陆地边界长达2.28万公里,中国大陆海岸线长约1.8万公里。中国大陆的东部与南部濒临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域面积473万平方公里。在中国海域上,分布着5400个岛屿。其中最大为台湾岛,面积3.6万平方公里;其次是海南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位于台湾岛东北海面上的钓鱼岛、赤尾屿,是中国最东的岛屿。


地形

[编辑]

从空中俯瞰中国大地,地势就像阶梯一样,自西向东,逐渐下降。受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撞击,青藏高原不断隆起,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号称“世界屋脊”,构成了中国地形的第一阶梯。青藏高原上的喜马拉雅山主峰珠穆朗玛峰高达8844.4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第二阶梯由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组成,海拔在2000米至1000米之间。跨过第二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海岸是第三阶梯,此阶梯地势下降到海拔1000米至500米以下,自北向南分布着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平原的边缘镶嵌着低山和丘陵。再向东为中国大陆架浅海区,也就是第四级阶梯,水深大都不足200米。

河湖

[编辑]

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全长6300公里,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为世界第三大河。长江也是中国东西水上运输的大动脉,天然河道优越,有“黄金水道”之称。黄河为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公里。黄河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新疆南部的塔里木河是中国最长的内流河,全长2179公里。除天然河流外,中国还有一条著名的人工河,那就是贯穿南北的大运河。它始凿于公元前五世纪,北起北京,南抵浙江杭州,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801公里,是世界上开凿最早、最长的人工河。中国境内湖泊众多,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青藏高原是湖泊最多的两个地区。前者为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主要有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等,其中江西省北部的鄱阳湖最大,面积3583平方公里;后者主要分布着咸水湖,有青海湖、纳木湖、奇林湖等,当中以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最大,面积4583平方公里。

气候

[编辑]

中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月至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中国从南至北呈现出赤道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寒温带六个温度带;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差异很大,东南沿海可达1500毫米以上,而西北内陆还不到200毫米。

土地

[编辑]

耕地、林地、草地、荒漠、滩涂等在中国都有大面积分布。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草原多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而森林大都集中在东北和西南边远地区。

中国现有耕地13004万公顷。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耕地分布最为集中的地区。面积35万多平方公里的东北平原是中国第一大平原,大部分是黑色沃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高粱、亚麻和甜菜。华北平原大多是褐色土壤,土层深厚,农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棉花等。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河流和湖泊星罗棋布,是中国主要的水稻、淡水鱼产区,素称“鱼米之乡”,并且盛产茶叶和桑蚕。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盆地多为紫色土壤,气候暖湿,农作物可四季生长,盛产水稻、油菜和甘蔗。珠江三角洲盛产水稻,每年可收获二至三次。

中国森林面积为17491万公顷。东北地区的大兴安岭、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是中国最大的天然林区,遍布望不到边的红松、落叶松、黄花松等针叶林及白桦、柞树、水曲柳、杨树、榆树等阔叶林。其次为西南天然林区,该区主要树种有云杉、冷杉、云南松,还有珍贵的柚木、紫檀、樟、楠、红木等;云南省南部的西双版纳是中国少有的热带阔叶林区,森林植物多达5000余种,有“植物王国”之称。中国的草原面积约40000万公顷。在从东北到西南绵延3000多公里的草原带上,分布着多个畜牧业基地。内蒙古草原为中国最大的天然牧场,出产著名的三河牛、三河马和蒙古绵羊。新疆天山南北也是中国重要的天然草场和牲畜良种基地,出产著名的伊犁马和新疆细毛羊。中国耕地、森林、草原面积的绝对数量均居世界前列,但由于人口众多,按人口平均计算的相对数量却很少。尤其是耕地,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世界上已知的矿产在中国均能找到,且储量丰富。目前,已经探明储量的矿产有158种,总储量居世界第三位。煤、铁、铜、铝、锑、钼、锰、锡、铅、锌、汞等主要矿产储量均居世界前列。

生物

[编辑]

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仅脊椎动物就有6266种,其中陆栖脊椎动物2404种,鱼类3862种,约占世界脊椎动物种类总数的10%。大熊猫、金丝猴、华南虎、褐马鸡、丹顶鹤、朱、白鳍豚、扬子鳄等百余种中国特产的珍稀野生动物,闻名于世。毛色黑白相间的大型哺乳动物——大熊猫,靠吃嫩竹和竹笋为生,极其珍贵,已成为世界保护野生动物的标志。白鳍豚是世界上仅有的两种淡水鲸类之一,可惜已于近年灭绝。

