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友松
此條目或其章節極大或完全地依賴於某個單一的來源。 (2020年8月1日) |
馮友松 | |
---|---|
出生 | 1924年10月 河北寧晉 |
逝世 | 1997年2月13日 瀋陽 |
國籍 | 中華人民共和國 |
母校 | 南京中央大學 |
職業 | 水利工程專家 |
馮友松(1924年10月—2020年7月25日),男,河北寧晉人,中國水利工程專家,中國共產黨黨員,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1][2]
生平
[編輯]13歲時,考入保定育德中學,因七七事變的發生,保定淪為戰區,轉入離家較近的趙縣十五中學學習[1]。
1937年下半年,因戰爭原因輾轉到過鄭州、開封、西安等地,最後逃至甘肅省涇川平涼縣平涼中學繼續學習。1939年,在河北省中學學習。[1]
1945年,高中畢業並考入位於重慶的南京中央大學土木水利系。1946年,隨著南京中央大學由重慶遷回南京。[1]
1949年8月,大學畢業後赴東北地區支援建設,進駐東北水利總局負責防洪方面。1949年冬季至1951年,先後負責完成了海水工程、防洪工程、治沙工程。參加並領導編制了遼河流域規劃。期間先後任技術員、助理工程師、工程師、總工室主任,遼寧省水電局副總工程師、副局長,水利部松遼委員會副主任。[1]
1960年代,領導並完成了開發「南大荒(盤錦地區)」的計劃,使300萬畝濱海鹽鹼濕地變成了水稻良田。[1]
1970年代,作為項目總負責人參與遼寧省治澇工程。經過一系列的規劃措施改造後,遼寧省種植水稻面積由解放初期的幾十萬畝,發展到1000多萬畝。為促進遼寧的糧食副食自給做出了卓越貢獻。[1]
文化大革命期間被打成資產階級學術權威而關進五七幹校,接受勞動改造、其留存的工程資料,筆記等皆被收繳銷毀。[1]
1983年,任第六屆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88年,任第七屆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1993年,任第八屆遼寧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併兼任中國科學院生態研究所研究員、遼寧省科學技術協會第四屆委員會副主席[3]、中國水利學會環境水利研究會副會長、遼寧省水利學會常務理事等職位。1998年5月,離休。2006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
參考資料
[編輯]外部連結
[編輯]- 人物採訪小傳·馮友松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