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毓麟
杨守仁(1871年—1911年8月5日),原名毓麟,字笃生,又名叔壬,改名守仁,别号䀌盦[1],笔名椎印、寒灰[2],男,湖南省长沙县人,湖南维新派和革命派人物。
生平
[编辑]早年经历
[编辑]杨毓麟是湖南省长沙县高桥镇白石园人。15岁考中秀才,后在岳麓、城南、校经三书院学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清军接连失利,杨毓麟写下《江防海防策》[3]。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拔贡生。同年,中湖南举人。有说他在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中进士,分发广西知县,未赴任。他在《致端方函》中署名为“候选知县杨守仁”,据“候选”可知未“分发广西”,故曾中进士一说不实[4]:386。此后,他聘为湖南时务学堂教习,和梁启超、唐才常、谭嗣同等人提倡维新变法,推动湖南维新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他避居乡里几个月。[5]
1899年春,杨毓麟成为瞿鸿机幕僚,不久再度辞职。1900年,杨毓麟前往湖南乡绅龙湛霖的私塾教书。自立军起义被镇压后,杨毓麟转向革命,开始与黄兴等人联系[6]。
中年经历
[编辑]1902年,湖南官绅开始选派公费生东渡,并将留日血费生之贫苦者亦悉化为公费。[7]:8是年春,他留学日本,前往清国人设立的清华学校学习日语。后来入宏文学院,后考入早稻田大学。黄兴、杨度等既至东京,时与日本师友接触,问学研讨之余,深感救国之道,必先有理论,而后有事实,有学术而后有政治;尤须破除过去定于一尊之学风,始能尽除保守濡滞之积习;而介绍东西洋自由之学说,尤为开启新机运之前提[7]:9。1902年10月,与黄兴、樊锥、梁焕彝等人在东京创办《游学译编》[7]:9
1903年,沙俄向清朝提出7项要求,企图侵占中国东北地区,此举触及日本,东京《朝日新闻》首先刊载,留日学生遂于神田锦辉馆召开学生大会[8]:21。4月29日,留日学生决定组织义勇队抗俄以为国民倡导[7]:16。据统计,各省留学生到会者500余人,通过成立拒俄义勇队,推陆军士官学校蓝天蔚为队长,成员有黄兴、杨毓麟、陈天华等,日日操练,意欲随时开赴前线[8]:21。当中,尤以青年会成员最为积极,他们大都参加“拒俄义勇队”,130人表示愿赴战场者,50人留东京办事者,有女留学生愿担任看护[8]:21-22。留学生正欲改名学生军,在清朝压力下,日本政府勒令解散[8]:22。5月10日,留日学生惟有在学生军集会上,议决改名为“军国民教育会”,以便跟进事态发展[9][10]。其精神则不变,且公推代表二人回国,请袁世凯主战[7]:16。北京大学堂及上海教育界均覆电赞成,并纷纷集会,扩大宣传力量[7]:16。其间,杨毓麟加入兴中会[5],并与黄兴、周来苏、苏鹏等六人在军国民教育会中组织暗杀团。黄兴、杨守仁主张暗杀清廷大吏,夺取要府以为革命手段,尝研究爆炸物10余种[7]:20。杨毓麟在研制炸药时不慎被炸坏一只眼睛。是年6月初,黄兴自日本回国,在湖南、湖北酝酿新行动[7]:17。6月21日,清朝命令严厉缉拿倡言革命之学生,意图以高压手段镇压风潮,然而大势所趋已不可遏阻,留日学生各种刊物均废光绪年号,直书黄帝纪元[7]:17。
是年夏天,杨毓麟复署名“湖南之湖南人”,刊行《新湖南》一小册,主张湖南省脱离清朝独立,杨毓麟希望将新湖南告知湖南中等社会,以耻旧湖南人之甘为奴者[7]:14。杨毓麟受欧榘甲主张广东独立的《新广东》鼓舞,大力主张湖南独立。杨守仁慷慨激昂[11]:14,因之大力提倡开辟新局面,组织独立之机关,规划独立之地方自治;而欲达此破坏及建设之目的,则组织党会,固其大前提[12]:14。他在书中阐明写作的动机:
杨毓麟主张,湖南应该仿效古巴等国,建立独立的具有主权的政治实体:
杨毓麟将清帝国的解体比喻为罗马帝国崩溃、将湖南独立比作欧洲的民族国家建构。[13]
杨毓麟不久偕两位同志由日本携带炸药至北京,约张继由湖南、何海樵由上海前来,设机关于天津,图谋炸死慈禧太后于紫禁城内城宫殿及颐和园以震动天下人耳目,然潜居京城数月,无隙可乘,乃失意南归。1903年12月,杨毓麟来到长沙参与华兴会的筹备工作。1904年2月15日,华兴会成立后,杨毓麟被派往上海担任华兴会的外围组织爱国协会的会长。当时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筹备长沙起义,爱国协会准备在上海响应。但因起义未能发动,黄兴等人逃往上海。11月7日,黄兴、刘揆一与杨毓麟、章士钊等40余人在上海新马路余庆里召开大会,决定发动学生和军队起义。不过清朝得知后逮捕黄兴等13人,并搜到杨毓麟名片多张。杨毓麟于是改名杨守仁并流亡日本[6]。
