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杜畿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杜畿(161年—222年),字伯侯京兆杜陵人。東漢末及三國曹魏官吏及將領。西漢御史大夫杜延年的後代。

生平

[编辑]

早年事跡

[编辑]

杜畿父親早死,雖然遭到繼母苛待,但杜畿仍孝順繼母,以孝聞名。二十歲時(180年)擔任京兆郡功曹,守鄭縣令。當時縣衙囚禁了數百名嫌犯,杜畿親自到監獄替他們作出裁決,雖然不是人人都得到適當的判決,但郡內的人都對他年少但有大志而感到驚奇。後來舉孝廉,擔任漢中府丞。後來東漢政局動蕩不安,天下大亂,杜畿於是棄官逃到荊州建安年間,杜畿回到北方,得到曹操的謀士荀彧賞識,於是向曹操推薦杜畿,曹操則任命他為司空司直,調任護羌校尉,使持節西平太守。

安定河東

[编辑]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平定河北後,北征烏桓高幹趁機在并州反抗曹操,當時河東太守王邑被徵召到別處,河東人衛固范先以請王邑回來為名,與高幹暗中勾結,曹操問荀彧誰能鎮守河東,荀彧推薦杜畿,於是任命杜畿為河東太守,衛固等人於是命一支數千人的軍隊斷絕陝津,令杜畿不能前進,曹操派夏侯惇討伐,但還未到,當時有人向杜畿說要一支大軍才可解決河東的問題,杜畿則認為河東不是人人都想叛亂,只是因為害怕才聽命於衛固。若果強行討伐,即使戰勝也害苦了當地的人;若果失敗,更令到附近的人支援衛固,叛亂不會平息。於是打算出其不意,到了當地,衛固一定會假裝接受新任太守,然後才用計解決。最終杜畿繞道經郖津渡河。范先有意殺死杜畿來威嚇群眾,於是在杜畿來時在城門下斬殺主簿以下三十多人,但杜畿行動沒有受到影響,衛固認為殺了杜畿只會換來惡名,而且杜畿會受自己制肘,於是奉迎他。杜畿後來調一些人在外,暗中作為自己的援軍,又將圖謀叛逆的人分散。當時張白騎東垣,高幹進軍濩澤。杜畿知道各縣都依附自己時,就領數十騎兵出城防守,各縣吏民大多舉城幫助杜畿,數十日間就得四千多兵。衛固和高幹、張晟等人共同攻打杜畿,不能攻破,擄略諸縣時又因杜畿堅壁清野的策略而一無所得。後來曹操派來的大軍趕到,擊敗高幹和張晟,衛固等人被誅殺,其餘黨眾都得到赦免。

杜畿治理河東郡,以無為而治為原則,人民提出訴訟,杜畿只和他們說道理,然後要他們回去思考,還有不滿才再來。鄉邑父老亦服從,令到郡縣少有訴訟。又鼓勵人民畜養牛馬和家畜和家禽。人民勤於務農,家家都富起來後又講授武學和開學宮教授經書,令到河東郡有大量儒家學者。

後來韓遂馬超關中舉兵反抗曹操,弘農郡馮翊郡多個縣邑都響應,但河東郡雖然鄰接,人民卻無異心。曹操率軍與叛軍對抗時,軍糧就完全依靠河東郡供應,到戰勝後還餘下二十多萬斛,曹操因而稱讚杜畿,增秩中二千石曹操征伐據守漢中張魯時,杜畿又派五千人運輸,雖然要到戰爭前線,但他們為了不負杜畿所託,沒有一人逃亡。魏國建立後任命杜畿為尚書。杜畿管治河東共十六年。

入朝任職

[编辑]

