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安德森號驅逐艦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安德森
USS Anderson (DD-411)
1939年的安德森號驅逐艦
概觀
艦種驅逐艦
艦名出處小埃德溫·安德森英語Edwin Anderson Jr.
艦級辛姆斯級驅逐艦
製造廠聯邦造船與干船塢公司英語Federal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y
動工1937年11月15日
下水1939年2月4日
服役1939年5月19日
退役1946年8月28日
結局1946年7月1日在比基尼環礁十字路口行動Able」核試驗中沉沒
除籍1946年9月25日
榮譽及獎項10枚戰鬥之星
技術數據
標準排水量1,570長噸(1,600公噸)
滿載排水量2,211長噸(2,246公噸)
全長348英尺314英寸(106.15公尺)
全寬36英尺1英寸(11.00公尺)
吃水13英尺412英寸(4.08公尺)
燃料滿載451.39噸燃油
鍋爐3座巴布科克威爾科克斯英語Babcock & Wilcox鍋爐
665磅力每平方英寸(4,590千帕斯卡)
715 °F(379 °C)[1]
動力西屋電氣蒸汽渦輪引擎,2軸推進[1]
功率50,000匹軸馬力(37,000千瓦特)
最高速度37節(69公里每小時)
續航距離3,660海里(6,780公里) @ 20節(37公里每小時)
5,640海里(10,450公里) @ 12節(22公里每小時)
乘員平時:192人(10名軍官,182名士兵)
戰時:251人(16名軍官,235名士兵)
射控裝置Mark 37射控系統
偵搜系統SC雷達英語SC radar
武器裝備服役時:[1]
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砲
4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1年:[2]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砲
8座單裝.50機槍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1944年:[2]
4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砲
2座雙聯裝博福斯40公釐高射砲
4座單裝厄利孔20公釐機砲
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
2條深水炸彈發射軌
6座深水炸彈投射器(K砲)

安德森號驅逐艦(英語:USS Anderson舷號:DD-411),是一艘隸屬於美國海軍驅逐艦,為辛姆斯級驅逐艦的三號艦。她以美國海軍上將、同時也是榮譽勳章的獲得人—小埃德溫·安德森英語Edwin Anderson Jr.的名字所命名[3]

安德森號於1937年11月15日開始建造,1939年2月4日下水,1939年5月19日服役。在歷經長時間的測試後,安德森號於1940年5月成為第2驅逐艦中隊第3支隊的旗艦[4],1941年6月轉至大西洋,10月與11月用作前往愛爾蘭加拿大船團的護航艦。1941年12月,安德森號轉戰太平洋,為第3戰艦分隊的一部份,並參與了珊瑚海戰役中途島戰役。1942年7月至8月期間,安德森號被派去進行護航任務,接著又與大黃蜂號航空母艦參加東所羅門海戰聖克魯斯群島戰役。1943年起,安德森號又轉回反潛和護航的任務。同年11月,安德森號又參與了塔拉瓦戰役,提供火力支援。在之後的馬紹爾群島戰事中,安德森號中彈,船上包括艦長在內的6人陣亡。接著又於瓜加林環礁被日軍轟炸重創,被迫返回珍珠港整修,1944年6月15日重返戰場,投入到摩羅泰島戰役雷伊泰灣海戰中,在此期間受到日軍自殺式飛機攻擊,造成艦上18人陣亡、20人受傷。12月9日,安德森號返回舊金山,加入了位在阿圖島的第92特遣艦隊的第2支隊,參與轟炸幌筵島千島群島松輪島的行動,還執行了獵殺日軍商船隊的作戰。[5][6]

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安德森號於11月8日返回聖地牙哥,接著被預定投入至於比基尼環礁的「十字路行動」核子試爆中,1946年5月30日安德森號抵達該地,於7月1日被炸沉。[7]

設計與裝備

[編輯]

