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台湾西班牙统治时期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Hermosa
1626年5月16日—1642年8月26日
1626年西班牙人所绘基隆港与淡水港
艾尔摩沙的位置
地位新西班牙总督辖区的辖下治区(西属东印度群岛)
首都大鸡笼屿
常用语言西班牙语(官方)、巴赛通用语)、噶玛兰语
宗教
罗马天主教
鸡笼淡水长官 
历史时期大航海时代旧帝国主义台湾荷西统治时期
• 建立
1626年5月16日
• 向荷兰东印度公司投降
1642年8月26日
货币西班牙里尔
前身
继承
台湾荷兰统治时期
台湾荷兰统治时期
今属于 中华民国(台湾)

西属艾尔摩沙,史称台湾西班牙统治时期,为1626至1642年间,西班牙帝国北台湾历时16年的殖民统治。行政上属于新西班牙总督辖区菲律宾都督府。虽然台湾很靠近已是西班牙帝国版图的吕宋岛,西班牙人却没有完全占领台湾,反而让荷兰共和国夺得先机。直到1626年,为了突破荷兰人对马尼拉的贸易封锁,才出兵鸡笼,并逐步征服北台湾。可是西班牙人无力驱逐荷兰人,也无法赚取足够的利润来维持驻军的花费,反而要靠马尼拉补助北台湾的经营[1]:162。因此马尼拉经济衰退以后,西班牙人就缩减驻军,给了荷兰人可乘之机。最后在1642年荷兰人攻陷鸡笼,结束西班牙人的统治。

历史

[编辑]
台湾历史
台湾历史台湾历史年表
史前时期
荷治
1624-1662
西治1626-1642 原住民政权及部落-1933
明郑时期
1661-1683
清治时期
1683-1895
日治时期
1895-1945
战后时期
1945 迄今
其他台湾系列

人口 - 族群 - 经济 - 交通
地理 - 文化 - 教育 - 法律
政治 - 政府 - 军事 - 外交

台湾主题首页

酝酿征服

[编辑]

1571年,西班牙人在马尼拉建立殖民地后,就以此地为东亚贸易的中心,逐步征服菲律宾其他岛屿。虽然台湾很靠近吕宋岛,但西班牙人选择往南方的民答那峨岛摩鹿加群岛扩张[2],并无意占领台湾。

台湾被西班牙文献称为“艾尔摩沙”(西班牙语:Isla Hermosa),意即“美丽岛”,位于吕宋岛北方七百公里处。在16世纪后期的文献显示,西班牙官员总是把台湾岛当作菲律宾群岛的一部分,因此认为台湾也属西班牙王室管辖。1586年,马尼拉总督与五十个西班牙居民签署请愿书上呈西班牙国王兼葡萄牙国王菲立普二世,敦促他出兵前往艾尔摩沙岛以及菲律宾群岛中较偏远的岛屿,因为“他们的情况日趋腐败......为了他们好,也为了我们自身的安全,必须由我们伸手去安抚他们,再晚一些就会来不及了。”国王虽然回说马上会去收服艾尔摩沙等地,旦菲律宾官员在1596年以前没有急迫的理由要到台湾设立据点。[1]:163等到传出日本丰臣秀吉打算以台湾为跳板进攻吕宋岛[3],但事实上以当时的日本完全不够同时代的西班牙帝国对抗。西班牙人才体会到台湾的战略价值,不少官员催促马尼拉当局占领台湾,不过也有人反对,最后只派舰队去侦查,却遇上恶劣天候而无成果[4]。后来丰臣秀吉于1598年去世,马尼拉当局眼见威胁已缓和,不再打算占领台湾。

