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E.381战斗机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阿拉多E.381式微型战斗机
Arado E.381
斯派尔技术公司博物馆中的阿拉多Ar 234 V21模型。这架飞机挂载了一架阿拉多E.381
类型 槲寄生英语Parasite_aircraft战斗机
原产国  纳粹德国
制造商 阿拉多飞机制造厂
状态 计划终止
主要用户 德意志国防军空军
制造数量 未制造出有动力的战机[1]
4架无人木制模型[2]

阿拉多E.381式微型战斗机(德语:Arado E.381 Kleinstjäger)是一种曾有过的槲寄生英语Parasite_aircraft战斗机设计。阿拉多飞机制造厂于1944年12月提出了这款飞机的设计构想。这款飞机是为德意志国防军空军设计的。按照设计构想,挂载阿拉多E.381的Ar 234轰炸机(即母机)会在升到到高空之后将挂载的阿拉多E.381释放。在被释放后,阿拉多E.381会启动火箭发动机,并借助其提供的动力攻击盟军(主要是英国和美国)的轰炸机。但这款飞机的研发最终因为缺乏资金和当局的支持而中止。[1][3][4]

阿拉多E.381还有3种计划中的衍生型号。每种衍生机的燃油容量都仅够攻击两个目标用。在完成攻击后,飞行员必须要操纵无动力的飞机滑翔至飞机场并借助机身下的滑板降落[3]。为了使得飞机能在近战中不被击落,阿拉多E.381的横截面的锋面被设计得尽可能窄。这样做可以使得飞机被从前方射来的枪弹或炮弹击中的概率降低,但也使得飞行员只能保持俯卧位。因为这样的设计理念,阿拉多E.381的横截面积只有0.45平方米大。换句话说,仅是Bf 109战斗机的四分之一。

研发

[编辑]
一架挂载在Ar 234母机机腹下的阿拉多E.381

1944年12月,二战接近尾声的时候,德国的飞机制造厂商阿拉多宝马哥达亨克尔亨舍尔齐柏林纷纷提交了用于对空或对地攻击的火箭动力或喷射动力飞机设计方案。这些方案都是针对德国空军“给以驾驶舱内的飞行员极大的压力以取得战术优势”的概念提出的。[5]虽然飞机结构能够承受G力过载,但超越了人的负荷超限,飞行员在正常坐姿下是无法承受。为了增大飞行员可以承载的过载,设计师试图让飞行员保持俯卧位。这样做除了能增大飞行员可以承载的过载外,还可减小飞机的重量、机身尺寸以及所受的阻力。较小的机舱同样减小了飞机被前方射来的炮弹或枪弹击中的可能性。阿拉多将这一优势发挥到了淋漓尽致淋漓尽致的地步——根据他们的“特殊设计理念”[5],战斗机会在飞近敌方的轰炸机编队后再使用它的Mk.108航炮进行近程攻击[5]

阿拉多飞机制造厂曾向德国空军部提交了一种槲寄生飞机英语Parasite_aircraft飞机设计方案。这一设计方案后来发展为了阿拉多E.381。这种飞机会在被母机运到高空后启动,并对盟军的轰炸机展开攻击[3] 。E.381有三种衍生型号,分别是Mk.I、Mk.II、Mk.III。这些衍生型号简单说来都是一个装有装甲,并装有武器和一台沃尔特HWK109-509英语Walter HWK 109-509B火箭发动机的管子。这些飞机的燃油容量都仅够攻击两个目标用,机炮的弹舱内也仅装有60发[6](也有人认为是45发)30毫米炮弹[5] 。飞机在战斗中耗尽燃料后,飞行员必须要操飞机滑翔,展开漏斗形减速伞,并借助机身下的滑板在地面迫降[5]。最终,因为德国航空部对其不感兴趣、缺乏足够的Ar 234母机以及缺乏研发资金这三个原因,阿拉多终止了E.381的研发计划。因为研发计划胎死腹中,没有一架阿拉多E.381得以完工。不过,在1944年阿拉多倒是制造了一些供飞行员做俯卧位训练的木质模型。[1][2][7][8]