中国也是世界上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仅高等植物就有3.2万余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其中乔木2800余种,水杉、水松、银杉、杉木、金钱松、台湾杉、福建柏、珙桐、杜仲、喜树等为中国所特有。水杉是一种高大乔木,被列为世界古稀名贵植物。金钱松产于长江流域山地,叶子簇生在短枝上,状如铜钱,春夏苍绿,秋天变黄,是世界五大庭园珍贵树种之一。中国食用植物有2000余种;药用植物3000多种,长白山的人参、西藏的红花、宁夏的枸杞、云南和贵州的三七等,均属名贵药材。花卉植物种类极多,“花中之王”——牡丹,为中国固有,它花朵型大、多瓣,色彩艳丽,被推崇为中国的“国花”之一。

行政

[编辑]

行政区划

[编辑]

中国现行的行政区划,实际上是省、地、县、乡、镇五级建制:一级行政区划是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一级行政区2011年底) 编辑
说明1999年12月20日澳门主权移交为止,中华人民共和国划分为23、5自治区、4直辖市、2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一级行政区,之后数量一直稳定不变。本表所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一级行政区(即“省级行政区”),依照官方行政区划序列排列。
一级行政区 地级行政区 县级行政区
名称 简称 省会

首府















注1
北京市 - 2 - - 14 - - -
天津市 - 3 - - 13 - - -
河北省 石家庄市 - 12 - - 108 6 22 36 - - -
山西省 太原市 - 11 - - 85 - 11 23 - - -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市 - 9 - 3 17 - 11 21 49 3 -
辽宁省 沈阳市 - 14 - - 19 8 17 56 - - -
吉林省 长春市 - 8 1 - 17 3 20 20 - - -
黑龙江省 哈尔滨市 1 12 - - 45 1 18 64 - - -
上海市 - 1 - - 17 - - -
江苏省 南京市 - 13 - - 24 - 25 55 - - -
浙江省 杭州市 - 11 - - 35 1 22 32 - - -
安徽省 合肥市 - 16 - - 56 - 6 43 - - -
福建省 福州市 - 9 - - 45 - 14 26 - - -
江西省 南昌市 - 11 - - 70 - 11 19 - - -
山东省 济南市 - 17 - - 60 - 31 49 - - -
河南省 郑州市 - 17 - - 88 - 21 50 - - -
湖北省 武汉市 - 12 1 - 38 2 24 38 - - 1
湖南省 长沙市 - 13 1 - 64 7 16 35 - - -
广东省 广州市 - 21 - - 41 3 23 54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市 - 14 - - 56 12 7 34 - - -
海南省 海口市 - 3 - - 4 6 6 4 - - -
重庆市 - 15 4 - 19 - - -
四川省 川/蜀 成都市 - 18 3 - 119 4 14 44 - - -
贵州省 黔/贵 贵阳市 - 6 3 - 56 11 7 13 - - 1
云南省 滇/云 昆明市 - 8 8 - 76 29 11 13 - - -
西藏自治区 拉萨市 6 1 - - 71 - 1 1 - - -
陕西省 陕/秦 西安市 - 10 - - 80 - 3 24 - - -
甘肃省 甘/陇 兰州市 - 12 2 - 58 7 4 17 - - -
青海省 西宁市 1 1 6 - 30 7 2 4 - - -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市 - 5 - - 11 - 2 9 - -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市 7 4 5 - 62 6 20 11 - - -
香港特别行政区 - 18个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 7个堂区
台湾省 台北注2 资料暂缺注2
二、三级行政区合计注3 15 284 30 3 1456 117 369 857 49 3 2
备注:
注1:“其他”列项包括林区特区,共计2个。
注2:台湾省资料按照中国行政区划主管机关民政部编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注3:“二、三级行政区合计”未计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相关数据,仅为中国大陆31个省级行政单位之统计。

城市

[编辑]

2004年底,中国城市总数为661个。将这些城市按市辖区总人口分组,人口在400万以上的有11个,200万到400万之间的有22个,100万到200万之间的有141个,50万至100万的有274个,20万到50万之间的有173个,20万以下的有40个。在城市规划中,中国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的方针。20万至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20万人口以下的小城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高速发展,10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则在其周围有计划、有重点地发展卫星城镇。在各大区域中有以下几个特大城市:北京、天津、沈阳、西安、武汉、上海、南京、广州、台北、成都、重庆。

交通

[编辑]

铁路

[编辑]