到了17世纪初,马尼拉当局的威胁很快就从日本人变成荷兰人。荷兰因为荷兰独立战争西葡联邦敌对,所以荷兰人扩张到东亚后,欲阻断西班牙的贸易[5]。1618年,菲律宾总督派遣道明会神父马蒂涅(Bartolmé Martinez)去警告明朝当局小心荷兰人截击开往马尼拉的中国商船,他在旅途中两次躲到台湾西南平原避难,并根据此一经验指出西班牙应将此岛并入帝国中,他在1619年的备忘录写道“没有比将马尼拉的银子送到中国的大门(也就是美丽岛)之前更好的方法,可以弄走荷兰人和其他种种的敌人了”。[1]:164而荷兰人考量马尼拉的繁荣来自中国以及美洲的白银贸易,首要之务就是攻击这两地出入马尼拉的船只[6]。不过仍有华商愿意冒险前往马尼拉,让荷兰人了解只靠封锁马尼拉并不够,因此改变战略,决定在靠近中国的地方建立据点,抢走菲律宾群岛的对华贸易[7]。然而荷军夺取澳门澎湖的作战都告失败(见:澎湖县历史澎湖之战),便转进南台湾的大员。这时马尼拉当局才察觉事态严重,为了对抗荷兰人,也决定在台湾建立据点。1625年,菲律宾西班牙总督施瓦尔决定在艾尔摩沙岛建立据点,道明会神父马蒂涅与其他五个道明会神父于1626年2月8日,随军出征。[1]:165

征服与扩张

[编辑]

1626年5月5日,瓦德斯率领舰队,自菲律宾马尼拉出发,由于荷兰已占领台湾南部。西班牙军沿着台湾东海岸北上。5月11日先到三貂角(Santiago),[8]:47-485月12日进入鸡笼港,命名为“Santisima Trinidad英语Santisima Trinidad (Taiwan)”(意为“至圣三位一体”)。[8]:48西班牙人于鸡笼湾内的小岛(今和平岛)登陆。[1]:1695月16日在社寮岛举行占领典礼。[9]:88[8]:48

西班牙人建立圣萨尔瓦多城(San Salvador,意为“救世主”)作为统治中心,[8]:48此岛也连带被命名为圣萨尔瓦多岛[10]。可是据点才建立不久,马上就陷入困境。因为岛上金包里社(Taparri)、大鸡笼社(Kimaurri)的原住民的村落遭到西班牙军夺取,因此拒绝出售食物。马尼拉的补给船又无法适时抵达,不少西班牙人因此生病或饿死,幸存的人只得吃狗、老鼠来充饥。[1]:170-171直到有华商来鸡笼贩卖粮食,情况才好转。

到了1627年,苦于粮食短缺的瓦德斯,派了20名士兵前往淡水河,准备与圭柔社(Senar)原住民收购粮食[11]。西班牙军停留了1、2个月后,却遭附近部落联合反抗,队长及7位士兵被杀,其余人则逃回鸡笼[12]。1628年,瓦德斯派100名士兵进攻,原住民不敌而逃亡,西班牙军便进入村内抢夺粮食,满载而归[12]。原住民只得割让土地以谈和,西班牙人便在此地建造了圣多明哥城(Santo Domingo)作为据点[2],圭柔社则改迁往他处。

1629年7月,荷兰曾派军北上淡水,攻打西班牙军要塞。但因西班牙防御工事坚固,荷军未攻下而溃败。至此西班牙已占领从鸡笼西方至淡水一带。[8]:48

西班牙人拥有鸡笼、淡水后,由于来往两地的海岸线过于崎岖,加上海路受限于季风以及洋流的时节,因此希望能找到一条更便捷的路线。1632年,长官阿尔卡拉索派80名士兵,进入台北盆地探路。这支部队沿着淡水河逆流而上,再沿基隆河前进,终于找到一条来往两地的路线[2]。这次探索,也让西班牙人接触许多淡水河、基隆河流域的部落,后来西班牙人陆续征服这些部落。

1632年4月,一艘西班牙船漂流至兰阳平原,全船皆遭当地的噶玛兰族杀害。因黑潮自东台湾的海岸开始转流向东北方,西班牙船从菲律宾前往北台湾的据点时,必会经过此地。西班牙人早已觊觎宜兰的战略地位,打算抢先荷兰人占领此地,只是都没有付诸行动[13]。这次噶玛兰人杀害西班牙人的事件,让阿尔卡拉索以此为由攻入宜兰,派兵摧毁了噶玛兰族7座村落,并杀死了10~12名原住民[13]。然而噶玛兰人选择退往山区,继续与西班牙人对抗,直到1635年,当时担任长官的罗美洛,才再次派兵击败噶玛兰人[14]

衰亡

[编辑]

