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磊
廖磊 | |
---|---|
個人資料 | |
出生 | 1890年2月20日 清朝廣西省鬱林州陸川縣 |
逝世 | 1939年10月23日 中華民國安徽省六安市立煌縣 | (49歲)
廖磊(1890年2月20日—1939年10月23日),字燕農,又名夢祥,祖籍廣東化州合江梧村,其先人曾遷居廣西陸川水塘坡永平村;清同治初年,其祖父遷回化州,在今平定𡌶背村落業安居。其時建有四合院式平房21間,約有1000多平方米(1947年,廖磊之弟廖熙原拆祖屋重建。房屋增至30餘間,1952年因土改運動而移居他處)。 光緒十七年(1891年)廖磊出生於𡌶背村。中華民國軍事將領,新桂系骨幹。[1]
生平
[編輯]崛起湘軍
[編輯]1906年(光緒32年),到桂林入廣西陸軍小學堂第2期。1911年(宣統3年)畢業,入湖北陸軍第三中學第2期。武昌起義爆發後,廖磊參加革命派,同清軍作戰負傷。中華民國成立後的1913年(民國2年),入陸軍第一預備學校。翌年,入保定陸軍軍官學校第2期。1916年(民國5年)6月畢業。畢業後,到湖南省入湘軍(湖南陸軍),屢立軍功,1920年(民國9年)升為團長。[1]
1926年(民國15年)6月,湘軍的唐生智投入國民革命軍任第8軍軍長,廖磊成為國民革命軍第8軍第4師副師長。廖磊隨唐生智參加北伐,同北京政府軍隊作戰立功。10月,攻取武漢,第8軍擴編為3個軍,成為集團軍,廖磊任其中的第36軍第1師師長。1927年(民國16年)10月,寧漢戰爭爆發,廖磊隨唐生智與新桂系的李宗仁、白崇禧作戰。唐生智敗北下野,廖磊留在湖北省,投降白崇禧,加入新桂系。結果,隨著軍隊重編,廖磊升任國民革命軍第36軍軍長。[1]
新桂系的活動
[編輯]廖磊作為新桂系的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的一翼,在再度展開的北伐中為攻取北京作出貢獻,立下軍功。北伐結束後,廖磊率第36軍駐紮唐山。1929年(民國18年)1月,隨著軍隊縮編,第36軍縮編為第53師,廖磊任師長。1929年(民國18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蔣介石唆使廖磊背離新桂系,但廖磊仍堅持支持新桂系。廖磊幫助留在中國北方的白崇禧回到廣西後,為抗議蔣介石而辭職下野。[1]
1930年,廖磊應白崇禧邀請,回到廣西省,任護黨救國軍(新桂系的軍隊)前敵總指揮部參謀長。3月,護黨救國軍第1方面軍改組,廖磊任第1方面軍第7軍副軍長兼參謀長,在中原大戰中同蔣介石軍隊交戰。中原大戰新桂系等反蔣派敗北,廖磊在廣西成功擊退了進攻廣西的盧漢的滇軍(屬於親蔣派)。[1]
1931年(民國20年)1月,廖磊升任第7軍軍長,駐紮柳州。新桂系統治廣西期間,廖磊是軍事統制方面的有力人物。1929年末中國共產黨(中國工農紅軍)的百色起義及1933年(民國22年)的瑤族起義,廖磊均為軍事鎮壓行動的主導。1934年(民國23年)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之際,廖磊率部迎撃,對中國工農紅軍造成很大損失,自身損失也很大。[1]
抗日戰爭
[編輯]1937年(民國26年),抗日戰爭爆發後,廖磊任第11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7軍軍長,在第五戰區迎擊日軍。同年10月,廖磊升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兼第48軍軍長,在上海方面同日軍交戰。廖磊的軍隊在交戰中損失很大,後到湖南省重編。1938年(民國27年)春,入安徽省。同年4月,在徐州方面迎擊日軍。[1]
1938年9月,廖磊接替在前線指揮的李宗仁,出任安徽省政府主席。翌月,兼任豫鄂皖邊區游擊兵團司令。廖磊將安徽省變成了抗日基地,推進軍事訓練的精細化及行政機構的改革,取得一定成果。另外,廖磊與新四軍合作,採取容共姿態。但其容共態度遭到安徽省內的CC系以及新桂系的反共勢力的批判和反對,廖磊為此十分苦惱。[1][2]
1939年(民國28年)10月23日,廖磊因突發腦溢血而逝世。享年50歲(滿49歳)。其後,李品仙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原來的容共路線由此改為反共路線。[1][2]
中共高度評價廖磊維持安徽合作抗日大局的行為。在廖磊逝世後,中共領導人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彭德懷送了輓聯,新四軍領導人葉挺、項英、張雲逸、戴季英、羅炳輝、彭雪楓、孫仲德也發了唁電,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參考文獻
[編輯] 中國(國民政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