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維基專題討論:有聲維基百科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錄音技巧

[編輯]
  1. 一個較安靜的環境
  2. 麥克風離你的嘴一個拳頭距離。
  3. 錄音前,先將文稿念過一次。如果你的錄音軟體是可以做後製剪接,當你在錄音過程中即時錄錯了,請不要按下停止鍵,再把對的念一次,等到錄完後,再回頭把錯誤的段落剪掉,這樣可以避免整個檔案的大小聲落差太大。--KJ 09:11 2005年11月30日 (UTC)

目錄的念法

[編輯]

我想了一下目錄要怎麼念,以這篇專題的目錄為例,念成「第一節 好處,第二節 指導,二點一節 閱讀與製作,二點一節之一 提示,二點一節之二 降噪.....」大家覺得如何?--KJ 09:53 2005年11月30日 (UTC)

  • 我認為應該是這樣念的。另外,我記得默認參數設置里是沒有給目錄編號的,可以在參數設置——其他設置里勾選標題自動編號,這樣就不會在念一個比較長的條目的時候數錯小節。--瀑布寒 夏用瀑布汗,冬改瀑布寒(這裡暖和) 10:10 2005年11月30日 (UTC)
  • 「二點一節」?總覺得不太順口。或者不要「節」,一路「點」下去? Burea Acupotter'n TALK? 中山市條目正被我 10:46 2005年11月30日 (UTC)
「第一章,第一章第一節」?如何--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11 2005年11月30日 (UTC)
「章」太大了吧。一篇一萬來字的文章,竟要分成七八章,有點不合理。 Burea Acupotter'n TALK? 中山市條目正被我 11:35 2005年11月30日 (UTC)
用「小節」如何?即「第一,第一小節,第一小節之一」等等。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2:51 2005年12月3日 (UTC)

模板

[編輯]

要怎麼念呢?--KJ 09:55 2005年11月30日 (UTC)

  • 注釋我傾向於要念,因為如果不念注釋,意思就表達不完整。而且,在文中加注的地方,還要念出「注一」等字樣。 Burea Acupotter'n TALK? 中山市條目正被我 10:48 2005年11月30日 (UTC)
模板我認為都不需要念。外部連結、參看和分類也不需要念,注釋必須念,另外圖像的註解不需要念--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11 2005年11月30日 (UTC)
有個問題,口音和語言不同吧--那個誰 跟路人甲談下心 06:35 2005年12月6日 (UTC)

來自維基百科

[編輯]

我想,用「出自維基百科」會更好吧! Burea Acupotter'n TALK? 中山市條目正被我 10:48 2005年11月30日 (UTC)

彰師盲圖錄音說明

[編輯]

我摘錄一些東西給大家參考,有些可能不適用於維基百科,但是這是被採用的有聲書錄法之一,值得我們參考:

  • 標題要讀出數值:例如第一大點、第五大點、圈圈1等
  • 有引號或括號,應加重裡面的文字,不念出引(括)號,例如「Real」,要念作Real,而非上引號Real下引號
  • 文句中出現英文,請讀發音並拼出字母,第二次出現同一個字只要念發音即可
  • 如果注釋只是注名出處則不念。如果是用於解釋,要在內容中直接念出,念完請說「注釋內容完畢」
  • 有專章的參考書目,只讀中文部分,外文文獻省略不念。
  • 有圖表要念圖表,念出編號、標題,並詳述內容。(是圖表,不是圖片喔~)

大概是這樣,有些東西是用來錄書的格式,我就不節錄了。請大家參考討論用於維基百科的可行性。

PS:我這幾天會把皇家馬德里錄完,周末前如果討論出個格式結果,應該可以補錄並完成剪接。--KJ 16:14 2005年11月30日 (UTC)

  • 括號內的內容應該不念,因為那祗是註解。--積積 Shall we talk? 14:32 2005年12月5日 (UTC)
盲人有權利知道註解是什麼。--KJ 16:38 2005年12月5日 (UTC)

有關錄製的語言

[編輯]

有聲維基百科條目是否只能以普通話/國語錄製?是否不允許使用粵語這個香港和澳門的官方語言呢? -- Kevinhksouth 12:53 2005年12月5日 (UTC)

