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
| |||||||||||||||||||||||||||||||||||||||||||||||||||||||||||||||||
韩国国会219席議員中的146席 | |||||||||||||||||||||||||||||||||||||||||||||||||||||||||||||||||
---|---|---|---|---|---|---|---|---|---|---|---|---|---|---|---|---|---|---|---|---|---|---|---|---|---|---|---|---|---|---|---|---|---|---|---|---|---|---|---|---|---|---|---|---|---|---|---|---|---|---|---|---|---|---|---|---|---|---|---|---|---|---|---|---|---|
投票率 | 71.3%(▼1.9%) | ||||||||||||||||||||||||||||||||||||||||||||||||||||||||||||||||
|
1973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朝鮮語:대한민국 제9대 국회의원 선거/第九代總選)是韓國第9次国会選舉,該選舉於1973年2月27日舉行。
背景
[编辑]在1971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中朴正熙所控制的執政黨民主共和党雖然保持了多數席位,但與1967年國會選舉相比,議席明顯減少,而在野黨新民党的席次則大幅增加,使得執政黨無法自行修憲,朴正熙通过修憲繼續執政的可能性被阻斷。另一方面,隨著冷戰因中美、美蘇關係緩和,朝鲜和韩国之間形成了對話的氣氛,經過多次秘密談判後,双方於1972年7月4日簽署了《南北共同声明》。緊接著10月17日,朴正熙政府发动自我政變,其表示“為祖國和平統一做好制度準備”,宣布全國實行緊急戒嚴,解散國會,史称十月维新。10月27日《以祖國和平統一為目的的憲法修正案》(維新憲法)頒布,在禁止抗议運動的同時,朴正熙政府于11月21日進行了不公正的修宪公投,新宪法以壓倒性贊成票数通過,朴正熙得以继续执政,韩国进入第四共和,即維新體制时代。
維新憲法廢除了韩国总统的直接選舉,代之以由新成立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之代表間接選舉,並廢除了對總統连任的限制。人民的基本人權也受到限制,國會的监察權被廢除,國會选举由第三共和國時代的單一選區并立制改為三分之二的議員由複數選區制、簡單多數決选出,剩余三分之一由总统提名、統一主體國民會議同意产生,导致国会地位降低。 12月23日,在統一主體國民會議舉行的總統選舉中,唯一競選總統的朴正熙當選為韩国第8任總統,随后在1973年2月27日舉行第四共和国时代的第一次國會選舉。
基本情形
[编辑]- 總統:朴正熙(民主共和党)
- 改選議席數:219席
- 區域:146席
- 总统推荐:73席
- 選舉制度:
选举结果
[编辑]选举结果民主共和党维持第一大党地位,加上推荐議席民主共和党占有席次超过2/3,民主共和党更是达成候选人全部当選的记录,即使1971年大败的首尔地区,也仅落后新民党1个席次,其中4个选区更是提名2席、当選2席。
- 投票日:1973年2月27日
- 投票率:71.3%
- 选举人数:15,690,130名
- 投票者数:11,196,484名[1]
党派 | 得票数 | 得票率 | 議席数 |
---|---|---|---|
民主共和党 | 4,251,754 | 38.7 | 73 |
新民党 | 3,577,300 | 32.5 | 52 |
民主統一党 | 1,114,204 | 10.1 | 2 |
無所属 | 2,048,178 | 18.7 | 19 |
总统推荐 | 73 | ||
合計 | 10,991,436 | 219 |
當選議員
[编辑]區域議席
[编辑]民主共和党 新民党 民主統一党 無所属
遞補
[编辑]年 | 月日 | 選区 | 当選者 | 当選政党 | 欠員 | 欠員政党 | 欠員事由 |
---|---|---|---|---|---|---|---|
1973 | 12.31 | 忠清南道大田市 | 朴炳培 | 民主統一党 | 林湖 | 無所属 | 当選无效 |