原本西班牙人盘算占领北台湾后,就可免去荷兰人的威胁,可是局势并不如意。就算占领了北台湾,荷兰人只要在中国沿岸阻止商人,照样可以威胁马尼拉的经济。而且从鸡笼运来商品,物价没有比华商直接运到马尼拉更便宜[1]:198-200;反而维持驻军要花大量经费,又无法打开中国和日本的贸易。再加上从1630年起,美洲白银产量逐年递减,马尼拉就因流入白银的减少,而陷入经济衰退 [15]。北台湾的经营几乎都要仰赖菲律宾的补助,可是菲律宾本身也要资金应付和穆斯林的战争,西班牙人越来越难撑下去。

1637年,菲律宾总督科奎拉英语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Sebastián Hurtado de Corcuera)为了减少开支,决定削减北台湾的军力。他下令毁掉淡水的圣多明哥城,仅驻军于圣萨尔瓦多城。[1]:203-205鸡笼防备空虚,终究引来荷兰人的觊觎,1641年荷兰人前来鸡笼一探虚实,并伺机进攻。这时西班牙人的威望已大不如前,许多原住民转而加入荷兰人,不过荷军认为火炮数量不足以攻破城堡,[1]:206劝降西班牙守军失败后,就返回大员。

1642年8月,荷军大举进攻鸡笼,并夺取了鸡笼岛上的制高点。西班牙军已无力抵抗,8月28日向荷军投降,从此退出台湾。[8]:50

族群

[编辑]

地域概述

[编辑]

西班牙人以地缘关系,大概把当时的台湾划分成以下地理区(或称省区),分别为淡水河流域的淡水省区(Tamchui)、宜兰平原噶玛兰省区(Cabaran)、从花莲立雾溪口至秀姑峦溪口的海岸与纵谷地带的哆啰满省区(Turoboan)[16],以及不属于三大区但是亦为重要的地区,例如基隆北海岸的大鸡笼-金包里((Quimaurri-Taparri),以及三貂角(Satiago)、圭柔(Senar)、八里坌(Patao)等[17]。然而所谓省区只是区域概念而非行政区域,噶玛兰或哆啰满此二区,西班牙人并无设官分治[18]

西班牙人

[编辑]

前来北台湾的西班牙人,以士兵占最多数,也有少数的官员、传教士与自由市民。因人手不足之故,低阶官员也多由士兵充任,只是于职务任期终了才发薪,在当时是很普遍的事,就有一位簿记官因多次要求发薪未果,卸职后便拒绝交出保管的金库钥匙[19]。每年平均大约有250~300位士兵,分别驻守各据点[20],其中不少是菲律宾住民的佣兵,因西班牙女性不多,便有一些士兵与台湾原住民通婚,并在鸡笼岛上发展成小型聚落[21]

西班牙人在北台湾的生活,与来自马尼拉的补给船息息相关,补给船会带来薪饷、食物、药品、衣物等物资,同时也是传达命令、官员或士兵轮调的时候[22],补给船甚至也载来士兵喜爱的烟草[23]。只是西班牙人始终过得不太好,占领初期就曾因补给船未准时抵达,而陷入粮荒,后来鸡笼之战被俘虏到大员的人,便很羡慕荷军物资充足。[1]:209-210

菲律宾人

[编辑]

西班牙人据有北台湾后,因人数过少,便大量征召菲律宾人担任士兵及劳工。菲律宾人主要来自卡加扬邦板牙,也有极少数的他加禄人在圣萨尔瓦多城担任铁匠[24]。士兵除了作战外,也会担任哨兵;劳工则是建筑要塞、教堂及房屋或是在船上服劳役。原本驻台的菲律宾人过了一段时间,应该有另一批人来轮替职务,实际上却是待了好几年仍无法回家[24],因犯罪而服劳役的人,服刑期满也被强制留下[25]。有些菲律宾人便展开逃亡,成功逃走后就藏在台湾原住民的部落,也有人逃亡失败被抓回来处死。虽然西班牙人随后于鸡笼之战败仗,菲律宾人的处境并未好转,他们无法像西班牙人一样得以遣返,而是被扣留下来充当奴隶,荷兰人甚至把之前藏在原住民部落的人抓回大员[24]

巴赛人

[编辑]

狭义的巴赛族系指分布于基隆北海岸的原住民,可分成三大社群,分别为金包里(Taparri)、大鸡笼(Kimaurri)、三貂(St.Jago)[26],其对应的文化则为十三行文化旧社类型[27][28]。位于宜兰平原的哆啰美远(Talebeouan)以及花莲立雾溪口的哆啰满(Taroboan),因为住民也使用巴赛语,亦有学者归类为广义的巴赛族[29],其相应文化则为十三行文化的普洛湾类型[28]