我認為是可以的。有關香港的一些特色條目,最好搞國粵語雙版。你先錄出一篇粵語的傳上來。文件名寫成「zh-條目名-yue.ogg」。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3:06 2005年12月5日 (UTC)
多謝解答。其實我只是無聊一問而已,自己並沒有可錄音的器材,只是見到這個灰色地帶才加以提問而已。 -- Kevinhksouth 14:13 2005年12月5日 (UTC)

同意Kevinhksouth的說法。:)-- 15:21 2005年12月7日 (UTC)

沒有關係吧。稍微改一下助詞就行了吧。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14:07 2005年12月9日 (UTC)
喔 那是台語 客家話都可以嘛?-- Nikopoley✪尼可波里 ✏滴水穿石 10:49 2006年7月20日 (UTC)

口音和語言的分別

[編輯]

Accent/口音: Mandarin Chinese/漢語普通話 (國語)
不應該是口音,應該是語言。 口音應該是帶有某地特有的發音規律。例如假如我是一個廣東人,可能我說的普通話或多或少會受廣東話的影響,Accent就應該填廣東腔,而語言則是普通話。 還有,台灣那頭的某些普通話發音跟大陸也不一樣,最常見就是「和」(「漢」與「禾」)。

所以我覺得有必要將其分開

忘記簽名了XDDD--那個誰 跟路人甲談下心 05:44 2005年12月8日 (UTC)
普通話怎麼算口音呢。。。顯然普通話會有其他的口音。。。總不能說口音中的口音吧。。。--那個誰 跟路人甲談下心 13:56 2005年12月15日 (UTC)
你對「口音」理解有誤。口音 = 個人發音體系 ≠ 不標準發音。如果有人真的與中央電視台的播音員發音完全一樣,那麼「口音」一欄填寫什麼?當然填寫「普通話口音」啦。 --Yejianfei留言2018年1月9日 (二) 10:00 (UTC)[回覆]
發音的問題,就跟繁簡轉換的問題一樣,可以用機器用上下文來判斷,所以不用人工判定,直接用朗讀程式就可以了。--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44 (UTC)[回覆]
地區讀音問題就類似於地區詞問題。--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44 (UTC)[回覆]

有聲條目的修改

[編輯]

有聲條目允不允許別人修改的?比如說,奧司他韋那一篇,我把它放慢然後再傳上來,行不行? Burea Acupotter'n TALK? 吹特中~ 07:32 2005年12月11日 (UTC)

可以啊,修改後,以同樣檔名上傳,把先前的覆蓋掉。--KJ(悄悄話) 15:45 2005年12月11日 (UTC)
當然可以...條目本身就基於GFDL,當然允許修改.--那個誰 跟路人甲談下心 06:39 2005年12月16日 (UTC)

RSS

[編輯]

有沒有人願意提供或者製作一個RSS?--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02 2005年12月15日 (UTC)

偏旁如何讀?

[編輯]

請問在大五碼這篇文章中,「辵」、「癶」這兩個偏旁如何讀?Derek He 06:15 2006年1月25日 (UTC)

「辵」 = zhuo2、「癶」 = bo1 --Hello World! () 06:27 2006年1月25日 (UTC)
我怎麼記得「辵」 = chuo4 ?我忘了是從現代漢語詞典查到的還是從康熙字典查到的。——虞海 (留言) 2008年9月5日 (五) 03:28 (UTC)[回覆]
綽、玻。--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40 (UTC)[回覆]

我來談談意見

[編輯]
  • 有聲條目可以使能聽懂中文卻不能閱讀中文的人士了解維基百科的內容;
  • 能聽懂中文卻不能閱讀中文的人士在進入維基百科時就有困難,何況找到這些有聲條目。
  • 人們可以在騎車、跑步、做家務等不能閱讀卻可以聆聽的時候來播放有聲維基百科條目,聽有聲特色條目往往容易獲得新知且不乏娛樂性;
  • 這會讓人分心。有聲條目不像音樂,需要人們去理解、思考;音樂況且又是讓人分心,有聲條目就更是了。「騎車」是可以聽的時候,但斷不是「可以聆聽的時候」:你騎著車,「聆聽」這麼長的一段話,就不怕出車禍?
  • 幫助盲人或者其他視力障礙人士了解維基百科內容,雖然他們可以使用計算機閱讀程序來閱讀,但是人的聲音總比計算機讀出的聲音讓人感覺更好一些;
  • 視力障礙人士要麼具有閱讀能力,要麼與盲人一樣找不到這些有聲條目。況且維基百科的有聲條目聽起來就像計算機閱讀程序閱讀出來的。
  • 有助於以非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來學習中文,掌握各個字詞準確的發音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
  • 非中文為母語的人士怎麼可能想到到一本百科全書裡學中文?你天天抱著《大英百科》學英文嗎?
  • 有人覺得同時聽和讀一篇文章能更加集中精力,加強理解。

