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蟲
瓢蟲科 | |
---|---|
瓢蟲 | |
科學分類 | |
界: | 動物界 Animalia |
門: | 節肢動物門 Arthropoda |
綱: | 昆蟲綱 Insecta |
目: | 鞘翅目 Coleoptera |
亞目: | 多食亞目 Polyphaga |
下目: | 扁蟲下目 Cucujiformia |
總科: | 瓢蟲總科 Coccinelloidea |
科: | 瓢蟲科 Coccinellidae Latreille, 1807 |
亞科 | |
瓢蟲為鞘翅目瓢蟲科(學名:Coccinellidae)圓形突起的甲蟲的通稱,是體色鮮豔的小型昆蟲,常具紅、黑或黃色斑點。別稱為胖小、紅娘、花大姐、天道蟲、金龜、珠仔龜,甚至因為某些種其分泌物帶有臭味而俗稱為臭龜子(但這也是混稱)。
英文名ladybirds(又稱ladybug)裡的「lady」一般被認為是暗指在天主教信仰中的聖母瑪利亞。全世界有超過5,000種以上的瓢蟲,其中450種以上棲息於北美洲。瓢蟲的成蟲體長約數mm至1cm程度,體型呈半圓球狀,腳與觸角短小。體色有黑、藍、紅、橙、黃、褐色等豔麗的色彩,身體上的圖樣也會因為種類的不同而多變。
概要
[編輯]瓢蟲是典型的半翅目天敵,肉食性瓢蟲以蚜蟲、介殼蟲為食。屬於草食性的食植瓢蟲亞科(Epilachninae)則是極具破壞力的農業害蟲 ,例如墨西哥豆甲蟲(Epilachna varivestis)。然而瓢蟲經常被利用作為生物防治劑,引進瓢蟲物種能夠驅趕並取代既有的瓢蟲。
某些瓢蟲遭受到強烈物理刺激時,會呈現假死狀態,並且從關節處和刺處分泌出黃色的粘性刺激性體液。瓢蟲的體液具有強烈的異臭與苦味 ,藉此可以迴避外來敵人的攻擊[3]。 瓢蟲鮮豔的體色可以說是警告外敵用的警戒色。因此鳥之類的生物少有捕捉瓢蟲,但仍然有寄生蜂、寄生蠅、菌類等天敵存在。此外螳螂會捕食馬鈴薯瓢蟲的幼蟲。
依種類不同則食性迥異,主要可以區分為捕食蚜蟲、介殼蟲之類的肉食性,以白粉病菌等維生的菌食性,以茄科植物等維生的草食性共3種類。 因此對農作物而言可以類分為益蟲與害蟲。近年來肉食性種類在農作物的有機栽培時, 被利用為取代農藥而使用的生物農藥[4]。
生物生命週期
[編輯]瓢蟲為完全變態型昆蟲,會經歷卵 - 幼蟲 - 蛹 - 成蟲四階段。
成蟲於交配後,會攀附在食物近處進行產卵。孵化後的幼蟲不具翅膀,腹部向後方延伸。身體上有突起與刺,和成蟲型態迥異。
甲蟲類之中有幼蟲與成蟲食性不同的情形,而瓢蟲多為幼蟲與成蟲取食相同的食物。此外肉食性的瓢蟲當食物不足時,偶爾會出現同類相食其他幼蟲或蛹的情形。
成長到一定程度後的幼蟲在植物的葉背等處結蛹。蛹呈橢圓形,翅膀短小,不過此時已經接近成蟲的型態。腹部會附著於枝幹處以避免掉落地面。剛破蛹而出的成蟲翅膀為黃色,但隨著翅膀硬化,會呈現出特徵的圖樣。
在春天至秋天可以常見到瓢蟲的成蟲。大部分的瓢蟲以成蟲的型態度過冬天,越冬之際會以集團形式躲在石頭與倒木的底下,集團的規模從數隻到數百隻,甚至數萬隻。
主要種類
[編輯]肉食
[編輯]- 七星瓢蟲(學名: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 廣泛分佈於非洲、歐洲、亞洲的代表性瓢蟲。體長約8mm,翅膀為紅色,正如中文名稱所提示,其有7個黑色圖紋。在不同個體之間沒有圖樣的差異存在。以蚜蟲與葉蟎維生,當食物不足時幼蟲間會有同類互食的情形發生。
- 異色瓢蟲(學名:Harmonia axyridis)
- 廣泛分佈於亞洲等地,和七星瓢蟲並列為代表性物種。體長約7mm。與七星瓢蟲不同的是體色變化性大,有黑底2個紅斑、黑底4個紅斑、紅與黃色多圖樣等。捕食蚜蟲。
- 六條瓢蟲(學名:Menochilus sexmaculatus)