巴赛人迥异于一般以务农、捕鱼、狩猎为生计的原住民,系以手工艺及贸易谋生,经常游走各地与汉人及宜兰、花莲一带的原住民进行交易,也会替其他村社制造弓箭、刀斧、缝纫衣服甚至建造房屋,巴赛人在北台湾海岸的贸易圈扮演的地位,让巴赛语成为当时北台湾的通用语[30]。本来原住民的交易方式系以物易物为主,然而巴赛人随着与西班牙人与汉人的接触,逐渐也了解货币的价值。汉人会要求巴赛人卖货物给西班牙人时索取白银,再以白银向汉人购物;原本巴赛人结婚时多以玛瑙、衣物、陶瓮做为聘礼,因银货的流行,多改以比索支付,巴赛人甚至还教淡水原住民了解白银的价值[30]

经济

[编辑]
刻有“台湾”二字的西班牙元

早在西班牙人统治前,北台湾已有巴赛族出售黄金硫磺、鹿皮给中国、日本商人。交易方式仍系以物易物为主,也用珠子、白银、布作为交易媒介[31]。黄金原产于东台湾的海岸山脉,当地原住民于河川下游采集冲刷而成的砂金,经过多次转手交易才流入北台湾[32],不过产量不足以大量供应。硫磺则是最大宗的出口物,盛产于内北投社(Ki-pataw)、金包里社(Ki-taparri),中国商人主要都为了收购硫磺而来。原住民系于9-12月采矿,只是中国的硫磺价格经常变动,华商不会定期前来收购[33]

西班牙人统治以后,驻军所需的物资以及贸易用的白银都要从马尼拉运来,补给制度就成为北台湾的经济命脉[34]。马尼拉大多每年会派二次补给船,一次于8月、另外一次约为5月,把美洲来的白银运到鸡笼,以购买华商的丝、纺织品,再把商品运回马尼拉贩卖。虽然西班牙人不被允许和明朝展开正式贸易,但却以免关税、免货物税,甚至免入关查验的方式,吸引走私商到鸡笼作生意。[1]:172西班牙人也试图招揽日本商人,以把鸡笼发展成中、日贸易的转口港,不过德川幕府发布了锁国令,这种期望从此破灭。

可是这种经济发展的模式过于依赖马尼拉,贸易兴衰取决于补给船有无载白银来。有鉴于此,艾斯奇维曾建议引入中国、日本的农民前来开垦土地,但始终没获当局同意。[1]:211-212所以自西班牙帝国的白银贸易衰退以后,北台湾的经济也开始萧条,促使西班牙人退出台湾。

天主教的传布

[编辑]

西班牙人之所以占领台湾,除了政治以及经济因素外,也考量台湾的位置方便前往中国、日本传教,起初就派了5位神父随军出征。前来的传教士大多出自道明会,不过也有其他的教会参与。

起初只有军人才能进入原住民的村庄,并无神职人员在村内活动,直到神父艾斯奇维(Jacinto Esquivel)抵台湾后,才获准入村传教。艾斯奇维为了更方便传教,编写了“淡水语辞汇”(Vocabularino de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以及“淡水语教理书”(Doctrina cristiana en la lengua de los Indios Tanchui en la Isla Hermosa),不过这两本书至今仍遗轶[35]。艾斯奇维为了培育传教士,在阿尔卡拉索的支持下,成立了圣慈悲兄弟会西班牙语Hermandad de la Misericordia (El Puerto de Santa María),会长一律由长官担任[36];原本他还打算创办神学院,只是始终未能实现。

原本西班牙人的传教范围,只限于基隆、淡水城堡外附近的部落。西班牙人势力扩大以后,传教士开始往淡水河中、上游以及宜兰移动,甚至不用士兵作伴,也可以安全地在原住民部落施洗[1]:181-182只是好景无法维持多久,从北台湾裁军以后,西班牙势力大幅衰退,传教士也就无力远离城堡去传教。

基本上原住民系考量部落的安全,才肯接受天主教。有传教士在,西班牙士兵较不会来骚扰,也可和西班牙人合力对抗敌对部落[37]。可是不同部落间的敌意,也阻碍传教的进展。只要传教士前往敌对部落,原住民就会产生敌意,成果立即化为乌有,甚至有传教士因此被杀[37]。虽然有不少的传教士来台湾,可是他们认为到中国、日本传教才是首要之务,只把台湾看作是前往两地的跳板[38]。所以传教士停留的时间都不长,也难以取得重大成果。