杨守仁打算再度在北京发动起义,不久从日本返回北京,出任译学馆教员,并联络吴樾、马鸿亮、杨积厚、庄以临、侯景飞、金猷澍等人组织北方暗杀团,准备刺杀铁良。1905年,清朝发起立宪运动,并派载泽、戴鸿慈、徐世昌、端方、绍英等前往外国考察宪政。杨守仁等人决定改为刺杀五大臣,吴樾让杨守仁潜入载泽阵营担任随员,里应外合。1905年9月24日,吴樾登上五大臣火车,结果炸弹受到车身震动提前引爆,吴樾当场炸死,载泽、绍英受轻伤。爆炸事件发生后,不过杨守仁身份并未暴露,并随同考察大臣来到东京。杨守仁在东京会见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张继等人后,辞去随员职务,协助黄兴等人扩展同盟会,并于1906年6月25日加入同盟会。不久返回上海[6]。1907年,他到上海,和于右任等人等创办《神州日报》,并任总主笔,任职80天,以“寒灰”为笔名发表了社论和时评。不久,《神州日报》因火灾而暂停出版。1908年春,杨守仁被蒯光典聘为秘书,随行至英国。1908年冬,杨守仁辞去秘书职,并于1909年入苏格兰阿伯丁大学学习英语及数学等学科。其间,他会见了流亡伦敦的孙中山,并建议孙中山在欧洲设通讯社,获得孙的赞同。此后,他作为中国同盟会驻英国联络员,不断为《民主报》、《中兴日报》投稿,并且秘密购买炸药运回中国,提供给革命党[5]。
身亡
[编辑]1910年3月,汪精卫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1911年4月,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杨守仁得知后不满革命屡次失败,结果发病,头痛浮肿。1911年8月5日,他在利物浦的大西洋海湾投海身亡。[6][5]
身后
[编辑]其遗体被英国渔民打捞上岸,杨昌济、石瑛、吴稚煇、曹亚伯等人闻讯后也迅速赶到了其遇难处,遗体即安葬在利物浦的安菲尔德公墓。1912年,孙中山批南京临时政府陆军部在南京[4]:385,为杨守仁、陈天华、吴樾、熊成基、郑先声、杨卓林等六位烈士建立了六烈士祠。[5]
家人
[编辑]参见
[编辑]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曹亚伯. 第十四章 楊篤生蹈海. 武昌革命真史 前编. 上海: 中华书局. [2022-12-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6).
- ^ 冯自由. 《新湖南》作者楊篤生. 革命逸史 第二集. 商务印书馆. 1940 [202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08).
- ^ 杨昌济. 蹈海烈士楊君守仁事略. 维基文库.
- ^ 4.0 4.1 孔祥吉、郑匡民. 英伦蹈海烈士之真史——杨毓麟未刊函札述考. 《辛亥革命与清末民初思想》. 中国·北京市: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2 [2023-01-14]. ISBN 9787509737347 (简体中文).
- ^ 5.0 5.1 5.2 5.3 5.4 长沙志士英国蹈海以身报国. 长沙晚报. [2009-05-22].[失效链接]
- ^ 6.0 6.1 6.2 6.3 《中华著名烈士 第1卷》.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编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0 第178页.
- ^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吴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5-09-15.
- ^ 8.0 8.1 8.2 8.3 梁操雅、罗天佑. 《教育與承傳:歷史文化的視角》. 香港教育图书公司. 2011-01-20.
- ^ 张玉法. 清季的革命團體 再版.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2-08: 257页-273页 [2022-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12-13).
- ^ 〈軍國民教育會會約〉. 刊〈纪事〉,《苏报》1903年第二期. 1903.
- ^ 吴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5-09-15.
痛论:“湖南之公敌在官场巨绅……未来之湖南,犹树也,溉之以顽官劣绅劬民瘁士之血而后生长焉。”
- ^ 吴相湘. 《宋教仁:中國民主憲政的先驅》 新版.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85-09-15.
此篇据日本高材世雄所论,而增其言:“今世立国于地球之上,不能无以党会为基础,不能无以党会为基础也。且夫以党人各占其会党之一部分,则会党立;以会党各占湖南之一部分,则湖南立。……吾自为之,他人亦自为之者,可与他人合为之,亦可与他人分而为之……必使各分省自任一部之位置,各分省发见其独立之亲和力……”
- ^ 13.0 13.1 13.2 《杨毓麟集》. 长沙: 岳麓书社. 2008年: 26. ISBN 9787807611097 (中文(中国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