到2005年底,全国铁路总营业里程达到7.54万公里,其中电气化里程2.01万公里,成为继俄罗斯、德国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电气化铁路国家。根据2004年初国务院审议通过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0万公里。目前,中国铁路占世界铁路总营业里程的6%,却完成了世界铁路25%的工作量,成为世界上完成铁路运输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运输量增长最快、运输设备利用效率最高的国家。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于2005年10月全线贯通,2006年7月1日投入试运行。

公路

[编辑]

到2005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193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1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总长度约3.5万公里的“五纵七横”12条中国国道主干线系统到2008年将全部建成,那时,北京、上海与所有直辖市、省会、自治区首府等大城市,将会由以高速公路为主的高等级公路相通,使贯通和连接的城市总数超过200个。2005年初,《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由国务院审议通过,该规划的实施最终可以形成一个“首都连接省会、省会彼此相通、连接主要城市、覆盖重要县市”的国家高速公路网络。该网络总规模大约为8.5万公里,包括七条首都放射线,即北京—上海、北京—台北、北京—港澳、北京—昆明、北京—拉萨、北京—乌鲁木齐、北京—哈尔滨。到2010年,中国计划新建高速公路2.4万公里,国家高速公路网骨架将基本形成。

港口

[编辑]

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5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1030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500万标准箱,连续三年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有11个港口年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基隆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等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其中上海港2005年货物吞吐量达到4.43亿吨,首次超过新加坡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民航

[编辑]

到2005年底,中国民用航班飞行机场达到135个。全年完成航空货物周转量78.9亿吨公里、旅客周转量2045亿人公里、货物运输量306.7万吨。民用航空航线条数达到1257条。其中国内航线1024条,通航国内各大中城市;国际航线233条,通航世界五大洲的70多个城市。

历史

[编辑]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编辑]

中国是世界上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有将近4000年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发现于云南元谋的猿人化石表明,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中国境内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距今近60万年前居住在北京周口店一带的“北京人”,能直立行走,能制造、使用简单的工具,并知道了用火。距今一万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遗址,遍布中国各地。在距今六七千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和陕西西安半坡遗址,发现了人工栽培的稻谷和粟粒及农耕工具。

最古老的王朝夏朝开始于公元前2070年。夏王朝的中心地区,在今河南省西部和山西南部一带,其势力和影响已达到黄河南北,并开始进入奴隶社会。继夏而兴起的商、西周进一步发展了奴隶制度。之后是王室势力衰微,诸侯争霸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一时期被认为是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阶段。

大约在5000年前,中国人已知道了冶炼铜的技术。3000多年前的商代,开始使用铁器;在制陶方面,有了白陶和彩陶;丝织生产也相当发达,产生了世界上最早的提花丝织技术。到了春秋时期,制钢技术已经出现。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学术空前活跃,涌现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著名的哲学家老子、孔子、孟子和军事学家孙武等人物。

其他语文“中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写法

[编辑]

东亚语文

[编辑]
  • 汉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
  • 日文:中華人民共和国
  • 朝鲜文:중화인민공화국
  • 蒙古文:Бүгд Найрамдах Хятад Ард Улс/(蒙古字母写法在维基里不能显示~!)
  • 维吾尔文:جۇڭخۇا خەلق جۇمھۇرىيىتى/Jungxua Xelq Jumhuriyiti/Жуңхуа Хәлқ Жумһурийити
  • 壮文:Cunghvaz Yinzminz Gunghozgoz
  • 藏文:ཀྲུང་ཧྭ་མི་དམངས་སྤྱི་མཐུན་རྒྱལ་ཁབ

南亚语文

[编辑]
  • 梵文:चीन,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 印地文:चीन,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 乌尔都文:عوامی جمہوریہ چین
  • 孟加拉文:চীন,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চীন
  • 淡米尔文:சீன மக்கள் குடியரசு
  • 古吉拉特文:પીપલ્સ રીપબ્લિક ઓફ ચાઇના
  • 旁遮普文:ਚੀਨ ਲੀਕ ਗਙਰਜ੍ਯ
  • 拉贾斯坦文:चीन लोक गणराज्य
  • 马拉地文:चीनचे जनतेचे प्रजासत्ताक
  • 尼泊尔文:चीन लोक गणराज्य
  • 奥里雅文:ଚୀନ
  • 泰卢固文:చైనా అనగా గణ రాజ్యము
  • 卡纳达文:ಚೀನಿ ಜನರ ಗಣರಾಜ್ಯ
  • 马拉亚拉姆文:പീപ്പിള്‍സ്‌ റിപബ്ലിക്‌ ഓഫ്‌ ചൈന
  • 僧伽罗文:චීනය සමුහාණ්ඩුව ජනරජය
  • 迪维希文:ސީނުކަރައިގެ މީހުންގެ ޖުމްހޫރިއްޔާ

