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梅花
科學分類 編輯
界: 植物界 Plantae
演化支 維管束植物 Tracheophyta
演化支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演化支 真雙子葉植物 Eudicots
演化支 薔薇類植物 Rosids
目: 薔薇目 Rosales
科: 薔薇科 Rosaceae
屬: 李屬 Prunus
亞屬: 李亞屬 P. subg. Prunus
節: 杏節 P. sect. Armeniaca
種:
P. mume
二名法
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 1836

學名Prunus mume),是薔薇科李屬的多年生落葉喬木,其果實稱為梅子,其花稱為梅花。原產於中國,後來發展到韓國日本等地。

形態特徵

[編輯]

落葉喬木,樹高4一10米。樹冠開展,樹幹呈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縱駁紋。小枝細長,枝端尖,綠色,無毛。單葉互生,干葉寬卵形或卵形,邊緣有細鋸齒,先端漸尖或尾尖,基部闊楔形,幼時或在沿葉脈處有短柔毛;葉柄長約1厘米,近頂端有2腺體;具托葉,常早落。梅的花期在晚冬至早春,即一月下旬及二月份,先花後葉。花五瓣,直徑1~3厘米。花野生型為白色,有玫瑰紅及深紅等人工變種。葉在花落之後很快抽出。葉橢圓形,葉尖箭形。果實於初夏成熟。因為果實成熟時期恰逢中國江南雨季,所以這種時期又被稱為梅雨季節。果實圓形,自柄至尖部有一道淺槽。果皮綠色,採摘後逐漸轉黃,並可能呈現紅色,此時表明果實已經成熟。果肉呈黃色。

[編輯]

梅花是落葉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常具刺,樹冠呈不正圓頭形。枝幹呈褐紫色或淡灰色,多縱駁紋,小枝呈綠色或以綠為底色,無毛。葉片廣卵形至卵形,邊緣具細鋸齒。

[編輯]
梅子
話梅
梅漬
蘇梅醬

核果近球形,有溝,直徑約1~3厘米,密被短柔毛,味酸,綠色,4~6月果熟時多變為黃色或黃綠色,亦有品種為紅色和綠色等;可食用,可用來做梅乾、梅醬、話梅酸梅湯梅酒等,亦可入茶、入藥。梅花酒在日本和韓國廣受歡迎。其味甘甜,有順氣功能,是優良的果酒。話梅在中國是很受歡迎的食品。話梅是將梅子與糖、鹽、甘草在一起醃製後曬乾而成,還可以用來做成話梅糖等食品。

[編輯]

梅花的總品種達三百多種。適宜觀賞的梅花種類包括大紅梅、台閣梅、照水梅、綠萼梅、龍游梅等品種。觀賞類梅花多為白色、粉色、紅色,也有紫色、淺綠色。中國西南地區12月至次年1月,華中地區2至3月,華北地區3至4月開花。初花至盛花4~7日,至終花15~20日。

梅花每節1~2朵,無梗或具短梗,直徑1~3厘米,萼筒鍾狀,有短柔毛,裂片卵形;花瓣5枚,原種呈淡粉紅或白色,栽培品種則有紫、紅、彩斑至淡黃等花色;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子房密被柔毛,罕為。

梅花屬於長壽花卉,即使是在家盆栽,也經常可以養到十年以上。湖北黃梅縣有株一千六百多歲的晉朝所植梅花,至今仍吐芬芳。[來源請求]

梅花雖對土壤要求並不嚴格,但土質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為佳。幼苗可用園土或腐葉土培植。梅花對水分敏感,雖喜濕潤但怕澇。若盆土長期過濕會導致落葉黃葉。梅花不喜大肥,在生長期只需施少量稀薄肥水。梅花可耐-15攝氏度的低溫。梅花以嫁接繁殖為主,播種、壓條、扦插也可。砧木以實生梅苗或杏、桃為主。梅花通常不易染病,但也有一些病害,如穿孔病、炭疽病、白粉病、枯枝流膠病、干腐流膠病等。蚜蟲對梅花常有危害。但不可使用樂果殺蟲,其會對梅花產生藥害而導致落葉。此外,還有一種梅花盆景,名為梅樁。