- 體長約5mm,比異色瓢蟲略小。翅膀為黑底色4個紅斑,有和異色瓢蟲圖樣相近的種類在而不易分辨。以蚜蟲維生。
- 大龜紋瓢蟲(學名:Aiolocaria hexaspilota)
- 又稱為六斑異瓢蟲,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翅膀有黑底橙色的圖樣,由於和龜殼形象相似而得其名。捕食胡桃金花蟲的幼蟲。
- 龜紋瓢蟲(學名:Propylaea japonica)
- 和大龜紋瓢蟲圖樣相似,但體長只有約4mm。食物來源為蚜蟲。
- 大突肩瓢蟲(學名:Synonycha grandis)
- 體長約12mm的大型瓢蟲,數量稀少。捕食介殼蟲。
- 澳洲瓢蟲(學名:Rodolia cardinalis)
- 體長約4mm的小型瓢蟲。翅膀為紅色,有黑色圖樣。以捕食吹綿介殼蟲(Icerya purchasi)維生。原產地為澳洲,為了驅除吹綿介殼蟲而被引進到其他地方繁衍。
- 黑緣紅瓢蟲(學名:Chilocorus rubidus)
- 以捕食介殼蟲維生。多依附於梅樹上。學名裡的「rubidus」(拉丁語中紅色的意思)是由於其紅色紋路看起來像Ruby。
- 赤星瓢蟲(學名:Lemnia saucia)
- 又稱為黃斑盤瓢蟲,體長約5~6mm。前胸背板為黑色,兩側有白色圓斑,翅鞘為黑色,左右各有一枚紅色大圓斑。分布於平地至低海拔的山區,喜歡捕食蚜蟲。
菌食
[編輯]- 柯氏素菌瓢蟲(學名:Illeis koebelei)
- 亦稱為黃瓢蟲。體長約5mm。胸部上為白底的2個黑色斑點,整個翅膀皆為黃色。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 十二斑褐菌瓢蟲(學名:Vibidia duodecimguttata)
- 亦稱為白瓢蟲。體長約4mm。體色為黃褐色,有淡白的斑點。以白粉病菌等維生。
草食
[編輯]瓢蟲科之中只有食植瓢蟲亞科為草食性。草食性瓢蟲的特徵為,與肉食性瓢蟲相較下翅膀不具光澤。
- 茄二十八星瓢蟲(學名: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punctata)
- 馬鈴薯瓢蟲(學名: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aculata)
- 此二種瓢蟲體長約7mm,在淡褐色身體上有28個黑色斑點。馬鈴薯瓢蟲亦稱為大二十八星瓢蟲,身體和黑點比茄二十八星瓢蟲略大。由於它們會集體吃茄子與馬鈴薯的葉子而被視為害蟲。在食植瓢蟲亞科中馬鈴薯瓢蟲所分佈的區域緯度最高,最北達到濱海邊疆區。茄二十八星瓢蟲則是自北海道以南,遍佈到東南亞一帶。
- 八星瓢蟲
- 以茄科植物的葉、果實為食,頗受茄農厭惡。
- 波氏裂臀瓢蟲(學名:Henosepilachna boisduvali)
- 見於日本沖繩諸島、台灣蘭嶼等地。以葫蘆科植物的葉子為食。
- 鋸葉裂臀瓢蟲(學名:Henosepilachna pusillanima)
- 見於日本八重山諸島內的與那國島等地、台灣蘭嶼。
關連項目
[編輯]- 速霸陸360:1958年富士重工業製造、被暱稱為「瓢蟲」的輕型車,2005年該公司將速霸陸R1以「NEWてんとう虫」的暱稱販售。
- 瓢蟲之歌:1974年時所發表的漫畫、電視動畫作品,為關於失去雙親的7名兄弟姊妹堅強成長的故事。
- 假面騎士STRONGER:1975年播放的假面騎士系列第7作,其中有一個瓢蟲改造人的角色「電波人間タックル」。
- 重甲戰隊兜:1996年播放的特攝節目,有一個以瓢蟲為藍本的角色「重甲戰士瓢蟲」。
- 神奇寶貝裡的芭瓢蟲與安瓢蟲以瓢蟲為原型設計。
- 數碼寶貝動畫中泉光子郎的搭檔數碼獸「甲蟲獸」
- 蟲之歌:岩井恭平原作的輕小說,其中有一個使用七星瓢蟲的附蟲者角色。
詞源和民間傳說