辛姆斯級驅逐艦的主體構造與班漢級驅逐艦類似,但在其基礎上改進了艦體流線結構和武器布局,使其在2具西屋電氣蒸汽渦輪機的推進下最高能夠達到37節航速。該級驅逐艦早期搭載有5座單裝5英寸38倍徑主砲、2座四聯裝21英寸魚雷發射管和4座.50機槍,但其中一座主砲隨後因穩心過高問題而被拆除,隨著戰事進展,辛姆斯級的防空火力和反潛裝備也得到過加強。此外,該級驅逐艦還搭載有多種當時較為先進的技術,使其在續航、火砲準度等方面相較於過往船型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2]

服役歷史

[編輯]
安德森號驅逐艦(1939攝)

美國參戰前

[編輯]

安德森號驅逐艦先於其他同級艦下水,但在試航中發現其實際船體重量高於設計150噸,且伴隨有穩心過高的問題。這些隱患的發現促成了辛姆斯級驅逐艦之後的局部重新設計與改造,至1941年底,相關問題得以徹底解決。小艇架處的3號5英寸主砲被移除,後部四聯裝魚雷發射管則接受重新布局,使之貼合中軸線[8]。事後調查表明,蒸汽工程局英語Bureau of Steam Engineering在設計艦艇時低估了新型武器裝備的重量,而建設與維修局英語Bureau of Construction and Repair實際進行工程時又缺少更改設計方案的權限,兩個部門間的溝通障礙導致了最終成品的缺陷,這一事件也間接促使二者於1940年6月20日合併為船舶局英語Bureau of Ships[9]

在完成試航與整備工作後,安德森號繼續駐留紐約海軍造船廠直至7月上旬。在此期間,其艦上水手組織了一次岸上遊行,以慶祝1939年的美國國旗日。7月5日,安德森號起錨前往羅德島紐波特,並於7月7日抵達該地的海軍魚雷站英語Naval Undersea Warfare Center,裝載魚雷、彈藥等作戰物資。第二天,她啟程返航,在紐約稍作停留後即前往華盛頓特區。7月9日夜,安德森號抵達匡提科,隨後她逆波托馬克河而上,經弗農山莊等地於10日清晨到達華盛頓海軍工廠。次日,包括海軍作戰部長哈洛德·史塔克上將在內的多名高級官員登艦參觀,並對辛姆斯級驅逐艦進行非正式評估。7月12日,安德森號啟程前往維吉尼亞州約克鎮裝載深水炸彈,隨後她短暫停留諾福克海軍行動基地,並於14日繼續駛往北卡羅來納州威爾明頓。由於威爾明頓正是該艦紀念人物小埃德溫·安德森少將的故鄉[3],這艘驅逐艦的造訪受到了當地各界的熱烈歡迎。停留數天後,安德森號於18日再次踏上旅程,並於第二天抵達諾福克海軍造船廠英語Norfolk Naval Shipyard裝載彈藥。7月21日,安德森號啟程前往古巴海域接受正式試航檢測。24日,她順利抵達關塔那摩灣,在完成6名隨艦海軍陸戰隊隊員交接後,即離港開始執行巡航任務。[6]

此後的數周時間裡,安德森號先後造訪了波多黎各聖胡安巴拿馬運河區科科·索洛英語Coco Solo基地、百慕達漢彌爾頓以及加拿大聖約翰斯,最終於8月31日清晨抵達蒙特婁。在魁北克省短暫休整後,安德森號於9月5日啟程返回紐波特,並於9日順利抵達。此後數天,她作為假想敵協助朱厄特號驅逐艦英語USS Jouett (DD-396)完成魚雷訓練。9月16日,安德森號返回紐約海軍造船廠安裝主砲射控系統,至此,所有設備調試工作完成。之後,船員們又進行了火災管控演練,並於24日抵達諾福克參加隨後在維吉尼亞角進行的射擊訓練。10月1日,安德森號回到紐約海軍造船廠進行後期整修,並於當地駐留直至1940年1月底。[6]