種植地區

[編輯]
臺灣南投縣信義鄉的梅園

梅原產於中國四川省西部。通常分布在海拔1700-3100米的林坡、疏林、河邊、山坡、山地。1975年在河南安陽殷代墓葬中出土的銅鼎里,發現了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梅核。

本草綱目》引陶弘景的《名醫別錄》記載:「梅實生漢中山谷」,而「襄漢川蜀江湖淮嶺皆有之」。現有的資料顯示,野梅在中國西南海拔1300-2600米的山區廣有分布,尤其是滇、川兩省;在東延至鄂西地區的低海拔山地(300-1000米),西延至西藏的波密、通麥等地(海拔2100-3300米)一帶也有野梅的分布,這是中國的野梅分布中心。此外在沿鄂南、贛北、皖南、浙西的山區一帶分布的野梅,可以稱為野梅分布的次中心。另外廣東,福建、以及臺灣中部及北部的山區,也發現有野梅。家梅,尤其是觀賞用梅在中國各地廣有分布。真梅系直枝梅是最常見且品種最多的一類。

在中國以外,梅主要分布在東亞地區。Ume(梅)是梅樹的日本名稱。梅樹種自古代中國傳入日本及韓國,作為賞花樹種被廣泛種植。其中說日本共有近三百不同變種的梅,有野生型,紫花變種,豐後變種等。其中由梅和杏雜交而成的豐後變種是高級梅子的來源樹種。而紫花變種因花成粉紅色或深紅色而主要做為賞花樹種。野生樹種做為生物資源被保留了下來。臺灣的梅樹,以南投縣信義鄉國姓鄉最多。

在西方,梅除了紐西蘭略有分布外少有種植。

藥用

[編輯]

夏季果實將熟時採下,用火炕焙2~3晝夜,再悶2~3天至色變黑,就成了中藥裡的烏梅,又稱作烏梅肉烏梅炭,其味酸澀。中醫學認為它長於收斂,能斂肺止咳,可治肺虛久咳不止,又能澀腸止瀉,治療脾虛久瀉。中醫學認為烏梅可安蛔止痛,蛔蟲病多見於小兒,蟲多時,常扭結成團,阻塞腸道,這時患兒腹中劇痛難忍,彎腰屈膝,輾轉不安,嚴重的還可引發腸梗阻。然而,蛔蟲有「遇酸則伏」(指暫時安伏下來)的特性,而烏梅酸味篤重,實為安蛔的良藥,故遇到小兒腹痛欲絕,以前又有便蛔、吐蛔者,可急投烏梅煎成濃湯候溫服,往往能為家長、醫生和病兒贏得寶貴的治療時間。

烏梅生津止渴的功效是人所共知的,消渴(糖尿病)病人口燥咽乾、煩渴多飲者,中醫學認為可用烏梅、淡豆豉各10克,煎湯代茶飲用,可起到生津潤燥的效果。另一款[2]是取黃耆50克,烏梅20克,用水煎腸,當茶飲用,每天一劑。持續一周,可逹較好的降糖功效。另外,中醫學認為將烏梅炒炭,還可以止血。

中醫以梅芳香怡人、酸澀平和的特性,用於疏肝和胃、調暢氣機,治療因肝胃氣滯引起的胃脘疼痛、腹脹、納食不香等。平日在羹湯中加入幾朵梅花,可開胃醒脾,理氣消食。

在化學層面,烏梅含有蘋果酸成分,能夠達到穩定血糖作用,尤其對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效果。另外,其蘊含檸檬酸,這兩種酸皆有降血壓﹑安眠等功效。[2]

文化

[編輯]
陳嘉言的《竹石梅鵲圖》,藏於上海博物館

梅花通常在晚冬至早春開放,故亦稱「冬梅」和「春梅」。在中國傳統文化上,梅與一起列為「四君子」,也與、竹一起稱為「歲寒三友」。並有所謂「春蘭花、夏荷花、秋菊花、冬梅花」,梅花憑著耐寒的特性,成為代表冬季的花。

中國有「梅雨」一詞,因為在梅子成熟之際,江南正值雨季。在華人圈為傳統名花,中華民國定之為國花,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梅花與牡丹齊被視為最具競爭力的國花候選花種。另外在民間常用作女子名。「摽梅」是指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齡,《詩經·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在西方,梅、三者常被混淆。梅學名裏的種加詞則來自梅的日語發音「ume」[3]