曹操死後,曹丕繼任魏王,賜爵關內侯,徵召為尚書。曹丕稱帝後再進封杜畿為豐樂亭侯,食邑一百戶,守司隸校尉。黃初三年(222年),曹丕南征東吳,任命杜畿為尚書僕射,總管留守事務。七月,冀州出現蝗災,杜畿奉命開倉救濟[1]。後來曹丕到許昌時,杜畿都總管留守事務。後來同尚書郎諸葛誕被任命為皇帝製作樓船,兩人在陶河試航時遇上大風沉沒,諸葛誕倖存[2]、反而杜畿淹死,享年六十二歲,曹丕因杜畿而哭泣。死後獲追贈太僕,諡戴侯

評價

[编辑]
  • 《三國志·杜畿傳》載荀彧語:「杜畿其人也。」裴松之引《傅子》補充:「彧稱畿勇足以當大難,智能應變,其可試之。」
  • 《三國志·杜畿傳》裴注引《魏略》:「博士樂詳,由畿而升。至今河東特多儒者,則畿之由矣。」又注:「杜畿為太守,亦甚好學,署(樂)詳文學祭酒,使教後進,於是河東學業大興。」
  • 《三國志·杜畿傳》載曹操贊令:「河東太守杜畿,孔子所謂『,吾無閒然矣』。增秩中二千石。」以杜畿為尚書後曹操再下贊令:「昔蕭何定關中,寇恂平河內,卿有其功,閒將授卿以納言之職;顧念河東吾股肱郡,充實之所,足以制天下,故且煩卿臥鎮之。」陳壽載:「畿在河東十六年,常為天下最。」
  • 《三國志·杜畿傳》裴注引《杜氏新書》載曹操語:「杜畿可謂『不媚於竈』者也。」又稱:「昔仲尼之於顏子,每言不能不歎,既情愛發中,又宜率馬以驥。今吾亦冀眾人仰高山,慕景行也。」
  • 《三國志·杜畿傳》載杜畿死後,曹丕下詔稱:「昔勤其官而水死,勤百穀而山死。故尚書僕射杜畿,於孟津試船,遂至覆沒,忠之至也。朕甚愍焉。」
  • 《三國志·任蘇杜鄭倉傳》載陳壽總評:「杜畿寬猛克濟,惠以康民。」「抑皆魏代之名守乎!」
  • 《三國志·荀彧傳》裴松之注引《荀彧別傳》載:「杜畿簡傲少文,皆以智策舉之,終各顯名。」
  • 宋書·謝莊傳》載謝莊表文:「故黃霸治潁川累稔,杜畿居河東歷載,或就加恩秩,或入崇輝寵。」
  • 魏書·辛雄傳》載辛雄疏文:「昔杜畿寬惠,河東無警;蘇則分糧,金城克復。」

家族

[编辑]

祖先出自《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太祖

[编辑]
  • 杜延年,字幼公。一说杜预十一世组

烈祖

[编辑]
  • 杜熊,字少卿

天祖

[编辑]
  • 杜穰,字子饒

高祖

[编辑]
  • 杜敦,字仲信

曾祖

[编辑]
  • 杜邦,字召伯

祖父

[编辑]
  • 杜賓,字叔達

父亲

[编辑]
  • 杜崇,字伯括

[编辑]
  • 杜恕,字務伯,杜畿死後繼嗣,曹魏太和中散期黄门侍郎,后任幽州刺史,三國時學者。
  • 杜理,字務仲,次子,年少時觀察力強,早死,年21。
  • 杜寬,字務叔,三子,喜歡學習而抗拒俗務,曾任郎中,年42卒。

[编辑]

十五世孙

[编辑]
  • 杜甫,字子美,杜预之十三世孙,唐朝著名诗人。

延伸阅读

[编辑]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三國志/卷16》,出自陳壽三國志

參考資料

[编辑]

參考來源

[编辑]
  1. ^ 《三國志·魏文帝紀》:秋七月,冀州大蝗,民饑,使尚書杜畿持節開倉廩以振之。
  2. ^ 《魏氏春秋》曰:誕為郎,與僕射杜畿試船陶河,遭風覆沒,誕亦俱溺。虎賁浮河救誕,誕曰:「先救杜侯。」誕飄於岸,絕而復蘇。

參考書籍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