1940年2月7日,她前往羅克蘭接受最終試航測試,並在順利通過後經由波士頓海軍造船廠英語Boston Navy Yard鱈魚角運河巴澤茲灣牡蠣灣英語Oyster Bay (hamlet), New York等地於12日返回紐約。此後,安德森號於紐約休整直至4月10日啟航前往紐波特進行魚雷發射測試。4月15日下午,安德森號與曼利號兩艘驅逐艦駛離港口前往關塔那摩灣。次日清晨4時許,編隊遭遇惡劣海況,安德森號左舷側救生艇損壞,但未造成人員傷亡。兩艦最終於19日清晨6時許抵達目的地。稍作休整後,編隊即再次啟航,經巴拿馬運河於27日抵達墨西哥阿卡普爾科,在執行完一系列任務後,兩艦最終於5月1日抵達聖地牙哥。5月18日,85名陸軍預備役士兵短暫登艦執行港口巡邏任務,隨後,安德森號即駛往加利福尼亞南部海域開始中立巡航英語Neutrality Patrol。20日,該艦協助拖曳一艘遇險駁船前往聖尼古拉斯島。23日清晨,安德森號返回聖地牙哥。[6]

6月,安德森號在約克鎮號航空母艦北島執行任務期間為其提供飛機指引,並隨後於19日至21日轉而為其姊妹艦企業號服務。6月22日,第3驅逐艦中隊指揮官艾倫·E·史密斯登上安德森號卸任,結束其作為自己旗艦的身份。25日,該艦即跟隨企業號啟航離開聖地牙哥。包括哈曼號馬斯廷號在內的多艘驅逐艦與安德森號輪流指引艦載機起降,並時刻警戒可能出現的敵對潛艦襲擊。7月2日,編隊順利抵達珍珠港。此後的5個月時間裡,安德森號都在夏威夷附近海域執行任務,並先後到訪巴美拉環礁聖誕島等地。期間,安德森號完成了一系列演習與船隻識別工作,並接受了數次維修改造。12月2日,她跟隨第8驅逐艦中隊離開珍珠港,並於8日抵達聖地牙哥,隨後前往洛杉磯造船與干船塢公司英語Los Angeles Shipbuilding and Drydock Company接受檢修。[6]

1941年1月14日,安德森號離開船塢,前往聖佩德羅加入列星頓號和企業號的護航船隊,編隊最終於1月21日抵達珍珠港。隨後的兩個月內,安德森號都在附近海域開展訓練。3月17日,兩架第5魚雷機中隊TBD轟炸機發生撞機事故,安德森號隨即前往事發海域搜尋倖存者,但收穫寥寥。3月24日,安德森號脫離艦隊返航美國西海岸,在舊金山完成旅客交接後即前往馬雷島海軍造船廠英語Mare Island Naval Shipyard接受船體改造。5月16日,廠內工程結束,安德森號開始技術測試並最終通過。21日,她離開舊金山前往長灘。8天後,她跟隨第8驅逐艦中隊啟程前往夏威夷,但隨即被轉派至大西洋參與中立巡航任務[5]。30日,中隊於費城完成集合,啟程奔赴巴拿馬[6]

大西洋護航

[編輯]

6月8日至9日,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期間因保密與安全問題,安德森號掩去了其舷號與艦名[10]。6月11日,在關塔那摩灣結束加油後,該艦即於下午啟程奔赴愛達荷州的反潛補給站裝載相關武器,隨後她於6月15日抵達費城海軍船塢。短暫休整後,安德森號與羅文號英語USS Rowan (DD-405)兩艘驅逐艦於19日早晨離開船塢,順德拉瓦河進入大西洋,隨後她們跟隨塔斯卡盧薩號巡洋艦英語USS Tuscaloosa (CA-37)於21日加入以胡蜂號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艦隊。此後一段時間,這支艦隊均在大西洋上執行中立巡航任務,最遠曾抵達維德角,期間安德森號主要負責胡蜂號艦載機的指引工作與反潛作業。在結束於百慕達進行的1941年美國獨立日演習後,安德森號繼續駐留當地訓練直至7月12日啟程前往諾福克。17日,她又進行了魚雷演練並隨後駛往波士頓,最終於19日中午抵達。[6]

