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讨论:维基化
完全看不懂参考内容,没有维基条目,外部链接是产品介绍和博客首页。WxAMD (留言) 2009年6月27日 (六) 18:56 (UTC)
- (:)回應:只是有人破壞頁面而已,現已修正。—Tlrmq (留言) 2009年6月27日 (六) 19:33 (UTC)
條目名稱加粗
[编辑]- 編輯框下面的維基常用已經有{{PAGENAME}}了,為了方便起見,應該加入'''{{PAGENAME}}'''和'''{{subst:PAGENAME}}'''或設立模板。140.112.7.59 (留言) 2009年10月16日 (五) 05:42 (UTC)
關於明星小檔案
[编辑]- 用表格會比一段文字來得清楚吧—Hkhk59333 (留言) 2009年10月20日 (二) 11:44 (UTC)
关于在非英语条目添加英語名
[编辑]Bigtete自認沒有閱讀格式手冊,仍堅持在自然歷史、失控溫室效應等非英語條目首段加入英文,并認為“有內部鏈接的情況下,也還是可以加英文,這對閱讀有幫助。”。
- Bigtete君認為“維基百科最重要的守則就是沒有守則”。按維基百科:何謂忽略所有規則#使用常識,忽略規則是基於常識之上,“要根据已有的共识、社群基本原则、百科全书的利益作为立论之基础,而不是你的个人常识”,不知其行為可以用那個方針或指引解釋?
- 記得Bigtete還說過原因還有“中文dyk水平太差,應緊盯英文維基”、“大多數情況下應該更重視英文文獻”?(討論:史蒂芬·霍金#新條目推薦討論和討論:鐵酸鎳)此處請Bigtete回答,不知這是否可以理由之二?
- 按維基百科:命名常規和維基百科:維基化均指出應使用的是原文而不是英文,維基百科:翻譯守則(草案)已指出“中文維基百科不是英文維基百科”,疑似為此舉所違。
- 最重要的,加入英語如何能“對閱讀有幫助”?無論是內文加英文還是首段加英文,相關條目的敘述還比不上一兩個英語詞(甚至是“Runaway Greenhouse Effect”這樣的生僻詞)有幫助?一兩個英語詞到底能有什麼幫助?
被人反對也不是我這一兩次了,鑒於自上次與其交流以來一個月仍此君仍未改變看法,故特此征求社群關於“給非英语条目添加英語名”的共識,順問此舉究竟算是可接受還是需要阻止。--淺藍雪❉ 2015年3月19日 (四) 21:35 (UTC)
- (!)意見嗯...有時加入英語詞真的還蠻有幫助的。尤其是在解釋自然科學條目中的專有名詞。在此舉例:
- 導航波理論 與 pilot wave theory,後者個人認為較為常見
- 各向同性 與 isotropy,後者一目了然
- 反德西特/共形場論對偶 與 AdS/CFT對偶,本人從未親自聽說前者,但常聽到後者
- 哈密頓-亞可比方程式 與 Hamilton-Jacobi equation,前者若用在行文中而不加註英文會增加閱讀難度
或許這是每個人所受教育的不同,導致看中文或英文名詞較易/難閱讀的情形。像我們臺灣大學上課時用的自然科學教科書都是英文原文版,於是看到有人把那些名詞翻成中文時就會看不太順。或許是因為你們那邊的大學都用中文教科書才較難理解為何“一兩個英語詞到底能有什麼幫助?”吧。閣下也說到維基百科:命名常規和維基百科:維基化均指出應使用的是原文而不是英文,但是那些名詞的首先提出通常都是英文,於是原文的認定就有歧異了。-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3月20日 (五) 01:52 (UTC)
- 我認為像是自然科學這類沒有預設語言領域,但又並非日常人人都熟悉的專業術語條目,在不得已的狀況下使用英文當註釋還算是個合理的特例,為了嚴守語言中立原則結果反而造成條目難閱讀不容易理解,似乎有點矯枉過正。畢竟英語是國際學術交流場合最常使用的語言平台,像是學術期刊、研討會也都是使用英語溝通,以這樣的精神來看註釋英文有其理據基礎。但要使用這種特例的作法還是要有基本前提:此詞彙必須是真的找不到適當的所屬文化圈;如果找得到其歸屬,當然還是要以其原文為註釋優先。--泅水大象™ 訐譙☎ 2015年3月20日 (五) 03:56 (UTC)
- 對於「給非英語條目添加英語名」,我在疑惑,邁特里帕拉·西里塞納條目列出他的僧伽羅文名和泰米爾文名,而沒有英文名,試問我們的讀者有多少人懂僧伽羅文或泰米爾文?如果讀者想找關於他的資料,是用英文名還是僧伽羅文名、泰米爾文名去搜尋呢?--Mewaqua(留言) 2015年3月20日 (五) 04:07 (UTC)