總的來說,我認為有聲條目用途不大,事倍功半。基本可以取消。 ——虞海 (留言) 2008年9月5日 (五) 03:28 (UTC)[回覆]

那就做點字條目啊。--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48 (UTC)[回覆]

粵語

[編輯]

粵語是用普通話讀還是粵語讀?— Jazecorps Nekivaryやめて2009年6月20日 (六) 07:01 (UTC)[回覆]

都可以,隨你喜歡。 Burea Acupotter'n 簽名上不加到討論頁的連結會損人品 2009年8月3日 (一) 09:00 (UTC)[回覆]
這裡不是粵語維基百科。--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49 (UTC)[回覆]

關於版權聲明

[編輯]

現在是不是應該把cc執照加進新錄的有聲條目里了? Burea Acupotter'n 簽名上不加到討論頁的連結會損人品 2009年8月3日 (一) 09:00 (UTC)[回覆]

有聲條目沉寂了?

[編輯]

剛才突然發現維基百科原來是有「有聲條目」的,而且還有專題。我對這個很感興趣,也很想親自錄製一些。但是我發現目前中文維基的有聲條目極少(維基百科:有聲條目),而且好像自從2009年11月14日以後就沒有人去錄製了(參見)。而英文維基百科的有聲條目錄製卻在如火如荼的進行中,而且數量不少(參見)。大家覺得是否有必要繼續搞一下中文維基的有聲條目呢?另外,中文維基的有聲條目存在方言或語言的問題,有的條目用大陸普通話,有的用台灣國語,有的則用粵語錄製,其中不乏語音不準確或不清晰的情況,比較混亂。--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日 (四) 04:14 (UTC)[回覆]

