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综合用途建筑物

本页使用了标题或全文手工转换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亚皆老街旁的商住楼宇

综合用途建筑物(英语:Composite Building),是香港1950年代1960年代一种盛行的楼宇种类,通常会商住工业并用。

历史

[编辑]
湾仔道商住楼宇的地铺

“综合用途建筑物”这名称可追溯到香港《建筑物条例》1950年代用来形容结合住宅、商业或甚至轻工业用途的楼宇。

综合用途建筑物在香港的1950至1960年代特别蓬勃,有三个主要原因:

  1.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香港的资本主义提供了平台予资本家在香港发展工业;
  2. 1950年代初中华人民共和国受到贸易制裁,港英政府决定把香港的经济模式由转口港转型制造业[1]
  3. 综合用途建筑物能满足突然急增的住宅工业的物业需求,而且还在初期阶段,所以当时数量有增无减[2]

建筑规格

[编辑]
马头角十三街的旧楼群,因为邻近启德机场而只有约7至8层高
  • 香港《建筑物条例》定义“综合用途建筑物”为“部分是供居住而建”及“部分是为居住以外用途而建”的建筑物[3]
  • 高度等于10层或以上的的建筑物需同时加装升降机,因此当时兴建的综合用途建筑物通常会以此为限以减低成本[4]
  • 因为当时启德机场飞机升降的缘故,九龙半岛的各种建筑物在高度上亦有限制[5]

建筑特色

[编辑]
以圆角设计的街角楼
  • 位于街道交界之间的建筑会以圆角设计;
  • 一楼以上各层加建悬臂式露台至行人路边缘[6]
  • 窗户里或上下层之间写有店铺的名称或挂上招牌;
  • 建筑风格融入现代主义国际风格包浩斯元素[7]
  • 和旧式唐楼一样沿用“下铺上居”方式(衍生出如楼梯铺);
  • “推钢窗”,即用窗户把加建的露台围封,然后用作自住或租借[8]

现况

[编辑]

香港制造业已经式微,因此现今综合用途建筑物除保留住宅外,通常的商业用途包括:宾馆、医馆、美容院、按摩院、宗亲会、健身中心等。

现在很多旧区的商住楼宇都成为发展商收购的目标,以层数更多的纯住宅或商业高楼取代,例如石硖尾巴域街市区重建局九龙城马头围道/春田街重建项目等;亦因这类综合用途建筑物都建于20世纪中期,大部份会出现老化现象,业主会出资进行复修工程,以改善楼宇安全及甚至提升外部形象。

流行文化

[编辑]
鲗鱼涌的益发和益昌大厦是高密度的例子

不少以香港为题材的电影、电视及动漫游戏,尤其是20世纪末期的作品,都会加入这类建筑物作背景,而且街道两旁挂满霓虹灯招牌,来突显香港高密度和多元化的城市元素。受影响或启发的电影例子有《银翼杀手》(1982年)、《攻壳机动队》(1995年电影);游戏例子有《骇客入侵》(2000年)、《莎木 II》(2001年)、《香港秘密警察》(2012年);电视动画例子有《金田一少年之事件簿 香港九龙财宝杀人事件》(2014年),部份作品更是以数码庞克(Cyberpunk)为主题的科幻故事。

著名例子

[编辑]

参见

[编辑]

参考来源

[编辑]
  1. ^ 卡夫卡. 何謂街角樓?. 信报. 2010-12-23 [2018-08-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2. ^ 黄碧珊. 轉角有間老賓館. 苹果日报. 2015-04-14 [2018-08-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4). 
  3. ^ 屋宇署. 第123章 《建築物條例》. 电子版香港法例. 1983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29). 
  4. ^ Tom Grundy. PHOTOGRAPHY – Michael Wolf's Hong Kong Cornerhouses. Hong Wrong. 2012-06-28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5). 
  5. ^ 5.0 5.1 Janice Seow. A Piece of Hong Kong's History: Composite Buildings. Indesignlive.hk. 2016-06-29 [2018-08-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0). 
  6. ^ 张, 为平. 隱形邏輯:香港式建築極限. 香港: 商务印书馆. 2015: 66–67. ISBN 9789620765414. 
  7. ^ 7.0 7.1 李浩然. 香港一九五、六十年代的商住大廈 (PDF). 长春社文化古迹资源中心. 2013-02-08 [2020-10-09]. 
  8. ^ Wolf, Michael. Hong Kong Corner Houses 街頭街尾.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0: 18. ISBN 9789888028726. 
  9. ^ Hana Davis. How Hong Kong's historic tong lau and composite buildings shaped the city's built environment.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19-06-15 [2020-1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8) (英语). 
  10. ^ Seng, Eunice Mei Feng. Resistant City: Histories, Maps and the Architecture of Development. Singapore: World Scientific. 2020: 120. ISBN 9789811211706 (英语). 

外部链接

[编辑]
  1. 《建筑物条例》(第 123 章),香港屋宇署
  2. 《A Piece of Hong Kong's History: Composite Buildings》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Indesignlive.hk
  3. 《The City in a Building: Composite Buildings in Hong Kong, 1950s-1970s》,香港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