補選
[编辑]年 | 月日 | 選区 | 当選者 | 当選政党 | 欠員 | 欠員政党 | 欠員事由 |
---|---|---|---|---|---|---|---|
1977 | 6.10 | 首尔钟路区・中区 | 吳制道 | 無所属 | 張基栄 | 民主共和党 | 死亡 |
鄭大哲 | 無所属 | 鄭一亨 | 新民党 | 因三一民主救國宣言事件被逮捕 |
推荐议员
[编辑]前半期
[编辑]任期为1973年3月12日 - 1976年3月11日。
維新政友会 | 葛奉根 | 姜文奉 | 康文用 | 高在珌 | 具範謨 | 具姙会 | 具泰会 | 權甲周 | 權逸 | 權孝燮 |
---|---|---|---|---|---|---|---|---|---|---|
金基衡 | 金東旭 | 金明会 | 金鳳煥 | 金三峯 | 金聖斗 | 金成洛 | 金聖柱 | 金世錬 | 金永棹 | |
金玉子 | 金龍星 | 金載圭 | 金在淳 | 金鍾泌 | 金振晩 | 金振鳳 | 金昌圭 | 金兌奎 | 魯璡煥 | |
文胎甲 | 閔丙權 | 朴貞子 | 白斗鎮 | 徐丙均 | 徐英姫 | 徐仁錫 | 宋虎林 | 安鍾烈 | 安椿生 | |
厳敬燮 | 吳定根 | 吳周煥 | 劉敏相 | 尹泰日 | 李道先 | 李範俊 | 李成佳 | 李淑鍾 | 李永根 | |
李鍾植 | 李振羲 | 李海浪 | 林森 | 張東植 | 張俊翰 | 張昌国 | 全在球 | 鄭光鎬 | 鄭福香 | |
鄭在虎 | 朱寧寛 | 池宗傑 | 崔永喆 | 崔栄喜 | 崔龍洙 | 韓泰淵 | 咸明洙 | 咸在勲 | 咸鍾贇 | |
許戊寅 | 玄梧鳳 | 黄昌柱 |
遞補
年 | 月日 | 当選者 | 欠員 | 欠員事由 |
---|---|---|---|---|
1973 | 12.19 | 宋孝淳 | 金載圭 | 任命為建設部長官 |
1974 | 12.4 | 金忠銖 | 許戊寅 | 死亡 |
1975 | 12.1 | 李承福 | 李成佳 | 死亡 |
1976 | 1.12 | 南相敦 | 金聖柱 | 任命為治安本部長 |
後半期
[编辑]任期为1976年3月12日 - 1979年3月11日。
維新政友会 | 葛奉根 | 姜文奉 | 康文用 | 高在珌 | 具範謨 | 具泰会 | 權甲周 | 權逸 | 權重東 | 權孝燮 |
---|---|---|---|---|---|---|---|---|---|---|
金基衡 | 金道昶 | 金東晟 | 金明会 | 金三峯 | 金星鏞 | 金世錬 | 金世培 | 金信 | 金永棹 | |
金龍星 | 金益俊 | 金鍾泌 | 金鎮福 | 金振鳳 | 金昌圭 | 金忠銖 | 南相敦 | 魯璡煥 | 文胎甲 | |
閔丙權 | 朴東昴 | 朴貞子 | 朴瓚鉉 | 白斗鎮 | 白永勲 | 徐英姫 | 徐仁錫 | 宋虎林 | 宋孝淳 | |
申光淳 | 申範植 | 申相楚 | 安鍾烈 | 安椿生 | 吳定根 | 尹汝訓 | 尹冑栄 | 尹泰日 | 李道先 | |
李範俊 | 李聖根 | 李淑鍾 | 李承福 | 李承潤 | 李永根 | 李廷植 | 李鍾植 | 李鍾賛 | 李振羲 | |
張東植 | 全富一 | 全在球 | 鄭一永 | 鄭在虎 | 朱寧寛 | 池宗傑 | 崔永喆 | 崔榮喜 | 崔宇根 | |
韓泰淵 | 咸明洙 | 玄梧鳳 |
遞補
年 | 日付 | 当選者 | 欠員 | 欠員事由 |
---|---|---|---|---|
1976 | 8.25 | 辺禹亮 | 姜文奉 | 辞職 |
1977 | 12.27 | 馬澾千 | 池宗傑 | 辞職 |
参考资料
[编辑]- ^ 韓国中央選挙管理委員会の「歴代選挙情報システム」より引用
- ^ 維新体制の動揺 : 1973年の韓国. アジア動向年報 1974年版 (アジア経済研究所). 1974: 17–79. doi:10.20561/00039358. hdl:2344/00001711.
ZAD197400_003
- ^ Croissant, Aurel. Electoral Politics in South Korea (PDF). Friedrich Ebert Foundation: 268. [2024-07-2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18-11-03) (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