  • 北京普通話和台灣國語相差倒不大,互相都可以聽懂。但是我認為普通話(不管是北京還是台灣)和粵語、客家話…還是應該分開的。大家應該以普通話為主。英文維基上的有聲條目正在火速增長,而中文的卻寥寥無幾,我想大家是應該發展發展了。我認為應該先揀特色條目來朗讀,像物理學史貝多芬脫氧核糖核酸,因為特色條目已經很全面了,有錄製的必要,而且以後的改動也不會太大了,所以語音版本會和文字版本幾乎一致。Tony419c (留言) 2010年7月1日 (四) 15:08 (UTC)[回覆]
  • 哈爾濱口音啊?好像東北味太濃了吧。北京口音還可以接受但不要太濃的「京味」,最好是標準的普通話或國語。哪個地區的倒不要緊,哪個地區都有普通話或國語說得標準的人(比如在下就覺得自己普通話還是比較標準的哈,雖然我是山東人)。還有聲音、語氣容易讓人接受就最好了。--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2日 (五) 13:17 (UTC)[回覆]
  •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播音員很多都是哈爾濱出身的,東北口音最重還是遼吉。至於自覺如何,念一段發上來讓大家評判一下吧。聽過Jimmy xu小盆友的口音是很重的……-Zhxy 519(聯繫啊) 2010年7月3日 (六) 05:23 (UTC)[回覆]
  • 原來還有這種東西,方便盲人用的麼?感覺意義不是很大,而成本卻很高,因為以多媒體形式存儲,估計又需要捐款買伺服器了。我拒絕參與這個項目,因為我語速太快。實際哈爾濱人每個人的說話習慣都會有所不同。如果你認為「沒有口音」代表嚴格區分平捲舌,音調與漢語拼音一致,適度使用兒化音,以及嚴格使用輕聲,那哈爾濱市區內的說話習慣是這樣的。這裡有王冰玉的視頻([1]),應該算你們理解的「哈爾濱話」?實際上她的發音偏軟偏慢。男性的發音要快和硬得多(不過我也快得太離譜了)。如果有人想聽聽各個地區的人都怎麼發音,這不很簡單麼?何必用得著現錄?上網搜一下那些電話節目不就得了麼,打電話去直播間的肯定是用生活中的說話方式吧。哈爾濱人的日常發音搜「葉文有話要說」就行了,別的地區也有類似節目吧,除了少數幾個大方言地區,也應該用的都是官話吧。--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4日 (日) 02:10 (UTC)[回覆]
  • 大概CCTV新聞聯播的發音應該是最標準的吧。現代標準漢語條目裡面也是這麼寫的。關於意義,參考專題頁面上的說法,我覺得「有聲條目可以使能聽懂中文卻不能閱讀中文的人士了解維基百科的內容」、「有助於以非中文為母語的人士來學習中文,掌握各個字詞準確的發音對很多人來說並不容易」這兩條還是比較有意義的。其實帶一點口音也無妨,在平時沒有人會像新聞聯播那樣說話的。其實任何一種口音只要不太嚴重,在中國或其他華語地區都是可以接受的。成本的問題,我認為除了優特以外的條目沒必要搞有聲,一是質量欠佳,而是更新很快。這樣也不是很占空間的,不知閣下看沒看過英文維基的有聲條目。--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4日 (日) 07:00 (UTC)[回覆]
    • 多此一舉。很多大企業就是錢多了開始投資其他行業如不動產才把自己弄垮的。一個真正想學漢語的人,肯定不會把維基當成他學習口音的主要資源,而大可去報名參加各種學習班。這種想法真是奇怪。--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7日 (三) 06:39 (UTC)[回覆]
  • 我的感覺;在北京人的環境中聽到一位哈爾濱人說話,有在瓷器店中遇見公牛的感覺;但在哈爾濱人的環境中聽到北京人,有在皇宮中遇見太監的感覺:),北京話適合女孩子說,哈爾濱話適合男孩子說。都不是普通話。--方洪漸 (留言) 2010年7月7日 (三) 01:08 (UTC)[回覆]
  • 哈哈!說的好。我再多評價幾種:法語和日語,義大利語都是女性化的語言,聽起來軟綿綿。德語是最男性化的語言,聽起來猶如在訓斥對方。雖然不知為何,但語言確實有偏女性化和偏男性化的分別。關於中國的語言,大體上南方的比較女性化,而北方方言(尤其東北方言)如果從女人嘴裡說出來,感覺非常可怕。「普通話」實際是很硬的,確實不適合女人說(個人認為日語是最適合女性的語言了,國內的吳語也比較好)。不過,如果你真想對比的話,哈爾濱人的語言是你在中國能找到的最接近普通話的了,只有個別詞彙不同。實際上哈爾濱話的發音與漢語拼音規定是完全一致的。你的感想主要是來自於對語氣和語速的接受方面。通常在方言地區的人們認可的「普通話」只來自於新聞聯播,而由於播音員數量有限,於是把他們個人的語氣習慣和語速理解為整個普通話。實際不同的人說同一種語言給人造成的印象也不同的,在生活中人們會以新聞聯播的語速來講話嗎?那可真是「中國人全是一樣」的了。所以說普通話沒有根,由於實際沒有被認可的以它為母語的人口,於是乎對它的理解也變成了播音員的吠陀梵語了。--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7日 (三) 06:39 (UTC)[回覆]
