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張均 (唐朝)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張均(?—?),河南府洛陽縣(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祖籍范陽郡方城縣(今河北省固安縣),唐朝官員。

生平

[編輯]

燕國公張說之子。在翰林院任職時,弟弟張垍唐玄宗的女婿,受玄宗寵愛,常拿唐玄宗賞賜在張均面前炫耀,張均說:「此婦翁與女婿,非天子賜學士也。」父親張說在開元十八年(730年)逝世,張均丁憂,後任戶部侍郎,轉兵部。開元二十六年(738年),貶饒州刺史。以太子左庶子征,復為戶部侍郎天寶九載(750年),官至刑部尚書。自認以才能當為宰輔,受李林甫排擠。李林甫死後,依附陳希烈,又受楊國忠厭惡。陳希烈失勢,張均仍為大理卿。天寶十三年,張垍因故惹怒唐玄宗,受此牽連,張均出為建安郡太守。年中即召還,再遷太常卿[1]

755年,安史之亂爆發,玄宗倉皇出奔,張均、張垍兄弟未隨從。當玄宗出逃至咸陽時,與高力士議論在京官員中何人會跟隨而來。高力士認為:張垍兄弟世受國恩,又是皇親國戚,必當先至。而房琯素有宰相望,為安祿山所器重,必不來此。玄宗則認為:事未可料。結果房琯抵達咸陽,問及張均、張垍,房琯答:臣離京時,亦過其舍,比約同行,均報雲'已於城南取馬'。觀其趣向,來意不切[1]。結果張均等數十人被送往洛陽,任命為中書令。安史亂平,按律該處死刑。肅宗因舊念及張說舊恩,又有房琯等大臣說情,[2]流放合浦(今廣西合浦東北)。[3]死於流所。

參考文獻

[編輯]
  1. ^ 1.0 1.1 舊唐書·卷九十七·列傳第四十七》張說,字道濟......均、垍皆能文。說在中書,兄弟已掌綸翰之任。居父憂服闋,均除戶部侍郎,轉兵部。二十六年,坐累貶饒州刺史,以太子左庶子征,復為戶部侍郎。九載,遷刑部尚書。自以才名當為宰輔,常為李林甫所抑。及林甫卒,依附權臣陳希烈,期於必取。既而楊國忠用事,心頗惡之,罷希烈知政事,引文部侍郎韋見素代之,仍以均為大理卿。均大失望,意常鬱郁。祿山之亂,受偽命為中書令,掌賊樞衡。李峴、呂諲條疏陷賊官,均當大辟。肅宗於說有舊恩,特免死,長流合浦郡。垍,以主婿,玄宗特深恩寵,許于禁中置內宅,侍為文章,嘗賜珍玩,不可勝數。時兄均亦供奉翰林院,常以所賜示均,均戲謂垍曰:"此婦翁與女婿,非天子賜學士也。"天寶中,玄宗嘗幸垍內宅,謂垍曰......天寶十三年正月,范陽節度使安祿山入朝......帝告國忠,國忠曰:"此議他人不知,必張垍所告。"帝怒,盡逐張垍兄弟。出均為建安太守,垍為盧溪郡司馬,埱為宜春郡司馬。歲中召還,再遷為太常卿。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宰相韋見素、楊國忠、御史大夫魏方進等從,朝臣多不至。次咸陽,帝謂高力士曰:"昨日蒼黃離京,朝官不知所詣,今日誰當至者?"力士曰:"張垍兄弟世受國恩,又連戚屬,必當先至。房琯素有宰相望,深為祿山所器,必不此來。"帝曰:"事未可料。"是日,琯至,帝大悅,因問均、垍,琯曰:"臣離京時,亦過其舍,比約同行,均報雲'已於城南取馬'。觀其趣向,來意不切。"既而均弟兄果受祿山偽命,垍與陳希烈為賊宰相,垍死於賊中......
  2. ^ 資治通鑑》卷二百二十:「上欲免張均、張垍死,上皇曰:『均、垍事賊,皆任權要。均仍為賊毀吾家事,罪不可赦。』上叩頭再拜曰:『臣非張說父子,無有今日。臣不能活均、垍,使死者有知,何面目見說於九泉!』因俯伏流涕。上皇命左右扶上起,曰:『張垍為汝長流嶺表,張均必不可活,汝更勿救。』上泣而從命。」《新唐書》列傳第五十蘇張:「肅宗反正,兄弟皆論死。房琯聞之,驚曰:『張氏滅矣。』乃見苗晉卿,營解之。帝亦顧說有舊,詔免死,流合浦。」《安祿山事跡》下:「太師房琯曰:『張均欲往賊所,望五陵涕泣而不忍去也。』遂減死一等,流於崖州。」
  3. ^ 張均《流合浦嶺外作》云:「瘴江西去火為山,炎徼南窮鬼作關。從此更投人境外,生涯應在有無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