- 正確的作法應該是添加這些文字的拉丁轉寫/羅馬化吧(幾乎所有的語言都有其標準的拉丁轉寫)--泅水大象™ 訐譙☎ 2015年3月20日 (五) 04:11 (UTC)
- 如果该名称的对应译名通用性较低,例如科学领域的新兴术语,或者是编者按照惯例自行拟出的译名,例如某些人名,这类情况应考虑加注原文,否则没有必要。—Chiefwei(论 - 编 - 历) 2015年3月20日 (五) 05:09 (UTC)
- 页面左边的跨语言链接又不是摆设,想知道各语言对应名称的话点一下不就好了。--Kuailong™ 2015年3月20日 (五) 06:09 (UTC)
- (-)反对批量加英文,是不是考虑将物理条目中的所有的力都加注force,数学条目所有的矩阵加注matrix?讲到个人喜好,至少我们学校我们专业中英文教材都用,无论看中文还是英文都不会觉得奇怪。况且想看英文的用户可以点击跨语言链接。Antigng(留言) 2015年3月20日 (五) 08:16 (UTC)
- (:)回應:當然不是說要批量加英文,只是說現在對於哪些要加哪些不加有意見分歧而已。-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3月20日 (五) 08:52 (UTC)
- 各向同性(isotropy)波蘭語和其他非拉丁語系語言也沒有英文,連常注英文的日語版都沒有。說起來這些英語詞都是有拉丁或希臘語來源的,那麼統一加拉丁語或希臘語?似乎有更有歧義。但是如果只注英語的話,下面可能就需要加入英語的語源學資料,這也行?退一步說如果可以的話,例如所有拉丁語系詞自然歷史都是來自拉丁語historia naturalis,只加英語顯然說不通,最多就是個常見例子,可在語源學段落加入,首段似乎並無必要。--淺藍雪❉ 2015年3月20日 (五) 09:00 (UTC)
- 自然歷史的話,個人認為就可加拉丁語historia naturalis。各向同性要加英文的原因則與這不同,並非基於語源學原因,而是為了容易閱讀。点击跨语言链接的缺點是全篇都英文,有些讀者難以找到與中文版相對應的語句。-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3月20日 (五) 09:27 (UTC)
- 加拉丁語的例子: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Philosophiæ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3月20日 (五) 09:30 (UTC)
- 可是那個各向同性某讀者既然英語都讀不懂(找不到對應語句應該是這個意思?),加一個英語詞也沒用吧,再說英語版首段標題詞都是加粗的,而且也不比點進去,鼠標懸浮一下就好了嘛。--淺藍雪❉ 2015年3月20日 (五) 09:42 (UTC)
- 各向同性(isotropy)波蘭語和其他非拉丁語系語言也沒有英文,連常注英文的日語版都沒有。說起來這些英語詞都是有拉丁或希臘語來源的,那麼統一加拉丁語或希臘語?似乎有更有歧義。但是如果只注英語的話,下面可能就需要加入英語的語源學資料,這也行?退一步說如果可以的話,例如所有拉丁語系詞自然歷史都是來自拉丁語historia naturalis,只加英語顯然說不通,最多就是個常見例子,可在語源學段落加入,首段似乎並無必要。--淺藍雪❉ 2015年3月20日 (五) 09:00 (UTC)
- 我认为,只有在两种情形下有必要加外文。其一,追根溯源。例如一本外文书,它的原名就应当在译名之后标示。上海江苏路原名忆定盘路,如果不标示英文,不懂上海闲话的人就无法从“忆定盘”想到爱丁堡。其二,中文译名不常见。有的主题中文文献几乎没有,为避免原创研究,应标注外文。其他情形则不必要。Antigng(留言) 2015年3月20日 (五) 09:39 (UTC)
- 舉個例子來說明原文註釋的重要性,昨天巡邏到單軌鐵路條目時看到有IP用戶添加的一句敘述「印度:金那市建衣品單軌鐵路,2016年開工,2020年通車。」因為沒有註釋原文更沒有相關連結,我想破頭想不出文中的『金那市』到底是哪個城市的哪個版本譯名,更不用說找到該單軌鐵路系統的原名,導致連這句話到底是確有其事或是有人搗蛋亂寫都分辨不了,只好加上fact模版看看是否有人能幫忙。諸如此類的例子在維基百科上層出不窮,所以我認為關鍵的問題不該是討論能不能添加,而是應該界定哪些場合適合添加原文/英文註釋。--泅水大象™ 訐譙☎ 2015年3月20日 (五) 10:06 (UTC)