  • 中文維基要做有聲條目應該有一定的難度存在,光是現在字面上繁簡不同的地區詞轉換就讓人夠頭痛的,如果真要建設有聲條目,勢必要多分出中港台不同版本,結果又會回到以前中文維基繁簡分家的狀況。-TW-mmm333k (留言) 2010年7月8日 (四) 07:55 (UTC)[回覆]
  • 個人甚不認同僅以普通話錄製聲帶,只要於模板闡明該聲帶乃由何種中文語言錄製即可,各取所需。終究大部分中文方言都有讀書音存在,亦即所謂文白異讀,文讀顯然是用於「讀書」吧……試問又有何問題呢?何況嚴格而言,中文乃由各種方言組成,包括普通話,以其錄文實在合情合理。既然自古至今,各方言都發展白讀以朗讀文章,為何不可以之錄文?禁之只會於理不合。-J.Wong 2010年7月9日 (五) 17:19 (UTC)[回覆]
  • 其實建議不用普通話(國語)以外的方言錄製並非是說它們不是漢語的一部分,而是中文維基的文章的語法和用詞是按照普通話(國語)的標準來寫的,不適合用方言來朗讀。如果真的用方言來朗讀,勢必會轉換某些地區詞,甚至需將某些語句「翻譯」成所讀方言。而這種轉換或「翻譯」方法因人而異,我們來詳細討論也不現實(因為方言太多了,地區詞甚至與普通話不同的語法更多),因此是不宜用方言來朗讀的。如果要用粵語、閩南語、閩東語、吳語、客家話、贛語朗讀的話,可以到相應語言版本的維基百科去,那裡的文章是適合用這些方言來朗讀的。我想,以北方方言和其他南方方言為母語的人一般是聽得懂普通話(國語)的,而且外國人學習中國方言的也極少,所以使用這些方言朗讀沒有必要。--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0日 (六) 14:21 (UTC)[回覆]
  • 回復Douglasfrankfort:學習漢語的人將維基作為輔助資料也不錯啊。英文維基的有聲條目現在做得很好,相比之下中文維基如此少的優特條目用來朗讀,又為何怕占用資源呢?--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0日 (六) 14:46 (UTC)[回覆]
  • 用方言來朗讀也不錯,如一個條目可以不同的口音版本,此舉也不失為了解方言的方法。地球人的適應和學習能力很強的,所以不要把人類想得太弱智,地區詞什麼的問題不大。*有人看過《人在囧途》嗎,裡面25分左右里司機說的就是方言的一種文讀。--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10日 (六) 15:00 (UTC)[回覆]
  • 不過以我的想法,普通話很多詞語是不適合用方言來讀的。我是濟南人。如果以濟南話的口音朗讀中文維基文章,而不轉換詞語,聽起來經常是十分彆扭的。這樣讀出來的文章也不能稱之為「濟南話」,只能算是濟南口音而已(就像普通話說不好的濟南人,說普通話時只把聲調或語音轉換成普通話,詞語不變,是十分彆扭的)。北方方言尚且如此,更何況南方方言呢?--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0日 (六) 15:23 (UTC)[回覆]
  • 回復TW-mmm333k:繁簡地區詞轉換確實是個問題,我建議有聲條目仿照文字版本的方法分為「大陸普通話」、「港澳普通話」、「台灣國語」和「馬新華語」四種,以區分繁簡地區詞。不用擔心有些條目語音版本不全,因為這可能正好體現了各繁簡版本的受關注程度。--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0日 (六) 15:23 (UTC)[回覆]
  • 其實很簡單,維基的活躍用戶100人都不到,還想分出人手去做錄音,這根本是不可能。這事最終很可能是在這裡討論得熱火朝天,而最終歸於沉寂。雖然話說得難聽,但對連文字條目都貧乏的中文維基來說,這恐怕就是現實。英語維基的文字條目已經飽和,才會有大量人手閒出來去玩這個東西;而條目數跟我們差不多的俄語維基有沒有大張旗鼓地弄呢?怕是沒有吧。我們沒有必要跟風的,先把大量質量低劣的小條目弄上來吧。其實這個東西,讓百度百科去做,都比我們條件優越--各位想想是不是這樣?--Douglasfrankfort (talk to me) 2010年7月11日 (日) 13:15 (UTC)[回覆]
