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淨值人士
高淨值人士(HNWI)是金融服務行業的某些部門所使用的一個術語,用於指代其可投資財富(如股票和債券等資產)超過給定金額的人。通常,這些人被定義為持有價值超過100萬美元的金融資產(不包括其主居所價值)。 [1] [2]「超高淨值人士」(VHNWI)可以指資產淨值至少為500萬美元的人。 [1] [2]根據凱捷《2020年世界財富報告》,極高淨值人士(UHNWI)的定義是擁有3000萬美元以上的流動金融資產或2000萬美元以上的可支配收入。截至2020年6月,全球估計有1300萬高淨值人士。在所有國家中,美國擁有最多的高淨值人士(約470萬),而在所有城市中,紐約市擁有最多的高淨值人士(約34.8萬)。[3]
美國:SEC規定
[編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要求所有SEC註冊的投資顧問定期提交一份稱為「ADV表格」的報告。 [4] ADV表格要求每位投資顧問說明其客戶中有多少是「高淨值人士」,以及其他詳細信息;其術語表解釋說,「高淨值人士」是指至少有100萬美元由所報告的投資顧問管理的人,或者該投資顧問有理由相信其淨資產超過2,000,000美元的人(或者是滿足1940年《投資公司法》第2(a)(51)(A)條中定義的「合格購買者」)。SEC所定義的高淨值人士,其淨資產可能包括與其配偶共同持有的資產。與金融和銀行業中使用的定義不同; SEC對高淨值人士的定義包括個人可核實的非金融資產的價值,例如其主要住所或藝術品。 [5]
世界年度財富報告
[編輯]《世界財富報告》是由美林(Merrill Lynch)和凱捷(Capgemini )共同出版的,該報告以「成功地為這一細分市場服務」為由對「高淨值人士的需求」進行了調查。他們的第一份年度《世界財富報告》於1996年發表。 [6] 《世界財富報告》將高淨值人士定義為擁有至少100萬美元資產(不包括其主居所價值)的人,極高淨值人士定義為具有至少3000萬美元資產(不包括其主居所價值)的人。 [7]報告指出,2008年全球有860萬高淨值人士,比2007年下降了14.9%。全球高淨值人士的財富總額為32.8萬億美元,比2007年減少19.5%。極高淨值人士遭受的損失更大,人口規模減少了24.6%,累積財富減少了23.9%。該報告修訂了其2007年的預測,即到2012年高淨值人士的金融財富將達到59.1萬億美元,並將這一數字向下修正為2013年的高淨值人士財富價值為48.5萬億美元,年增長率為8.1%。 [8]
凱捷(Capgemini)和加拿大皇家銀行財富管理公司( RBC Wealth Management )聯合編制了《 2018年世界財富報告》 [9] ,其中首次包括了與Scorpio Partnership合作製作的《全球富裕人士洞察力全球調查》。 [10]此次調查是對高淨值人士進行的規模最大,最深入的一次調查,調查覆蓋了北美,拉丁美洲,歐洲,亞太地區,中東,和非洲。
高淨值人士財富分布(按地區) [9] | ||
---|---|---|
地區 | 高淨值人士 | 高淨值人士財富 |
全球 | 1700萬 | 46.2萬億美元 |
亞太 | 607萬 | 20.56萬億美元 |
北美 | 568萬 | 19.58萬億美元 |
歐洲 | 480萬 | 15.35萬億美元 |
中東 | 69萬 | 2.59萬億美元 |
拉丁美洲 | 61萬 | 8.43萬億美元 |
非洲 | 17萬 | 1.58萬億美元 |
《世界財富報告》估算了高淨值人士的數量和可投資財富,其總額如下(使用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通脹計算器): [11]
年份 | 高淨值人士數量 (百萬) |
高淨值人士財富 (萬億美元) |
1996年1月,USD
(萬億美元) |
---|---|---|---|
1996 [12] | 4.5 | 16.6 | 16.6 |
1997 | 5.2 | 19.1 | 18.54 |
1998 | 5.9 | 21.6 | 20.6 |
1999 | 7.0 | 25.5 | 24.0 |
2000 | 7.2 | 27.0 | 24.7 |
2001 | 7.1 | 26.2 | 23.1 |
2002 | 7.3 | 26.7 | 23.3 |
2003 | 7.7 | 28.5 | 24.2 |
2004 | 8.2 | 30.7 | 25.6 |
2005 | 8.7 | 33.3 | 27.0 |
2006 [13] | 9.5 | 37.2 | 29.0 |
2007 [14] | 10.1 | 40.7 | 31.1 |
2008 | 8.6 | 32.8 | 24.0 |
2009 | 10.0 | 39.0 | 28.5 |
2010 | 10.9 | 42.7 | 30.4 |
2011 [15] | 11.0 | 42.0 | 29.5 |
2012 [2] | 12.0 | 46.2 | 31.5 |
2013 | 13.7 | 52.6 | 35.3 |
2014 | 14.7 | 56.4 | 37.2 |
2015 | 15.4 | 58.7 | 38.8 |
2016 | 16.5 | 63.5 | 41.4 |
2017 | 18.1 | 70.2 | 44.6 |
2018 | 18.0 | 68.1 | 42.4 |
2019 | 19.6 | 74.0 | 45.4 |
市場
[編輯]某些產品是為了滿足高淨值人士的需求,例如,豪宅,遊艇,頭等艙機票和私人飛機,以及個人雨傘保險,這些人群會大量消費奢侈品和服務。 [16]由於經濟增長使中產階級能夠負擔得起歷史上昂貴的商品,因此購買趨向於無形產品,例如教育。 截至2017年,特約醫療在美國已成為一種新興趨勢。 [17]
銀行和金融
[編輯]大多數全球銀行,例如桑坦德銀行,巴克萊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花旗銀行,瑞士信貸,德意志銀行,滙豐銀行,摩根大通和瑞銀,都有獨立的業務部門,其指定團隊由專門為超高淨值人士提供的客戶顧問和產品專家組成。這些客戶通常被認為具有類似於機構投資者的特徵,因為他們的淨資產和當前收入的絕大部分來自被動收入,而不是勞動力。
雜誌
[編輯]某些雜誌,例如Monocle , [18] Robb Report , [19]和Worth等,都是為高淨值受眾設計的。
零售
[編輯]Bentley , Maybach和Rolls-Royce等各個行業的品牌積極瞄準極高淨值人士和高淨值人士來銷售他們的產品。羅爾斯·羅伊斯(Rolls-Royce)研究人員在2006年提出,全球有80,000人屬於極高淨值人士。 極高淨值人士個人「平均擁有8輛汽車和3到4座房產。四分之三的人擁有噴氣式飛機,大多數人擁有遊艇。」 [20]
