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迪烏斯隕石坑
斯塔迪烏斯月坑 | |
---|---|
坐標 | 10°29′N 13°46′W / 10.48°N 13.77°W |
直徑 | 69 公里 |
深度 | 無 |
余經 | 日出時13° |
命名來源 | 讓·斯塔德 |
斯塔迪烏斯月坑(Stadius)是位於月球暑灣中一座古殘跡坑,直徑70公里[1],中心坐標為北緯10.48°、西經13.77°(10°29′N 13°46′W / 10.48°N 13.77°W)。它是月球上最著名的幽靈隕坑之一[2]及最不尋常的一個對象[3]:幾乎已完全被熔岩淹沒,只一些零散的壁頂露出在月表之上。
斯塔迪烏斯月坑位於西北80公里的厄拉多塞隕石坑和西南110公里的哥白尼環形山之間,二座大小相同,但更年輕完整的撞擊坑。
名稱
[編輯]斯塔迪烏斯月坑是以16世紀佛蘭芒天文學家「約翰尼斯·斯塔迪烏斯」(Johannes Stadius)之名命名。該名稱出現在1651年喬瓦尼·里喬利繪製的月圖中。但他並沒有注意到這座模糊的隕坑及周邊幽暗的區域,沒有為它們起名[4]。後來該名字被轉用於斯塔迪烏斯坑,1935年被國際天文學聯合會批准認定[1]。
描述
[編輯]斯塔迪烏斯月坑是一座幽靈般的殘跡坑,由於絕大部分已被熔岩掩埋[2],只剩一些環壁頂端露出月表,而且也非全部(僅西北邊緣),所以很難看到它。斯塔迪烏斯月坑的西北坑壁與一道向北延伸的山脊融合在一起,直抵厄拉多塞隕石坑西側壁坡。斯塔迪烏斯月坑部分側壁高出熔岩地表600米,但其餘均低於300米[5]。因此,該月坑只有在新月或滿月後的8天內,當臨近晨昏圈時[6][7],在陽光的斜照下才能被看清[2]。
斯塔迪烏斯月坑很可能形成於早雨海世(也可能是晚雨海世)代[8]。與其它相同大小的隕坑,特別是鄰近的厄拉多塞隕石坑一樣,坑內熔岩層厚度深達3-4公里[9]。
斯塔迪烏斯月坑內地表微微隆起,沒有中央峰,平坦的坑底麻臉般布滿眾多哥白尼環形山的小型次生坑[3][9],以前的觀月者們曾對它們進行過計數和摹描[2][6]。環斯塔迪烏斯環形山周邊也有許多這樣的次生坑,但僅少數幾座通過附加字母獲得了命名(衛星坑)。哥白尼環形山的一些次生坑形成了斯塔迪烏斯月坑附近的鏈坑,以前被稱作「斯塔迪烏斯月溝」(拉丁語"Rimae Stadius"-斯塔迪烏斯月溪)[10]。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鏈坑起始於斯塔迪烏斯環形山西側,呈「ʃ」狀彎伸至北面的雨海[2],其長度超逾250公里。
斯塔迪烏斯環形山西南側也有一條長度分別為15公里和10公里、寬約1-1.5公里的「L」形槽溝。
衛星隕石坑
[編輯]按照慣例,最靠近斯塔迪烏斯隕石坑的衛星隕坑在月表地圖上以字母標註在小隕坑的中心點旁邊[1].
斯塔迪烏斯 | 緯度 | 經度 | 直徑 |
---|---|---|---|
A | 10.4° N | 14.8° W | 5 公里 |
B | 11.8° N | 13.6° W | 6 公里 |
C | 9.7° N | 12.8° W | 3 公里 |
D | 10.3° N | 15.3° W | 4 公里 |
E | 12.6° N | 15.6° W | 5 公里 |
F | 13.0° N | 15.7° W | 5 公里 |
G | 11.2° N | 14.8° W | 5 公里 |
H | 11.6° N | 13.9° W | 4 公里 |
J | 13.8° N | 16.1° W | 4 公里 |
K | 9.7° N | 13.6° W | 4 km |
L | 10.1° N | 12.9° W | 3 公里 |
M | 14.7° N | 16.5° W | 7 公里 |
N | 9.4° N | 15.7° W | 5 公里 |
P | 11.8° N | 15.2° W | 6 公里 |
Q | 11.5° N | 14.8° W | 4 公里 |
R | 12.2° N | 15.2° W | 6 公里 |
S | 12.9° N | 15.5° W | 5 公里 |
T | 13.2° N | 15.7° W | 7 公里 |
U | 13.9° N | 16.4° W | 5 公里 |
W | 14.1° N | 16.4° W | 5 公里 |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Stadiu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8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1).
- ^ 2.0 2.1 2.2 2.3 2.4 Wlasuk P. T. Observing the Moon 1.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2000: 72. ISBN 978-1-852-33193-1.
- ^ 3.0 3.1 Wood C. A. Floods and Buckshot. lpod.org. 2005-03-24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8-28).
- ^ Map of the Moon, made by Giovanni Francesco Grimaldi and Richcholi(1651)
- ^ According to the laser altimeter on the satellite 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 obtained through the program JMA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6.0 6.1 Elger, T. G. Selenographical Notes, January, 1886.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86, 24: 15–17. Bibcode:1886AReg...24...15E.
- ^ Elger, T. G. Selenographical Notes, June, 1886.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86, 24: 150–152. Bibcode:1886AReg...24..150E.
- ^ Lunar Impact Crater Database
- ^ 9.0 9.1 Wood C. A. Before and after. lpod.org. 2007-10-26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6).
- ^ Rimae Stadius. Gazetteer of Planetary Nomenclature. International Astronomical Union (IAU) Working Group for Planetary System Nomenclature (WGPSN). 2010-10-18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3-01).
外部連結
[編輯]- 表面已命名區域圖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斯塔迪烏斯月坑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維基月球
- 斯塔迪烏斯溪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維基月球
- Wood C. A. 以前和以后. lpod.org. 2007-10-26 [2015-03-0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10-16).
- 月球上的哥白尼、厄拉多塞和斯塔迪乌斯陨石坑. Digital Astrophotography by Jerry Lodriguss.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30).
- Elger, T. G. 月面记录,1886年1月.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86, 24: 15–17. Bibcode:1886AReg...24...15E.
- Elger, T. G. 月面记录,1886年1月. Astronomical register. 1886, 24: 150–152. Bibcode:1886AReg...24..150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