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模板討論:Internal link helper

頁面內容不支援其他語言。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這個模板目前除了去藍鏈似乎沒有別的意義。是否可以將需要翻譯的條目使用類似{{NoteTA}}的方式列出,如「本條目需要翻譯的鏈出條目」。—不想放棄 (留言) 2008年6月18日 (三) 02:53 (UTC)[回覆]

頁面提示不彈出

[編輯]

現在點用了Internal link helper的紅鏈條目不再彈出頁面提示, 而是直接地轉到維基百科目前還沒有名為「xxx」的頁面. 用IE或Firefox都一樣. -- 同舟 (留言) 2009年7月9日 (四) 13:55 (UTC)[回覆]

部分功能換用JS實現

[編輯]

目前已把部分會擾亂用戶複製內容,擾亂搜尋引擎檢索的功能換用JS實現,有關代碼見MediaWiki:Gadget-internalLinkHelper‎.js。--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2月15日 (一) 20:12 (UTC)[回覆]

2010-02-16格式變動

[編輯]

只是覺得如果要將其他WP的連接文字字體縮小的話就該連全形括號都一拼縮小。說實話我寧可維持舊版的java都不喜歡現在的括號版,不過我是明白這改動的原因。--同舟 (留言) 2010年2月16日 (二) 15:57 (UTC)[回覆]

原來的版本請在Special:參數設置->小工具->用戶界面工具->啟用內部連結助手上啟用。只是添加了個開關,這樣會有更多的選擇。--菲菇維基食用菌協會 2010年2月16日 (二) 17:05 (UTC)[回覆]

在小工具里關閉再開啟,刷新緩存,使用其他瀏覽器都不能顯示那個框,而是變成普通的紅鏈了。--MakecatTalk 2012年1月18日 (三) 01:48 (UTC)[回覆]

Firefox 9.0.1表示運作正常。-- 同舟 (留言) 2012年1月18日 (三) 01:53 (UTC)[回覆]
Aurora 11.0a2表示運作正常。我記得以前我貌似也見過失效的情況,後來就莫名其妙的好了……--鐵鐵的火大了抓兔子啦,抓兔子啦…… 2012年1月20日 (五) 05:35 (UTC)[回覆]

怎麼又自動展開了原本應該是彈出式信息框為正文文字(如:列寧格勒大道(英語:en:Leningradsky Prospekt)?而且連設置中-小工具都沒有了internal link helper的選項了。-- 同舟留言2012年4月3日 (二) 03:07 (UTC)[回覆]

知道了是「跨語言連結」的各個選項,但能不能每次作這種改動後在doc中說明一下。-- 同舟留言2012年4月3日 (二) 03:10 (UTC)[回覆]
WP:VPM說了。Liangent (留言) 2012年4月5日 (四) 02:36 (UTC)[回覆]

{{ilh}}

[編輯]

發現{{ilh}}有個問題,比如說皇帝英語Symple移上去顯示的是「條目「皇帝」不存在,可參考英語維基百科的對應頁面:Symple。」而不是應該出現的「條目「簡單」不存在」。--CHEM.is.TRY 2012年6月10日 (日) 10:58 (UTC)[回覆]

因為現行的ilh模板里兩個紅鏈是一樣的(框外紅鏈和框內紅鏈),說來這似乎是以前將tsl重定向到ilh時說過的不一致性問題...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6月10日 (日) 11:35 (UTC)[回覆]
(✓)已修復 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0日 (日) 11:40 (UTC)[回覆]

謝謝。第二個問題:{{ATCvet}}中的「條目「XX」不存在」顯示不正常,XX部分只能顯示「ATCvet代碼」。但是把括號刪了(當然就錯了)就沒問題了。--CHEM.is.TRY 2012年6月15日 (五) 17:19 (UTC)[回覆]

我這正常,你用的什麼界面語言?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6日 (六) 03:51 (UTC)[回覆]
簡體中文。--CHEM.is.TRY 2012年6月16日 (六) 04:03 (UTC)[回覆]
zh-cn和zh-hans都沒發現問題,只有zh有問題,刪了這個後就好了。以後回答此類問題請使用語言代碼……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6日 (六) 04:09 (UTC)[回覆]
目前還是不行……我直接把那個紅字建了然後刪掉{{link-en}}算了--CHEM.is.TRY 2012年6月16日 (六) 04:29 (UTC)[回覆]

現在呢?Liangent留言 2012年6月16日 (六) 05:35 (UTC)[回覆]

恩,現在可以了。謝謝!--CHEM.is.TRY 2012年6月16日 (六) 11:53 (UTC)[回覆]

再提修改跨語言連結({{ilh}})默認效果

[編輯]

(※)注意:請諸君還是在試用了效果效果6("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與效果7("滑鼠懸浮時顯示Tooltip")之後再作評論吧,若有問題也請在下方回報.

之前的討論也很多了,從前幾次的討論中也看得出許多人也不喜歡默認效果,我要說的還是那幾點:

  1. 中英對照模式在跨語言連結多的時候非常影響版式;
  2. 紅字不利於參照;
  3. 淺藍直鏈既容易混淆也不易參照;
  4. tooltip樣式雖方便參照但無任何外部標識(如顏色標識).

所以我還是認為應該使用"以較易區分的顏色標識跨語言連結,滑鼠懸停(或點擊)後出現中英對照提示框"的樣式,我在下提供了幾種效果的對照.至於我提到的效果,請在參數設置-小工具里勾選跨語言連結模板效果6(即"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或7(即"滑鼠懸浮時顯示Tooltip") (效果6:綠色標識,點擊出現提示框;效果7:懸停出現提示框;7種效果一次只能選一個,請切記),然後點選下面的"link-xx系模板"標籤查看即可.

另,我在隱藏模板里放了些上次問過的問題,在提問前煩請看看;若有其它問題也請提出,我會儘量回答&再作添加.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6日 (日) 13:40 (UTC)[回覆]

意見區

[編輯]

有問題或其他意見請在此提出.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6日 (日) 13:51 (UTC)[回覆]

其實6和7是一回事,只是技術細節不同。7是我提的所以我的立場很明顯了吧。--達師218372 2012年9月16日 (日) 13:45 (UTC)[回覆]

(&)建議,1、語言內鏈去除。2、括號及其內部文字縮小字體。烏拉跨氪 2012年9月16日 (日) 14:01 (UTC)[回覆]
自行更改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卍田卐JC1 2012年9月16日 (日) 14:12 (UTC)[回覆]
支持純紅字--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9月17日 (一) 01:25 (UTC)[回覆]
(:)回應:問題在於沒有一個容易執行的標準,如我上面的FAQ所述...而且效果6與7是(異色)紅鏈+提示框內紅藍對照這樣,也沒有誤導的可能.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7日 (一) 08:38 (UTC)[回覆]
純紅字有個不好,如果有人想消紅,旁邊的外文連結可以指引翻譯方向,也就是模板默認效果最好有中外對照。——Sakamotosan 2012年9月17日 (一) 14:42 (UTC)[回覆]

應當允許適度使用interwiki,「適度」的標準可以定為:

(:)回應:呃,這和默認效果不是差不多麼?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7日 (一) 08:38 (UTC)[回覆]
  • 每個條目interwiki不超過5個(或者更少)。

現在的條目評選,有的用戶已經把使用interwiki當成反對理由,完全不顧社群對此沒有共識的現狀,這是對投票權的濫用。另外我建議在模板里增加一項參數,控制是否顯示「英語:」(默認不顯示),這種語言內鏈很影響視覺效果而且完全沒有必要。

關於這套模板({{ilh}}和某人衍生的{{tsl}})的問題:
  • 首先明確的是,禁止直接跨維基(像[[:ja:XXX]]),另可丟空紅鏈,不過如果顯示樣式上,[[红链]](英文:[[:en:XXX]])的確比較好,明確告訴人家源頭在哪和讓其決定看下去,或者進行本地化翻譯,而且這套模板基於JS的,一旦JS加載出問題(經常這樣,很多JS腳本沒加載,要再刷新頁面),就跟普通紅鏈一樣,當然對於老寫手來說就沒問題,但許多新手就會把他們改成直接跨維基鏈,所以必須明確規定禁止直接鏈,一定限制使用[[红链]](英文:[[:en:XXX]])或使用模板(最好用模板,因為外語跨維基鏈相對的本地條目被消紅好時,有機器人自動清理,直接寫沒這個,只能靠人手篩選修改)。
  • 另外,對於參見評選的條目,適量的的跨維基紅鏈問題不大,畢竟說明我們仍有改善空間,仍可以進行消紅,但太多仍然不好,例如DYK的儘量占連結數90%以下,評優良和特色就儘量低於50%,最多容許5%~10%左右,可以改數字,大概模樣就這樣。
  • 模板顯示方面,匿名和默認的話,最好是[[红链]](英文:[[:en:XXX]])這樣,至於已登錄的老手,就自己選擇吧。
  • 還有顯示部分,如果不明確參見的維基語言名的話(即不寫「英文:」的話),最好能改一下跨維基的連結顏色,最好明顯能區分出於本地內鏈的不同

——Sakamotosan 2012年9月17日 (一) 04:39 (UTC)[回覆]

默認最好是[[红链]](英文:[[:en:XXX]]),語言不用鏈,會過度連結了——Sakamotosan 2012年9月17日 (一) 05:15 (UTC)[回覆]
  • (:)回應:抱歉,不要自說自話好麼= =請自己試試效果6和7或者看其注釋是怎麼寫的,哪來的直接跨語言連結呢?js加載不完全那也沒辦法,我說的兩個效果依賴於mediawiki.util和ext.gadget-lib,分別分管mw和字詞轉換,沒加載頁面也就差不多了.而且,我也不認為為了"好看"就要去掉跨語言連結給別人參照製造麻煩,zhwiki條目不全面根本不是讀者的問題.還有,很多新手[誰?]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7日 (一) 08:38 (UTC)[回覆]
(:)回應謝謝提醒,特意登出來看下模板默認的顯示效果,這個效果已經足夠了,至於是否連上語言,我覺得沒這個必要,至於登錄用戶要怎樣顯示,就沒所謂了,畢竟不同人的對顯示的習慣有不同,現在能提供的顯示方法基本滿足了(應該),是不是肯定新手我不確定,但我總遇到直接寫跨維基鏈,最後我全改成模板的。——Sakamotosan 2012年9月17日 (一) 14:37 (UTC)[回覆]
  • (:)回應:上面我也給了樣例了,紅藍對照效果在只有一兩處ilh時勉強還能接受,一多就要影響版式;另一方面說,zhwiki某些類別(如電子樂和IT)的條目實在太少,而在這類條目中參照又常很有必要以至不應直接紅鏈處理.另外,你所舉的例子中"新手"的行為和你的原始描述大相逕庭,"直接加iwlink"和"把ilh改成iwlink"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你提的現象用任何效果都不可能解決.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18日 (二) 04:03 (UTC)[回覆]
(:)回應,太多的話,是難看些,但也說明我們仍需大大地努力(寫條目),能順手一下就順手補上,不要紅太多。第二,我指的是,有些不知規矩的(像新人的)都會寫成[[:en:example|例子]]的,如果我見到的話,我都會改成像{{link-en|例子|example}}這樣的。(而且有考慮能否利用機器人根據這些模板列出一個列表,標明這裡要建立的對應名,可以參考的外語區,然後進行人手從表中選取進行翻譯。)——Sakamotosan 2012年9月26日 (三) 14:31 (UTC)[回覆]
唉,實話說也很少見到你翻譯條目吧,你真的知道翻譯條目的習慣嗎?我當然知道你的例子的意思,我只是說這和本串討論毫無關係.而且懸浮框效果怎麼就不說明需要努力了?懸浮框效果在不混亂版面的同時為想寫條目的給了翻譯的參照,不想寫條目的給了進一步了解的參照,不想看英文的什麼事都沒有,皆大歡喜.至於用機器人建立列表,"建立列表"只是製造出一個如同"翻譯請求"般的廢頁面,我真的不是開玩笑.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27日 (四) 13:58 (UTC)[回覆]
  • 「有的用戶已經把使用interwiki當成反對理由,完全不顧社群對此沒有共識的現狀,這是對投票權的濫用。」,如果什麼事情都有共識還投票做什麼。--達師218372 2012年9月17日 (一) 04:57 (UTC)[回覆]
為什麼要鏈en?--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9月17日 (一) 05:50 (UTC)[回覆]
例子而已,不要介意細節——Sakamotosan 2012年9月17日 (一) 06:13 (UTC)[回覆]
你們說的6和7在哪裡?我完全看不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2年9月17日 (一) 06:55 (UTC)[回覆]
6和7指小工具【跨語言連結:Dr. Cravix's(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和【跨語言連結:滑鼠懸浮時顯示Tooltip】--YFdyh000 2012年9月17日 (一) 07:41 (UTC)[回覆]
  • 同意2或7。另外回應上面的「有的用戶已經把使用interwiki當成反對理由,完全不顧社群對此沒有共識的現狀,這是對投票權的濫用」,這個我當初投票時已經說了使用目前的格式全部都會投反對了,何以現在才說「對投票權的濫用」?--CHEM.is.TRY 2012年9月17日 (一) 08:40 (UTC)[回覆]
我現在是外鏈全都加html注釋,連這類模板都懶得用了……--鐵鐵的火大了留言2012年9月18日 (二) 13:07 (UTC)[回覆]
現在使用link-en 是不是最好的選擇? 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如果大家都同意, 我打算試做個 自動替換成 link-en 的 機器人玩玩。--Scoooooorpio留言 2012年9月19日 (三) 07:18 (UTC)[回覆]
目前不是,因為默認樣式太難看。--CHEM.is.TRY 2012年9月19日 (三) 12:19 (UTC)[回覆]
請參看WP:AWB/TA,但因被回退,已暫緩執行。卍田卐JC1 2012年9月19日 (三) 13:06 (UTC)[回覆]
其實問題在於,若實際條目名和顯示名不匹配(像是[[:en:Booting|引导程序]]這樣,實際上Booting對應的應該是"引導"),這種替換就肯定要出問題....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27日 (四) 13:58 (UTC)[回覆]
問題是比如說我全文翻譯一篇美國女歌手的條目,如果不用跨語言連結的話,90%以上的連結都會是紅鏈...其他類別應該也會有類似情況。--lavixcanvas Kiss - Carly Rae Jepsen 2012年9月26日 (三) 14:13 (UTC)[回覆]
儘量也翻譯周邊,或者我有考慮能否做一個機器人自動根據這個模板收集一個表,列出其在中文對應名和對應的外文區參考,然後人手挑選來翻譯。——Sakamotosan 2012年9月26日 (三) 14:31 (UTC)[回覆]
工程量浩大...--lavixcanvas Kiss - Carly Rae Jepsen 2012年9月27日 (四) 03:37 (UTC)[回覆]
如上,收集這樣一個表只是製造一個類如"翻譯請求"的廢頁面...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27日 (四) 13:58 (UTC)[回覆]
紅鏈就紅鏈唄,總比打腫臉充胖子用跨語言連結好。烏拉跨氪 2012年9月26日 (三) 17:49 (UTC)[回覆]
翻譯的時候方便很多吧...就我個人而言跨語言連結還是挺有幫助的 沒有的可以直接讀其他語言版本--lavixcanvas Kiss - Carly Rae Jepsen 2012年9月27日 (四) 03:37 (UTC)[回覆]
那就用現在討論的模板啊。烏拉跨氪 2012年9月27日 (四) 05:40 (UTC)[回覆]
{{ilh}}默認版式在JS沒完全加載時最好能像現在中英對照那樣顯示(標識什麼語言的連結可以不要,可能過度連結),若JS加載成功且匿名用戶或沒設好用戶設置的話,在JS沒加載時的基礎上紅鏈用tooltip顯示外語連結(是按上去顯示還是滑鼠停靠時顯示好,不太好說,我倒沒所謂),如果有用戶設置的,因為這與用戶使用習慣有關,而且有不同的顯示樣式選擇,就沒所謂了。對於過多跨語言鏈對條目評級影響,如果評優良特色就儘量不要超過一定比例是不影響(最好再定個百份數)。還有必須禁止條目直接寫成[[:en:example|例子]]這樣取代中文條目的跨語言鏈,但保留允許[[例子]]([[:en:example|example]])作為外語參考,當然最後是用模板。——Sakamotosan 2012年9月26日 (三) 14:45 (UTC)[回覆]
這樣會讓文字在js開始運行的時候跳動一下(類似Flash of unstyled content),大量文字會移動位置,如果用戶已經開始閱讀則非常影響閱讀。Liangent留言 2012年9月26日 (三) 15:26 (UTC)[回覆]
既然有了模板,就應該用模板。反對在條目內再使用任何類似這樣的[[例子]]([[:en:example|example]])跨語言連結。烏拉跨氪 2012年9月26日 (三) 17:48 (UTC)[回覆]
那是當然,那種樣式光是維護起來就很麻煩了. - Dr. Cravix ♬La Pluie 2012年9月27日 (四) 13:58 (UTC)[回覆]