8月初,波士頓海軍造船廠為安德森號進行了大規模改造,拆除了其3號主砲塔,並增設部分.50口徑機槍與深水炸彈導軌,以適應其巡航任務的需求。在完成一系列檢測與演習後,安德森號於9月2日跟隨塔斯卡盧薩號巡洋艦前往緬因州卡斯柯灣英語Casco Bay繼續任務。安德森號隨後加入第15特遣艦隊,作為護航船隊的一員搭載一隊陸軍官兵奔赴冰島協助已於7月進駐當地的海軍陸戰隊。艦隊於9月15日抵達雷克雅維克,安德森號隨後前往紐芬蘭普拉森提亞英語Placentia, Newfoundland and Labrador執行護航任務直至10月3日。10日,她於當地加入圍繞約克鎮號航空母艦組建的第14特遣艦隊,作為反潛分隊的一員啟程前往卡斯柯灣並於13日抵達。在普羅溫斯敦短暫訓練後,10月26日,安德森號加入第14特遣艦隊3分隊前往大不列顛群島,期間負責反潛與航空引導[5]。10月30日,安德森號發現疑似潛艦信號並使用深水炸彈發動攻擊,隨後,她同其姊妹艦休斯號一起展開追擊,但於晚些時候宣告失敗。11月7日,安德森號抵達華爾峽灣英語Hvalfjörður補充燃油,並在隨後的一個月時間裡於冰島海域巡航。[6]

第二次世界大戰

[編輯]

大西洋戰場

[編輯]

1941年12月9日,日本突襲珍珠港,美國迅速重新分配世界各地船隻的任務。11日,安德森號即由冰島返航諾福克,並於17日抵達。短暫休整後,第二天清晨,她與同級艦哈曼號、馬斯廷號、莫里斯號即奔赴查爾斯頓進行作戰準備。次日,安德森號卸下彈藥,進入查爾斯頓海軍造船廠英語Charleston Naval Shipyard接受維修改造,在此期間,.50高射機槍被逐次升級為20mm防空砲。1942年1月3日,安德森號在完成校準消磁裝置後前往諾福克,並於5日抵達。短暫休整後,她又於第二天參加了對漢普頓航道的清理工作。隨後,她作為密西西比號戰艦的護航船隻跟隨第3戰艦中隊前往太平洋[6]

太平洋戰場

[編輯]

接下來的4天時間裡,安德森號繼續護送新墨西哥號戰艦、密西西比號戰艦以及海斯號攻擊運輸艦英語USS President Hayes (APA-20)自美國東海岸駛往墨西哥灣。1月11日清晨,艦隊抵達克里斯多福,隨後通過運河並於同日下午抵達巴爾博亞。完成油料補給後,艦隊繼續向北駛往加利福尼亞州聖地牙哥。期間曾遭遇不明船隻,但經過識別後均被證實為同盟國商船。1月22日中午時分,艦隊抵達舊金山,安德森號進駐54號碼頭。25日,由迪克西號驅逐母艦英語USS Dixie (AD-14)完成作戰準備後,安德森號駛離舊金山灣,加入2019護航船隊。由於灣區濃霧問題,船隊花費了一段時間才集結完成,但最終仍得以順利啟程前往夏威夷。2月2日,艦隊抵達珍珠港。此後的兩周時間,安德森號都在珍珠港附近海域巡邏或協助其他戰艦訓練。[6]

