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薩滿教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哈卡斯薩滿

薩滿信仰是分佈於北亞中亞西藏北歐,和美洲巫覡宗教。薩滿信仰中的薩滿被認為是掌握神秘知識,有能力進入「人神」狀態的人,有着預言治療,與屬靈世界溝通,以及旅行到屬靈世界的能力。薩滿會作為一個巫醫、術士、驅魔師占卜師、亡靈巫師或靈魂行者。

被歸類為「薩滿」的信仰和實踐引起了人類學考古學歷史學宗教學哲學心理學等各種專業的學者的興趣。關於這個主題的數百本書籍和學術論文已經出版,還有一本經過同行評審的學術期刊專門研究薩滿教。[來源請求]

在20世紀,參與反文化運動的非土著西方人士──如嬉皮士新時代運動者,創建了受他們對不同土著宗教英語Indigenous religion的理念影響的現代魔法宗教英語Magic and religion實踐,形成了所謂的新薩滿教或新薩滿運動[1]。這影響了許多新異教實踐的發展,同時也被指控為文化挪用剝削和誤導[2]

詞源

[編輯]

「薩滿」一詞可能來自滿語及其他通古斯語系語言[3][4]滿語ᠰᠠᠮᠠᠨ[5]穆麟德轉寫:saman),蒙古人稱為「孛額」(蒙古語ᠪᠥᠬᠡ鮑培轉寫böge西里爾字母бөө),歷史上如回紇牟羽可汗,其名亦來自該詞轉音。至於這個詞的來源,學術界眾說紛紜,中國蘇州大學研究比較文化學英語Comparative cultural studies的方漢文教授等人認為「薩滿」來自梵語「sramana(沙門)」,並可能是通過漢語被借入通古斯語言中[6],而長春理工大學學者姜馨等人則認為這個詞是通古斯語言的本土詞,和動詞「sa-mbi(知道)」的詞根同源,是「智者」、「曉徹」的意思,且意指有能力進入入神狀態,並能與神溝通之人[7]

一般認為,薩滿(Shaman)一詞於17世紀由荷蘭人E. Ysbrants Ides和Adam Brand經俄羅斯傳入歐洲,而1698年出版於阿姆特丹的Driejaarige Reize naar China就寫有薩滿相關的資料[8]

歷史

[編輯]

薩滿信仰的出現早於任何有組織的宗教,可以追溯至新石器時代,帶有泛靈論的色彩,薩滿(巫師)通過一系列的原始舞蹈,包括肢體語言咒語、歌訣、火祭血祭,以及專用的神靈溝通器具來進行與薩滿信仰的神靈進行溝通。薩滿信仰儀式在草原騰格里信仰中,一直扮演着「通天巫」的角色,並參與多種祭天活動。薩滿信仰認為,天地生靈都是有溝通的可能的,通過薩滿的各種儀式活動,能夠與某些生靈,特別是與有修為者進行聯絡,從而到達問卜、醫療、趨吉避凶,甚至控制天氣的目的。

薩滿歷史上曾出現於伏爾加河流域的各個民族,以及北歐芬蘭人愛沙尼亞人薩米人居住的地區,但這些在歐洲被認為是蠻族信仰、神秘巫術,歷史上一直與猶太人的基督宗教互相抗衡。目前,滿族鄂溫克族生活地區、朝鮮等地仍保有薩滿信仰[9],如東北的「跳大神」便是薩滿信仰的一種儀式。薩滿信仰亦盛行於北歐、伏爾加河流域地區、西伯利亞,以及北美洲印第安原住民社群。

不同地區的薩滿文化

[編輯]

中國

[編輯]

薩滿信仰在中國的傳統始於史前時代,滿族人的先祖女真人至公元11世紀時也保持着薩滿信仰[9]。薩滿信仰於清代以前便在中國東北地區盛行,並與滿族的傳統結合起來。薩滿信仰(藏人稱之為苯教)在西藏屬於藏人的原始信仰,在早期居於絕對優勢地位,擁有參政、議政之權,其勢力甚大、信徒甚眾。吐蕃軍隊出征時,也往往會有薩滿作為隨軍法師,藉巫術提振吐蕃軍的士氣。[來源請求]赤松德贊繼位之後,為了加強王權,大力扶持佛教勢力,將佛教確立為國教並打壓苯教。赤松德贊這一政策遭到眾多大臣的反抗,但都以失敗告終。此後的數代贊普都延續了這一政策,赤德松贊赤祖德贊在位期間,為抑制外戚及貴族勢力,更在政務九大臣之上新設「僧相」一職,由娘·定埃增擔任,將佛教僧侶地位置於世俗貴族大論之上。在佛教強制推廣下,對苯教的打擊變本加厲,使不少苯教信眾逃避到阿里安多康區等偏遠於烏斯藏的地區。為了生存,苯教全面佛教化,供奉佛教的菩薩明王明妃金剛等,改穿紅色、黃色的袈裟,不再長髮披肩,跟佛教比丘一樣剃髮,成為藏密的一支,但保留了一些教義和儀式規則(例如朝塔時以反方向進行,一般佛教徒以順時針方向進行),例如藏傳佛教各派的活佛常常以轉世靈童傳承,苯教則是以宗教考試取得最高的法王仁波切的地位。[來源請求]

由於薩滿受到來自佛教勢力的打壓,西藏薩滿信仰全面佛教化,並與藏傳佛教結合。原始薩滿信仰與藏傳佛教結合的宗教形式,在北元後期和清代被制度化,並被後金定為國教。在清帝退位後的一個世紀裏,薩滿教在中國幾乎消聲匿跡,但是現今在北京故宮仍存有當年清朝皇族舉行祭儀的堂子,例如坤寧宮

蒙古

[編輯]

朝鮮

[編輯]

參見

[編輯]

註釋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Gredig, Florian. Finding New Cosmologies. Berlin: Lit Verlag Dr. W. Hopf. 2009. 
  2. ^ Kehoe, Alice Beck. Shamans and religion : an anthropological exploration in critical thinking. Prospect Heights, Ill.: Waveland Press. 2000. ISBN 978-1-57766-162-7. 
  3. ^ 郭淑雲. "薩滿"詞源與詞義考析[J]. 西北民族研究, 2007(01):158-163.
  4. ^ 王世軍, 周玲. "薩滿"詞義辨析[J]. 長春大學學報, 2008, 18(11):3.
  5. ^ 《御製增訂清文鑒》(1771) 乾隆帝敕 傅恆撰 武英殿刻本
  6. ^ 方漢文. 薩滿,羨門與沙門:佛教入華時間新釋[J]. 中國文化研究, 2004(1):125-133.
  7. ^ 姜馨. 中國北方薩滿文化哲學思想透視[C]// 2013年中國少數民族哲學及社會思想史學會年會中國石油大學(華東)60周年校慶學術研討會. 2013.
  8. ^ Laufer, Berthold. Origin of the Word Shaman.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1917, 19 (3). ISSN 0002-7294. 
  9. ^ 9.0 9.1 (美)羅友枝 (周衛平譯). 清代宫廷社会史. 北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2009: 283–284. ISBN 978-7-300-10306-8. 

外部連結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