怎麼又不了了之了?要開個投票嗎?--CHEM.is.TRY 2012年10月3日 (三) 06:16 (UTC)[回覆]

多少次了……--MakecatTalk 2012年10月8日 (一) 06:49 (UTC)[回覆]
隨便,只要有人願意組織。 --達師218372 2012年10月10日 (三) 14:59 (UTC)[回覆]

為何突然就默認啟用這個小工具了?之前的討論完全沒看出要默認啟用這個工具啊。用了這個工具,都看不到紅鏈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29日 (二) 13:36 (UTC)[回覆]

這個討論移動自客棧方針部,且上面大多數意見都是同意使用效果7的。另外,哪裡看不見紅鏈了?選用「懸浮出現tooltip效果」時,滑鼠若移到青鏈上,就會出現提示框,對吧?同時青鏈也變成紅鏈,直接點下去就到達紅鏈了,到底怎麼是「看不到紅鏈」啊…… - Dr. Cravix ♬La Pluie 2013年1月29日 (二) 14:14 (UTC)[回覆]
同意使用某種效果並不意味著同意默認啟用該工具。另,滑鼠不放上去的時候可是看不到紅鏈的,而且為何都往英文版連?是否不夠語言中立?--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29日 (二) 14:51 (UTC)[回覆]
上面的標題是「修改默認效果」,在這裡「同意」意味著什麼不是很清楚嗎……滑鼠不放上去看不到紅鏈,但只要直接一點就有了呀?而且,哪裡是只能連到enwp啊,那不過是我的示例而已……中文條目德語德文条目,開「懸浮出現提示框」看效果吧。 - Dr. Cravix ♬La Pluie 2013年1月30日 (三) 00:42 (UTC)[回覆]
改變默認效果之前就已經默認啟用了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30日 (三) 04:05 (UTC)[回覆]
既然有共識了,那就應該改變默認效果了,也即改成「懸浮出現提示框」的效果啊,而若要使之生效就應默認啟用小工具,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嗎? - Dr. Cravix ♬La Pluie 2013年1月30日 (三) 05:01 (UTC)[回覆]
為何生效就要默認啟用?用戶自己選擇啟用不也可以嗎?--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30日 (三) 08:57 (UTC)[回覆]
哈?若要用戶自己選擇才能啟用的話,還能叫「默認效果」嗎?= = - Dr. Cravix ♬La Pluie 2013年1月30日 (三) 09:02 (UTC)[回覆]

那個討論我也在客棧參與過。只是我一直以為那個討論說的只是關於模板使用默認參數時所顯示的效果,而不是默認啟用與該模板相關的小工具(也就是說我理解這個討論是說在不啟用任何跨語言連結小工具的情況下,使用該模板時的效果。而不是在小工具中默認選用一種跨語言連結的效果)。剛才又看了一遍這個討論,仍然沒發現這個討論提到默認啟用小工具的事情。不知道怎麼就變成了默認啟用小工具?--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31日 (四) 15:14 (UTC)[回覆]

好吧,看來我一直沒搞明白這個討論的意思。但是,這個討論我沒看到達成什麼共識啊,至少我沒看到討論中基本都同意目前所採用的這個默認效果--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1月31日 (四) 15:24 (UTC)[回覆]

2013-05-21偏好設定的錯誤報告

[編輯]

在選取「在Tooltip中顯示原文鏈接」下:

  1. 如果只允許「鼠標懸浮時顯示Tooltip」,懸浮tooltip 其顯示時間過短到來不及用滑鼠中鍵點擊,而且不論鼠標是否維持在tooltip 的範圍內都會定時消失,只有鼠標停留在原文鏈接上才會暫停其計時。
  2. 如果取消「鼠標懸浮時顯示Tooltip」而啟動「鼠標點擊時顯示Tooltip」,懸浮tooltip 和點擊tooltip 同時出現,但這次的懸浮tooltip 則沒有上述懸浮tooltip 的計時問題。
  3. 同時選取「鼠標懸浮時顯示Tooltip」和「鼠標點擊時顯示Tooltip」,兩種tooltip 都會生效,但懸浮tooltip 會發生第一點提及的問題。-- 同舟留言2013年5月21日 (二) 04:57 (UTC)[回覆]
全部 無法重現,請提供瀏覽器信息。另外這些選項不應同時選取多個。Liangent留言 2013年5月24日 (五) 07:02 (UTC)[回覆]
Firefox 21.0, Windows XP. 那麼偏好設定的解釋不夠清晰,應該在偏好設定中指明所有ILH的選項不應重疊,另外每個選項亦建議解析對紅連的顏色影響,並且內連至本模板。-- 同舟留言2013年5月24日 (五) 07:07 (UTC)[回覆]
Sleipnir 3.8.4.4000(使用webkit引擎),xp sp3同樣遇到1的問題,2未測試——C933103(留言) 2013年7月19日 (五) 06:38 (UTC)[回覆]

建議

[編輯]

把ilh模版只填一個參數時改成和tsl一樣,如{{link-en|abcxyz}}顕示效果改成abcxyz英語abcxyz。——C933103(留言) 2013年7月19日 (五) 06:42 (UTC)[回覆]

[編輯]

現在的{{Internal link helper}}不錯,我很喜歡,很方便很漂亮,也解決了之前很多亂七八糟的爭議,多謝管理員的工作。儘管如此,我依然有一些技術上的疑問和建議想要提出:

1、為什麼{{Internal link helper}}/{{ilh}}模板是用為所有語言建立子模板(如{{Internal link helper/en}})的形式實現的。為什麼當時設計和製作該模板的時候不省略「lang」(語言名稱)參數,只使用「lang-code」(語言代碼)參數,然後根據lang-code,通過{{#switch:}}{{#invoke:langname}}來得到該語言的名稱,或直接用{{Langname}}({{Langname}}原來使用的是{{#switch:}},現在使用的是維基百科幾個月前啟用的Lua module的{{#invoke:langname}},性能更好)?不知道當時是出於什麼考量而使用子模板這種麻煩的方式的。因為不用那些子模板的好處明顯:

  • 性能優化
  • 不用為了所有語言一個一個地建立子模板,也不用去煩那些尚未建立子模板的語言
  • {{Internal link helper}}/{{ilh}}模板可以直接被使用,形如{{ilh|en|<中文条目标题>|<英文条目标题>}},這樣代碼也夠短,夠方便,不必建立那麼多捷徑。

當然現在也可以改用{{#invoke:langname}},雖然子模板和那麼多捷徑已經被廣為使用,但將它們重定向到{{ilh|xx|...}}也不是不可以。

2、一些小建議:

  1. 是不是考慮令模板支持兩個或以上的跨維基連結?當條目涉及的對象(如某人或某地區),兩種語言都被其高度使用、都是官方正式語言,或者兩種語言的維基條目都極佳、都具有高度參考價值時,需要兩個或以上的跨維基連結確實是可能的。
  2. 當外文維基條目標題和正常的實際的外文名並不完全一致的時候,特別是條目標題為了消歧義而加了括號時,是不是考慮也用piped link「[[abc (category)|abc]]」?
  3. 還可以讓模板除了語言代碼參數之外,只填一個參數就能用,比如對於現在的{{link-en}}就是,{{link-en|abcdef|abcdef}}可以直接寫成{{link-en|abcdef}},顯示為abcdef英語abcdef

有的建議,因為現在「木已成舟」,可能不大好改。其實假如是我,我可能會設計類似於這樣的主模板:{{il|<中文条目标题>|<显示出来的中文名称>|<语言1代码>|<语言1条目标题>|<显示出来的语言1名称>|<语言2代码>|<语言2条目标题>|<显示出来的语言2名称>...}}(除了<中文條目標題>和<語言1代碼>,其他參數都可以省略,但如果後面還有參數,就需留空,如{{il|<中文条目标题>||<语言1代码>}})。然後再根據需求,設計使用了主模板的單語言輔助模板,{{ils|<外语代码>|<中文条目标题>[|<外语条目标题>[|<显示出来的中文名称>[|<显示出来的外语名称>]]]}}(方括號[]中是可省略的參數與代碼)。

3、這個為什麼叫做「Internal link helper」,而不是叫做「Interwiki link helper」?internal link是在本語言維基百科中的相互連結,而不是跨語言維基連結,跨語言維基連結應該叫interwiki link,參見:en:Help:Link#Wikilinks。對於這個高度使用、約定俗成的模板和相關的.js,如果改名字麻煩那就算了,這個名字是小事,無所謂,只能說當時搞這個的時候沒想好。

4、維基百科一直都沒有用tooltip,是出於網絡可用性(accessibility)的考量,參見en:WP:ACCESSIBILITY#Text。比如在沒有滑鼠的設備上瀏覽,或是列印版本中,條目中提供的信息是完整,還是殘缺。現在{{Internal link helper}}用了tooltip,應注意這方面問題。{{Internal link helper}}模板文檔中開頭其實也提到了「印刷版本的考慮」。移動版本頁面是顯示為「中文條目(English Article)」,但在列印版本中沒有括號中的內容,是不是考慮把代碼中那個「noprint」的class去掉?此外,是不是考慮,不僅在中文連結被滑鼠懸停,而且在它被focus的時候(按tab鍵可切換選中連結,在絕大多數瀏覽器中連結就會有虛線邊框出現,這就是focus的狀態),也顯示tooltip?

感謝解答。--Tomchen1989留言2013年9月4日 (三) 16:28 (UTC)[回覆]

  1. 還有個{{tsl}},不過兩個模板的參數順序剛好相反是大麻煩(兩個混用多了會暈)。
    1. 倒不如連結到wikidata……
    2. 好像兩個模板都有最後一個參數設置顯示文字吧。
  2. 改名其實問題不大,各處代碼基本都是寫的ILH,恰好Internal和Interwiki都是I開頭。
  3. 雖然不難實現,但是tooltip里的連結會沒法tab進去,好像不是很實用。常用此類設備的用戶可以去參數設置-小工具里選一個別的顯示。
Liangent留言 2013年9月4日 (三) 17:14 (UTC)[回覆]
btw. 參見ar:قالب:وصلة إنترويكيUser:زكريا找我去arwiki跑清理的bot。Liangent留言 2013年9月4日 (三) 17:17 (UTC)[回覆]
{{tsl}}是個好奇怪的存在,有{{link-xx}}就用{{link-xx}},沒有的話用統一方法「{{ilh|lang={{langname|{{{1}}}}}|lang-code={{{1}}}|...」,那還不如就在{{ilh}}里直接用統一方法,不用子模板呢。||2.2中我說的是tooltip裡面的的外文條目連結用piped link,{{tsl}}歸根結底還是用的{{ilh}},而看{{ilh}}的代碼,外文條目連結顯示文字和條目標題肯定是一樣的,無法設置成piped link。--Tomchen1989留言2013年9月4日 (三) 18:08 (UTC)[回覆]
Wikipedia:投票/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的遺留物,建議刪除。--不知名的雞毛撣子留言2013年9月5日 (四) 09:23 (UTC)[回覆]
{{tsl}}的設計不錯,而且是基於{{ilh}}實現的,不刪也沒問題。而且{{tsl}}也有大量使用,刪了麻煩更大——Sakamotosan 2013年9月5日 (四) 11:21 (UTC)[回覆]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在google知識圖譜中引用的維基百科內容會因為這個模板的使用,而把模板中的文字忽略掉,例如我在某條目的第一段寫了一些文字:
維基百科1{{link-en|abcdef|abcdef}}維基百科2維基百科3維基百科4

google知識圖譜顯示的時候就變成了:

維基百科1維基百科2維基百科3維基百科4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3年9月5日 (四) 00:47 (UTC)[回覆]

[編輯]

看看條目奧德維奇站,這整個頁面到處都是{{Internal link helper}}生成的「綠鏈」,看起來花花綠綠,眼睛都花了。個人覺得,{{Internal link helper}}的用法是不是應該規範一下,不然如果被濫用會影響到頁面的整潔。更重要的是,個人認為其實很多(在華人世界)相當冷門的內容,除非目標條目在,不然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就不要連結了。尤其是像許多這種的翻譯過來的條目,當中連結到的一些主題在源語言的世界裡面關注的人比較多,所以就有人寫,但在中文世界可能因為沒什麼關注度,所以自然就沒人去寫,或者都沒有撰寫的必要(多少更重要的條目都沒人寫啊)。所以有時候要不要進行連結請多考慮下實際情況。--Patvoiiage留言2014年4月16日 (三) 14:55 (UTC)[回覆]

