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達歷史
歷史系列條目 |
---|
卡達歷史 |
卡達在7世紀是阿拉伯帝國的一部分。1517年葡萄牙入侵,1555年被併入鄂圖曼帝國版圖,遭土耳其統治200多年。1846年薩尼·本·穆罕默德建立了卡達酋長國。1882年英國入侵,並於1916年強迫卡達酋長接受奴役性條約,成為英國的保護國。二次大戰後,美勢力滲入。1971年3月,英國宣布同海灣諸酋長國簽訂的所有條約於同年年底終止。1971年9月1日,卡達宣布獨立。
早期歷史
[編輯]在卡達半島上,當地居民已經維持了數千年的生產活動,但在前期的大部分時間,也僅僅是一些游牧部落的短期居住。
穆斯林統治
[編輯]在倭馬亞王朝時期,卡達被描繪成為一個盛產馬匹和駱駝的地方。[1]在8世紀,由於其在波斯灣地區戰略位置而獲利甚多[2],並且開始成為珍珠貿易中心。[3]
哈里發和薩烏德部落曾席捲過整個阿拉伯半島(後來他們分別成為巴林和沙烏地阿拉伯的國王),並沿海岸線定居,進行捕魚和珍珠養殖。這些部落為了爭奪有利的牡蠣飼養場經常相互爭鬥,使整個領地分分合合,一直沒有建立統一的主權。
13世紀穆斯林學者雅谷特·阿爾·哈馬維的《地理詞典》提到卡達。
後伊斯蘭黃金時期
[編輯]許多東部的阿拉伯地區於1253年由烏斯庫里德人所控制。但之後在1320年由忽里模子王子所獲得。卡達的珍珠成為王國的主要收入來源。
1521年,巴林和卡達被葡萄牙人所控制。
阿勒哈利法和沙特的控制
[編輯]隨著波斯人進犯祖巴拉,Utub和其他阿拉伯部落於1783年將波斯人驅逐出巴林。[4]在Utub吞併巴林之前的某個時候,Al Jalahma脫離了Utub聯盟並且回到了祖巴拉。這個使得阿勒哈利法部落無爭議地擁有了巴林的。[5]他們將中心從祖巴拉移至麥納麥。巴林不斷地對大陸地區施加權威,並且讚揚了瓦哈比派抵禦來自卡達的挑戰。然而卡達並沒有形成一個中央權威。這是因為阿勒哈利法將重心放在巴林。卡達經歷多個「臨時酋長」的時期。其中最為著名的是Rahmah ibn Jabir al-Jalahimah。至1790年,祖巴拉被描繪成為最安全的商人天堂。他們得到完全的保護,並且沒有任何關稅。[6]
在19世紀哈里發部落統治著由巴林島直到北部卡達半島的西部。儘管當時卡達處在一個合法的從屬國地位,但由於沿東海岸杜哈和沃克拉的漁村中,反對巴林人哈里發統治的呼聲高漲。
卡達巴林戰爭
[編輯]1867年6月,默罕默德·阿勒哈利法的代理人逮捕了一個來自沃克拉的貝都因人,並將他驅逐至巴林。默罕默德·本·薩尼要求將其釋放,但被代理人拒絕。這個促使薩尼將其驅逐出沃克拉。薩尼之子前往巴林進行協商。他被投入監獄。大量海軍前往Al Wakrah和Al Bidda,懲處當地居民。阿布達比也加入了巴林的行動。這是因為Al Wakrah成為了來自阿曼的移民之地。這一年之後,聯合部隊洗劫了兩個城市,並造成2000人死亡。卡達巴林戰爭爆發。[7][8]
巴林人的進攻,違反了1820年簽訂的英巴條約,英國以保護國身份立即啟動了外交回應,施加政治壓力,責難巴林違反條約,(經由劉易斯·佩利上校)又與卡達代表進行磋商,默許卡達由從巴林獨立出來。為了與劉易斯·佩利上校進行磋商,卡達人選出了德高望重的杜哈本土人士薩尼·本·穆罕默德。他的薩尼部落,曾經參與過一些波斯灣地區的相關政治活動,並擁有一定的政治聲望。曼尼成為半島部落的一個重要代理人。
土耳其控制時期
[編輯]鄂圖曼帝國於1871年開始向東部阿拉伯擴張。在哈薩綠洲建立據點之後,他們開始向卡達進發。
英國最初想占據卡達和波斯灣,是企圖把這裡作為殖民印度的一個理想的中途落腳點,當然20世紀初期,石油和天然氣的發現,便成為英國占領這裡的又一個理由。
英國保護地
[編輯]1913年,鄂圖曼帝國官方宣布放棄卡達主權。1916年,新的統治者Abdullah bin Jassim Al Thani與英國簽訂協議。從而此地處於休戰狀態。卡達得到正式的認可成為英國的被保護國。
戰後
[編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尤其是在1947年印度取得獨立以後,英國對殖民地的控制權大大削弱。到了20世紀50年代,英國放棄波斯灣阿拉伯國家的呼聲越來越高,最終,在1961年,英國接受了科威特的獨立宣言。7年以後,英國官方宣布他們將在3年時間內放棄(政治上而非經濟上)對波斯灣的控制,隨後卡達加入了巴林和其他七個休戰國家聯盟。但卡達內部的反對意見很大,很快迫使卡達脫離這個最終發展為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聯盟。最終,1971年,卡達舉行開國典禮,正式成為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
自從1995年至今,卡達由埃米爾哈邁德·本·哈利法·阿勒薩尼統治,他是在他的父親薩尼·哈里發·本·穆罕默德在瑞士休假期間通過不流血政變奪得的國家控制權。在他的統治下,卡達的社會政治生活更為自由,包括婦女解放,新憲法的建立,以及備受爭議的半島電視台的開播。
2007年4月3日,卡達埃米爾哈馬德任命哈馬德·本·賈西姆·本·賈比爾·阿勒薩尼為內閣首相。[9]
2017年6月,卡達與中東多國爆發斷交危機。
參考資料
[編輯]- ^ Rahman 2006,第34頁
- ^ A political chronology of the Middle East. Routledge / Europa Publications. 2001: 192 [2016-11-06]. ISBN 978-185743115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8-07).
- ^ Page, Kogan. Middle East Review 2003-04: The Economic and Business Report. Kogan Page Ltd. 2004: 169 [2016-11-06]. ISBN 978-074944066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6-11).
- ^ 'Gazetteer of the Persian Gulf. Vol I. Historical. Part IA & IB. J G Lorimer. 1915' [839] (994/1782). qdl.qa: 840. [16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1-20).
- ^ 'Gazetteer of the Persian Gulf. Vol I. Historical. Part IA & IB. J G Lorimer. 1915' [840] (995/1782). qdl.qa: 840. [16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 ^ 'Gazetteer of the Persian Gulf. Vol I. Historical. Part IA & IB. J G Lorimer. 1915' [789] (944/1782). qdl.qa. [28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06).
- ^ ‘A collection of treaties, engagements and sanads relating to India and neighbouring countries [...] Vol XI containing the treaties, & c., relating to Aden and the south western coast of Arabia, the Arab principalities in the Persian Gulf, Muscat (Oman), Baluchistan and the North-West Frontier Province’ [113v] (235/822). Qatar Digital Library. [12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 ^ 'File 19/243 IV Zubarah' [8r] (15/322). Qatar Digital Library. [12 January 20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7-16).
- ^ 林甦,卡達埃米爾任命新首相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