东南亚语文

[编辑]
  • 印尼文/马来文:Republik Rakyat Tiongkok/Republik Rakyat Cina
  • 越南文:Cộng hòa Nhân dân Trung Hoa/Trung Hoa Nhân dân Cộng hòa quốc
  • 泰文:สาธารณรัฐประชาชนจีน
  • 缅甸文:တရု‌တ္‌ပ္ရည္‌ယူ့ယမ္မတနုိင္‌ငံ
  • 他伽禄文:Republika ng Popular ng Tsina
  • 伊洛卡诺文:Republica ti China?
  • 巴新几文:Republik bilong Manmeri bilong China

西亚语文

[编辑]
  • 阿拉伯文:جمهورية الصين الشعبية
  • 波斯语/普什图文:جمهوری خلق چین
  • 土耳其文:Çin Halk Cumhuriyeti
  • 希伯莱文:הרפובליקה העממית של סין
  • 库尔德文:Komara Gelî ya Çînê
  • 亚美尼亚文:Չինաստանի Ժողովրդական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
  • 格鲁吉亚文:ჩინეთის სახალხო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ა
  • 阿塞拜疆文:Çin Xalq Respublikası

拉丁语族语文

[编辑]
  • 拉丁文:Respublica Popularis Sinarum
  • 西班牙文: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 法文: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 意大利文: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
  • 葡萄牙文: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 罗马尼亚文:Republica Populară Chineză
  • 加泰罗尼亚文:La República Popular de la Xina
  • 阿斯图里亚文: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 加里西亚文: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 巴斯克文:Txinako Herri Errepublika
  • 奥克西唐文:Republica Populara de China
  • 诺曼底文:Républyique du Peupl'ye d'la Chinne

日耳曼语族语文

[编辑]
  • 英文: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 德文:Volksrepublik China
  • 低地德文:Volksrepubliek China
  • 荷兰文:Volksrepubliek China
  • 南非荷兰文:Volksrepubliek van Sjina
  • 冰岛文:Alþýðulýðveldið Kína
  • 瑞典文:Folkrepubliken Kina
  • 丹麦文:Folkerepublikken Kina
  • 法罗文:Folksrepublyk Sina
  • 挪威文:Folkerepublikken Kina
  • 阿勒曼尼文:Volksrepublik China
  • 布列塔尼文:Strollad komunour Bro-Sina
  • 苏格兰英文:Fowkrepublic o Cheenae
  • 美国宾州德文:Volksrepublik Tscheina
  • 盎格鲁-萨克逊古文:Folces Lēodþing Cīnan
  • 威尔士文:Gweriniaeth Pobl Tsieina
  • 卢森堡文:Volleksrepublik China
  • 凯尔特科尼什方言:Repoblek an Werin Cheyna

斯拉夫语族语文

[编辑]
  • 俄文:Китай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乌克兰文:Китай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
  • 波兰文:Chińska Republika Ludowa
  • 白俄罗斯文:Кітайскую Народную Рэспубліку
  • 保加利亚文:Китайска 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 捷克文:Čínská lidová republika
  • 斯洛伐克文:Čínska ľudová republika
  • 楚瓦什文:Китай Халăх Республики
  •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文: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Narodna Republika Kina
  • 斯洛文尼亚文:Ljudska republika Kitajska
  • 马其顿文: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
  • 波斯尼亚文:Narodna Republika Kina

其他欧洲语文

[编辑]
  • 希腊文:Λαϊ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της Κίνας
  • 奥塞梯文:Китайаг Адæмон Республикæ
  • 阿尔巴尼亚文:Republika Popullore e Kinës
  • 马耳他文:Repubblika Popolari taċ-Ċina
  • 伊多文:Bazala fakti pri Chinia
  • 世界语文:Popolrespubliko de Ĉinio
  • 国际语文:Republica Popular de China