我看了那條目,發現所作的綠連結全都是名詞第一次出現,並沒有over-wikify的現象,而且也都是些專有名詞才有連結,所以並沒有啥問題。「除非目標條目在,不然在中文維基百科中就不要連結了」這句話等於限制了中文維基的成長可能,也違背了維基百科名字中的「wiki」所代表的意義(可以到處快速連結),不太可取。條目不該有貴賤之分,有人喜歡寫熱門話題,但也有人偏偏喜歡研究冷門知識,但只要有機會吸引到一個人來作點貢獻,那麼這些綠色連結的存在就有意義。
如果不喜歡綠連結的話,取消ILH也還是得留下紅色連結,不見得讓人覺得順眼。與其如此,不如您還是努力想辦法習慣這樣的畫面吧!--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6日 (三) 15:22 (UTC)[回覆]
綠鏈不太符合目前的設計規範啊--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4年4月17日 (四) 02:20 (UTC)[回覆]

同意書生的看法,內文應越簡潔越好,而且要符合整個維基百科計劃的設計理念。藍色鏈接為網際網路所通用,維基有紅鏈接已經算是多了一種顏色了。再加入綠色,是非常混亂的,特別對紅綠色盲的人來說。在大家希望保留綠鏈功能的前提下,「綠」鏈改成紅色,但仍有提示信息,也無不可。我認為在恰當時,應再次詢問社群意見,看綠鏈這個功能應否存在。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4月17日 (四) 04:06 (UTC)[回覆]
應該要區分未創建的頁面、已創建的頁面和外文頁面。我個人覺得現在的紅色、藍色、綠色沒什麼問題。如果樓主不喜歡,可以自定義CSS,用選擇器
.ilh-page a.new {
color: #009999;
}

--Gqqnb留言2014年4月17日 (四) 16:55 (UTC)[回覆]

我對於連結的顏色沒有意見,要用綠色紫色粉紅色,或是其他更適合閱讀與網路規範的顏色都無妨。我在意的是這些ILH連結在「功能性」上的幫助,最近因為有ILH的緣故一些在過去因為地區用語差異在跨語言連結的訂正上非常棘手的狀況,都獲得進一步的減輕,所以如果此時因為覺得顏色礙眼、以好看的理由而取消一個很實用的功能,那就是因噎廢食了。如果此處要討論的是禁止ILH的使用或連紅色連結都要被限制的議題,我會投下反對票,但如果是要重新檢討連結用色或顯示方式的問題,我倒是不反對。--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8日 (五) 03:36 (UTC)[回覆]
姑且把ILH去留的議題撇開不說吧。在顏色方面,目前似乎有些花花「綠綠」。既然目標條目不存在,就索性統一使用原有的紅色。如果要仍然保留跳出提示文字的功能,應加入適當的延時,要不然要在佈滿ILH的頁面上嘗試點擊其他的鏈接是很困難的。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4月18日 (五) 05:13 (UTC)[回覆]
目前似乎就有延時設定,至少以我的閱讀設定來說延時連一秒都還不到,所以說要造成點擊其他連結的困難似乎有點牽強。--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8日 (五) 08:09 (UTC)[回覆]
有兩種延時。鼠標停留在綠鏈上直到出現tooltip的這個延時過短,導致鼠標在文字間移動時,tooltip會不斷多次出現,遮蓋下方、後方文字,影響閱讀。另一種是tooltip出現的時長。即使鼠標停留在tooltip框內,它也會在一秒內消失,要閱讀tooltip內容或點擊遠端的原文鏈接根本不可能。請自己試試:{{語言哲學}}。我建議作出以下改動:第一種延時要延長,使鼠標在文字間快速移動時不會產生tooltip;第二種延時只在鼠標移到tooltip以外才開始計算,如果鼠標在tooltip內,它會永久停留。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4月18日 (五) 15:48 (UTC)[回覆]
模板的連結密度較高所以因為這原因被遮住的機率高些,但平常的條目內容很少遇到會真的覺得閱讀造成困擾的情況。且我一直很困惑一件事,為何閱讀條目時要一直讓滑鼠游標在文字間移動,導致tooltip去遮住文字?至少我閱讀條目內容時是用眼睛在看不是游標在看,所以完全無法理解上面這種情況為何會是個困擾?但就如同前面所說,對於連結顏色、tooltip的顯示延時之類的技術性問題完全沒意見,我反對的只是因為技術問題而去提議限制ILH的使用或是甚至主張要刪除連結的言論。--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9日 (六) 06:08 (UTC)[回覆]
其實我發起這個討論最想表達的主要就是兩個意思:1、{{Internal link helper}}最好不要過多使用,不然黑、藍、綠、紅四種顏色的文字一起出現會影響到頁面的整潔。(有時應該也不利於讀者閱讀。)2、有的主題,特別是翻譯過來的條目中涉及的,如果在中文維基百科這邊確實比較冷門,也不重要,不如就先不要連結了,這樣可以減少紅鏈和綠鏈的出現。(請輕拍,此處亦沒有違背「wiki」精神之意。)同時,我個人是建議規範和減少ILH的使用,還沒有到要討論去留的地步。個人覺得ILH也還是有一定用處的。--Patvoiiage留言2014年4月18日 (五) 16:11 (UTC)[回覆]
主題冷門不冷門到底要由誰去定義?您覺得不重要的主題可能對於別人而言是很有意思的,維基百科之所以能突出於尋常的紙本百科全書,並不只是因為收錄條目的數量多而已,一些傳統百科不會收錄的內容這裡也可以查到資料,不就是維基百科之所以為人所樂道之處嗎?所以對於這種「不如就先不要連結了」的說法不只不想輕拍,反而會令人想狠狠踹一腳下去並大喝一聲「有沒有搞錯!」哩。且平常在撰寫內文時如果不預留連結,等到條目真的創建時也不太可能真的花時間去重建,到時新創的條目就很容易變成孤兒條目,孤兒條目是維基百科一直在努力要消滅的事物,所以閣下的主張根本就是在開維基百科倒車。--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19日 (六) 06:08 (UTC)[回覆]
雖然我不認同,但Patvoiiage的觀點也不無道理,不須要這麼嚴厲反對吧。任何條目中的新詞、相關主題都應該加上鏈接,而目標條目是否有關注度並不是要不要加上鍊接的原因。如果是缺乏關注度或者尚未建立的條目,可以考慮先重定向至某個綜合性列表(例如UbtUbp等120號以後的元素),獨立的條目可日後再建立。消除紅色鏈接當然是重要的目標之一,但不能以直接刪除紅色鏈接來解決呀!鋼琴小子 打個招呼 查看貢獻 2014年4月19日 (六) 16:17 (UTC)[回覆]
利用重定向的方式保留連結的存在,日後條目建立後很快就可以修正相關連結,這個作法是沒問題的。我只是反對因為覺得某主題不重要而主張將其刪除的作法。--泅水大象訐譙☎ 2014年4月20日 (日) 05:22 (UTC)[回覆]

紅鏈改綠鏈毫無意義?

[編輯]
User:Jarodalien兩次回退我在新特警判官的編輯,第二次回退理由為「紅鏈改綠鏈毫無意義」。請問維基指引有否禁止使用{{link-en}}?回退理由是否合理?

--Qui cherche trouve 2015年4月21日 (二) 09:31 (UTC)[回覆]

誰說無意義的?沒意義的東西還保留幹嘛?——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1日 (二) 11:25 (UTC)[回覆]
Wikipedia:投票/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有投票支持將外語連結這樣處理,使用{{ilh}}模板有助於提醒所有過目者存在相應外語條目解釋和鼓勵其進行翻譯工作。——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1日 (二) 11:30 (UTC)[回覆]
link是一種跨語言連結,因為以前的:en:這種禁止了,建議改用這種,這種並沒有禁止使用,同樣,也沒有規定一定要使用,更沒有規定不能夠用紅鏈。我認為你這種改動毫無意義,因為只不過是你習慣看跨語言連結而已,I don't give a shit,這種連結和紅鏈都是可以存在的,但是我傾向於全部條目統一使用紅鏈,至於別的人要在寫條目時用什麼綠鏈之類,不關我的事,反過來,誰一定要把紅鏈改成綠鏈,以為這樣就會更好的,那也就這麼回事。有些人習慣用紅鏈,有些習慣用綠鏈,哪一種都沒有禁止,誰習慣用哪種,別人也管不著,我不會故意去把誰之前已經編輯的綠鏈改成紅鏈,但你一定要把紅鏈改成綠鏈,那這就是在做毫無意義的事。--7留言2015年4月21日 (二) 12:00 (UTC)[回覆]
的確沒限制,但是不反對紅改指導模版,而且這樣「好」的行為以「毫無意義」來駁斥,恐有所有權申述的嫌疑吧。——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4日 (五) 00:41 (UTC)[回覆]
紅鏈改綠鏈意義可大了!一來便利核對檢索譯名的原文,二來遇到一事物有多種譯名不同的狀況時,透過機器人的協助可利用綠鏈自動建立各譯名版本的重定向。我認為除非連結對象是錯誤的得進行修正,否則把別人建立的綠鏈刪除,應該視為是一種破壞行為。--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4月21日 (二) 13:18 (UTC)[回覆]
劉嘉兄最初不也是綠鏈支持者麼,為何後來轉而支持紅鏈了?--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4月21日 (二) 14:03 (UTC)[回覆]
好像有段時間他提繳的評選一直被綠連這個理由反對,後來他就不用了...綠派紅派終於要正面交鋒了嗎(誤)--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21日 (二) 14:05 (UTC)[回覆]

前幾天才有個和我有怨的用戶上我茶寮鬧事,對我修改{{新加坡歷史}}模板的操作作出兩條不盡不實的指控(由於當中包括詆毀本人的內容,所以這則留言已經丟到垃圾桶去了)。其中一條指控是,我在該模板當中調用綠連來取代紅連,這人卻說除非我打算把這個坑填平,否則用綠連沒甚麼用。不過紅連和綠連連接到的頁面,不都是待創建的條目嗎?只是綠連有對應的外文條目,紅連卻未必有罷了。(PS. 後一個指控更離譜,我就免提了。)--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4月21日 (二) 14:30 (UTC)[回覆]

支持發文者。紅鏈只是告訴妳目前中文維基無此條目,並無告訴你是所有語言版本都沒有條目,還是某些語言版本有條目,若是後者,又是哪個語言版本有,綠鏈則給出了解答,放綠鏈可比放紅鏈的所需的工夫大多了,你必須連結到正確的條目,給出正確的譯名。怎會沒意義?-游蛇脫殼/克勞 2015年4月21日 (二) 14:44 (UTC)[回覆]
紅連其實也是有給出正確的條目譯名啦--Liaon98 我是廢物 2015年4月21日 (二) 14:56 (UTC)[回覆]
只是考證起來會比較困難,編者給出紅連時不一定要給出對應的外文譯名。有多困難視乎情況;但不要忘記同名異譯這個現象,例如我處理的某些東南亞條目,由於當地政府並沒有制定統一譯名(東協各國就只有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有這樣做),所以這個情況特別嚴重。--春卷柯南夫子 ( ) 2015年4月21日 (二) 15:27 (UTC)[回覆]
個人認為應該尊重條目創建者的編輯。既然紅連和綠連均是可以接受的話,那麼就沒有必要刻意將紅連改成綠連,但是由於綠連需要運用機器人才能清理,因此個人認為短期內將會創建的條目使用紅連比較好,未有打算創建的則使用綠連。當然,我認為兩者是可以並存的,最重要的是尊重先到先得的原則。—AT 2015年4月21日 (二) 15:31 (UTC)[回覆]
這又不是條目名稱,哪有什麼先到先得的說法?去年9月就創建了,至今紅鏈未建立條目,你說用綠的好還是紅的好?——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1日 (二) 15:45 (UTC)[回覆]
個人傾向使用綠連。可是,他人的編輯習慣我無意干涉,紅綠各有優劣,所謂的先到先得也不過是採用綠連先還是紅連先的意思而已。既然兩種方法均可以接受,何必強逼他人站邊?—AT 2015年4月21日 (二) 17:30 (UTC)[回覆]
既然均可接受,那如果因此發生編輯戰,即以編輯戰相關方針處理,只要移除他人有益的編輯就是破壞,無須多言,也不是什麼強逼站邊的問題。——蘇州宇文宙武的主頁 ♨留言 ☎交友 ★貢獻 2015年4月21日 (二) 17:45 (UTC)[回覆]
(!)意見 Wikipedia:投票/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的共識是「綠鏈是完美條目中應當使用的方法之一」。毫無疑問,綠鏈的資訊比紅鏈多了一個範疇,在標示條目未曾建立的同時,亦指向其他語言版本的維基條目,有參考性,亦有助建立新條目。新特警判官已經是特色條目,沒理由捨長取短,回退惟一的動機相信只是編者的情意結,想維持條目於自己最後編輯的模樣而已。--Qui cherche trouve 2015年4月22日 (三) 01:51 (UTC)[回覆]
這個邏輯如果說得清楚就是如果「個別編輯反對成為特色的條目中出現綠鏈」,那麼劉嘉兄的回退是情有可原的,因為可能會有編輯藉此請求摘除特色。現在修改的規則,應當是特色條目的標準中,是應當主張綠鏈還是紅鏈?--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4月22日 (三) 02:25 (UTC)[回覆]
如果真的是為了特色條目的評選而刪除一些實際上很有用的內容,只能說整件事根本是捨本逐末。但是觀察這整件事的來龍去脈,總覺得是個別用戶霸佔條目所有權的心態導致……--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4月22日 (三) 06:26 (UTC)[回覆]
(:)回應:非常同意你的觀察,這位個別用戶不斷地發生霸佔Wikipedia:條目所有權情事並進行惡意回退編輯,社群卻視若無睹。--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23日 (六) 09:04 (UTC)[回覆]
喲,又開始分析動機和心態啦,呵呵,種族問題。綠鏈是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紅鏈不是跨語言連結,憑什麼認為跨語言連結比不使用跨語言連結的紅鏈好?綠鏈在列印、移動版本上的問題有處理好嗎?綠鏈數量大導致導致CPU占用率大幅攀升的問題解決了嗎?只要沒有定下規則,說能夠用綠鏈優先用,憑什麼要求他人一定要用?我以前不明白,現在接受了,有本事和小時去說啊,他這句就是很有道理:要連結到別的語言的話,還要中文維基做什麼。他人如何如何肯定是改善,我如何如何那一定是霸占條目。本事很大嘛,定規則嘛,紅鏈與狗不得入內不是更方便。--7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5:46 (UTC)[回覆]
在編輯時喜歡保留紅鏈或多花點功夫增添模版成為綠鏈是個人偏好,沒什麼對錯,但是把其他用戶增添的綠鏈給刪除就有可議之處了。--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4月23日 (四) 16:40 (UTC)[回覆]
  • 順便說一句,對有些人當眾說謊的本事再次表示佩服,那個投票中真正支持者最多的是
顯示效果 代碼
科蒂·曼寧英語Katy Manning英語Katy Manning {{link-en|科蒂·曼宁|Katy Manning|show}}
奧斯陸大教堂挪威語Oslo domkirke {{link-no|奥斯陆大教堂|Oslo domkirke|show}}
2009年吉達暴雨英語2009 Jeddah floods英語2009 Jeddah floods {{link-en|2009年吉达暴雨|2009 Jeddah floods|show}}
  • 雖然模板文字相同,但實際上的顯示模式與現在的綠鏈有根本性區別,只不過後來模板修改了而已。我倒想看看這樣當眾說謊之輩如何收場。--7留言2015年4月23日 (四) 15:51 (UTC)[回覆]
ilh系的顯示模式在投票之後調整過,可以通過加載不同腳本來達到不同的顯示效果,在設置裡面有(以「跨語言連結:」為前綴),在t:ilh也有我做的事例圖。而且你找的例子是第四套方案,實現的是第三套方案(這個方案也是後來可以選擇的實現腳本之一),第四套方案下面有註明到技術實現問題。well,其實這個模板的最終目標是方便對可以翻譯而暫沒有本地頁面的條目連結做一個提醒,顯示方式更多是其次的作用。你這種堅持紅鏈的行為並不是絕對錯,但既然能提醒翻譯,是好的行為,反而你這種行為有所有權聲明的爭議吧。——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4日 (五) 01:38 (UTC)[回覆]
看了一下ilh的說明,第四套方案實際在移動版上實現到(偶然在腳本加載失敗時也見到過,可信度定為50%),或者可以的話,請求一下L大等技術官幫手分離一個腳本出來也作為第四套方案的實現了。——不挖舊坑的Sakamotosan嚮往舊坑死里鑽的愚者致意 2015年4月24日 (五) 01:47 (UTC)[回覆]
第四套方案就是沒選小工具時的效果,也就是不加載任何小工具的移動版或者加載失敗時的效果……沒弄錯的話應該是當時的方案四選的人最多,於是把模板基礎輸出弄成方案四了,這個模板輸出結構到現在也基本沒改。然後搞了一堆小工具允許把模板輸出調整成不同的樣子,後來其中的一個小工具被改成了|default([1]),於是現在看起來像是必選一個似的。Liangent留言 2015年4月24日 (五) 06:35 (UTC)[回覆]
(!)意見2014年12月爭執,當初,大家好好處理類似問題,此事應當不會重演。 @SiuMai:@Kuailong: --36.225.12.102留言2015年5月2日 (六) 16:33 (UTC) (原po,本週Hinet公司調整ip段所致)[回覆]
(!)意見--紅綠各有優點。綠鏈能鼓勵翻譯、參考他語種維基的指引,紅鍊也以「缺漏」刺激有心者編輯。Wetrace 歡迎參與WP:人權專題留言2015年5月3日 (日) 01:11 (UTC)[回覆]
(!)意見:以後能夠說這個是赤黨與綠黨之間的鬥爭麼?--Walter Grassroot () 2015年5月6日 (三) 02:05 (UTC)[回覆]
統計上面留言用戶的意見,感覺比較像是單一用戶對抗社群共識的鬥爭……--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5月6日 (三) 10:11 (UTC)[回覆]
(!)意見:不應該混入對顏色的喜好;尊重綠鏈勞動成果Chenyijia001留言2015年5月13日 (三) 15:11 (UTC)[回覆]

