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注
外观
鄭注(?—835年),絳州翼城縣(今山西省翼城縣)人。唐朝政治人物。
本姓魚,又冒姓鄭氏,时号“魚鄭”,人目之为“水族”。為人狡險無雙,處世微賤,以醫術得寵於襄陽節度使李愬,又轉識王守澄[1]。郑注仗着王守澄撑腰公然受贿,文宗厌恶,与宰相宋申锡合谋杀他,事泄,郑注助王守澄诬告宋申锡谋反令其被贬。大和八年(834年)九月,唐文宗身患风疾,王守澄推薦郑注給唐文宗,文宗吃了郑注的药,病情好轉,郑注因此得到文宗亲近,更利用自己的政治影响力短期内接连驱逐李德裕、路随、李宗闵三宰相,及令与自己交好的贾餗拜相。十二月任太仆卿,兼御史大夫。歷任昭義節度副使等職。大和九年(835年)迁工部尚书,充翰林侍讲学士。
郑注劝唐文宗命仇士良为左神策中尉,以分散王守澄权力,並與李训秘商,圖舉消灭宦官势力。因为李训、郑注都是宦官所推荐,宦官对他们缺乏警惕。文宗果然铲除王守澄。但李训嫉妒郑注,阻碍他拜相,令他外放为凤翔节度使作为外援,其实想先铲除宦官,再杀郑注。
甘露之變時,鄭注率亲兵500人赶赴京城,不久傳出李训败死,倉皇逃返凤翔。仇士良密令监军张仲清杀之。张仲清和押牙李叔和合谋設宴杀郑注,屍體送往京师,枭首兴安门。南宋羅大經在撰寫《鶴林玉露》時以其為小人并與韓琦做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