表格

[编辑]
语言 本地名称 简称 全称
汉语/漢語 汉语/漢語 中国/中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華人民共和國
日语 日本語 中国 中華人民共和国
朝鲜语/韩国语 조선어/한국어 중국 중화인민공화국
蒙古语 монгол хэл/Moehgo& kEla Хятад/DomdedO Бүгд Найрамдах Хятад Ард Улс/BiKda NeUremdeeeO DomdedO Fereoa Folo_
壮语 Sawcuengh Cunggoz Cunghvaz Yinzminz Gunghozgoz
维吾尔语 ئۇيغۇر تىلى ھىتاي جۇڭخۇا خەلق جۇمھۇرىيىتى/Jungxua Xelq Jumhuriyiti/Жуңхуа Хәлқ Жумһурийити
藏语 བོད་སྐད་ ཀྲུང་གོ་ ཀྲུང་ཧྭ་མི་དམངས་སྤྱི་མཐུན་རྒྱལ་ཁབ
梵语 संस्कृत भाषा चीन/चीनीस्थान 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印地语/乌尔都语 हिंदी भाषा/اردو زبان चीन/چین 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عوامی جمہوریہ چین
孟加拉语 বাংলা ভাষা চীন গণপ্রজাতন্ত্রী চীন
旁遮普语 ਪੰਜਾਬੀ ਭਾਸ਼ਾ /پنجابی بھاشا ਚੀਨ /چین ਗਙਰਜ੍ਯ ਲੀਕ ਚੀਨ /عوامی جمہوریہ چین
尼泊尔语 नेपाली भाषा चीन 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宗卡语 རྫོང་ཁ་ རྒྱ་མི་
信德语 سنڌي ڀاشا /सिन्धी भाषा چین/चीन عوامی جمہوریہ چین /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古吉拉特语 ગુજરાતી ભાષા ચીન ચીન લીક ગણરાજ્ય
马拉地语 मैथिली भाषा चीन चीनचे जनतेचे प्रजासत्ताक
拉贾斯坦语 राजस्थानी भाषा चीन जनवादी गणराज्य चीन
奥里雅语 ଓଡ଼ିଆ ଭାଷା ଚୀନ
淡米尔语 தமிழ் மொழி சீனா சீன மக்கள் குடியரசு
泰卢固语 తెలుగు భాష చైనా చైనా అనగా గణ రాజ్యము
卡纳达语 ಕನ್ನಡ ಭಾಷೆ ಚೀನಾ ಚೀನಿ ಜನರ ಗಣರಾಜ್ಯ
马拉亚拉姆 മലയാളം ചൈന പീപ്പിള്‍സ്‌ റിപബ്ലിക്‌ ഓഫ്‌ ചൈന
僧伽罗语 සිංහල භාෂාව චීනය චීනය සමුහාණ්ඩුව ජනරජය
迪维希语 ދިވެހިބަސް ޗައިނާ
印尼语/马来语 bahasa Indonesia/bahasa Melayu Tiongkok/Cina Republik Rakyat Tiongkok/Republik Rakyat Cina
越南语 tiếng Việt Trung Quốc Cộng hòa Nhân dân Trung Hoa/Trung Hoa Nhân dân Cộng hòa quốc
泰语 ภาษาไทย จีน สาธารณรัฐประชาชนจีน
缅语 မ္ရန္‌မာစာ တရုတ္ တရု‌တ္‌ပ္ရည္‌ယူ့ယမ္မတနုိင္‌ငံ
老挝语 ພາສາ​ລາວ ຈີນ ສາທາລະນະລັດ ປະຊາຊົນຈີນ
高棉语 ភាសា​ខ្មែរ ចិន សាធារណរដ្ឋ​ប្រជាមានិត​ចិន
他伽禄语 wikang tagalog Tsina Republika ng Popular ng Tsina
伊洛卡诺语 Ilonggo China Republica ti China
巴新几语 Tok Pisin China Republik bilong Manmeri bilong China
阿拉伯语 اللغة العربية الصين الصين
波斯语/普什图语 زبان فارسی /پښتو ژبه چین /چین جمهوری خلق چین
土耳其语 Türk dili Çin Çin Halk Cumhuriyeti
希伯莱语 לשון עברית סין הרפובליקה העממית של סין
库尔德语 زمانێ کوردی/zimanê kurdî/зьмане к'ӧрди Çîn / چین Komara Gelî ya Çînê
俾路支语 بلوچی زبان چین عوامی جمہوریہ چین
哈萨克语 қазақ тілі/قازاق ٴتىلى Қытай/جۇڭحۋا Қытай Халық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جۇڭحۋا حالىقرەسپۋبليكاسى‎
乌兹别克语/乌孜别克语 o'zbek tili/ўзбек тили/ ئۇزبېك تىلى Xitoy/Хитой/Chin/Чин Xitoy Xalq Respublikasi/Хитой Халк Республикаси
塔吉克语 забони тоҷикӣ/ زبان تاجکی Чин/چین /Хитой/ختای Кытай Эл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土库曼语 türkmen dili / түркмен дили Hytaý/Хытай
吉尔吉斯语 кыргыз тили / قىرعىز تىلى Кытай Кытай Эл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亚美尼亚语 հայերեն լեզու Չինաստան Չինաստանի Ժողովրդական Հանրապետություն
格鲁吉亚语 ქართული ენა ჩინეთი ჩინეთის სახალხო რესპუბლიკა
阿塞拜疆语 Azərbaycan dili / Азәрбајҹан дили / آذربایجان دیلی Çin/Чин Çin Xalq Respublikası
拉丁语 lingua latina Sina Respublica Popularis Sinarum