如果建立條目之後還得要把綠色鏈結修改成中文鏈結,那麼,加上綠色鏈結是多此一舉。而且,綠色鏈結是針對條目的內文,對於以中文為主要閱讀條件與選擇的讀者來說,幫助不大。想要讀其他文字的,有更方便的方式取得資訊。-cobrachen留言2015年5月15日 (五) 12:44 (UTC)[回覆]

在條目建立之後,對於條目讀者而言綠色連結會自動變成一般的藍連結,且過了一段時間之後,機器人還會自動將綠色連結的編碼修正成一般連結,所以對於編輯者來說也不需做任何修改,因此『還得要把綠色鏈結修改成中文鏈結』這問題實際上是不存在的。或許對於只閱讀中文的讀者而言有無綠色連結的差異性不高,但是至少對很多編輯者而言這對於查證譯名是否正確、對於有多種譯名版本的事物之重定向的維護,卻有非常大的幫助,可說是種非常強大的編務維護工具。--泅水大象訐譙☎ 2015年5月16日 (六) 16:25 (UTC)[回覆]
泅水大象意見。使用紅鏈且無附上外語原詞,往往增加後續翻譯者或欲創建條目者的困惑,別忘了各地中文用語並不相同。透過綠鏈的使用,原先條目中的綠鏈若有人以不同中文名稱建立條目,機器人也會自動修改內部連結(雖然也不是沒改錯過,這只好手動修正)。--春日クリス 敲敲 2015年5月20日 (三) 07:38 (UTC)[回覆]

關於「愛麗絲·李道爾」條目的一些問題

[編輯]

我是該條目的創建者,近期發現該條目被機器人進行了錯誤的自動編輯,我執行了回退操作。然而操作完成後發現雖然條目的代碼正確,但是實際顯示的頁面並沒有得到更新,仍然是錯誤的內部連結,而非跨語言連結。希望管理員協助更正。(機器人的錯誤操作如下:機器人自動添加的「鏡中奇遇」是卡羅爾的文學作品,而非原文所指歌劇,「西漢姆」為足球俱樂部,而非原文所指地區。)Ozzy T留言2016年2月9日 (二) 09:29 (UTC)[回覆]

[編輯]

{{link-en}}在手機版檢視中,語言有連結,不符合通常不應該被連結的對象第二點。但是我不會去除,其他語言也有相同問題。--tang891228留言2016年5月1日 (日) 13:55 (UTC)[回覆]

移動頁面版就是{{ilh}}的raw數據真身,桌面頁面版是通過腳本將其再處理不同的顯示模式,移動頁面版因為沒有相應的移動頁面腳本控制界面,所以只能保持raw數據(一個本地紅鏈,一個外語外源鏈)的樣式。沒辦法處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5月2日 (一) 09:51 (UTC)[回覆]
他指的是形如:英語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5月8日 (日) 15:08 (UTC)[回覆]
那需不需要改造下ilh,調整一部分主要語言不顯示該語言的連結?——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5月9日 (一) 00:51 (UTC)[回覆]
應該是需要這樣的。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5月9日 (一) 10:24 (UTC)[回覆]
先按照全部語言都拿掉連結來處理,special:diff/40122947。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5月16日 (一) 02:58 (UTC)[回覆]
進一步的想法是使用{{link-en}}等若干特定模板不連結,用wiki語法就可以解決,只是哪些語言需要連結的問題。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5月16日 (一) 03:03 (UTC)[回覆]
不要在各語言模板做,因為有些不是在lang-XX上調用,例如tls,應該在ilh上用Lua或#switch判斷語言代碼是不是主要語言,是的話就不使用連結,不是反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5月16日 (一) 03:49 (UTC)[回覆]
將聯合國6個工作語言視為主要語言吧,其他待補充。——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5月16日 (一) 03:51 (UTC)[回覆]
實際上我傾向於默認不連結。因為這種連結大概率是重複的。 --達師 - 334 - 554 2016年5月17日 (二) 02:39 (UTC)[回覆]

編輯請求

[編輯]

請求已處理--1=0歡迎維基人加QQ群170258339 2017年1月17日 (二) 03:44 (UTC)[回覆]

<includeonly>{{#invoke:ilh|main}}</includeonly><noinclude>{{模板文档}}</noinclude>

更換為Lua版的實現,已經完成測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17日 (二) 03:27 (UTC)[回覆]

導航模板無法正常顯示

[編輯]

https://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title=%E7%BE%8E%E8%8F%B2%E9%97%9C%E4%BF%82&oldid=42240304 https://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title=%E7%BE%8E%E8%8F%B2%E9%97%9C%E4%BF%82&diff=next&oldid=42240304 --Panintelize(talk-contrib)藥理學 專題經濟學專題 2016年12月28日 (三) 09:12 (UTC)[回覆]

模板爆炸了,嗯。技術術語的話,就是「預擴展」超過解釋器限制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28日 (三) 09:26 (UTC)[回覆]
感興趣的話,可以看看Draft:Wikipedia:模板限制(沒翻譯完,Wikipedia:模板限制(粗翻譯,如果覺得語文水平被我拖低了,可以看en原文)。——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28日 (三) 09:31 (UTC)[回覆]
部分模板改用Module是否就可以了?--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6年12月28日 (三) 09:34 (UTC)[回覆]
Navbox早就是Lua了,現在Navbox經常是「預擴展」(第一多),「參數字節」(第二多)超標。——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28日 (三) 09:42 (UTC)[回覆]
或者連ilh都用Lua代替?不過模板限制說過,多次展開帶參數的模板的「預擴展」會被分開計算,除非不帶參數。其實儘快清掉一部分ilh或者可以緩解。——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6年12月29日 (四) 08:18 (UTC)[回覆]
……ilh居然還不是lua? --達師 - 345 - 574 2017年1月2日 (一) 13:20 (UTC)[回覆]
不是,不過tsl的展開成本明顯比ilh的core大。——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3日 (二) 00:39 (UTC)[回覆]
@LiangentShizhaohat600:,Lua版的已經實現了,在沙盒測試,實現應該是一致的,在oldid=42650933模擬美菲關係並且將分語言版(也就是link-en)直接調用Lua的話,效果更佳。請L大檢查一下。另外這個Lua版有以下改善或可能性未知情況:1.對MainPage的判斷需要熟悉mw.message的幫手確認下;2.exists是一個昂貴函數,美菲關係的測試已經有200+的昂貴函數調用次數了(上限為500),求更便宜的實現。——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3日 (二) 07:59 (UTC)[回覆]
@Cwek高開銷,什麼昂貴。--Liuxinyu970226留言2017年1月12日 (四) 14:11 (UTC)[回覆]
Expensive adj. 昂貴的;花錢的。(聽得到就好(笑))。——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2017年1月13日 (五) 00:32 (UTC)[回覆]
[編輯]

我已經建立了簡體中文名稱的後藤次利(后藤次利)[同時系統自動建立繁體的後藤次利(後藤次利)],但是對於{{link-ja|後藤次利|後藤次利}},懸浮tooltip仍然顯示「條目「後藤次利」尚未創建,可參考日語維基百科的對應頁面:後藤次利。」。

對比:後藤次利後藤次利 -小烈 (找我?) 2017年5月19日 (五) 22:05 (UTC)[回覆]

哈維·溫斯坦條目中有{{le|哈维·韦恩斯坦性骚扰事件|Harvey Weinstein sexual misconduct allegations|性騷擾和性侵犯}},現在哈維·韋恩斯坦性騷擾事件已經建立,為什麼連結沒有變成正常的深藍色,而是一個從沒見過的刺眼的淺藍色?https://i.imgur.com/nV66lmN.png --小烈 (找我?) 2017年10月16日 (一) 04:57 (UTC)[回覆]

一番研究後發現好像是因為MediaWiki:Gadget-internalLinkHelper-altcolor.css導致的。 根據 原始討論,這個改變應該是只對開啟了對應小工具的編輯者有效才對吧,怎麼加成全局的了?@YFdyh000: -小烈 (找我?) 2017年10月16日 (一) 15:28 (UTC)[回覆]

奇怪,我沒收到at。@Shinjiman:我的本意是新建一個小工具以方便選用,並非加入全局,此效果僅利於編者。--YFdyh000留言2017年10月20日 (五) 23:10 (UTC)[回覆]
結果是直接加入了小工具「跨語言連結:游標懸浮時顯示Tooltip」而非新建一個。--A2093064#Talk 2017年10月21日 (六) 00:12 (UTC)[回覆]
有關過往的討論請參閱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存檔/2017年5月#小工具創建請求:「跨語言連結:高亮條目已存在」Shinjiman 2017年10月21日 (六) 02:43 (UTC)[回覆]
@Shinjiman:所以為什麼加入全局小工具了,過往討論沒提過--YFdyh000留言2017年10月22日 (日) 04:32 (UTC)[回覆]
先前曾經看見過先前有關的討論,但有關的討論已經存檔了;因此先嘗試作個修改,再看看有什麼回饋,當時的修改特地錄下編輯摘要,連回先前一次的討論。(到這個討論時才看見有用戶為這次的修改回饋了…… -_-||) Shinjiman 2017年10月22日 (日) 13:27 (UTC)[回覆]
如果覺得所作的修改不大方便的話,或者可以拆分作另一個工具?還是維持這樣的模式會較佳?這個問題可以討論一下。 Shinjiman 2017年10月22日 (日) 13:32 (UTC)[回覆]
現在模式的問題是對於讀者不便,整個頁面花花綠綠的很不好看。倒不是功能上有什麼問題。-小烈 (找我?) 2017年10月22日 (日) 23:29 (UTC)[回覆]
@Shinjiman:目前這個模式沒什麼意義,普通編者看不出用意,也影響tsl本身設計。設它是避免用工具轉換後錯鏈中文中同名條目,不加{{tsl}}的用戶不需要了解--YFdyh000留言2017年10月31日 (二) 14:32 (UTC)[回覆]
如果匿名用戶一個顏色,已註冊用戶花花綠綠呢?幻想鄉的反逆者留言2017年11月1日 (三) 04:10 (UTC)[回覆]
User:幻想鄉的反逆者指已註冊用戶默認開啟?沒什麼必要,非翻譯(轉換)、維護的大多數用戶不必了解此情況。--YFdyh000留言2017年11月9日 (四) 11:32 (UTC)[回覆]
功能本意是找出新增內容時莫名新增的「分類: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YFdyh000留言2017年11月9日 (四) 21:17 (UTC)[回覆]

簡化ilh的內部邏輯

[編輯]

現有的 {{ilh}} 必須使用一百多個語言的一百多個子模板調用,在間接使用該模板的一些情況下會造成不必要的模板嵌套計數。這些子模板的目的主要在於記錄對應的語言中文名並使用 {{lan}} 獲取正確的內容。以英文的 ilh 子模板為例:

{{Internal_link_helper |lang={{lan|zh-hant=英語|zh-hans=英语}} |lang-code=en |1={{{1|{{{2|}}}}}} |2={{{2|}}} |d={{{d|{{{3|}}}}}} |nocat={{{nocat|}}}}}

這樣一算,一個 tsl 的通用情況會造成三個模板引用。可這樣做是完全不必要的:

  • Lua 的詞典系統可以在一個模塊頁面中實現對於所有語言名稱的查詢
  • Lua 本身有引入(require)其他模塊代碼的功能,不需要再跳出到這些模塊對應的模板層面處理。

所以說現在需要做的事是:

抄送 User:WhitePhosphorus。(另外,我們真的需要 ilh 用 lan 嗎?{{NoteTA}} 能實現就說明 Lua 產出的東西是會被繁簡處理的吧?直接用 模塊:WikitextLC 就好吧?) ——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19年3月28日 (四) 03:04 (UTC)[回覆]

為何不用#language這個魔術字呢?
  • {{#language:en|zh}}:英語
  • {{#language:en|zh-hans}}:英語
  • {{#language:en|zh-hant}}:英文
  • {{#language:en|zh-cn}}:英語
  • {{#language:en|zh-hk}}:英文
  • {{#language:en|zh-tw}}:英文
  • {{#language:en}}:English

