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衡
外觀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0月18日) |
武元衡(758年—815年),字伯蒼。緱氏(今河南偃師東南)人。中晚唐時德宗、順宗、憲宗三朝重臣及詩人,官至宰相。武就與汝南縣君周氏之子[1]。
生平
[編輯]武則天曾侄孫。因為武后親戚,為防外戚干政,應當輩分甚遠,而未列入名單。高祖武仁範,曾任雲陽縣令。建中四年(783年)登進士第。歷官監察御史、華原縣令,畿輔鎮軍督將恃恩矜功,皆驕橫橈政,元衡苦之,稱疾去官,德宗知其才,召為比部員外郎,歲內三遷右司郎中,後官御史中丞。德宗很器重他,對群臣說:「武元衡是真宰相器。」其後於唐順宗年間為王叔文等改革派排擠,罷為右庶子。唐憲宗元和二年(807年)正月,拜門下侍郎、平章事,兼判戶部事。十月封臨淮郡公,充劍南西川節度使。元和八年三月十一日,代高崇文為西川節度使,政績卓著,中外同欽。
武元衡精於五言詩,詩人張為編撰的《詩人主客圖》,評論中唐詩人的流派,以白居易、孟雲卿、李益、孟郊、鮑容、武元衡6人為主,其餘為客,把武元衡奉為「瑰奇美麗為主」。其詩當時常有好事者傳之,往往被於管絃。
元和八年(813年)召回長安,拜相,力主削藩。元和十年(815年)六月三日早朝路上,被李師道派遣的刺客暗殺於靖安坊東門,御史中丞裴度亦被襲幾死。諡忠湣。有《臨淮詩集》。
人物相關佚事
[編輯]- 武元衡被刺前夜作了一首《夏夜作》,詩道「夜久喧暫息,池台惟月明。無因駐清景,日出事還生」。被視為讖語、籤詩。
- 白居易於元和十年武元衡被刺後上書朝廷通緝要犯,因此被指搶在諫官之前議論朝政是一種僭越行為,因而被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