西班牙语 idioma español China 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法语 langue française Chine République populaire de Chine
意大利语 lingua italiana Cina Repubblica Popolare Cinese
葡萄牙语 língua portuguesa Chin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罗马尼亚语 limba română China Republica Populară Chineză
加泰罗尼亚语 llengua catalana Xina La República Popular de la Xina
阿斯图里亚语 llingua asturiana China República Popular China
加里西亚语 lingua galega China República Popular da China
巴斯克语 euskara hizkuntza Txina Txinako Herri Errepublika
奥克西唐语 lenga occitana China Republica Populara de China
诺曼底语 langue nouormande Chinne Républyique du Peupl'ye d'la Chinne
英语 English language China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德语 Deutsche Sprache China Volksrepublik China
荷兰语 Nederlandse taal China Volksrepubliek China
低地德语 Plautdietsche Sproak China Volksrepubliek China
南非荷兰语 Afrikaanse taal Sjina Volksrepubliek van Sjina
丹麦语 dansk sprog Kina Folkerepublikken Kina
挪威语 norsk språk Kina Folkerepublikken Kina
法罗语 føroyskt mál Sina Folksrepublyk Sina
冰岛语 íslenskt tungumál Kína Alþýðulýðveldið Kína
阿勒曼尼语 Elsässisch Sproch China Volksrepublik China
布列塔尼语 yezh brezhoneg Sina Strollad komunour Bro-Sina
苏格兰英语 Scots leid Cheenae Fowkrepublic o Cheenae
美国宾夕法尼亚德语 Pennsilfaani-Deitsch Schprooch Tscheina Volksrepublik Tscheina
盎格鲁-萨克逊古文 Engle-Seaxisce sprǣc Cīnan Folces Lēodþing Cīnan
威尔士语 iaith Gymraeg Tsieina Gweriniaeth Pobl Tsieina
卢森堡语 Lëtzebuergesch Sprooch China Volleksrepublik China
凯尔特科尼什方言 yeth Kernewek Cheyna Repoblek an Werin Cheyna
俄语 русский язык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ая Народн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乌克兰语 українська мова Китай Китайська народна республіка
波兰语 język polski Chiny Chińska Republika Ludowa
白俄罗斯语 беларуская мова Кітай Кітайскую Народную Рэспубліку
保加利亚语 български език Китай Китайска 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捷克语 český jazyk Čína Čínská lidová republika
斯洛伐克语 slovenský jazyk Čína Čínska ľudová republika
楚瓦什语 чӑваш чӗлхи Китай Китай Халăх Республики
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语 српски језик/hrvatski jezik/slovenski jezik Кина/Kina/Kitajska 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Narodna Republika Kina/Ljudska republika Kitajska
马其顿语 македонски јазик Кина Народна Република Кина
波斯尼亚语 bosanski jezik/босански језик Kina Narodna Republika Kina
芬兰语 Suomi Kiinan Kiinan kansantasavalta
爱沙尼亚语 eesti keel Hiina Hiina Rahvavabariik
拉脱维亚语 latviešu valoda Ķīna Ķīnas Tautas republikas
立陶宛语 lietuvių kalba Kinija Kinijos Liaudies Respublika
马扎尔语 magyar nyelv Kína Kínai Népköztársaság
希腊语 ελληνική γλώσσα Κίνα Λαϊκή δημοκρατία της Κίνας
阿尔巴尼亚 gjuha shqipe Kina Republika Popullore e Kinës
马耳他语 lingwa Maltija Ċina Repubblika Popolari taċ-Ċina
奥塞梯语 ирон ӕвзаг Китай Китайаг Адæмон Республикæ
阿姆哈拉语 አማርኛ ቻይ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