--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3月28日 (四) 08:06 (UTC)[回覆]

根本不一樣的東西吧。但是簡體和繁體顯示的內容就不一樣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8日 (四) 08:42 (UTC)[回覆]
如果轉換有效的話,可以做一個臨時實現,lang為不轉換,讓系統渲染時轉換,在沙盒試試。——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3月28日 (四) 08:44 (UTC)[回覆]
frame:callParserFunction('#language', langcode, frame:callParserFunction('int:Conversionname'))直接使用外部CIDR數據,是個簡單的好主意欸。不過這樣做會加深對於魔術字(和frame)的依賴,雖然只call兩下我倒是沒什麼意見。純粹用LC也挺好。——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19年4月2日 (二) 06:09 (UTC)[回覆]
或者根本不需要lan這個功能?有些語言的相應部分沒有使用lan,只有其中一種用字模式的「XX語」,但渲染之後還是會根據渲染的語言模式轉寫為相應的用字。——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3日 (三) 03:47 (UTC)[回覆]
不對,這是跟隨界面語言設置的。——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3日 (三) 03:51 (UTC)[回覆]
那為什麼簡體的用字「XX语」和繁體的用字「XX文」有沒區別?因為像ilh/en的用字分別是「XX语」和「XX語」。——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19年4月3日 (三) 03:57 (UTC)[回覆]
從CLDR的角度而言,沒區別。就是不同地區的CLDR參與者翻譯的不同而已(之前版本的CLDR,簡體也是xx文,後來的版本被參與者統一改成了xx語而已)--百無一用是書生 () 2019年4月11日 (四) 03:17 (UTC)[回覆]

直接從維基數據中獲取信息以避免翻譯區別

[編輯]

有沒有可能直接在維基數據中檢查一個外文條目是否已經存在中文頁面,而不是純粹與模板中的參數對應,以避免後來者創建頁面時使用了一個不同的譯名。 例如:某頁面中有一個指向英文維基的「Dead Hand」詞條被譯為「死手系統」,然而查看時發現中文維基上已經存在對應的頁面,標題是「死亡之手」。Lzma17留言2019年5月31日 (五) 15:47 (UTC)[回覆]


關於 參數設置>小工具 中的顯示效果

[編輯]

於2019/10/21查閱設定時,看到已經更新如以下的選項,明顯已經跟模板說明有所出入。

	跨语言链接:只显示红链
	跨语言链接:在Tooltip中显示原文链接
	跨语言链接:显示红链和未链接原文
	跨语言链接:直接指向原文
	跨语言链接:指向原文和语言名后缀
	跨语言链接:鼠标点击时显示Tooltip
	跨语言链接:光标悬浮时显示Tooltip
	跨语言链接:光标悬浮时显示Tooltip(對於已存在頁面的情況下高亮表示)

—以上未簽名的留言由Ntudreamer對話貢獻)於2019年10月20日 (日) 16:33加入。

我看看更新一下?--Lopullinen留言2019年10月26日 (六) 04:23 (UTC)[回覆]
@Ntudreamer:看看現在有沒有問題?--Lopullinen留言2019年10月26日 (六) 08:31 (UTC)[回覆]

ilh系模板新增第四參數——外文連結的顯示文字?

[編輯]


前段時間重寫了Internal link helper的說明文檔,其中包括梳理了不同小工具的顯示效果。當時已經感覺模板只考慮電腦端(編者端),對移動版用戶(讀者端)並不友好。最近翻譯了一些條目,覺得還是有必要反饋這個問題。

比如近期翻譯的一篇條目,提到了《J·哈巴卡克·傑夫森的供述》(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中的虛構船隻瑪麗·塞萊斯特號(Mary Celeste)。這裡需要使用管道連結:[[J·哈巴卡克·杰夫森的供述|玛丽·塞莱斯特号]]

如果用跨語言連結模板,即{{le|J·哈巴卡克·傑夫森的供述|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瑪麗·塞萊斯特號}}會顯示:

瑪麗·塞萊斯特號英語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

對絕大多數桌面端用戶而言,這是個普通的綠色連結,沒有什麼問題。

但行動界面和Wikiwand等外部閱讀器,因無法加載綠鏈小工具,就會顯示如下效果:

瑪麗·塞萊斯特號(英語: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

可以看到,電腦版彈窗中的外鏈,現在直接寫到了正文中。儘管有跨語言連結兜底,但括號中注釋著不相干的文字,總感覺很違和。

而對於使用小工具「顯示紅鏈和未連結原文」的用戶,因為外文不帶連結,就真的不知所云了:

瑪麗·塞萊斯特號(英語: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

雖然這個小工具使用率低,而且也是用戶自選的;但作為社群正式啟用的功能,而不是「非官方」性質的WP:JS,我覺得還是有必要全面考慮。此外,使用官方App的Dark配色時,跨語言連結和正文都顯示白色文字,粗看也是似乎沒有連結的效果。

所以如果模板加入第四參數,即

{{link-en|<中文維基百科頁面名>|<外文維基百科對應頁面名>|<中文連結實際顯示文字>|<外文連結實際顯示文字>}}

例如——

輸入:{{link-en|J·哈巴卡克·傑夫森的供述|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瑪麗·塞萊斯特號|Mary Celeste}}
移動端顯示:瑪麗·塞萊斯特號(英語:Mary Celeste

這樣既能惠及行動版讀者,對編者而言也只是模板末尾加了一個參數,影響應該不大。建議社群考慮一下這個問題。--Lopullinen 2020年1月4日 (六) 14:48 (UTC)[回覆]

三個參數時都有編者會寫成議員英語Member of Parliament (United Kingdom)了,四個參數只怕會令人更混亂。-游蛇脫殼/克勞 2020年1月4日 (六) 17:08 (UTC)[回覆]
三個參數就是外文和中文不對稱,所以才不好記。四個參數是中外中外,先實體連結後顯示文字,1、2參數配套,3、4參數配套,我覺得反而有助記憶。另外這個討論正是希望照顧一下讀者,而不是單純站在編者角度考慮。—Lopullinen 2020年1月5日 (日) 00:35 (UTC)[回覆]
{{tsl}}把英文顯示參數插到中文顯示參數前,形成外中外中的順序,和{{ilh}}只是先外後中的區別,很好記憶:
{{Tsl|en|<外文維基百科頁面名>|<中文維基百科對應頁面名>|<外文連結實際顯示文字,新參數>|<中文連結實際顯示文字>}}
(只輸入三個參數時還是使用原來的模式兼容,並期待編者逐步補回英文顯示)—Lopullinen 2020年1月5日 (日) 01:28 (UTC)[回覆]
如果移動端有關的話,不應該是調整移動端的腳本調用引用?——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月5日 (日) 02:58 (UTC)[回覆]
另外你所說的差異,主要是中外兩區的連結連接不對應有關吧(外語是一個條目的章節,而中文想將其作為一個獨立條目看待,才會出現中外不對應,本來就是不對應的。)——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月5日 (日) 03:01 (UTC)[回覆]
現在情況是,模版在正文生成括號標註外文連結,小工具再將之轉化為綠鏈彈窗。所以不能調用小工具的場合,包括行動網頁、App、未使用JS的用戶,都會顯示這種多少有「誤導性」的標註。畢竟那裡寫的不是「瑪麗·塞萊斯特號(可見英文版條目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
對應是中文條目名對英文條目名,中文顯示文字對英文顯示文字。現在「瑪麗·塞萊斯特號(英文:J. Habakuk Jephson's Statement)」,看起來就是中文顯示文字對英文條目名,當然是很奇怪的。所以才提議加入一個參數,使得顯示「瑪麗·塞萊斯特號(英文:Mary Celeste)」。
能來互助客棧的都是活躍編者,相信一般不用行動端界面。常用行動端的讀者,想必也不知道有這個地方反饋意見。各位如果試著在電腦端,把綠鏈跨語言小工具取掉,模仿行動端效果一個星期,就能發現的奇怪之處了。—Lopullinen 2020年1月5日 (日) 03:43 (UTC)[回覆]
或者需要一些迂迴的方法,例如不要直接連接到「瑪麗·塞萊斯特號」,而是通過引述帶連接的「J·哈巴卡克·傑夫森的供述」來提及「瑪麗·塞萊斯特號」。——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月5日 (日) 11:52 (UTC)[回覆]
@Cwek:那「電子世界爭霸戰(英語:Tron (video game))」這種情況就無法避免了吧?誠然WP:MOSIW指出,也可以使用「 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手工標記外語原文,但其他編輯往往又會將之換為ilh,此時又是否可以「行動版顯示不規範」為理由回退?所以直接加上一個參數,實體名和顯示名都能對應,也完全不影響以前的用法,有何不好?—Lopullinen 2020年1月6日 (一) 04:25 (UTC)[回覆]
我認為應該是優先考慮修正移動版的腳本引用問題會更好。可以理解為移動版現在的顯示才是模板的wikicode解析輸出,再結合腳本來調整顯示的模式,如果不考慮移動版的,基本上沒有所提及的問題(當然當時調整時就沒有考慮過移動版的問題)。加多的參數在網頁版的話可能就是多餘參數。而且現階段來看,移動版就已經有額外引用參數的先例。(MediaWiki:Mobile.js)——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1月6日 (一) 05:45 (UTC)[回覆]
要麼就是wikicode輸出只帶紅鏈,後面的括號預設用display: none;隱藏。或者把描述文字改成沒有歧義的「可見英文版條目Tron (video game)」,和彈窗文字含義一致。我是想的第四參數大部分時間都是可以省略,而且三四參數放到一起,中文顯示文字和英文顯示文字可以對譯,即便是放原始碼里,能供編者參照也不是壞事。—Lopullinen 2020年1月6日 (一) 07:31 (UTC)[回覆]
[編輯]


大家都知道,現在中文維基習慣以「綠字連結」的特色方式處理中文版不存在的條目。這個模板已經用了很多年,算是中文版的一個特色。不過雖然美觀,但我近年來越發覺得這種綠色有時候稀釋了原本「紅字連結」提供的警示作用。見WP:紅字連結:「(紅字連結)是為了提醒我們維基百科還沒有完成」。只是稍加闡述自己的觀點,想了解一下社群看法,並不指望能更改綠連顏色。--Y814756748--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02:14 (UTC)[回覆]

(~)補充:我的看法是應該保留這個模板的tooltip,但是顏色依然是紅色。--Y814756748--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02:19 (UTC)[回覆]
用小工具,這系列的「在Tooltip中顯示原文連結」就可以了。——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4月2日 (四) 02:22 (UTC)[回覆]
我的看法是保留「綠字連結」中的綠字。紅字和綠字都是中文維基沒有創建的條目,綠字條目至少還有對應的外文鏈接,要創建條目可能比較簡單(至少可以試著翻譯外文的內容),紅字條目要創建的難度就比較高了。--Wolfch (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04:52 (UTC)[回覆]
該兩個模板出現了問題嗎 ? 沒有就沒壞別修。創建條目這回事從來是看人意願,不會因為連結是紅是綠而改變。--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0年4月2日 (四) 08:27 (UTC)[回覆]
澄清一下。並沒有在討論這個模板的存廢,只是對於現有的顯示顏色有一些意見。至於「不會因為連結是紅是綠而改變」,我個人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認為這或許只是成熟維基編者的想法。我最初閱讀維基百科時,就是因為看不過模板里一排排的紅字才註冊用戶來「消紅」。--Y814756748--留言 2020年4月2日 (四) 08:44 (UTC)[回覆]
能夠用設定解決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以我理解,綠連有其用處,就是提供替代,其綠字展示也讓讀者知道有這回事。它是重讀者多於創建條目的人,對讀者而言,條目有一大堆綠連,可能不是問題,至少它可以連向其他條目;相反讀者一見到條目有一大堆紅連,就真是有問題了,無論有一些其實是綠連,相信讀者早就按上一頁了,因為這看上來是孤兒條目。當然對一些創建條目的人而言,紅綠連是等號,是沒有完成的。歸根究底,綠連是服務讀者,而不是服務創建條目的人。--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0年4月2日 (四) 09:24 (UTC)[回覆]
綠字可以更直觀地提醒用戶有其他語言版本,若一律改為紅字,將難以辨認,需要移到文字上才能知道。--【和平至上】避免不必要外出·同心抗疫!💬 2020年4月2日 (四) 14:35 (UTC)[回覆]
綠色連結和紅色連結同一顏色的話會造成編輯困難,讀者也將不知道連結到底有沒有內容,移動滑鼠到上面才能辨識,非常麻煩,傾向反對。 -- Suzuha Amane THE IDOLM@STER留言2020年4月5日 (日) 18:24 (UTC)[回覆]
(-)反對:我們寫百科是讓讀者去讀的,要有讀者意識,綠鏈顯然會讓讀者知道有外文條目的存在,方便讀者查詢,故本人反對這一提案。# SteepPeak 2020年4月6日 (一) 00:17 (UTC)[回覆]
沒錯。維基百科唯一的作用是讓讀者去讀。雖然不能認為讀者一定讀得懂外文條目,但對讀得懂的讀者來說,綠鏈也是比紅鏈有用的。 --ᡠᠵᡠᡳUjui ᡠᠵᡠUju ᠮᠠᠨᡩ᠋ᠠᠨMandan 2020年4月7日 (二) 02:33 (UTC)[回覆]
(-)反對,理由同上。--
{#(set-global-staff-size 12) c''4. e''8 e'8 g'8 a'8 c''8 e''1 \bar "|."}
2020年4月6日 (一) 09:29 (UTC)

上面已經澄清過我並沒有想要提議廢除跨語言連接模板,以上諸位除了誤會我想要廢除綠連的,認為綠連顏色優於使用紅連(理由如便於辨認等),我是可以理解的。我的立場沒有很堅定,因為我自己主編的條目也會一直使用綠連。不過我沒有想到各位的態度如此統一且堅決——況且我還是閱讀過Template talk:Internal link helper關於紅綠之爭的一些討論串後,才決定到這裡提我自己意見的。

我只是懷疑現在有編者要求GA、FA必須統一用跨語言模板替代紅連,這樣的想法做法是社群的統一看法嗎?以上諸位的表態會讓我覺得社群普遍支持綠連、反對紅連甚至廢除紅連,可以這樣理解吧?(題外話:我發起了這次討論;我最近更換了用戶名。)--HMGiovanniV--留言 2020年4月11日 (六) 05:51 (UTC)[回覆]

有關跨語言連結懸浮窗的問題

[編輯]

將滑鼠移動到{{ilh}}和{{tsl}}生成的連結上時,懸浮窗在滑鼠從連結上移走後馬上就消失了,很難點中懸浮窗內的跨語言連結,請問如何設置懸浮窗的顯示時長?謝謝--Tim Wu留言2020年5月5日 (二) 02:40 (UTC)[回覆]