高淨值人士數量(按城市排名)
[編輯]根據《 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評論》,以下是截至2018年12月富裕人士數量最多的城市清單。 [21]
排名 | 城市 | 高淨值人士數量
(2018) |
---|---|---|
1個 | 紐約市 | 377,000 |
2 | 倫敦 | 318,000 |
3 | 東京 | 315,000 |
4 | 香港 | 236,000 |
5 | 新加坡 | 222,000 |
6 | 舊金山灣區 | 220,000 |
7 | 洛杉磯 | 191,000 |
8 | 芝加哥 | 147,000 |
9 | 北京 | 142,000 |
10 | 上海 | 139,000 |
高淨值人士移民國家
[編輯]根據非洲開發銀行與新世界財富合作發布的年度報告,下表顯示了2018年和2017年高淨值人士淨流入最多的國家。該報告不包括飽受戰爭的敘利亞,利比亞和伊拉克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數據不可靠。 [22]
排名 | 國家 | 高淨值人士流入數(2018) | 高淨值人士流入數(2017) |
---|---|---|---|
1個 | 澳大利亞 | 12,000 | 10,000 |
2 | 美國 | 10,000 | 9,000 |
3 | 加拿大 | 4,000 | 5,000 |
4 | 瑞士 | 3,000 | 2,000 |
5 | 阿聯 | 2,000 | 5,000 |
加勒比諸國* | 2,000 | 3,000 | |
6 | 紐西蘭 | 1,000 | 1,000 |
新加坡 | 1,000 | 1,000 | |
以色列 | 1,000 | 2,000 | |
葡萄牙 | 1,000 | -- | |
希臘 | 1,000 | -- | |
西班牙 | 1,000 | -- | |
7 | 摩納哥 | 100+ | -- |
馬爾他 | 100+ | -- | |
模里西斯 | 100+ | -- | |
拉脫維亞 | 100+ | -- | |
香港 | 100+ | -- |
加勒比海地區包括百慕達,開曼群島,維京群島,聖巴特群島,安地卡,聖克里斯多福及尼維斯等。註:數字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1000。資料來源:亞非銀行-《 2018年和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評論》
下表顯示了2017年富裕人士淨流出最高的國家。
排名 | 國家 | 高淨值人士流出數(2018) | 高淨值人士流出數(2017) |
---|---|---|---|
1個 | 中國 | 15,000 | 10,000 |
2 | 俄羅斯 | 7,000 | 3,000 |
3 | 印度 | 5,000 | 7,000 |
4 | 土耳其 | 4,000 | 6,000 |
5 | 法國 | 3,000 | 4,000 |
英國 | 3,000 | 4,000 | |
6 | 巴西 | 2,000 | 2,000 |
7 | 沙烏地阿拉伯 | 1,000 | 1,000 |
印度尼西亞 | 1,000 | 2,000 | |
8 | 奈及利亞 | 100+ | 1,000 |
委內瑞拉 | 100+ | 1,000 | |
烏克蘭 | 100+ | -- | |
埃及 | 100+ | -- | |
黎巴嫩 | 100+ | -- | |
伊朗 | 100+ | -- |
注意:數字四捨五入至最接近的1000。資料來源:亞非銀行-《 2018年和2019年全球財富遷移評論》
資產管理趨勢的學術研究
[編輯]沃頓全球家庭聯盟(WGFA)白皮書於2008年發布,旨在研究美國和歐洲個人和家庭財富管理機構的投資策略。 [23]這項研究被分為資產少於10億美元和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兩個小組。研究發現,與歐洲同行相比,美國家庭對投資目標的態度更為激進。 WGFA研究的一項建議指出,服務於此領域的顧問和家庭財富管理機構應避免投資組合結構的複雜化。作者指出,投資組合和持股越複雜,監管,匯報和教育的工作就越困難。富裕家庭及其顧問的同行網絡組織私人投資者協會(Institute for Private Investors)提出了與2008年其會員資格類似的主題,主題為「回歸簡單」。 [24] Kotak財富管理[25]和CRISIL Research,發表了有關印度超高淨值人士的報告,題為「金字塔報告之首」。 [26]
更多參考
[編輯]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Staff, Investopedia. High-Net-Worth Individual (HNWI). Investopedia. 19 April 2020 [2020-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12).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investopedia.com」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2.0 2.1 2.2 World Wealth Report 2020 (PDF). Capgemini. [2020-11-09].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10).
- ^ Global Wealth Migration Review 2020. AfrAsia Bank. AfrAsia Bank Limited. 2020 [October 2, 202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1).
- ^ SEC.gov - Form ADV. www.sec.gov.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6-12-23).
- ^ 17 CFR § 230.501 - Definitions and terms used in Regulation D.. LII / Legal Information Institute. [2020-11-1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4) (英語).