西班牙驻台湾长官

[编辑]

相关条目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引用

[编辑]
  1.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欧阳泰(Andrade, Tonio). 《福爾摩沙如何變成臺灣府?》. 台北市: 远流出版. 2007年2月一版. ISBN 978-957-32-5940-4. 
  2. ^ 2.0 2.1 2.2 李毓中,从大航海时代谈起:西班牙人在淡水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5-12.
  3.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106-110
  4.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123-125
  5. ^ 荷蘭在臺灣打的獨立戰爭. [2017-08-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9). 
  6.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189-190
  7.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197-198
  8. ^ 8.0 8.1 8.2 8.3 8.4 8.5 黄秀政、张胜彦、吴文星. 《臺灣史》. 台北市: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2年初版一刷. ISBN 978-957-11-2738-5. 
  9. ^ 翁佳音、黄验. 《解碼臺灣史 1550-1720》. 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9年10月25日初版六刷. ISBN 978-957-32-8033-0. 
  10. ^ 《西班牙人在台湾》,页36
  11. ^ 李毓中,荷西时期总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大百科
  12. ^ 12.0 12.1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219
  13. ^ 13.0 13.1 李毓中,〈西班牙人在艾尔摩莎〉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历史月刊》,第222期,页32
  14. ^ 《西班牙人在台湾》,页88-89
  15.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287-295
  16. ^ 哆啰满的位置考证可参见,詹素娟,Sanasai传说圈的族群历史图像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4-01-03.,平埔文化资讯网
  17. ^ 《台湾原住民史 政策篇(一)》,页21
  18. ^ 陈宗仁,〈1632年传教士Jacinto Esquivel报告的解析 互联网档案馆存档,存档日期2013-09-28.〉,《台湾文献》,第61卷第3期,页9
  19.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页205-206
  20.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页208-210
  21.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页192-193
  22.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页244-245
  23. ^ 《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页265
  24. ^ 24.0 24.1 24.2 李毓中,〈十七世纪跟着西班牙人来到台湾的菲律宾外劳〉,《历史月刊》,第231期,页21-23。
  25. ^ 陈宗仁,菲律宾原住民的台湾经验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26. ^ 《台湾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页123-126。
  27. ^ 《台湾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页123。
  28. ^ 28.0 28.1 詹素娟,马赛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大百科
  29. ^ 康培德,十七世纪上半的马赛人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台湾史研究》,10卷1期,页5
  30. ^ 30.0 30.1 《荷兰时代台湾史的连续性问题》,页66-73
  31.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39-40
  32. ^ 《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页166
  33.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251-253
  34. ^ 《鸡笼山与淡水洋》,页209
  35. ^ 中村孝志原著,赖永祥译,〈十七世纪西班牙人在台湾的布教〉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页125
  36. ^ 《西班牙人在台湾》,页79-80
  37. ^ 37.0 37.1 《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页176-177
  38. ^ 《西班牙人在台湾》,页90

来源

[编辑]
  • 阿瓦列斯(Alvarez, José María)原著,李毓中、吴孟真 译,2006,西班牙人在台湾,南投:国史馆台湾文献馆,ISBN 9789860077698
  • 欧阳泰(Andrade, Tonio)原著,郑维中 译,2007,福尔摩沙如何变成台湾府,台北:远流,ISBN 9573259400
  • 鲍晓鸥(Borao Mateo, José Eugenio)原著,那瓜(Nakao Eki)译,2008,西班牙人的台湾体验:一项文艺复兴时代的志业及其巴洛克的结局,台北:南天,ISBN 9789576387111
  • 陈宗仁,2005,鸡笼山与淡水洋,台北:联经,ISBN 9570828803
  • 康培德,2005,台湾原住民史 政策篇(一),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ISBN 9860030839
  • 詹素娟、张素玢,2001,台湾原住民史:平埔族史篇(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ISBN 9570281367
  • 翁佳音,2008,荷兰时代台湾史的连续性问题,板桥:稻乡,ISBN 9789866913310

外部链接

[编辑]
  1. ^ 台灣地區僑委機構網站 – 團體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