我使用的是:「跨語言連結:在Tooltip中顯示原文連結 」。看了系統腳本,好像是硬編碼為500毫秒。無法設置,不過這應用的這個配置,滑鼠很容易從連結移動到懸浮窗上。——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5日 (二) 09:38 (UTC)[回覆]
@Cwek:感謝,我在選擇「在Tooltip中顯示原文連結」後似乎就可以了;但只選中這個選項,連結顏色不會變綠,再選中「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就沒問題了。不過很奇怪,我單獨選中「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後點擊綠鏈並不會又出來彈框,直接跳至新建頁面去了…--Tim Wu留言2020年5月5日 (二) 09:56 (UTC)[回覆]
不過這個選項(在Tooltip中顯示原文連結)在頁面已存在時不會高亮顯示誒。。--Tim Wu留言2020年5月5日 (二) 09:59 (UTC)[回覆]
如果你願意了解細節,你可以查找關於「跨維基連結」與這些模板的關係信息,(其中一個比較重要的是Wikipedia:投票/跨語言連結的處理方式)。簡單來說,「綠鏈」只是其中一種表現樣式,例如我使用的配置就不會出現「綠鏈」的表現。另外,小工具的「跨語言連結」系列選項,選一個就好,選多個我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bug來。(攤手)——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5日 (二) 10:03 (UTC)[回覆]
剛剛重新閱讀了模板說明頁,發現馬上消失的bug應該是我選了多個選項才會有的,現在已經正常了,感謝您的提醒。不過「跨語言連結: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這個選項在我這裡仍無法正常使用……--Tim Wu留言2020年5月5日 (二) 10:31 (UTC)[回覆]
測試過,「跨語言連結: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的確不符合預期運作。可能是欠缺維護?——路過圍觀的Sakamotosan | 避免做作,免敬 2020年5月7日 (四) 09:35 (UTC)[回覆]
己修復到能夠使用。--Xiplus#Talk 2020年5月7日 (四) 11:01 (UTC)[回覆]
@Xiplus:感謝修復。另,可否在參數設置那裡,將跨維基連結那幾個選項改為只能選擇一個,或者添加一個不要多選的提示?--Tim Wu留言2020年5月7日 (四) 11:07 (UTC)[回覆]
完成。--Xiplus#Talk 2020年5月8日 (五) 00:41 (UTC)[回覆]

隱藏分類和追蹤分類

[編輯]

現時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有三萬多個頁面,而且每天增加多個。

該分類聲稱不需要進行細分,但事實上要在當中找到所有分散的「Template:」頁面並不容易,在維護上的必要性是存在的。

我對此建立了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這個隱藏分類和追蹤分類,但發現沒有任何Template命名空間的頁面被追蹤至該分類。

問過相關人士,得出兩回事,機器人可解決這回事和建立「隱藏分類和追蹤分類」需要修改對應模板如{{Internal link helper}}。

我想問的是,我建立的分類是否可行 ? 機器人和修改對應模板能否令藍鏈Template命名空間的頁面追蹤至我建立的分類 ? 如要修改,是否要大改{{Internal link helper}}相關的模板,甚至{{Internal link helper}}的原始碼 ?

謝謝。--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5日 (五) 12:05 (UTC)[回覆]

主要問題是無法區分分類所在的位置吧。這個分類呈現在ilh的模板里,而ilh模板又嵌入在條目或頁面裡,所以這個分類最終呈現在頁面的分類上。可以研究下lua關於父頁面的判斷。——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2:52 (UTC)[回覆]
初測了一下,好像不行。Module:沙盒/Cwek/test、oldid=63740869(模板調用lua)、oldid=63740891(頁面調用模板)。frame:getParent() 只能獲得通過invoke調用lua腳本的那一層頁面(也就是模板頁),不能再獲得這個模板頁被哪個頁面調用。而ilh模板調用ilh的lua模塊,lua模塊最多只知道是ilh模板調用它,但不知道誰調用了ilh模板。況且還有tsl調用ilh。——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3:19 (UTC)[回覆]
我建議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優先處理模板空間的頁面,這樣就能清掉用在模板裡面的ilh或tsl,然後再重新讀取分類來獲得新的清理頁面。——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3:20 (UTC)[回覆]
換了另一種方法,Module:沙盒/Cwek/test2、oldid=63741123(第一層模板,如ilh)、oldid=63741192(第二層模板)、oldid=63741195(調用層二模板),可行。不過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需要告知相應處理機器人操作用戶也要處理。——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3:34 (UTC)[回覆]
@CewbotComrade John:,是否感興趣?——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3:36 (UTC)[回覆]
不過模板和頁面都會有對應的跟蹤分類,好像脫褲子放屁……——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3:38 (UTC)[回覆]

@cwek:YFdyh000之前用某種方法弄了這個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的列表,相信現在已多於813個。只要我所建立的分類能夠追蹤任何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我就有興趣。--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07:42 (UTC)[回覆]

你應該@YFdyh000:啊。可能是判斷「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里屬於模板的頁面再判斷引用的模板裡面有沒Navbox?——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8:08 (UTC)[回覆]
正如該列表,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中的Template命名空間的頁面不只Navbox,還有Military navigation、Camapaign等,只有Navbox是不夠的。話說該可行方法,沒有機器人幫助也可以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08:16 (UTC)[回覆]
還得要靠機械人來收集和處理嘛。——Sakamotosan路過圍觀杯弓蛇影| 避免做作,免敬 2021年1月16日 (六) 08:29 (UTC)[回覆]

@Kanashimi:Cwek所測試的那個可行的Module,就是閣下所說的「機器人也能產生一份這樣的報告」嗎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0:05 (UTC)[回覆]

YFdyh000的比較像。But 或許只要使用者: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先顯示模板就能達到要求了? --Kanashimi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0:33 (UTC)[回覆]
使用者: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要等Bot更新,不及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能夠即時追蹤,只要一個Template命名空間頁面出現第一則已有藍鏈的綠鏈編輯,該分類即時+1頁面。我希望我所建立的分類能夠和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看齊。--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0:46 (UTC)[回覆]
我不認為該維護分類需要保證更新的實時性,有人想維護時更新即可。機器人也可以定期頻繁更新。如果只需要實時+單列模板,應該可以改Module:Ilh使分類索引使用含名字空間的完整頁面名,然後點目錄索引的Te就能找到分類內模板名單;其實分類有時並不實時,看伺服器壓力。如果只需要列出是導航框的模板,按我說過的方法,判斷一下包含導航框應該不難(但可能有漏報)。--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8:08 (UTC)[回覆]
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點目錄索引的Te就能找到分類內模板名單,未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但能令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導航框能夠追蹤相關頁面,還是首選。照這樣去看,無論A或B,都要提出編輯請求吧,始終要改動全保護的模板。--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8:43 (UTC)[回覆]
你說的首選目前有不小的技術難度,同時會增加伺服器計算壓力。我也沒有看到其他人有此歸類維護的需求。所以最佳方案是不改動模板、不增設你所說的分類,用機器人工具統計和列出,每次一分鐘就解決了。--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19:54 (UTC)[回覆]
亦即利用Cewbot吧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6日 (六) 20:03 (UTC)[回覆]
1分鐘指這裡提過的列表生成方法。我剛看了一下,User: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里Ctrl+F查找"Temp"就足夠了啊,基本聚在一起,信息和連結也很全,還會自動更新。--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03:05 (UTC)[回覆]

@Kanashimi用戶: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中,「List 1836/22044 (8%) of all problematic pages」可以提高它列出的百分比嗎 ? 先顯示模板可行嗎 ? 而該列表可以手動更新嗎 ? 可不可以增加更新按鈕嗎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10:25 (UTC)[回覆]

@Comrade John:我認為清理比這些瑣碎細節更重要……你現在有什麼技術問題嗎,User:YFdyh000/ilh藍鏈模板列表不夠用?另外,不清理好像也沒什麼。--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11:20 (UTC)[回覆]
該表絕對夠用,問題是清理後不會自動消失,亦不會自動追蹤模板和更新新的藍鏈,這是我最在意的。--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11:38 (UTC)[回覆]
就清理作業來說,我想User: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會比較好用。清理完一輪一周後,機器人會產生新的列表。若您有需要,也可以手動跟這邊聯絡,產生新的列表。我想這樣多餘的工作應該不會太大? --Kanashimi留言2021年1月17日 (日) 23:08 (UTC)[回覆]
經查所有template皆已顯示於User:Cewbot/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中,全部修正完畢的話應該就沒舊的問題了。 --Kanashimi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03:20 (UTC)[回覆]
@Kanashimi:手動跟這邊聯絡,即在閣下的討論頁提出,抑或在維基百科:機器人/作業請求提出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08:03 (UTC)[回覆]
@Kanashimi:閣下真是肯定找上所有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 ? Template:鍛冶屋原線、Template:小松島線、Template:幸袋線、Template:室木線、Template:矢部線等使用Translink或TSL的偽藍鏈模板並沒有被追蹤。還有漏網吧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12:32 (UTC)[回覆]
這幾個頁面應該都能修正,因此的確不該列在需要修正的跨語言連結。至於為何沒有處理到,這邊正調查中。若有發現其他問題頁面,歡迎回報。若有需要產生新的報表,您可以直接在討論頁提出。 --Kanashimi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22:08 (UTC)[回覆]
@Kanashimi: 伺服器緩存問題,空編輯一次後分類中才列出。--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8日 (一) 22:17 (UTC)[回覆]

有沒有人能夠將「模板:多語言連結」和「模板:多語言連結/doc」nocat掉 ? 它們的偽藍鏈是有目的的。--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22日 (五) 16:34 (UTC)[回覆]

加深ilh綠色,提高對未戴眼鏡人士的親和力

[編輯]
下列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目前的{{ilh}}連結使用的是#00af89顏色,在白色底色下對比度不佳(僅 2.8;見計算器),不符合WCAG 2.0的親和力標準(4.5),也有違雞精會的反歧視宣言。考慮到默認幾種連結的顏色是:

  • 站內連結,#0645ad,對比度 8.2
  • 跨維基連結,#36b,對比度 5.58

我提議將ilh底色改為稍深的#007a5e(對比度5.32)。此顏色是通過固定CIELAB的Lch版本中的h(色調)參數,降低明度到45,並通過降低飽和度防止溢出 sRGB 空間得到。--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21年1月1日 (五) 11:16 (UTC)[回覆]

管理員請注意:修改時請整處理整個MediaWiki:空間(見搜索結果)以及Template:Internal_link_helper/doc內容。另外好像把眼鏡寫成眼睛了。未戴眼睛的人士需要的是關於屏幕閱讀器的建議,不是關於顏色的建議。——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21年1月1日 (五) 11:33 (UTC)[回覆]

(+)支持,不過能把標題的錯字改過來嗎 囧rz……--Tim Wu留言2021年1月1日 (五) 14:33 (UTC)[回覆]
改了。--YFdyh000留言2021年1月1日 (五) 14:51 (UTC)[回覆]
或許可以不用糾結於是否用綠色,我記得以前是紅色,用回紅色對於反綠連用戶來說,或許可以提高Link系模板的使用率。--AT 2021年1月1日 (五) 15:02 (UTC)[回覆]
這樣不是會更加混亂嗎 ? 文本上連結只有紅藍,但其中有偽裝成紅連結的綠連結,不利於閱讀的同時,編輯上也不利於維護。不要強迫某派用某色連結,反正強迫或說服不了他們,他們也沒有意願去用某色連結。維持現狀,討論改哪種綠色就是了。--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1日 (五) 20:30 (UTC)[回覆]
雙紅連結可以考慮放進小工具里讓用戶自由選擇。--安憶Talk 2021年1月2日 (六) 01:40 (UTC)[回覆]
其實不會不利閱讀和維護,看上去都一樣,只是浮標移過去的時候有沒有顯示的分別而已。維護方面,目前綠連當有建立頁面時會變成淺藍連,這反而不好找,如果改為變成綠連的話,那就明顯多了。—AT 2021年1月2日 (六) 14:04 (UTC)[回覆]
要浮標移過去的時候才知有沒有顯示的分別就晚了,要的是第一眼看到哪些是綠連才是;綠連當有建立頁面時會變成淺藍連,這反而不好找,這我同意,但不是轉成綠色,而是紅藍綠橙再加多一種內連色,例如黃色。--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2日 (六) 17:01 (UTC)[回覆]
一個小提醒,觸屏設備上沒有便捷的指針(:hover)…--安憶Talk 2021年1月2日 (六) 18:10 (UTC)[回覆]
我的意思是這種分別本身也不重要,至於淺藍色換成什麼顏色,我也無所謂。--AT 2021年1月4日 (一) 09:54 (UTC)[回覆]
不要再為綠鏈紅鏈鬥了,多少年了還在鬥,也不見他們會去寫條目消除紅綠鏈,做點實事。消歧義頁面已經是黃色了。--owennson聊天室獎座櫃2021年1月3日 (日) 16:22 (UTC)[回覆]
正確來說是橙色。--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3日 (日) 18:22 (UTC)[回覆]
(=)中立:摘下眼鏡看都差不多,反而是目前這款綠色在一片黑色文字中更顯眼。而且我是絕對想不到要考慮「沒戴眼鏡的人」的感受的。—MintCandy♫ 台州專題2021年新年賀詞 2021年1月7日 (四) 05:59 (UTC)[回覆]

各位不考慮其他方面,就「將#00af89改成#007a5e」這一點有反對意見嗎?--安憶Talk 2021年1月14日 (四) 01:58 (UTC)[回覆]

就「將#00af89改成#007a5e」這一點進行公示,2021年1月21日 (四) 15:24 (UTC)結束。--安憶Talk 2021年1月14日 (四) 15:24 (UTC)[回覆]
記錄:現暫有一位支持#007777、一位支持#229988,至少五位支持提議人給出的數值。--安憶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08:29 (UTC)[回覆]

考慮到個體對顏色的感知是比較主觀的,不可能讓所有人滿意。現提議將認同比較多的#007a5e作為默認色,並在參數設置中提供使用舊色的選項(如同現在的「以舊的黃/綠顏色和設計顯示差異」),如日後某位想使用其他顏色,可以自行使用用戶CSS調整。不知各位意下如何?--安憶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08:29 (UTC)[回覆]

附知@AT、@Artoria2e5、@Bluedeck、@Comrade John、@EdwardAlexanderCrowley、@MintCandy、@Owennson、@Sanmosa。--安憶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08:31 (UTC)[回覆]
不反對此處理。當然,如果社群認為需要重新考慮用色的話,007a5e和007777我都推薦。SANMOSA SPQR 2021年1月20日 (三) 08:36 (UTC)[回覆]
可以自行使用用戶CSS調整,那麼能否提供CSS在綠鏈方面的編碼範例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1月20日 (三) 08:39 (UTC)[回覆]
可以考慮提供,對於用戶在瀏覽條目時,只需一行.ilh-page a.new { color: 颜色值 }。--安憶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08:47 (UTC)[回覆]