此外,梅花與蠟梅是兩種完全沒有關係的植物。梅花屬薔薇科,蠟梅屬蠟梅科。蠟梅最高僅三米,且花多為黃色,果為瘦紡錘型,這與梅花都是不同的。

觀賞

[編輯]
中國上海植物園梅花盛開,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中國上海植物園梅花盛開,吸引了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梅,尤其是開花之時,具有很強的觀賞性。如,梅花在中國是極具觀賞性和文化象徵的植物,每年梅花開放時,各產梅地都能吸引大批遊客前來參觀。

 中華民國
梅花與中華民國國旗

行政院於1964年7月21日舉行的院會上,決議將梅花訂為中華民國國花。主要理由為:

  • 三蕾五瓣,代表三民主義五權憲法
  • 梅花象徵土地、堅貞、剛毅、聖潔,代表中華民族之精神。
  • 梅開五瓣,象徵五族共和,具有敦五倫、重五常、敷五教的意義。
  • 梅花「枝橫」、「影斜」、「曳疏」、「傲雪」同時亦代表易經「元」、「亨」、「利」、「貞」四種高尚德行

市花、縣花

[編輯]
南京梅花山
Prunus mume
中國大陸

南京市市花。1982年,南京市人民政府依照市人大八屆二次會議決議,頒訂梅花為市花。此措施別具歷史意義。此外,南京還有梅花山等一系列以「梅花」為主題的景點。

武漢市在1984年將梅花定為市花。

此外,以梅花為市花的中國大陸城市還有:無錫市(以杜鵑、梅花為雙市花),淮北市(以梅花、月季為雙市花),丹江口市鄂州市泰州市梅州市

台灣

南投縣(縣花)。

日本

大阪府(縣花)、和歌山縣(縣花)、福岡縣(縣花)、茨城縣(縣樹)、大分縣(縣花、縣樹),以及許多的市、町、村、特別區等。

家紋

[編輯]

梅紋是梅花圖案化的日本家紋。在奈良時代已作為紋樣使用,因為菅原道真喜愛梅花,所以用作天滿宮的神紋。

使用
使用「梅」的太宰府天滿宮、「星梅鉢」的北野天滿宮。武家以菅原氏日語菅原氏的末裔、美濃齋藤氏一族基於天神信仰而使用,主要有筒井氏的「梅鉢」、加賀前田氏的「加賀梅鉢」、相良氏日語相良氏的「相良梅鉢」等。
圖案
圖案有「うめ」、「梅鉢うめばち」、「捻じ梅ねじうめ」、「実梅鉢みうめばち」等。大概分成「匂い梅においうめ」、「向う梅むこううめ」等寫實圖案的梅花紋和「梅鉢うめばち」等簡略圖案的梅鉢紋。

藝術

[編輯]

梅花在歷代中國文學中,常是詩人、詞人歌誦的對象。也是東方藝術家筆下常見的描繪對象。梅枝常被人用來插花,欣賞姿態之美。中國又有一種插梅花之花器,稱「梅瓶」。

據傳東晉時桓伊王徽之創作笛曲〈梅花三弄〉,此曲後來被改編為古琴曲並流傳至今。[4]

紅白梅圖屏風(白梅圖)

古梅

[編輯]

中國境內有一些歷史悠久、比較為人所知的古梅。其中有代表的是晉梅、隋梅、唐梅和宋梅,有六大古梅之說。

晉梅

晉梅,在湖北黃梅江心寺內。據傳為東晉名僧支遁和尚親手所栽,距今已有1,600餘年。

冬末春初梅開兩度,人稱「二度梅」(還有一個說法,因整個花期歷冬春兩季而得二度梅的之名)。

原木已枯,現存為近年後發的新枝。

隋梅

隋梅,在浙江天台山國清寺內。相傳為佛教天台寺創始人智者大師的弟子灌頂法師所種,距今已有1,300多年,現存為原木的分木。

唐梅

唐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唐梅」。

一在浙江超山大明堂院內,相傳種於唐朝開元年間。

一在雲南昆明黑水祠內,相傳為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道安和尚手植。其主幹於一九二三年自然死去,現今留下的僅為四分之一枝幹。[5]