2月16日,安德森號隨第17特遣艦隊英語Task Force 17出征,掩護約克鎮號航空母艦和阿斯托利亞號巡洋艦等主力戰艦。此後的兩周,特遣艦隊在法蘭克·傑克·弗萊徹少將的指揮下掃蕩西南太平洋海域。3月6日,艦隊與威爾遜·布朗中將率領的第11特遣艦隊會合,準備突襲日軍位於拉包爾的據點。然而很快澳洲新幾內亞的據點萊城薩拉毛亞即被攻破,盟軍戰略重心轉移至打擊日軍位於這些地區的灘頭陣地,襲擊拉包爾的計畫即告終止。為保障巴布亞灣的航空母艦安全,布朗中將將包括安德森號在內的部分下轄艦隻交予英國皇家海軍約翰·G·格雷斯少將指揮,前往羅塞爾島附近的路易西亞德群島海域巡航,阻擋日軍向摩斯比港的攻勢。3月14日,該分隊重新併入第11特遣艦隊,巡邏期間並未遭遇日軍艦隊。此後,安德森號繼續跟隨約克鎮號巡邏直至4月底。[6]

5月6日,奧布里·費奇英語Aubrey Fitch少將率領的第11特遣艦隊前來增援第17特遣艦隊,弗萊徹即準備於次日對日軍發動攻擊,阻止其繼續向摩斯比港推進。安德森號被分配至第5分隊,負責掩護列星頓號。7日,雙方爆發大規模戰鬥,美軍航空兵很快發現並擊傷翔鶴號航空母艦,艦隊防空火力與護航戰鬥機則重挫來襲的瑞鶴號航空母艦飛行中隊[11]。與此同時,美軍航空母艦開始分散,互相間隔3至4海里,安德森號繼續掩護列星頓號。8日上午11時許,第一批日軍戰機襲來,空襲持續至中午12時,期間安德森號堅守崗位,向機群傾瀉火力,但沒有取得戰果。空襲中,安德森號僅被機槍掃射,列星頓號則受重創,雖然其火勢起初得到控制,最終仍因油氣管道破裂引發爆炸而棄船。安德森號救起了377名倖存者[7]。10日,安德森號將救起船員轉移至波特蘭號巡洋艦英語USS Portland (CA-33),隨後前往新喀里多尼亞努美阿,於該地將5枚魚雷轉交予菲爾普斯號驅逐艦,協助其執行擊沉列星頓號的任務。隨後,她啟程前往東加塔布島並加入第17特遣艦隊。5月28日,艦隊抵達珍珠港,在短暫休整後即於30日掩護剛剛完成緊急修理的約克鎮號駛離,奔赴中途島迎擊日本艦隊。[6]

中途島海戰期間,安德森號的高射砲手報告稱直接命中一架正在墜毀的敵機。當約克鎮號因日軍魚雷機攻擊而遭到重創後,安德森號前往接收了從艦上撤離的204名官兵[7][12]。6月13日,該艦返回珍珠港。7月8日至15日,安德森號護送富爾頓號潛艦母艦英語USS Fulton (AS-11)前往中途島,並於22日至27日護送長島號航空母艦英語USS Long Island (CVE-1)巴美拉環礁返航。8月17日,安德森號隨第17特遣艦隊前往索羅門群島海域,並於29日加入第61特遣艦隊第2支隊,負責掩護大黃蜂號航空母艦。9月15日,日軍潛艦伊-19號發射魚雷命中胡蜂號航空母艦,數分鐘後,未命中的2枚魚雷向大黃蜂號護航艦隊襲來,先後命中正在規避的奧拜恩號驅逐艦北卡羅來納號戰艦[13]。安德森號隨後被派往支援受損的戰艦,並護送其於9月19日抵達東加塔布。9月,安德森號護送一支荷蘭船隊前往敦比阿灣英語Dumbea Bay,隨後於10月3日協助第17特遣艦隊空襲布因-范錫區域敵方據點。10月3日,她被派往尋找一名失蹤機師,在搜尋無果後因與艦隊距離過遠而獨自前往努美阿。8日,安德森號重新加入艦隊。[5][6]