- 對並非平易用語或專有名詞加上原文是有益的,特別是對檢驗翻譯時。—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 2015年3月20日 (五) 10:31 (UTC)
- 加原文或没有内文链接时加英语我也没意见,跑题了。咱得先把什么时候用英语定下来,那么现在支持者意见是这样的:生僻科学类条目(数理化类?)找不到原文的情况下标英文;这个我可以支持,但是如上所述,左侧外语连接也有同样作用,且多数时候可以找到英语的语源,这时是否仍有必要首段标英语,还是在语源学信息附近提及英語,就像自然歷史一樣,並且以拉丁语系为基准--淺藍雪❉ 2015年3月20日 (五) 11:10 (UTC)
- 唉,老生常谈的议案了。。。浅蓝居然帮别人提议案,真是好心啊。。我觉得一切从旧。这个提案有两个内容,一是条目是否有语言特性(什么是英语条目,什么是中文条目?),如何界定条目的语言特性。第二是语言特性与标哪种语言是否有关联。--Gqqnb(留言) 2015年3月21日 (六) 05:40 (UTC)
我是覺得讀者如果把條目打印出來,未必理解其在說什麼。--HYH.124(留言) 2015年3月22日 (日) 15:28 (UTC)
- (!)意見可接受,个人认为中文名不是很流行或者容易理解可以加。--Lin(留言) 2015年4月16日 (四) 14:57 (UTC)
- (-)反对:加与不加标准无法量化,同样的案例标准也可以用在电影、人名译名上。已经有内链但不习惯,不知道什么意思那就点内链,要方便阅读麻烦去看英语条目。--7(留言) 2015年3月23日 (一) 00:18 (UTC)
@淺藍雪:我不愿意回复这个主题,是因为你这里有针对个人的嫌疑,所以首先要提醒你一下,讨论应当遵循“对事不对人”这样一个起码的常识。现在你到我的讨论页说:“先別說反對加英文者,在我總結支持的意見“生僻科學類條目找不到原文的情況下標英文”之後一周已經沒人對此進行反對了,後面唯一有的投票是7君的反對票,因此已經可以當做共識。”就现在的状况,我不认为这样的共识。要达成共识,你首先要说明这个讨论是针对哪一个已有的共识或者原则,你的修改和补充意见是什么,结论将记录于何处等等。Bigtete(留言) 2015年3月29日 (日) 16:46 (UTC)
- 我不反對Bigtete的提議。--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5日 (六) 02:25 (UTC)
具體修改細節
[编辑]“如果有內部鏈接,則不必再添加外文名”已是WP:WIKIFY的明文了,這點不討論。如無進一步意見將在此討論通過後于維基百科:命名常規“一般性慣例#使用中文”(注意這裡說的是條目首行不是內文,請勿跑題)段的“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之後加入
- “僅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為非漢語圈事物條目標註英文”
不知有無異議--淺藍雪❉ 2015年3月31日 (二) 23:57 (UTC)
- Weak oppose,觉得不应让条目依赖“其他语言版本”。--Jimmy Xu 论 2015年4月1日 (三) 00:41 (UTC)
- @Jimmy Xu:那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也不標英語?完全不標肯定反對聲音不小,但絕大多數也不支持全標,我覺得這個是最折中的方案了--淺藍雪❉ 2015年4月1日 (三) 00:48 (UTC)
- (?)疑問:請問「無原文可循」的詳細定義?- 和平、奮鬥、救地球!(留言)歡迎參與滅絕專題 於 2015年4月1日 (三) 14:40 (UTC)
- 就是說這個詞的具體是來自哪國、描述的是哪國事物不清楚。這個看起來不清楚,放到命名常規那一段就很清楚了,因為在這之前的原文是“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淺藍雪❉ 2015年4月1日 (三) 16:35 (UTC)
- 這裡的「非中文條目」是什麼,「非中文標題命名的條目」?是否欲表達「非中文事物的條目」。—RalfX(ἀναγνώρισις) 2015年4月1日 (三) 15:52 (UTC)
- “非中文事物”感覺有語病哎,改作“漢語圈事物”如何?--淺藍雪❉ 2015年4月1日 (三) 16:35 (UTC)
- 呃,咖啡算不算?--Jimmy Xu 论 2015年4月1日 (三) 16:59 (UTC)