  • 人手不足確乎存在,然有興趣者則可一試,兩者並進並無不可。
  • 個人不知其他方言或中文系語言朗讀會否很怪,但至少粵語並無此虞,香港澳門之人自少已以粵語,其母語修讀中文,朗讀文章,毫無問題,亦不怪異。中文維基百科讀者難道只有普通話用者?非也,至少香港、澳門、台灣、海外均有非普通話用者。何況,文字相通而語音各異,乃自古至今之未變境況,試問焉可只顧普通話用者而置其他中文語言用者於不顧?道理安在?根本無理。難道維基百科要強迫用者聽其所不欲聽?難道用戶想收聽其母語朗讀之聲帶,亦屬苛求?至於用辭轉換則應予以規範,必須依文朗讀。是乃錄製盲人讀本必然之則,絕未許有違。至於地區用辭,分版立項,則未嘗不可。只是錄製者自會依其所在地用辭若何制錄聲帶,似非問題乎……-J.Wong 2010年7月13日 (二) 10:56 (UTC)[回覆]
  • Douglasfrankfort所說的重點應放在文字內容上確有道理,但我也同意J.Wong有興趣著可一試的說法。另外,J.Wong好像沒明白我的意思。「依文朗讀」確實是解決方法之一,然而,用粵語的語音一字不差的朗讀中文維基的文字內容,是不是很彆扭呢(請參考我在2010年7月10日 (六) 15:23的留言)?「用辭轉換則應予以規範」,然而,方言如此之多(比如在濟南,市內每個地區的用詞都有些許差別),應該如何規範呢?這個問題的根本原因還是我以前說的那一句,中文維基的文章的語法和用詞是按照普通話(國語)的標準來寫的,雖然叫做「中文維基百科」,但是其中的內容卻是普通話(國語),準確的說,「中文維基百科」應該改叫「現代標準漢語維基百科」才更準確一些。--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4日 (三) 03:16 (UTC)[回覆]
  • 似君未全閱敝言--「個人不知其他方言或中文系語言朗讀會否很怪,但至少粵語並無此虞,香港澳門之人自少已以粵語,其母語修讀中文,朗讀文章,毫無問題,亦不怪異。」以君用辭∶用粵語朗讀文章,絕不彆扭。同請君勿斷章取義∶「至於用辭轉換則應予以規範,必須依文朗讀。」是為一句。後句者,應能釋所疑∶「應該如何規範呢?」準確而言,是當初白話。今昔已異,何必強拉關係?君請勿迴避問題∶「文字相通而語音各異,乃自古至今之未變境況,試問焉可只顧普通話用者而置其他中文語言用者於不顧?」。切勿塞聰蔽明。語法者,天下中文語言共享、共有也。非源於普通話,勸勿獨占。至於遣字用辭,更是處處相異。恕未見所言。一文如確有多個聲帶,則可另頁列之。-J.Wong 2010年7月14日 (三) 08:21 (UTC)[回覆]
  • 中文現在就是指現代標準漢語。一個事物有不同說法,很正常,我在上面就說過,不要把人想得太弱智。知道和曉得,都是指一個意思,垃圾可以念lese和laji,這些東西,又有多少人分不清,或是永遠分不清的?方言有文讀和白讀,喜歡文讀的人可以錄一份文讀版,偏好白讀的人自可先錄白讀版,互不干涉。語音版是以文字版為依據的,若有人對他不熟悉的某種方言版語音有興趣,也自會參照文字來理解。--玖巧仔留言 2010年7月14日 (三) 15:31 (UTC)[回覆]
  • 請恕在下還要再說幾句。或許正如J.Wong說的那樣,用粵語一字不差地朗讀中文維基百科文章確無問題,可是用濟南話朗讀卻很彆扭。(濟南話並無文白之分)我舉幾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 「把某東西丟出去」的「丟」之意,用普通話可用「丟」或「扔」,用濟南話則不可用「丟」(因為此處很彆扭),而可用「扔」或「拽」
  2. 「你不要亂動」,用普通話這麼說很正常,但濟南話一般不說「不要」,可用「你別亂動」或「你別guyong」或「你別guzhuai」(第一種在農村地區說稍顯彆扭,但後兩種感情色彩有別)
  3. 「怪不得」之意,以濟南話說「怪不得」是很彆扭的,而要說「怨不當的」
這些例子只是九牛一毛,可向其他濟南人證實。然而,其他濟南人也可能有不同意見,這正是麻煩的地方,因為普通話有很多詞語在濟南話中根本找不到意義相同、感情色彩相同的對應詞語,不同人有不同意見(我也曾與同學爭論過某些詞語的說法)。據此我猜想很多方言口音朗讀普通話文字會彆扭,並會有很多爭議難以解決。其實我並無抬高普通話的地位之意,只是中文維基的情況的確如此。另外,普通話(國語)與方言的差異並不等同於方言的文讀與白讀的差異哦。--藍色☆楓葉拉呱 2010年7月16日 (五) 05:28 (UTC)[回覆]