- ^ 2003 World Wealth Report (PDF) (報告). Capgemini. [10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January 2, 2010).
- ^ 2009 World Wealth Report (報告). Capgemini.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7-10).
- ^ 2009 World Wealth Report (PDF) (報告). Capgemini. [11 September 2013].[失效連結]
- ^ 9.0 9.1 存档副本.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引用錯誤:帶有name屬性「worldwealthreport.com」的
<ref>
標籤用不同內容定義了多次 - ^ 存档副本. [2022-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3).
- ^ Consumer Price Index (CPI) Inflation Calculator.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7).
- ^ 2006 World Wealth Report (PDF) (報告). Capgemini. [11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January 2, 2010).
- ^ World Wealth Report 2007 (PDF). Capgemini. 2020-11-10 [2020-11-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10).
- ^ 2011 World Wealth Report (PDF) (報告). Capgemini. [11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3 November 2011).
- ^ The 16th Annual World Wealth Report (PDF). Capgemini. 2020-11-10 [2020-11-10].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20-11-10).
- ^ Currid-Halkett, Elizabeth. Conspicuous consumption is over. It's all about intangibles now. Aeon Ideaslanguage=en. [2018-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 ^ Schwartz, Nelson D. The Doctor Is In. Co-Pay? $40,000..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6-03 [2018-12-24]. ISSN 0362-4331.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25) (美國英語).
- ^ Neate, Rupert. Wealth: Monocle: you've seen the magazine – now buy the apartment. The Guardian. November 11, 2017 [2018-12-24]. ISSN 0261-307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英國英語).
- ^ Post Staff Report. Magazines for the mega-rich. New York Post. December 8, 2014 [2018-12-24].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4-16) (英語).
- ^ Ray Hutton. Rich spurn ultra-luxury cars. UK: The Sunday Times. 5 November 2006 [10 September 2013].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22).
- ^ afrasiabank.com. Global Wealth Migration Review - AfrAsia Bank Mauritius. www.afrasiabank.com. [2021-02-1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16).
- ^ AfrAsia Bank Global Wealth Migration Review. ISSUU. April 2019 [2019-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7).
- ^ Wharton Global Family Alliance. "Benchmarking the Single Family Office: Identifying the Performance Drivers" (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 ^ Institute for Private Investors. .
- ^ 存档副本. [2022-03-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5-24).
- ^ Ultra HNI segment set to treble: Report. Indian Express. 2011-06-07 [2020-03-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3-04-03).
- 2019 World Wealth Report (WWR) (PDF) (報告). Capgemini. [2019-12-27]. (原始內容 (PDF)存檔於2019-12-27).
- AfrAsia Bank - Global Wealth Migration Review 2019 (報告). ISSUU. [2019-12-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