- @蘇州宇文宙武:何不加拉丁文?--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5日 (六) 02:25 (UTC)
- 咖啡有其他語言版本吧,“在無原文可循且無其他語言版本時”用的可是“且”字,要同時滿足才行。稍微修改了下措辞,显得清楚一些。--淺藍雪❉ 2015年4月1日 (三) 17:00 (UTC)
- “非中文事物”感覺有語病哎,改作“漢語圈事物”如何?--淺藍雪❉ 2015年4月1日 (三) 16:35 (UTC)
- 细看了一下,命名常规管不到首段去的吧,条目内容应该是MOS的范围了。我认为除了某段的描述对象(不管在不在首段,只要是能加粗的部分,比如某个章节着重描述的东西)标外文之外其他东西都不应该标。--Jimmy Xu 论 2015年4月9日 (四) 22:02 (UTC)
- 這是命名常規正文第一條,上面不寫著“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了嗎(MOS的條目標題那一節也是有指向命名常規的),不過兩者均加入這一條也可以。章內標外文的事有WP:WIKIFY管著,而且段首以外要加粗的情況很少見的吧。--淺藍雪❉ 2015年4月10日 (五) 12:49 (UTC)
- 所以这条要改的话也应该想办法从命名常规里拿出来揉进MOS里嘛。所以我只支持这种少见的情况考虑标外文。--Jimmy Xu 论 2015年4月15日 (三) 22:00 (UTC)
- 閣下的意思是正文只要不加粗就不能標外文?可是現在優特的共識是紅鏈後面可以且需要標外文,除非用{{link-en}}。所以要討論內文那就複雜了。如果我理解不差,閣下應該不反對現在這個首段的提案?只是要求在MOS補充說明一下內文粗體標識情況?
- 那麼,按维基百科:格式手冊/文字格式,現在只有“表格的标题(标题行)”、“定义列表”、“一些书目格式中期刊文章的卷册编号”可以加粗,而這三個我都看不出有加外文的必要,如有必要亦無不妥,不會和現在的提案有抵觸。--淺藍雪❉ 2015年4月17日 (五) 16:36 (UTC)
- 如果优特有共识的话那就当我没说吧,首段大概这样就好。--Jimmy Xu 论 2015年4月19日 (日) 01:25 (UTC)
- 所以这条要改的话也应该想办法从命名常规里拿出来揉进MOS里嘛。所以我只支持这种少见的情况考虑标外文。--Jimmy Xu 论 2015年4月15日 (三) 22:00 (UTC)
- 這是命名常規正文第一條,上面不寫著“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了嗎(MOS的條目標題那一節也是有指向命名常規的),不過兩者均加入這一條也可以。章內標外文的事有WP:WIKIFY管著,而且段首以外要加粗的情況很少見的吧。--淺藍雪❉ 2015年4月10日 (五) 12:49 (UTC)
规则是人定的,若理解规则,规则不过是一种常识而已,若不理解,则人常常被规则搞得团团转。“除非原文比中文翻譯在中文中更加常用,否則請使用中文來對條目進行命名,並將外文原文附在條目的首行。”这句话本不是设计严密的规则,不必修正,只需对“原文”二字做一点常识性理解即可。比如斯里兰卡总统迈特里帕拉·西里塞纳标出斯国两种官方语言是理所当然之事,但也不妨标出英文,类似地,泰国的一个城市罗勇市标出泰语时,也不妨标出英文;科技类词汇,比如失控温室效应,几乎所有情况下都应该标出英文,其它学术类词汇,比如霸权男性气概,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也都应该标英语;自然历史当然也应该标英语,同时标出拉丁语也可,但如果只标一种,当然选英语,这个词字面含义与实际含义有所不同,故正文中应该讨论一下词源;哲学和几何学之类常见词汇,虽然也是外来语,但基本已经是中文的有机部分,可以不标外语,要标一种当然选英语而不是希腊语,当然这类词汇也都要在正文中有语源学解释;佛教词汇可以标梵文或者巴利文,一般不需要标英文,倒是英文佛教条目可能要标中文。Bigtete(留言) 2015年4月2日 (四) 02:13 (UTC)
- 胡扯一气连理由都不给,上边要你回答加讨论方针又不参与,从头到尾就是宣传一定要标英文,就是因为有你这种人才要增补方针。建议阁下按上头自己的承诺回避好了,实在憋不住请到上面讨论区,别在这扰乱排版。在阁下回答开始给出的质疑之前,在下不会回答你的任何问题。--淺藍雪❉ 2015年4月2日 (四) 10:10 (UTC)