宋梅

宋梅,現在有兩棵古梅並稱「宋梅」。

一在浙江超山報慈寺。一般梅花都是五瓣,這株宋梅卻是六瓣,甚是稀奇。

一在廣東梅州潮塘崗頂,國家一級古樹,編號為「〇八〇三〇〇二六」,屬真梅係直梅類宮粉花梅,據專家考證為「宋梅」,被「梅國際登陸年報」定名為「潮塘宮粉」,為梅花專一品種。古梅樹高約十米,冠幅十六米,主幹直徑七十五釐米,距地面五十釐米處分成雙幹,兩幹直徑分別為四十九釐米和三十一釐米。梅樹花色粉紅、重瓣、馨香,花徑約二點二釐米,花期為每年十二月中旬至次年一月中旬。潮塘古梅為原木成長,故顯得尤為珍貴。[6]

地名

[編輯]

歌曲

[編輯]

臺灣,人們把梅花作為中華民國的象徵譜寫成歌曲《梅花》,由劉家昌作詞譜曲,劉家昌、鄧麗君曾先後演唱過此曲。

此首歌曲借梅花堅韌不屈的品格讚頌了中國人頑強的毅力和民族精神。

香港,亦有一首歌曲以歌詠寒梅的堅韌精神;由鄭國江填詞,關正傑作曲及主唱,歌名《詠梅》。

航空公司

[編輯]

台灣的航空公司中華航空於1995年起使用以粉紅色調水墨畫梅花像做為公司的企業標誌,稱為「紅梅揚姿」,並同時運用在機隊的新塗裝上。由於中華航空具有國營背景,此次更改企業標誌後,機隊同時不再於機身上標示國旗,改以梅花做為國花的象徵意義下,隱晦的延續以往載旗航空公司的功能。[原創研究?]

異名

[編輯]
  • Armeniaca mume (Siebold) K.Koch
  • Armeniaca mume DeVriese
  • 基異名:Armeniaca mume Siebold
  • Armeniaca mume de Vriese
  • Armeniaca mume f. pendula (Siebold) H.Ohba & S.Akiyama
  • Armeniaca mume var. alba Carrière
  • Armeniaca mume var. alphandii Carrière
  • Armeniaca mume var. pubicaulina C.Z.Qiao & H.M.Shen
  • 基異名:Prunopsis mume (Siebold) André
  • Prunus anomala Koehne
  • Prunus makinoensis H.Lév.
  • Prunus makinoensis Lév.
  • Prunus mume Koehne
  • Prunus mume f. alba (Carrière) Rehder
  • Prunus mume f. alboplena (L.H.Bailey) Rehder
  • Prunus mume f. alphandii (Carrière) Rehder
  • Prunus mume subsp. formosana Masam. ex Kudô & Masam.
  • Prunus mume subsp. microcarpa Makino
  • Prunus mume subsp. tonsa Rehder
  • Prunus mume var. alboplena L.H.Bailey
  • Prunus mume var. bungei Koehne
  • Prunus mume var. formosana Masam.
  • Prunus mume var. laciniata Maxim.
  • Prunus mume var. microcarpa Makino
  • Prunus mume var. pendula Siebold
  • Prunus mume var. rosea Ingram
  • Prunus mume var. tonsa Rehder

變種

[編輯]
  • Prunus mume var. bungo Makino
  • Prunus mume var. cernua Franch.
  • 早梅 Prunus mume var. laciniata Maxim.
  • 原變種 Prunus mume var. mume
  • Prunus mume var. pallescens Franch.

參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引用

[編輯]
  1. ^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 & IUCN SSC Global Tree Specialist Group (2019). Prunus mume.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e.T136775345A136775347. Downloaded on 24 March 2019.
  2. ^ 2.0 2.1 向紅丁. 林巧玲 , 編. 不挨餓 不囤脂 糖尿病救命飲食運動法. 莊馨雲,文字校對. 第二版. 新北市: 繪虹企業股份. 2015年9月: 第124頁. ISBN 978-986-87392-1-5 (中文). 
  3. ^ Prunus mume (mume). Royal Botanic Gardens, Kew. [August 9, 2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1年11月9日). 
  4. ^ 朱權. 《神奇秘譜》. 
  5. ^ 存档副本. [2010-10-1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7-03-07). 
  6. ^ http://www.cns.hk:89/sh/news/2010/01-10/2063706.shtml[永久失效連結]

書籍

[編輯]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