結合上述新提議重新進行公示,2021年1月27日 (三) 09:17 (UTC)結束。我都沒想到改個顏色這種簡單的事情會討論近一個月。[開玩笑的]--安憶Talk 2021年1月20日 (三) 09:15 (UTC)[回覆]


本討論已經關閉,請勿修改。如有任何意見,請至合適的討論頁進行,並不要再次編輯本討論。
  • (-)強烈反對,提案已經關閉,但我仍要補充一個反對意見:
各顏色對比度對比
顏色 與白色對比度 與維基連結(#0645ad)對比度 與黑色文字對比度
#00af89 2.8 3.04 7.49
#007a5e 5.32 1.6 3.94

顯而易見,#007a5e除了與白色的對比度加深以外,與維基連結和黑色文字的對比度都明顯降低,尤其是與維基連結,已經低到了1.6。舉個例子,在條目日本寺院迭遭潑油事件#受損寺社中,其中的綠鏈在一片藍鏈中根本無法一眼分清。故表示強烈反對並要求撤回更改。通知@AnYiLinArtoria2e5AT:——BlackShadowG留言維基百科20歲生日快樂! 2021年1月29日 (五) 00:22 (UTC)[回覆]

參數設置里有使用舊顏色的選項。--安憶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1:26 (UTC)[回覆]
之前的顏色和其他顏色只是在正常人眼中差異明顯,在全/半色盲、色弱的眼中會很淡,並且這個群體比例並不低(體驗其中一種色彩感知的最簡單的方式就是以黑白模式去看,同時增加透明度)。--安憶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1:34 (UTC)[回覆]
也可以使用自定義CSS,我把用到之前顏色的腳本裡面寫死的顏色都換成了能讓用戶控制的class類,寫入.ilh-page a.new { color: 颜色值 }.ilh-tool { color: 颜色值 }即可。--安憶Talk 2021年1月29日 (五) 01:39 (UTC)[回覆]
安憶考慮色弱確實有意義。我使用https://pilestone.com/pages/color-blindness-simulator-1對本提議開始的部分截圖(要用還沒有存檔背景的舊版頁面!)做了一下測試,得到以下結論:
  • 兩種紅綠色弱/盲都會導致顏色看上去變灰,和可以正常看到的藍色較容易區分。其中舊色由於又淡又灰,較難閱讀。這應該是大部分的情況。
  • 藍色弱/盲會導致所有顏色都趨於藍綠相間的顏色(畢竟幾種連結顏色都沒有紅色成分)。其中舊色由於亮度特殊,更容易辨別,但對白色背景的對比度也有降低。
  • 單色視覺中,單藍視錐細胞視覺的結果類似紅綠色弱/盲的情況,而單視杆細胞的情況類似於藍色弱/盲的情況。
綜上,我認為現在的更改可以提高大部分視弱用戶的體驗,但應該向藍色弱/盲用戶和單視杆細胞無色視覺者推薦原有配色(或另尋配色——棕色、橘色怎麼樣?)。——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21年2月6日 (六) 13:49 (UTC)[回覆]

BlackShadowG對比度是基於亮度用來區分前景和背景的區別,和兩種顏色是否分的清楚沒有直接關係。衡量顏色是否容易分清的單位是顏色差異(ΔE)。請搞清相關概念再來。——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21年2月4日 (四) 06:35 (UTC)[回覆]

那淺藍連的問題,呢?-- Sunny00217  2021年2月4日 (四) 12:54 (UTC)[回覆]
那麼我沒搞清楚就不能來嗎?我的天。-- 2021年2月5日 (五) 09:25 (UTC)[回覆]
沒搞清楚確實就是不能假裝自己有「數據」,不然就是搞偽科學。Pseudo Classes,你自己試試把淺藍鏈#0645ad配合目前黑色文字的#202122代入計算器。你算好了之後跟我解釋一下你是怎麼分得清淺藍鏈和黑色文字的,然後再跟我說說這個和對比度的關係是什麼。——Artoria2e5 討論要完整回覆請用ping 2021年2月6日 (六) 13:26 (UTC)[回覆]

跨語言連結模板的偏好

[編輯]

現在維基百科上使用的跨語言連結有兩種,ilh(link-xx)和tsl。兩種跨語言連結模板的參數順序是不一樣的,在不少頁面中兩種跨語言連結都存在,有時候挺容易將參數寫反,維基百科是不是應該給出一個模板的偏好,儘量減少兩種模板的混用。 --𝓧𝓩𝓣𝓓𝓮𝓪𝓷𝕋𝕒𝕝𝕜2021年3月25日 (四) 21:49 (UTC)[回覆]

不認為需要限制,多種模板的設立和常用正因為編者習慣差異很大。寫自己偏好的,改其他人的連結時多檢查多預覽,或者換掉寫法。{{tsl}}支持省略中文條目名寫法,只填外文條目和顯示文本,ilh則不能。還有{{le}}、{{lj}}等簡寫捷徑,不熟悉肯定看不懂,源碼習慣沒法統一。--YFdyh000留言2021年3月25日 (四) 23:46 (UTC)[回覆]
link-xx理論上也可以省略中文條目名寫法,前提是中文條目名寫法和外文條目名寫法完全一致。日文類的我常常會這樣做。SANMOSA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 2021年3月26日 (五) 01:02 (UTC)[回覆]
不需要限制,閣下的情形是需要多接觸多練習,而不是限制他人的行為。--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1年3月26日 (五) 08:34 (UTC)[回覆]

Category:引用模板後大小超過限制的頁面

[編輯]

現在寫的尤利西斯·格蘭特因模板裡面的綠鏈,頁面編輯、保存巨慢,而且從剛開始寫就存在解析問題。

能否在解決上述技術問題前不要在模板裡面用綠鏈?頁面解析負擔大好多,上十萬字節的頁面基本上都有問題。但如果全部是紅鏈不管打開、編輯、保存都快多了,而且出現模板無法解析的情況會小很多。

如果實在不行那我考慮另外建模板吧,所有模板分紅鏈版和綠鏈版。--7留言2022年3月19日 (六) 13:46 (UTC)[回覆]

建議社群出台一項方針限制綠鏈的使用,避免條目過大造成訪問和編輯上的不便,比如規定模板大小超過一定字節後不得使用綠鏈,將模板體量控制在一個合適範圍內,或是給條目中的綠鏈數量設置一個硬性上限,達到該上限後編者即無法再加入綠鏈。許多條目頁底的導航模板都因超出大小限制而無法正常顯示,有必要對此問題集中討論一下。--蕭漫留言2022年3月21日 (一) 16:01 (UTC)[回覆]
應提升的是模板參數上限,而非限制綠鏈的使用。如果不提升編輯模板的地位、權益和榮譽,任何嘗試對模板的編輯行為設限,提升至類同條目般的,都是無理的。--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22日 (二) 10:25 (UTC)[回覆]
可以參考WP:模板限制關於「嵌套展開」的部分,這個我所知道對模板展開數影響較大。但是這涉及到「$wgMaxArticleSize」的調整,這個參數似乎同時控制原始碼的輸入字節大小,展開後大小、模板參數入參大小,08年這個解析限制設計時選了2MB,可能需要找當年的討論,但從防DDoS的話,輸入字節大小的控制這個是必要的,但基於「嵌套展開」和我們的模板應用的現狀,我認為是有需要分開設置,單獨提升展開後大小的設值。但可能需要技術開發的人去研究能開多大,我提過相應的問題(phab:T301308),但沒人回應過。——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2日 (二) 10:38 (UTC)[回覆]
如果現狀的話,想要Navbox等不展開超載,控制{{ilh}}等類似的可能是無奈的策略。——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2日 (二) 10:39 (UTC)[回覆]
另一方面也建議各位一同關注Category:引用模板後大小超過限制的頁面,我歸納起來大概有幾個問題:
  • 上面各位提的綠鏈(跨語言連結)過多,這個最常見
  • 模板語法尚有精簡空間。除了上述WP:模板限制裡以外的,還有:
  • 懸掛過多模板
如果我的修改有待改進,也請不吝指教。--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3月22日 (二) 14:45 (UTC)[回覆]
link-xx的wrapper設計就是造成容易觸發模板限制的元兇,navbox也有相同問題。--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31 (UTC)[回覆]
請教Xiplus前者有辦法改善嗎?後者的解法是使用{{NavboxV2}}嗎?--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3月24日 (四) 12:27 (UTC)[回覆]
換個問法,請教Xipluslink-xx跟navbox有辦法只靠調整模板自身語法、而非更換模板(例如說改用NavboxV2模板)的方式改善嗎?--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3月24日 (四) 12:27 (UTC)[回覆]
例如Special:Diff/46653006/70806470這樣,「展開後的引用大小」可減少約3分之1。--Xiplus#Talk 2022年3月25日 (五) 11:03 (UTC)[回覆]
可以,而且這也大致符合WP:模板限制提到的嵌套倍增問題。——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6日 (六) 09:08 (UTC)[回覆]
{{tsl}}也有同樣問題,應該是3倍引用大小?--Xiplus#Talk 2022年3月26日 (六) 10:42 (UTC)[回覆]
@Xiplus:,我認為可以替換為直接調用Lua模塊代替模板嵌套。tsl的方式可以將注釋標註「模板选择」的部分替換掉。——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7日 (日) 02:12 (UTC)[回覆]
但需要把link-xx的資料全部移到模組內。--Xiplus#Talk 2022年3月27日 (日) 06:00 (UTC)[回覆]
@Xiplus:,可能不用這麼複雜?{{Translink}}實際是重排參數順序的{{Internal_link_helper}},既然你在link-xx將調用{{Internal_link_helper}}模板部分轉為直接調用模塊,Translink看上去也可以,可能需要整合{{Langname}}的部分。——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8日 (一) 08:35 (UTC)[回覆]
可是語言名稱是保留在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en上面,應該需要把這筆資料移動到Module內?--Xiplus#Talk 2022年3月28日 (一) 08:34 (UTC)[回覆]
@Xiplus:,可以將語言名稱即{{Langname}}的處理移入Lua裡面,也可以減少多一層模板嵌入。——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8日 (一) 08:54 (UTC)[回覆]
@Xiplus:,好像分兩種情況:link-xx已存在的話,有使用{{lan}}(有模塊版本)的,這個可以整理一個集合來收集不同xx的lan集合數據;沒有link-xx的,會使用{{Langname}}(有模塊版本)生成,這個可以不用整理集合。——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8日 (一) 09:09 (UTC)[回覆]
如要修改模組,請留意一下模組:WikidataLink,裡面有直接call 到綠鏈模組內部的相關function 。從上次法國城鎮模板大爆炸拖垮維基伺服器基金會人員來本地直接刪法國城鎮模板後,被基金會要求應從wikidata抓資料之後,就已經大量投入使用了。—-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3月27日 (日) 09:03 (UTC)[回覆]
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這個維護分類相關語法去掉會怎樣?--洛普利寧 2022年3月27日 (日) 11:16 (UTC)[回覆]
@Lopullinen:沒用的,因為大部分的綠鏈根本不會輸出那段,且有輸出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這東東的模板多半被機器人替換引用掉了。問題是在「連結還綠的時候」的內文,可參考Template:Softsubst#使用方法就會知道他們都爆炸長了:「{{ilh|測試的內容|context for test}}測試的內容英語context for test
<span class="ilh-all " data-orig-title="測試的內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ntext for test"><span class="ilh-page">[[:測試的內容|測試的內容]]</span><span class="noprint ilh-comment"><span class="ilh-lang">英語</span><span class="ilh-colon"></span><span class="ilh-link">-{[[:en:context for test|<span lang="en" dir="auto">context for test</span>]]}-</span></span></span>
」,裏頭許多<span></span>都應須瘦身。--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3月27日 (日) 16:02 (UTC)[回覆]
<span class="ilh-all " data-orig-title="測試的內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語" data-foreign-title="context for test"><span class="ilh-page">[[:測試的內容|測試的內容]]</span><span class="noprint ilh-comment"><span class="ilh-lang">英語</span><span class="ilh-colon"></span><span class="ilh-link">-{[[:en:context for test|<span lang="en" dir="auto">context for test</span>]]}-</span></span></span>
可以看到「測試的內容英語context for test」當中「測試的內容」頁面不存在,因此壓根沒有輸出「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所以即使刪了「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綠鏈仍然是那麼肥。所以還是要想辦法給他瘦身,看看能不能讓小工具以更短的語法就能識別綠鏈(不知技術上有沒有辦法)。--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3月27日 (日) 16:05 (UTC)[回覆]
註:因技術問題,上述部分代碼已Subst,詳見Wikipedia:互助客棧/技術#Category:未完成替換引用的頁面。--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4月13日 (三) 15:41 (UTC)[回覆]
同建議提高模板展開後大小上限--Yinyue2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15:36 (UTC)[回覆]
我覺得問題這個條目不應該使用{{南北戰爭}}這個雞肋的模板,沒有導航的作用,資料量也過多。--Ghren🐦🕛 2022年3月24日 (四) 04:38 (UTC)[回覆]
我把美國共和黨模板(暫時)註釋掉以後就可以正常顯示了。—— Eric Liu 創造は生命(留言留名學生會 2022年3月24日 (四) 12:02 (UTC)[回覆]
如果「編輯、保存」原始碼就很慢,不是綠鏈、模板的問題,而是條目真的太長了(WP:SIZERULE)。--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09:09 (UTC)[回覆]
條目長的情況我很清楚會如何,畢竟上十萬字節條目我寫的超過任何十人總和,我上面說了那個是從一開始寫就這樣,你拿幾個綠鏈模板試一下就知道。--7留言2022年3月24日 (四) 10:30 (UTC)[回覆]
您說的應該是預覽時的問題,而不是編輯時的問題吧?--Xiplus#Talk 2022年3月24日 (四) 11:28 (UTC)[回覆]
單純為了避免模板限制,我還是建議恢復{{ill}}這個基於紅鏈的跨語言連結模板,相比綠鏈,用這個模板的頁面加載速度(似乎)能快很多。--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08:43 (UTC)[回覆]
這樣就沒有意思吧,模板限制始終是少數,沒有必要為了它們,倒退至這個舊式跨語言連結。--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0:00 (UTC)[回覆]
我覺得舊式連結+括號外語挺好的。我可以不動滑鼠直接看到原文,而且一看連結是de我不懂就直接跳過了--洛普利寧 2022年3月27日 (日) 10:09 (UTC)[回覆]
綠鏈的優越一直在這裏,只是站內機能追不上而已。--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0:07 (UTC)[回覆]
@Comrade John:我認為綠鏈有些時候是意義不明的。比如一個日本動漫角色只在阿拉伯語版有條目,且中文版認為它沒有關注度。該角色名字使用假名,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所以需要標註日文名。
條目中提到這個角色時:
  1. 應該標註日文原名以便對照。
  2. 不適合連結阿拉伯語維基。不能期望中文維基用戶看懂阿拉伯文條目(加入連結的編者可能也看不懂)。當初禁止跨語言直鏈的一個理由就是如此。
  3. 不適合加入紅色連結,因為它沒有關注度,不應該放紅鏈引誘讀者創建條目。
  4. 可能適合連結Wikidata。讀者可能看到他的基本信息,比如所屬作品、畫師等。
現行綠鏈問題有:
  1. 日文維基沒有條目,編輯無法連結日維,因此無法提示日文名。如果在綠鏈後標註日文,手機版會顯示「XXX(阿拉伯文:<阿文條目名>)(日文:XX)」的雙重標記。這對於一個全站級工具是不應該的。
  2. 讀者無法提前知道連結指向阿拉伯語維基,滑動滑鼠的結果是浪費時間。
  3. 綠鏈強制帶紅色連結,可能會亦引誘編者創建不合適的條目。但是沒有辦法去掉紅色連接。
之前討論我也留言問過,這種語種衝突的問題如何解決。您回復的是綠鏈行之有效,此問題不值得討論。有編輯是儘可能加綠鏈,但上述情況加綠鏈我認為並不是行之有效的做法。所以想問您,上述例子(如果不考慮技術問題)您認為怎樣做合適?--洛普利寧 2022年3月27日 (日) 10:59 (UTC)[回覆]
  1. 這是手機版問題,非綠鏈。「該角色名字使用假名,沒有統一的中文翻譯,所以需要標註日文名。」這是多此一舉,直接使用日文名,直至官方譯名出現就是。
  2. 滑動鼠標的結果是浪費時間。各有各看法吧。
  3. 有冇綠鏈,也會有編者創建不合適條目,故非綠鏈問題,而是編者不熟識方針吧。
所以,在小工具解決他們的問題吧,沒有必要為了少數,限制多數人的行為,這是倒退。--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1:19 (UTC)[回覆]
@Comrade John:感謝您的回應!這個問題我的想法是增加參數:
  1. 增加一個參數控制外語顯示文字,將「外語維基標題」和「外文標註」獨立開。(中文讀者無法辨識日文假名,而且ACG領域地區詞問題比較明顯;需要附註原文的情況確實不少)
  2. 小工具允許用戶定製js設定副語言,比如en, fr。然後優先連結設定的副語言,如果這兩個語言沒有條目就連結到wikidata。未註冊用戶可以考慮預設指向en或wikidata等。(就是感覺技術上不現實)
  3. 增加一個參數控制紅鏈的顯隱。
實際上第一個問題我之前提過,不過是有編輯認為參數太多會混淆。所以這個綠鏈的服務對象是讀者還是編者,我就比較困擾。畢竟英文維基是連WP:ACCESS這種細節都能立指引的。
另外按照現行WP:MOSIW,可能會得出WP:OVERTSL這樣的結論。當然這個結論和現實不符就是了。但MOSIW誕生時主要是為了規制[[:en:XXX]]直鏈,可能沒想到十年後會出現的各種新技術和各種解讀。所以我是認為,綠鏈要想做的更好,無論制度還是技術上,確實需要再重新討論一下。--洛普利寧 2022年3月27日 (日) 12:00 (UTC)[回覆]
這就是為何我推薦使用{{illm}}的原因。illm的好處有一下幾點:
  1. 直接以紅鏈顯示,讀者無需劃滑動滑鼠即可得知連結到哪個語言。且紅鏈與連結對於讀者而言並無二致,都是指中文維基百科不存在的條目,用兩種不同的顏色標註反而很奇怪
  2. 可以很大程度上節省頁面加載速度
  3. 可以同時連結多個條目,例如:神經胚​(英語;​俄語
  4. 可以直接連結到維基數據項,這在不確定哪個語言的條目質量更高時會顯得非常好用:神經胚​(其他語言
  5. 在不確定條目對應的中文名稱時(例如上方提到的沒有官方譯名的情況),可以只提供維基數據的ID:{{Interlanguage link multi|WD=Q575877}}——>神經胚​(其他語言,其顯示的文字由維基數據的label提供。這樣只需要有中文名稱時修改維基數據的label即可,可以有效避免「同一個外文條目,中文版的譯名卻不同」的問題。
且illm長期缺乏維護,很多英維的功能沒有引進,若維護完善後,優點可能更多。
雖然在綠鏈已經普及的今天,完全推廣illm的使用的可能性不大,但我還是希望綠鏈能向這個方向發展,這對中維幫助很大。--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4:10 (UTC)[回覆]
illm從視覺上不能分辯偽藍鏈,ilh和tsl能,這不利維護。--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18:10 (UTC)[回覆]
illm是直接以紅鏈顯示條目名稱,外語版連結是小字下標,我覺得維護上應該沒有問題。--BlackShadowG留言2022年3月27日 (日) 23:55 (UTC)[回覆]
可能需要測量數據來確定哪個展開量更好。illm看代碼複雜度(不少switch和if的解析器),感覺更容易觸發模板限制。ilh和tsl基本上消除了解析器調用,有一個涉及模板嵌套的問題,但有解決的可能。主要問題是裡面有大量的輔助標籤用於給ilh配套的7個樣式腳本用於重構顯示形態,這可能是必要的浪費。而移動版顯示的ilh應該是其原始輸出沒有通過配套的重構腳本處理過的真正輸出效果。——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8日 (一) 08:23 (UTC)[回覆]
link-en:Special:固定連結/70860289,預展開為810位元組;Interlanguage link multi:Special:固定連結/70860283,預展開為798位元組。相差不大,但如果在Special:展開模板對比原始輸出的話,Interlanguage link multi的效率不太好。——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3月28日 (一) 08:51 (UTC)[回覆]
上方的討論混雜了多個問題,大致總結:1.綠鏈是否影響了編輯和保存性能。2.模板超限是否值得和可能通過消除綠鏈解決。3.綠鏈哪些算濫用,是否要有政策限制用法與用量。4.其他模板/顯示效果是否比綠鏈更好。5.綠鏈是否可能在技術上改進以緩解當前問題。個人聲明,我是綠鏈使用和贊成者,但對向讀者提供綠鏈不置可否,僅贊成它對維基編者(和專業讀者)的維護作用。
  1. 問題1,我認為更多是條目過長或其他腳本(如語法高亮、其他擴展或綠鏈本身)的因素,綠鏈至多導致預覽結果較複雜而變慢。如果是綠鏈腳本性能問題,應能進一步優化。
  2. 問題2,我認為綠鏈濫用可能存在,但其維護性和說明性作用目前難以替代,單純移除綠鏈將影響說明性(對應和查閱相應主題外文條目)或布局變醜(默認顯示很長原文或大量存在如(英文)),條目過長、導航模板太多太大等問題同時存在。
  3. 問題3,值得討論一些案例和考慮一個指引,限制條目正文中不必要、短期內不會創建條目的綠鏈。對於導航模板中的綠鏈,值得單獨討論,影響更大但作用也更大,因其中不能提供上下文介紹。對於「短期內不會創建」的標準,可以基於主題的常見性(很常見而沒人建,綠鏈就可能不太有用),外文條目的熱門度(編輯量、瀏覽量)、新鮮度、條目質量等。
  4. 問題4,我記得討論過不止一次,並且數百人投票得出如今的折衷方案,再次爭論細節並改變現狀可能不現實,但用法和替代品可以討論和列明。
  5. 問題5,值得進一步研究,如盡力縮減展開大小或改變當前實現方式。另外有個想法,針對導航模板,是否可以用機器人自動生成不調用模板(亦不檢查條目是否存在)的偽綠鏈版本,作為模板子頁面(如/cache),必要時引用它避免占用模板配額。以及也想過將目前綠鏈各版小工具整合為一個用戶前端可切換顯示效果的小工具,固定用戶因此可能選用更多更理想的展示效果(上面討論有若干細節),但這需要較多技術資源。--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日 (六) 05:15 (UTC)[回覆]
[編輯]