衍生型号

[编辑]
一张阿拉多E.381 Mk.II的线描图。图中所列出的特点是所有型号所共有的。
比较表格[9]
型号 长度 翼展 高度 机翼面积 起飞重量 翼载荷 最大速度
Mk.I 4.69米 4.43米 1.29米 5平方米 1200千克 240千克/平方米 900千米/小时
Mk.II 4.95米 5米 1.15米 5平方米 1265千克 235千克/平方米 885千米/小时
Mk.III 5.7米 5.05米 1.51米 5.5平方米 1500千克 272千克/平方米 895千米/小时

阿拉多E.381 Mk.I

[编辑]
阿拉多E.381 Mk.I

第一种设计Mk.I机身截面为圆形,机鼻中有一个供飞行员观察用的小圆窗。一层5毫米厚的装甲壳为大部分的机身提供了保护。因为乘员舱室的横截面积仅有0.45平方米(大约是Bf 109战斗机的四分之一[注 1])),飞行员在驾驶舱内只能保持俯卧位。在飞行员的前方有一块可拆卸的140毫米厚防弹玻璃。为了让飞行员有地方放胳膊肘,在机身的两端各有一个小小的凸出部分。三个装有“C-Stoff英语C-Stoff”燃料的罐子安放于飞行员的四周,另有一个装有“T-Stoff英语T-Stoff”燃料的罐子安放在飞行员与引擎之间。飞机的顶端上有一个直翼。因为装上了一个固定Mk 108航炮用的泡罩,飞机背部的翼支架部分的机身上有一个隆起。这门Mk 108航炮配有60发炮弹(也有说法是45发)。[5][6]双翅片尾翼、放置减速伞的舱室、沃尔特HWK109-509英语Walter HWK 109-509B火箭发动机均安装在后机身的下方。[3][5]

在降落时,阿拉多E.381 Mk.I的飞行员需要延长降落滑板,并展开锥形减速伞。飞行员只能通过一个位于驾驶舱上方的暗门进出飞机——这使得飞行员在飞机被挂到Ar 234C上之前必须先进入飞机,也使得飞行员在飞机处于上述状态时即使遇险也无法弃机逃生。[11]

阿拉多E.381 Mk.II

[编辑]

第二种衍生型Mk.II与Mk.I高度相似。唯一的不同在于Mk.II机身的尺寸比Mk.I大,翅片比Mk.I要小一些[1]。Mk.II的机身比Mk.I更深、更短(5米),中翼放置得要高一些。为其提供动力的是一台沃尔特HWK109-509 A-2英语Walter HWK 109-509B火箭发动机。它能为飞机提供1700千克的推力。因为有一个延伸到尾部的“驼峰”,机鼻与机体之间有四分之一要比其它部分稍低一些。这个“驼峰”中装有一门携带45发弹药的Mk.108机炮。[3][5]

阿拉多E.381 Mk.III

[编辑]

第三种设计Mk.III同样与Mk.I相似,只不过尺寸比前面的几款衍生型大一点罢了。其乘员舱截面的形状更像三角形而不是圆形,原来的30毫米Mk.108航炮被六发未指定类型的火箭弹所取代。虽然其著陆程序与前代相同,但在飞机侧部却多出了一个让飞行员能更加轻松出入的暗门。[1]

技术参数(E.381 Mk.I)

[编辑]
阿拉多E.381的三视图
阿拉多E.381的三视图

参考资料:Aircraft of the Luftwaffe 1935–1945: An Illustrated History[6]

基本信息

  • 机组:1人

性能 武器

  • 机枪:1门[MK-108航空机炮
  • 火箭弹:6发RZ73(Mk.III)[2]

参见

[编辑]

脚注

[编辑]
  1. ^ 0.45平方米这个数据是阿拉多飞机制造厂提供的。Bf109机身的横截面积为1.8平方米[10][5]

参考

[编辑]
  1. ^ 1.0 1.1 1.2 1.3 1.4 Krantzhoff, pp. 153–156
  2. ^ 2.0 2.1 2.2 Herwig and Rode, p. 207
  3. ^ 3.0 3.1 3.2 3.3 3.4 Kay and Smith, p. 388
  4. ^ Albrecht, p.101
  5. ^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Albrecht, p. 103
  6. ^ 6.0 6.1 6.2 Lepage, pp. 257–258
  7. ^ Ford, p. 17
  8. ^ Green, pp. 145–146
  9. ^ Johnson, Dan. Arado Ar E.381. Luft '46 – WWII German Aircraft Projects. [October 4,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2). 
  10. ^ Herwig and Rode, p. 206
  11. ^ Griehl, pp. 150–155

参考书目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