[編輯]瓢蟲這個名字最常見的變體表示屬於上帝或某些神聖角色的家畜: 俄語 божья коровка,波蘭語 biedronka, boża krówka,立陶宛語boružėlė,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語 божja òвчица,法語bête à bon Dieu("上帝的動物"), poulette à Dieu("上帝的雞")。
在英語國家瓢蟲被稱為英語ladybird,ladybug或lady beetle。結合這些名字,單詞英語Lady暗示聖母瑪利亞。同樣在天主教國家瓢蟲被認為是上帝之母的昆蟲 (德語Marienkäfer, 西班牙語 mariquita) 。 德語中甲蟲的古老名稱之一是古高地德語Freya fugla, 弗雷婭女神的鳥。隨著文化的基督教化,弗雷婭被聖母瑪利亞取代。在荷蘭語中,甲蟲被稱為荷蘭語 Ingetsje(小天使),荷蘭語 Hemelbeestje(上帝的創造); 目前甲蟲的名字是荷蘭語 Lieveheersbeestje(我們正義上帝的創造)。在德語中現代名稱是德語Marienkäfer(瑪麗亞的甲蟲)。[5] 在許多文化中禁止殺死瓢蟲。 瓢蟲在西方文化中被認為是好運的象徵之一。
古生物學
[編輯]在化石狀態下,瓢蟲僅從新生代已知。已知最古老的代表發現於始新世早期的瓦茲琥珀(法國)[6]。
圖片
[編輯]-
在蛹裡的瓢蟲
-
美國的瓢蟲屬(Coccinella)物種
-
瓢蟲正展開著翅膀
-
瓢蟲幼蟲正在吃蚜蟲
-
瓢蟲和蚜蟲在野草上
參考資料
[編輯]- ^ 虞國躍、王效岳著,《台灣瓢蟲彩色圖鑑》,1999年。
- ^ 中國大百科智慧藏 - 瓢蟲科[永久失效連結]
- ^ 農作物的保母-瓢蟲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5-20.
- ^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動植物防疫檢疫局 - 植物疫病害蟲管理 網際網路檔案館的存檔,存檔日期2007-09-30.
- ^ Phylogeny, classification and evolution of ladybird beetles (PDF). zin.ru. [2023-01-25].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2-12-01).
- ^ The oldest representatives of the family Coccinellidae(Coleoptera: Polyphaga) from the Lowermost Eocene Oise amber (France) (PDF). zin.ru. [2023-03-10]. (原始內容存檔 (PDF)於2020-12-13).
外部連結
[編輯]- 英語
- 北美洲的瓢蟲 — 特徵照片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生物防制 - 天敵 - 瓢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rnell University's Guide to natural enemies of North America
- 瓢蟲分類法
- BBC科學與自然特集:七星瓢蟲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The Earth Life Web 上的瓢蟲網頁(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瓢蟲知識網 (亞洲瓢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