- “不妨”,阁下的认识而已?“几乎所有情况”,来源请求?“当然选英语”,哪里有这种de facto了?“常见词汇[…]要标一种”,这又不是完成任务?--Jimmy Xu 论 2015年4月9日 (四) 22:05 (UTC)
- 拉丁文拼音是常用於國際的,加入英文或拉丁文拼音並不會影響條目可讀性。我反對強制性的阻止在條目中加入(英文或外文),除非是明顯無必要的。這部份應該讓編輯有較大的空間。--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5日 (六) 02:21 (UTC)
- 反对无效,这里是中文维基不是英文维基,为什么不加入法文音标、德文音标等等?——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4月26日 (日) 14:25 (UTC)
- 閣下要不要解釋一下,為什麼在中文維基裏面,閣下要堅持用拉丁文來當條目名,這是中文維基,又不是拉丁文維基。--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6日 (日) 16:20 (UTC)
- 重新聲明我的立場,原則上,我不反對這個方案,無必要的英文留在條目中會造成排版不好看,對閱讀理解條目也沒有幫助。但在跟蘇州君發生一系列編輯上的歧見後,我開始認為這個方案將會使某些編輯利用來強化本身的立場,造成編輯自由的限縮。例如蘇州君以此來刪除各條目中,拉丁字母的拼寫(如俄文及波斯文的拉丁轉寫方案),刪除音標(以英語的國際音標來拼出其他語言的發音)。在外交條目中,雖然是中文條目,但因為使用於外交場合,理解它在國際場合中怎麼被使用也是有益的(這常常是指英文);在化學元素例子中,英文是化學領域的優勢語言,文獻很多都直接使用英文,但蘇州君強制使用拉丁文。我認為這個方案可能被用來特別針對英文的使用,將會被用來刻意排除英文的使用,基於這些經驗,讓我無法支持這個方案。--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7日 (一) 02:18 (UTC)
- 注:A君對蘇州君理解有誤,下方“延伸討論”中已澄清。--淺藍雪❉ 2015年5月1日 (五) 13:36 (UTC)
- 注:@淺藍雪:並未澄清,由條目探討中,@蘇州宇文宙武:對化學元素條目的一系列討論,可知這位閣下的立場,是單純反英文,而且會利用這個方案來阻礙其他編輯編修條目。--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17日 (日) 03:28 (UTC)
第一,wp:维基化是wp:帮助中的一个名词解释而已,不具备维基规则的效力。 第二,当时的编辑在写这个名词解释的时候写过了头,使得有些内容看起来有点象维基规则。这里相关的是这两句:
这后面一句话让有些人误解,以为有了内部链接就一定要删去外文。然而,从上面的讨论来看,社区中对这个问题各种意见都有,根本没有共识。Bigtete(留言) 2015年4月2日 (四) 02:31 (UTC)
- 你就@一下上面所谓反对这条的人好了,我真没看出来有谁。--淺藍雪❉ 2015年4月2日 (四) 10:18 (UTC)
- 这只是说明wikify的用法,根本不矛盾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5年4月3日 (五) 02:21 (UTC)
- 与什么不矛盾?Bigtete(留言) 2015年4月3日 (五) 12:20 (UTC)
延伸討論-拉丁字母拼寫及音標
[编辑]引用編輯蘇州宇文宙武的話:「中文维基即将通过有关在非英语条目中加如英语名称的决议,我觉得同样适用于英文音标。」他同時主張,在各語言中不能使用拉丁字母轉寫,不能使用音標。這也在這次討論之中嗎?在語言類條目中被禁止使用音標及拉丁字母轉寫方案,會造成編輯上的困難。--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6日 (日) 16:37 (UTC)
- 閣下沒有看討論,明顯不在此次討論中,有新議案請另開專欄,勿在此處進行無關討論--淺藍雪❉ 2015年4月27日 (一) 19:43 (UTC)
- @淺藍雪:感謝閣下的回應,我只是想確定@蘇州宇文宙武:閣下對這個方案的解釋跟大家是不是一致而已。也就是說,你可以確認蘇州閣下對這個方案的解釋是錯誤的嗎?能不能跟他解釋一下?--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8日 (二) 01:37 (UTC)