10月15日,安德森號接到命令跟隨艦隊前往瓜達康納爾島附近海域打擊敵軍海軍力量,以緩解島上陸軍戰鬥壓力。26日,戰鬥雙方爆發大規模海空戰鬥。上午九時許,27架日軍戰機襲來,安德森號擊落其中的2架,並擊傷1架,但大黃蜂號也被1枚炸彈和1架九九式艦上轟炸機擊中。在隨後的戰鬥中,安德森號又擊落一架魚雷機並擊傷多架戰機,但大黃蜂號則被另外2枚炸彈、2枚魚雷以及1架戰機命中[14]。隨著北安普頓號巡洋艦英語USS Northampton (CA-26)拖曳方案的失敗,大黃蜂號於傍晚六時許遭到另一輪空襲而最終棄船,安德森號接收了艦上247名官兵。晚些時候,馬斯廷號驅逐艦嘗試使用3枚魚雷擊沉大黃蜂號但最終失敗,安德森號又發射了6枚,但依然無法擊沉目標[15]。兩艦最終於日軍驅逐艦抵達前撤離[16][6]

1942年11月,安德森號參加了瓜達康納爾島海域的後續行動,協助護送運輸船並為岸上友軍提供火力支援。1942年12月至次年1月,安德森號加入第16特遣艦隊並參加反潛訓練與演習,此後她又護送第62.4.7船團往返瓜達康納爾與聖靈島運輸物資,並與威爾遜號驅逐艦英語USS Wilson (DD-408)協同偵查和打擊索羅門群島海域敵占據點[17]。安德森號繼續在新赫布里底群島附近海域執行巡航掃蕩和加油護衛任務直至1943年3月7日,隨後她於22日返回珍珠港並很快回到美國本土。在舊金山的維修工作從4月9日一直持續到6月8日。7月11日,她跟隨第96特遣艦隊第1分隊離開港口前往柯迪亞克,並於21日抵達。她隨後加入第16.17特混艦隊(TG 16.17)並參加了8月2日至15日對基斯卡島的轟炸[5]。該艦駐留阿留申群島直至9月21日,隨後她啟程返回珍珠港。[6]

10月14日至11月1日,安德森號與運輸船隊駐留威靈頓,準備下一階段的戰鬥。19日,她跟隨第53特遣艦隊抵達塔拉瓦環礁,並在之後參與攻占貝蒂奧島。12月21日,她回到聖地牙哥護送海軍陸戰隊第四師英語4th Marine Division (United States)前往瓜加林環礁。1944年1月30日,她作為誘餌艦隊的先鋒驅逐艦之一在沃傑環礁附近接敵,戰鬥中,她的作戰資訊中心被摧毀,包括艦長在內的多名指揮人員陣亡[5]。副艦長迅速接管指揮權,並領導船員完成既定作戰目標。在羅伊-納穆爾島附近完成掩護任務後,該艦於2月1日被拖回珍珠港[7]。維修工作一直持續到6月15日,之後她前往西南太平洋,並參與了奧羅灣英語Oro Bay阿姆斯特丹島摩羅泰島等地的多次護航與登陸掩護任務。雷伊泰灣海戰期間,她協助盟軍船隻抵禦日軍飛機進攻,並取得擊落一架,擊傷數架的戰果。11月1日,一架一式戰鬥機撞上安德森號左舷,造成船尾甲板斷裂並致使18人犧牲,20人受傷。11月3日,安德森號離開雷伊泰灣,經查亞普拉馬努斯島馬久羅、珍珠港等地返回舊金山,並於12月9日開始維修[7]

1945年5月11日,安德森號抵達阿拉斯加州阿圖島,8天後,她跟隨第92特遣艦隊啟程開始任務。她先後參加了多次對鄂霍次克海的掃蕩及對千島群島的轟炸,並長期在附近海域巡邏。此後直至戰爭結束,安德森號都在北太平洋艦隊服役,協助盟軍占領日本北部各戰略目標。10月30日,她離開日本海域返回美國本土,並於12月1日抵達聖地牙哥。12月27日,她啟程前往夏威夷。[5][6]

戰後

[編輯]

安德森號於1946年1月3日抵達珍珠港,隨後於5月15日被編入第1聯合特遣艦隊參加十字路口行動。5月30日,該艦抵達比基尼環礁。7月1日,在Able核試驗中,因距離起爆中心較近,試驗開始9秒內其船體即發生兩次爆炸,隨後艦體起火,於7分鐘後沉沒於比基尼瀉湖。[7]