普通話之外的語言不一定都是方言

[編輯]

粵語等等一些語言都是一種獨立的語言,非方言,介紹那裡麻煩你們改一下,我改一直被回退。—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183.4.48.96對話|貢獻)於2010年8月13日 (五) 20:37 (UTC)加入。[回覆]

漢語方言條目:

重文字分析的語言學家以各方言書同文為由傾向於認為,漢語語族只有漢語一種語言,再分成各種方言;重語音分析的語言學家認為,漢語語族包含閩語、粵語、客語、吳語、贛語、官話、湘語、晉語等八種語言,因為它們之間同源詞的發音差異不小於同屬日耳曼語族的英語和德語之間同源詞的發音差異。中國的語言學家和多數漢學家例如羅傑瑞等都支持前者,而在中國以外的地區,有不少學者支持後者。

可見有些人認為粵語是獨立的語言,有些人認為是漢語方言。而條目最初用的是方言[2],因此根據先到先得原則,請勿改成語言。--Symplectopedia (留言) 2010年8月13日 (五) 20:45 (UTC)[回覆]

衣服要合體才好穿著。同樣,對學問的梳理,也必須符合每一個民族的特點。洋人由於分屬不同的民族,因此他們無法接受自己跟鄰居使用同一種語言,硬要將其定義為「語言」。但是漢民族自古統一,很難接受同一個民族使用不同的語言,因此他們將漢語視為一個統一的「語族」。本質上誰都承認漢語內部的差距大於歐洲各「語言」,只是中西分類標準不同而已。這就如大家都承認衣服的本質不外遮寒慕美,但衣服的風格、體系、分類法都會依族而異,沒有誰對誰錯。

更何況,即便是西人,大多數漢學家也贊成漢語是一個統一的「語言」,可見漢族的這種分類法可以得到包括了解漢族的外族人在內的理解。而你作為一個漢人,反而咸以西洋之是非為是非。這恐怕並不是做學術應有的平等之心。222.212.166.50 (留言) 2011年12月11日 (日) 05:34 (UTC)[回覆]

  • 這其實沒什麼好爭的,官話、粵語、湘語、閩南語、吳語等等都是漢語方言,但是它們是 language,不是 dialect。「方言」的叫法在漢朝揚雄寫的《輶軒使者絕代語釋別國方言》一書中就出現了,並不是當代人因政治因素而篡改的。說它們是 language 也有標準可依,見 ISO 639標準承認中文術語與英文術語的意義不同就是了。如果一定要翻譯的話,那麼就用梅維恆的術語:「方言」叫做 topolect ,「通言」叫做dialect,二者並沒有什麼關係。 --Yejianfei留言

Marble free KDE route planning software is looking for voice recordings of their spoken commands (in many languages). I bet there are some interested users here. Nemo bis (留言) 2011年6月16日 (四) 22:14 (UTC)[回覆]

表格、音標

[編輯]

若條目中有表格或國際音標該怎麼讀?--辻畠 2013年11月6日 (三) 14:40 (UTC)[回覆]

我一般直接空過去不讀。--Chmarkine留言2013年11月16日 (六) 03:34 (UTC)[回覆]

普通話/國語為什麼不啟用 Zh-cmn-xxxxxx.ogg 呢?

[編輯]

原文是:

語言代碼:如果所用語言為普通話/國語,請在文件名的條目名稱前面加「Zh-」;如果所用的語言是其它漢語方言,請在文件名的條目名稱前面加上相應的語言代碼和一個「-」(如粵語版加「Zh-yue-」)。

建議用普通話/國語用「Zh-cmn」而不是簡單的「Zh-」,因為cmn表示官話(北方話)。甚至可以更精確一點,啟用 ISO 639-6 的代號,中國大陸的普通話用cosc、台灣的國語用goyu、新加坡的華語用huyu 。 --Yejianfei留言2018年1月9日 (二) 09:44 (UTC)[回覆]

建議製作點字條目

[編輯]

把某些條目的內容做成點字的版本。--1.165.180.66留言2022年7月23日 (六) 13:35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