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纪鸿儒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纪鸿儒(1894年—1938年5月),字巨卿。安徽省太和县赵楼村人。他为抗日战争期间阵亡的中国军方高级将领之一。

《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中的纪鸿儒烈士遗像

生平[1]

[编辑]

1937年8月,参加淞沪战役,任陆军第51师151旅301团副团长。后参加南京保卫战。1938年4月,任302团团长。猛攻三义岩,不幸身负重伤殉国。

家境贫寒,食不裹腹,父亲纪崇蓉仅靠祖上留下的一亩田苦心耕种来维持生计。鸿儒幼年活泼好动,喜欢玩枪耍棒。16岁时与哥一起偷偷离开家,自谋生路,母亲为此哭瞎了双眼。鸿儒兄弟二人浪迹江湖,后来来到山东滕县,在保安队混日子。由于鸿儒为人耿直,骁勇善斗,很快被提升为保安大队队长。1935年加入预备旅,属俞济时指挥,是年担任74军5l师营长。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从杭州湾登陆大举侵犯上海。纪鸿儒所在的第51师,为第一批参战部队,8月24日晚抵达安亭车站,继又火速抵达嘉定县。这时纪鸿儒被提升为301团团长,他命令各营立即构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日军利用军舰炮火作掩扩,不断增兵,发起猛烈攻击,纪鸿儒团伤亡惨重,曾3次补充兵力。他“不忍以寸土资敌,而贻国家民族之羞”,坚守阵地,顽强阻击,最后只剩下一个连的兵力,但始终没有后退一步。随着日军陆海空集中火力发动强大攻势,整个前沿阵地形成一道火线,渐渐淞沪作战部队侧背受到严重威胁,被迫决定全线退却。令51师掩护上海参战部队总撤退。纪鸿儒奉命率部向青浦、淞江方向前进,阻击杭州湾登陆之敌,以达掩护部队撤退之目的。在青浦激烈阻击战中,纪鸿儒不幸中弹,身负重伤,但他始终坚守阵地,直至完成任务后奉命撤退。1937年11月28日撤退到南京,驻守宋墅—淳化镇—上庄之线,12月8日拂晓,日军步兵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淳化镇发起猛烈攻击,炮火连天,血肉横飞,淳化镇于9日被日军攻破,51师退守水西门。12月12日上午7时,日军向水西门阵地猛烈进攻,遭到纪鸿儒所部的阻击而被迫退却。日军攻陷雨花台后,不断向水西门增兵,用重炮猛轰水西门阵地,战斗异常激烈,纪鸿儒部官兵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打退了日军10多次进攻。战至午后5时许,水西门成为一片废墟,到处烟焰张天,死尸纵横,状甚惨烈,纪鸿儒奉命连夜突围渡江。纪鸿儒渡江以后由于伤处化脓感染,返回家乡休养。华北沦陷、沪宁失守、祖国半壁河山沦于日寇的铁蹄之下,使他捶胸顿足,指天发誓“宁作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伤未痊愈,便在家乡召集数百人,重返武汉休整的部队。1938年5月参加兰封会战,5月25日对日军发动全面进攻,日军用飞机、战车、毒气猛烈反扑,双方伤亡惨重,最终日军6千余人向兰封三义寨逃窜。5月27日纪鸿儒率部追歼,他亲临阵地,身先士卒,发誓“灭倭寇于兰封,雪国耻于中原”,在战斗最激烈之时,他脱去上衣,光着臂膀,手握双枪,亲自督战,不幸身受重伤,壮烈殉国。他的遗体由军队派人星夜抢运至兰封,国民政府召开追悼大会,在兰封城东北约4里处修墓立碑,以彰忠烈[2]

注释

[编辑]
  1. ^ 《抗战军人忠烈录》(第一辑),曾国杰编辑,战史丛刊第十二种,国防部史政局编,民国37年3月
  2. ^ 界首市志办编,《界首人物》,黄山书社,1999年12月第1版,第24-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