1946年9月25日,安德森號從美國海軍除籍。[6]

榮譽

[編輯]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安德森號驅逐艦共救起超過1000名美軍官兵[18],並在戰鬥中獲得10枚戰鬥之星[5][19]

戰役或行動 日期(包含各任務段)
珊瑚海海戰 1942年5月4日至8日
中途島海戰 1942年6月3日至6日
聖克魯斯群島戰役 1942年10月26日
第三次瓜達康納爾島突襲 1942年11月12日至15日
瓜達康納爾群島攻防戰 1943年1月29日至2月1日
吉爾伯特群島戰役 1943年11月20日至12月7日
馬紹爾群島戰役 1944年1月31日至2月8日
新幾內亞西部戰役 1944年7月29日至9月15日
雷伊泰灣海戰 1944年10月13日至11月9日
千島群島戰役 1945年5月19日至8月11日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1.2 The 1,570-ton Sims clas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3-01-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23) (英語). 
  2. ^ 2.0 2.1 2.2 Friedman, Norman.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Revised Edition.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ISBN 1-55750-442-3 (英語). 
  3. ^ 3.0 3.1 Rear Admiral Edwin A. Anderson, USN, (1860-1933).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英語). 
  4. ^ Destroyer Squadron 2.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12-11) (英語).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美國海軍軍艦辭典. DD-411. DANFS Online.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2-21). 
  6. ^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Anderson (DD-411).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11) (英語). 
  7. ^ 7.0 7.1 7.2 7.3 7.4 7.5 James P. Delgado; Daniel J. Lenihan. The Archeology of the Atomic Bomb: A Submerged Cultural Resources Assessment of the Sunken Fleet of Operation Crossroads at Bikini and Kwajalein Atoll Lagoons (PDF). Santa Fe, New Mexico: National Park Service. 1991: 64–66 [2022-05-2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5-25) (英語). 
  8. ^ Friedman. US Destroyers: An Illustrated Design History (Revised Edition). Annapolis: Naval Institute Press. 2004: 94. ISBN 1-55750-442-3 (英語). 
  9. ^ Furer, Julius Augustus. Administration of the Navy Department in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59: 217–222 [2022-06-1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6-15) (英語). 
  10. ^ 80-CF-2156-1 USS Anderson(DD-411).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1941-06-29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6-30) (英語). 
  11. ^ Andrew Roberts; 李廣才,崔喆,陳蘭芳譯. 第八章. 陳俊帆 (編). 战争风云:第二次世界大战新史 第1版. 武漢: 長江文藝出版社. 2016: 170–175. ISBN 978-7-5354-8142-9 (中文(簡體)). 
  12. ^ 80-G-21694 Battle of Midway, June 1942. Naval History and Heritage Command. 1942-06-04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4-19) (英語). 
  13. ^ DD-415 DANFS. www.hazegray.org. [2022-07-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2-09) (英語). 
  14. ^ Hammel Eric. Carrier Strike: The Battle of the Santa Cruz Islands, October 1942 253-376. Pacifica Press. 1999. ISBN 0-7603-2128-0 (英語). 
  15. ^ Capt. Russell S. Crenshaw, Jr. Chapter VIII Invading the Solomon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03 [2022-07-11] (英語). 
  16. ^ Rose, Lisle A. The Ship that Held the Line: The USS Hornet and the First Year of the Pacific War. Annapolis, Maryland: Naval Institute Press. 1995: 268. ISBN 1-55750-729-5 (英語). 
  17. ^ Loss of De Haven.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2-07-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02) (英語). 
  18. ^ Sims-class destroyer USS Anderson (PDF). The Hartford Chronicle (Hartford). 1946-05-11 [2022-07-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2-07-09) (英語). 
  19. ^ USS Anderson DD 411 service stars. Destroyer History Foundation. [2022-07-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2-07-09) (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