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劉長春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劉長春
1932年在洛杉磯代表中華民國參賽的劉長春
個人資料
本名劉長春
羅馬拼音Liu Chang-Chun
所屬國家隊 中華民國
出生劉長春
(1909-11-25)1909年11月25日
 大清奉天省復州
逝世1983年3月25日(1983歲—03—25)(73歲)
 中國遼寧省大連市
紀念建築東北大學劉長春體育館
大連理工大學劉長春體育館
大連市奧林匹克廣場劉長春塑像(2008年)
教育程度東北大學
母校東北大學
活躍年代1927年-1982年
身高1.67公尺(5英尺512英寸)
配偶姜秀珍
運動
國家/地區 中國
運動田徑
項目短跑
職業院校校隊東北大學
退役1936年8月9日
列表
  • 100公尺:10.7秒(hand timing)(1933年)
  • 200公尺:21.6秒(hand timing)(1929年)
  • 400公尺:52.6秒(hand timing)(1930年)
成績與頭銜
全國性決賽
列表
  •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 中華民國19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400公尺第一名
  •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 中華民國22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200公尺第一名
  • 中華民國24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田徑100公尺第一名
    • 註:公尺等同於米
最近更新於:2021年9月20日
位於大連的奧林匹克廣場的劉長春雕像
大連市奧林匹克廣場劉長春塑像

劉長春(1909年11月25日—1983年3月25日),遼寧復州人,短跑運動員。1933年中華民國全國運動會100公尺和200公尺摘冠並破全國紀錄,該紀錄保持25年才被打破。他也是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第一人。與另一位短跑名將程金冠並稱為「北劉南程」。

國際大型運動賽會

[編輯]
代表  中華民國
賽事 舉辦城市 名次 項目 記錄
1932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 5h2 100公尺 11.5秒(hand timing)
1932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郡 4h3 200公尺 23.4秒(hand timing)
1936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納粹德國柏林 5h11 100公尺
1936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納粹德國柏林 5h6 200公尺
1936 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納粹德國柏林 6h2 4×100公尺接力 44.8秒(hand timing)

生平

[編輯]

奧運之前

[編輯]

劉長春生於大清奉天省復州(今遼寧省瓦房店市),就讀東北大學體育系時,於1929年5月參與在瀋陽舉行的第14屆華北運動會,一舉打破了100公尺、200公尺和400公尺三個短跑項目全國記錄,其中在100公尺決賽更跑出10.8秒(手動計時)佳績,平了1928年第九屆奧運會男子100公尺冠軍時間,震驚全國[1]

1932年洛杉磯奧運

[編輯]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控制中國東北,扶植成立滿洲國。滿洲國政府在報紙上宣稱:劉長春和于希渭將代表滿洲國參加193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

1932年5月,劉長春在《大公報》發表聲明:「本人為中華民族炎黃子孫中國人絕不代表偽『滿洲國』出席第十屆奧林匹克運動會。」中國政府原沒有計劃參與此次奧運,經張學良將軍資助8000銀圓私立南開大學校長、國立東北大學校董會董事、全國體育協進會董事張伯苓打了緊急電報給奧運會組委會,為劉長春報名。

1932年7月8日,劉長春從上海市啟程乘威爾遜總統號郵船去美國加利福尼亞參加奧運會。經過整整21天的海上長途航行,於7月29日下午4時抵達洛杉磯。劉長春到達第二天,7月30日,第十屆奧運會正式開幕,開幕式上中華民國代表隊排在第8位入場,代表隊是臨時拼湊成的。

7月31日,體育比賽正式開始,劉長春參加了當天的百米預賽英語Athletics at the 1932 Summer Olympics – Men's 100 metres,被分在第二小組,有5名運動員參加,取頭3名。比賽結果,劉長春在日記中寫到:「第一名為星卜森,勝余有4碼,成績10.9秒,余居第5,當在11秒左右。起跑時頭五六十米在先,約至80公尺後,被後來者超過,原因畢業考試一個月,航行勞頓,缺少練習所致。」

劉長春在經過3個星期海上漂浮,體力已大受影響,因此原來報名3個項目,他只參加100公尺和200公尺,400公尺則因體力不支,沒有出場比賽。參加的兩個項目,都未能晉級。8月21日,劉長春起程回國,9月16日返抵上海,受到上海市民的歡迎。

1930-1950年代

[編輯]

1933年劉長春在第5屆全國運動會上以10.7秒和22秒(手動計時)的成績,再創100公尺和200公尺兩項全國紀錄獲冠軍,成績接近世界水平,保持長達25年之久才被打破。

1936年,劉長春再次代表中華民國參加第11屆奧運會,69人代表團經過27天的海浪顛簸,恢復不及時,與程金冠、傅金城參加男子100公尺跑均於預賽便遭淘汰[2],以致望洋興嘆「弱國無外交;弱國無體育」。

1950年,劉長春始長期供職於大連工學院(現大連理工大學)。

文革及以後

[編輯]

1970年代初,劉長春因文化大革命受到衝擊,與同事被下放到大連城郊的青堆子農場勞動,後來恢復名譽。[3]1983年2月底,劉長春因身體不適而住進醫院。同年3月25日去世。1987年,遺著《短跑運動》出版。

紀念

[編輯]

2008年6月13日,其母校東北大學新落成的體育館,正式命名為劉長春體育館,體育館與體育館前的劉長春塑像,由其兒子劉鴻圖與東北大學校長赫冀成一同主持揭幕儀式[4]

2008年8月5日,其家鄉遼寧省大連市為劉長春建立的塑像,在市內奧林匹克廣場揭幕,並由中國奧委會名譽主席何振梁親筆題寫「中國奧運第一人劉長春」的大字[5]

遺願

[編輯]

劉長春之子,大連理工大學教授劉鴻圖,回憶父親說:「當1981年中國女排奪得世界冠軍時,父親淚流滿面,徹夜難眠。父親的願望有兩個:一是中國人能在奧運會上奪得金獎,讓中國的國旗、國歌通過奧林匹克的運動場傳向全世界;二是中國有朝一日能舉辦奧運會。」

而劉長春的兩項遺願,在1984年奧運會,及2001年時確定2008年奧運會北京主辦時分別實現。中國第一面奧運金牌的獲得地,就是他當年參加奧運的地方——洛杉磯。

2008年7月17日8時6分,北京奧運會火炬接力瀋陽站傳遞正式開始。瀋陽站是奧運火炬接力在遼寧省境內的第一站。劉長春之子劉鴻圖成為瀋陽站的第一名火炬手。[6]

家庭

[編輯]

劉長春與妻子姜秀珍育有四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三子劉鴻亮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子劉鴻圖為大連理工大學教授[7]

相關影視作品

[編輯]

參考資料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