- 我不觉得我理解有误,都不能在非英文条目中加英文了,还要英文音标干嘛?这不是很自然的推理么?希望AO不要偷换概念,我说的是不能加英文音标,也就是这词在英文中的发音,并不反对加入这词在本身语言中的发音。至于拉丁化问题是令一码事,可以另开讨论,而不是这里。而且我不明白不加英文音标和拉丁化会造成什么“编辑上的困难”,按常理来说,少些一点,对编辑只有帮助。——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4月28日 (二) 03:30 (UTC)
- @蘇州宇文宙武:感謝閣下的解釋。@淺藍雪:蘇州閣下認為這有關,所以可以在這邊討論嗎?--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4月28日 (二) 03:35 (UTC)
- @Alfredo ougaowen:這裡僅討論加英文的問題,標註其他語言請在別處開新討論。--淺藍雪❉ 2015年5月1日 (五) 13:32 (UTC)
- 希望@淺藍雪:可以向@蘇州宇文宙武:解釋一下這個方案中不包括不能加英文音標。--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3日 (日) 14:46 (UTC)
- @Alfredo ougaowen:人家說的很清楚了:“不能加英文音标,也就是这词在英文中的发音,并不反对加入这词在本身语言中的发音”--淺藍雪❉ 2015年5月3日 (日) 14:48 (UTC)
- @淺藍雪:以國際音標標註語言,這算是用英文音標嗎?--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4日 (一) 16:53 (UTC)
- @Alfredo ougaowen:標註什麼語言?沒太看懂閣下這句想問什麼,請舉例?--淺藍雪❉ 2015年5月6日 (三) 17:27 (UTC)
- @淺藍雪:如伊博語為例,以國際音標中的英文音標子集可被標注為/ˈɪɡboʊ/,以國際音標中的完整擴充子集可標注為/iɡ͡bo/。用了國際音標中的英文子集來標注某個語言,是否也被歸為英語?--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11日 (一) 02:15 (UTC)
- @淺藍雪:我认为他在胡搅蛮缠,不用再回复他了。什么“国际音标中的英文音标子集”和“完整扩充子”都是他自己造出来的,再说有“完整”的还要英文的干吗。用一本英文词典上的音标来证明这个词在该语言中的发音与在英文中的发音完全一致,也亏他做得出来。——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11日 (一) 09:21 (UTC)
- @蘇州宇文宙武:請參閱國際音標、國際音標擴展、英語國際音標等相關條目。每個國際音標字母,都只會代表一個發音,不會因為語言不同而有變化。--Alfredo ougaowen(留言) 2015年5月16日 (六) 04:44 (UTC)
- 太好了!所以你自己证明了/ˈɪɡboʊ/与/iɡ͡bo/根本不同,不要再辩解了。——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贡献 2015年5月16日 (六) 05:27 (UTC)
關於一些專有用語標注英文
[编辑]一些不完全肯定其中文翻譯(或搜尋結果不多)的用語,不知應該加注英文,尤其是現時中文維基百科還沒有的條目的用語。我想到的好處減少誤導,並方便以英文進修相關內容的讀者,如果相關中文資料比較小則公眾在互聯網多以英文作搜尋的情況下有利於在搜尋結果出現維基百科條目。不知維基百科在這些情況是否有慣例?
例如:
- 用語:叙事曲(ballade), 重复诗歌(virelai), 莱歌(lai), 轮旋曲(rondeau)
- 人名:湯瑪斯·莫雷(Thomas Morley), 約翰·威爾比(John Wilbye),托馬斯·威爾克斯(Thomas Weelkes)
- 網上有多個翻譯:鞭笞教徒/鞭笞派/苦修者/苦修團/苦鞭修行者(flagellants)
- 網上非常少翻譯:精細藝術(ars subtilior)
——愚蠢的人類 2017年2月27日 (一) 21:34 (UTC)
- wp:维基化删除不必要的外文名。红链的情况下用原文或用绿链,用英文大多数时候也没人说你什么,不过优特可能出问题。只是一定要定规则来单独照顾英语读者还是免了吧--淺藍雪❉ 2017年2月28日 (二) 02:43 (U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