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本篤十五世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教宗
本篤十五世
Benedictus PP. XV
羅馬主教
就任1914年9月3日
卸任1922年1月22日(在位7年141天)
前任教宗庇護十世
繼任教宗庇護十一世
聖秩
晉鐸於1878年12月21日晉鐸
晉牧由教宗庇護十世
於1907年12月22日晉牧
擢升樞機由教宗庇護十世
於1914年5月25日擢升
個人資料
本名Giacomo Paolo Giovanni Battista della Chiesa
出生(1854-11-22)1854年11月22日
 皮埃蒙特-撒丁熱那亞
逝世1922年1月22日(1922歲—01—22)(67歲)
 教宗國宗座宮
格言IN TE DOMINE SPERAVI, NON CONFUNDAR IN AETERNAM
簽名{{{signature_alt}}}
牧徽{{{coat_of_arms_alt}}}

教宗本篤十五世拉丁語Benedictus PP. XV,1854年11月21日—1922年1月22日,原名賈科莫·德拉·基耶薩意大利語Giacomo della Chiesa),於1914年5月3日-1922年1月22日出任教宗),意大利人;於1914年至1922年在位為教宗

教宗本篤十五世的教宗牧徽

生平

[編輯]

本篤十五世初任時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教宗政府起初很堅決地擁奧、擁德,教宗從個人關係上贊成這兩國而反對塞爾維亞,加上奧匈帝國也是歐洲天主教國家之一;另一方面,教宗和奧匈皇帝法蘭茲·約瑟夫一世的個人關係也是重要原因,教宗很信賴德意志地區的天主教的活動力,並冀望他管理該國的天主教徒。意大利王國加入協約國後教宗政府更不易處,使之改變擁奧的高調。[1]之後,本篤十五世支持聖座嚴守中立的政策,更痛斥交戰國發動毒氣戰;他在1917年提出「七點和平計劃」,雖然功敗垂成,仍然不屈不撓,在戰爭結束後致力於國際和解。他的七點計劃指出:

  1. 「和平取代武力」
  2. 必須「削減軍備」
  3. 「必須建立國際仲裁機制」
  4. 「存在航海自由,
  5. 應該「放棄戰爭賠償」
  6. 「駐軍撤離佔領區。」
  7. 對宣戰國的主張進行審查

部分內容包括在當時美國總統伍德羅·威爾遜十四點原則中。

本篤十五世在任內七年主張拉近東西方教會的距離,對國際和平的努力受人尊敬,土耳其的伊斯蘭教徒在首都伊斯坦布爾他逝世後為他豎立雕像,紀念他「為全人類的保護者,無分國籍與信仰」。

名號英語Papal name「本篤」被認為具有仁慈和容易親近的意思,並帶有和平使者以及協調者的喻意。

位於土耳其伊斯坦布爾的雕像,

譯名列表

[編輯]

參考文獻

[編輯]
  1. ^ 馬薩里克著、郎醒石譯. 馬塞克建國史. 河南人民出版社. 2018年06月: 第51、2頁. ISBN 978-7-215-11475-3. 
天主教會職銜
前任者:
庇護十世
羅馬主教
教宗

1914年-1922年
繼任者:
庇護十一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