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文化運動
自由文化運動(英語:Free culture movement)是提倡以網際網路或其他媒體,散佈、修改各式自由內容作品的社會運動[1][2]。此運動反對當前太過限縮的著作權法,許多運動人士認為這樣的法律已經阻礙了創造力,並且稱呼這樣的系統為「許可制的文化」。[3]
創用CC是勞倫斯·雷席格發起的組織,提供相關授權條款,讓創作者聲明在一定條件下分享自己的作品。該組織也提供線上搜尋引擎,供民眾搜尋以創用CC授權的作品。
自由文化運動在自由分享創作的立場上與自由軟體運動有志一同。自由軟體運動的成員理查·斯托曼,同時也是GNU 計劃發起人,提倡自由分享資訊,[4]並以提出自由軟體為「是像『言論自由』那樣的自由,而不是免費」(free as in "free speech," not "free beer")聞名。[5]
今日,自由文化運動一詞與其他許多運動息息相關,諸如駭客文化、知識無界運動、著佐權運動等。
「自由文化」一詞出自 2003 年世界資訊社會峰會[6],當中用這個詞呈獻第一份給藝術家使用的公眾授權條款 -- 由法國著佐權倡議團體自 2001 年起草發展的「free art license」。而後,這個詞彙於 2004 年勞倫斯·雷席格的著作《自由文化》中繼續發展。[7]
發展背景
[編輯]在1998年,美國國會通過了桑尼·波諾著作權期限延長法案,由柯林頓總統簽署。這份法案將著作權的期限延長了二十年,使得原先在著作人身後的著作權保護期限增加至七十年。因為這份立法過程經過像是迪士尼這樣的企業大力遊說,有時被戲稱為「保護米老鼠法案」。勞倫斯·雷席格表示,著作權法是阻礙文化發展,知識共享和技術創新,且是基於私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的立法。[8]他在 1998 年到美國各地的校園演講,催生了自由文化運動,也為斯沃斯莫爾學院的自由文化學生組織奠立了基礎。
在1999年,雷席格挑戰了桑尼波諾法案,上訴到美國最高法院,儘管他有著勝訴的堅定信念,引援美國憲法內文關於「有限的」著作權詞語,雷席格只拿到了兩張不同意見票,分別來自大法官史蒂芬·布雷耶與約翰·保羅·史蒂文斯。
在 2001 年,雷席格發起了創用CC,一個「保留部份權利」的許可制度來替代默認「保留所有權利」的著作權制度。
定義「自由」
[編輯]在自由文化運動中,創用CC被指責缺少自由的標準。[9] 因此,一些人認為只有部分創作共享協定符合自由文化作品的定義。[10] 在2008年2月,創用CC為其「姓名標示」(BY)和「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BY-SA)協定增加了一個自由文化作品認證的標誌。[11] 商業用途或衍生作品不需要特殊的標記。
相關組織
[編輯]反對意見
[編輯]參考
[編輯]參考檔案
[編輯]- ^ What does a free culture look like?. Students of Free culture.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9).
- ^ What is free culture?. Students of Free culture. [2009-10-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2-09-19).
- ^ Robert S. Boynton: The Tyranny of Copyrigh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The New York Times, January 25, 2004
- ^ Stallman, Richard. Ending the War on Sharing. 2009 [201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6).
- ^ Richard Stallman: "Open Source Misses the Poi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GNU project, 2007
- ^ WSIS (2001). "PCT WORKING GROUP EV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Quart, Alissa (2009). "Expensive Gift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48(2).
- ^ Lessig, Lawrence. Free Culture: The Nature and Future of Creativity. New York: Penguin. 2004: 368 [2014]. ISBN 978110120084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27).
- ^ Towards a Standard of Freedom: Creative Commons and the Free Software Movement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Mako.cc. Retrieved on 2011-12-03.
- ^ Definition of Free Cultural Works. Freedomdefined.org (2008-12-01). Retrieved on 2011-12-03.
- ^ Approved for Free Cultural Works. 2008-02-20 [2014-08-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11-17).
外部資源
[編輯]- Resources
- Berry, David M. and Giles Moss. 2006. The Politics of the Libre Commons. First Monday. Volume 11 (September)
- Pasquinelli, Matteo. "The Ideology of Free Culture and the Grammar of Sabotage"[永久失效連結]; now in Animal Spirits: A Bestiary of the Commons, Rotterdam: NAi Publishers, 2008.
- Videoblog: Free Culture, Free Software, Free Infrastructures! Openness and Freedom in every Layer of the Network (Interviews with Kloschi (Freifunk), Kurt Jansson (Wikimedia), Jürgen Neumann (Freifunk), Rishab Aiyer Ghosh (United Nations University), Lawrence Lessig (Creative Commons) and Allison and Benoit (Montréal Wireless))
- Organisations
- Libervis.com is a project of building and promoting a free culture community online.
- Charter for Innovation, Creativity and Access to Knowledge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