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P坦克
10TP追逐坦克 | |
---|---|
類型 | 輕型坦克 |
原產地 | 波蘭 |
服役記錄 | |
服役期間 | 僅停留在原型階段 |
基本規格 (若無註明,數據來自:[2]) | |
重量 | 12.8公噸 |
長度 | 5.4米 |
寬度 | 2.55米 |
高度 | 2.2米 |
操作人數 | 4人 |
裝甲 | 35-50毫米 |
主武器 | 1門37毫米博福斯 wz.36戰車炮 |
副武器 | 2挺7.92毫米Ckm wz.30機槍[註 1] |
發動機 | 12缸拉法蘭發動機 [1] 210匹 |
懸掛 | 類似克里斯蒂懸掛的設計 |
速度 | 50公里/時(使用履帶行駛) 74公里/時(使用輪行駛) |
10TP是一款波蘭製輕型坦克。這款坦克的懸掛裝置模仿了克里斯蒂懸掛的設計。但因爲德國佔領波蘭,這款坦克的研發僅進行到原型車階段就中止了。
背景
[編輯]1920年代晚期,波蘭想要自主設計一款更加現代化的坦克來替代老舊的雷諾FT-17坦克。1926年,克里斯蒂向波蘭推銷他的M1921坦克。但是,波蘭卻以這款坦克速度慢而且過於普通而拒絕購入這款坦克。到了1929年,在克里斯蒂設計出M1928坦克之後,波蘭派人員到美國與克里斯蒂洽談購買事宜。1930年,波蘭和克里斯蒂簽訂了購買合同,並且付給了他1萬美元的訂金。此外,波蘭還願意在對這款坦克完成評估後以9萬美元的價格買下生產許可。但是,1930年克里斯蒂完成樣車之後卻拒絕將之交付給波蘭,因為他要求波蘭買下生產許可。他稱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防止他的坦克在波蘭被「非法仿製」。但是,波蘭卻不接受這樣的條件。最終,克里斯蒂只得撕毀合同,並退還訂金[3]。波蘭訂購的兩輛坦克後以「T3E1」的名義留在了美軍中[4]。無奈,波蘭人只能自主研發他們想要的坦克[3]。
歷史
[編輯]1935年3月10日,波蘭開始了一個代號爲「10TP」的「追逐坦克」[註 2](波蘭語:czołg pościgowy)研發計劃。設計團隊的領導者是魯道夫·貢德拉赫,而主要設計師有揚·瓦布謝夫斯基、斯特凡·奧沃達科夫斯基、米奇斯瓦夫·斯塔謝夫斯基、卡齊米日·海諾維奇和工藝工程師耶日·納皮烏爾科夫斯基。1937年,原型車的製造工作正式啓動。但因爲找不到合適的發動機,完工日期被迫後延。爲解決這一問題,波蘭從美國購入了12缸拉法蘭發動機。雖然這款發動機的輸出功率僅有210匹,但是波蘭還是決定使用它。原型車在1938年7月完工,並在1938年8月16日進行了第一次長途行駛測試。在接下來一個月間,這款坦克在不同的環境下接受了測試。這些測試偶爾被暴露出的問題打斷。測試完成後,這款坦克回到了製造工廠進行改進。在1939年初,這款坦克又接受了兩次長途行駛測試。在最後一次測試中,這款坦克暴露出了一系列問題。比如,發動機冷卻系統存在缺陷、變速箱和離合器磨損很快,等等。[3]
按照波蘭人的想法,10TP應該是作爲未來波蘭裝甲兵中的骨幹。但是,直到德國佔領波蘭、坦克的研發被迫中止時,這款坦克的原型車也都只是走到了測試階段。[5]
性能
[編輯]10TP坦克上安裝了的懸掛裝置借鑑了克里斯蒂懸掛,但並不是克里斯蒂懸掛的簡單複製品。[註 3]這款坦克重12.8公噸,由4名乘員操作。雙人砲塔上裝有1門37毫米博福斯 wz.36戰車炮和一挺7.62毫米同軸機槍。車體上另裝有一挺7.62毫米機槍。坦克的動力由一臺210匹的12缸拉法蘭發動機提供,使用履帶行駛時速度可達50公里/時,使用輪行駛時則爲74公里/時。[5][3]
參見
[編輯]註釋
[編輯]參考
[編輯]- ^ Polish Armor Projects & Prototypes.. [2014-01-0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09-02-14).
- ^ Polish Armor 1939 – Polish Armor Projects and Prototypes. [2014-08-0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3-06).
- ^ 3.0 3.1 3.2 3.3 Michał Derela. Polish 10TP cruiser tank. [2014-07-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2-11).
- ^ David Miller. The Great Book of Tanks: The World's Most Important Tanks from World War I to the Present Day. Zenith Imprint. 1 October 2002: 86–87. ISBN 978-0-7603-1475-3.
- ^ 5.0 5.1 Spencer Tucker. Tank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Their Impact. ABC-CLIO. 1 January 2004: 60. ISBN 978-1-57607-9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