如果能放棄目前的對未啟用任何「跨語言連結」小工具/未啟用JavaScript的用戶提供如「(英語:……)」的後綴連結,我想T:Internal_link_helper的輸出能節省約70%。注,「跨語言連結:光標懸浮時顯示Tooltip」目前對所有人(包括IP用戶)默認啟用。長度比較見此版源碼代碼原型(需後續開發)。有個問題是,其他效果也需改寫或放棄,Special:GadgetUsage顯示其他各版internalLinkHelper效果各有幾百人啟用、幾十人活躍,代碼改寫難度目測中等。另外,當前代碼所用的Tipsy庫已停更,基金會推薦用OOUI/Widgets/Popups代替。--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日 (六) 10:20 (UTC)[回覆]

我用的ilh是自己改的( ——魔琴 [ 留言 貢獻 ] 2022年4月3日 (日) 13:48 (UTC)[回覆]

已嘗試和確認目前各效果可以改用簡化後的輸出。輸出量對比:

原輸出
<span class="ilh-all " data-orig-title="测试的内容"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context for test"><span class="ilh-page">[[:测试的内容|显示文字]]</span><span class="noprint ilh-comment"><span class="ilh-lang">英语</span><span class="ilh-colon"></span><span class="ilh-link">-{[[:en:context for test|<span lang="en" dir="auto">context for test</span>]]}-</span></span></span>
新輸出
<span class="ilh-all" data-la="测试的内容" data-fc="en" data-fn="英语" data-fa="context for test">[[:测试的内容|显示文字]]</span>

@AnYiLinA2569875等有空看一下。文件較多,代碼放Github了。測試用頁面。代碼較亂需要整理與合併,網址構造部分待優化。修改後的小工具目前未做舊格式兼容,需要定個方案應對緩存刷新階段。--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3日 (日) 22:29 (UTC)[回覆]

另外,現有代碼其實可以整合到一個小工具里,只需弄一下界面,及遷移用戶設置/用戶重選。但或許不必要?--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3日 (日) 22:47 (UTC)[回覆]

原輸出(筆誤)原始輸出可以考慮用跨語言連結而非紅連?讓讀者有相關條目可以閱讀。--Xiplus#Talk 2022年4月4日 (一) 01:31 (UTC)[回覆]
小工具用data屬性替換成現有效果,變更不影響功能。如果用戶禁用JS/取消全部效果,那麼原版看到綠色的「紅鏈」及「(英語:context for test)」,修改後只有紅鏈。--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1:46 (UTC)[回覆]
如果指默認輸出跨語言連結,爭議比較大,小工具也得調整,我認為沒必要,懸停查看小工具是默認啟用的。--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1:49 (UTC)[回覆]
(!)意見後面的括弧X語「(英語:English)」理論上應該也可以由小工具輸出,或者讓使用者選擇哪種小工具功能--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4月4日 (一) 02:18 (UTC)[回覆]
修改後括弧部分是小工具輸出,見「新輸出」。如果指原「data-lang-name」,考慮過由腳本轉換,但本身不長、百餘項塞進代碼有點多,並或許牽扯到多種變體和維護問題,所以擱置了。「data-orig-title」也可能從連結中提取,但穩定性和兼容性可能下降,將增加維護成本。--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2:29 (UTC)[回覆]
我知道,對於有開啟小工具的人這個更改是無感的,我考慮的是App使用者(以及禁用JS等類似情況)。--Xiplus#Talk 2022年4月4日 (一) 02:23 (UTC)[回覆]
直接讓他們看到跨語言連結?有小工具的再「js」ing to 綠鏈--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4月4日 (一) 02:27 (UTC)[回覆]
App情況不了解。綠鏈和直接跨語言連結本就有爭議(應該可以翻那次大投票),上文也提過我對向讀者直接展示綠鏈存疑。原有的「(外文:條目連結)」我也覺得明顯增加了內容凌亂程度,對閱讀器用戶恢復最初的直接紅鏈促進創建似乎不成問題,而且閱讀器用戶可能只存了中文維基的離線鏡像。如果想輸出別的,我建議單開討論。--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2:39 (UTC)[回覆]
App情況不了解。綠鏈和直接跨語言連結本就有爭議(應該可以翻那次大投票),上文也提過我對向讀者直接展示綠鏈存疑。原有的「(外文:條目連結)」我也覺得明顯增加了內容凌亂程度,也許增加了對綠鏈的反感。對「閱讀器」用戶恢復最初的直接紅鏈促進創建也許不成問題?而且閱讀器用戶可能只存了中文維基的離線鏡像。如果默認輸出別的,建議單開討論,可邀請這些環境的用戶來談。--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3:14 (UTC)[回覆]
App的情況就是不開啟小工具的情況,因為現在的修改直接影響到不開啟小工具的結果,如果問跨語言連結跟紅連要保留哪個,我覺得跨語言連結是比較好的。--Xiplus#Talk 2022年4月4日 (一) 02:44 (UTC)[回覆]
非要說需求的話,我覺得T:ill的效果不錯,但字小是否不好點。跨語言連結誤點(看不懂、誤認為中維是翻譯站)和降低條目創建率這兩點問題很大。--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3:14 (UTC)[回覆]
@Xiplus:下文新增的效果如何,我覺得不會那麼亂和喧賓奪主。至於顏色,Mediawiki:common.js等是否生效?--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14:26 (UTC)[回覆]
我發現App似乎有載入部分的小工具,但綠連小工具沒有載入。--Xiplus#Talk 2022年4月5日 (二) 02:42 (UTC)[回覆]
綠連小工具沒有設計適配移動版網頁,所以設定為不載入。--Xiplus#Talk 2022年4月5日 (二) 02:44 (UTC)[回覆]
我試了試,Gadget-internalLinkHelper-cravix.js可以改寫適配zh.m.wikipedia.org界面。因改版方式未定,源碼非常亂,整理好再發。如果移動版可以用「滑鼠點擊時顯示Tooltip」,對默認輸出格式有什麼建議嗎。另外,我嘗試了不輸出任何「data-」屬性,小工具JS解析連結,但穩定性不如屬性寫出,代碼有點複雜。--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5日 (二) 07:21 (UTC)[回覆]
不好意思我不懂技術,請教一下這邊的討論跟上面提的「link-xx模板的wrapper」設計有關嗎?Template:Navbox的wrapper設計稍後也會討論嗎?--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4月5日 (二) 07:30 (UTC)[回覆]
Navbox的結構我不了解,可能無能為力。如果導航框中用了許多綠鏈,這邊會有幫助,否則無關聯。--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5日 (二) 07:35 (UTC)[回覆]
User:XiplusUser:Cwek請教一下這個討論還能繼續嗎?上面提的「link-xx、navbox模板的wrapper」設計如果沒太大問題可以先修改嗎?--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02:55 (UTC)[回覆]
正在觀望YFdyh000對縮小ilh代碼輸出量的考慮,無論是這個(還有配套的js腳本改寫和移動版的適配改造等),還是合併部分語言標籤到ilh的Lua代碼中,都需要管理員的編輯權限,所以只有想法,其他愛莫能助。——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13日 (三) 03:05 (UTC)[回覆]
@cwek迴廊彼端:如果能定案,公示,出現共識的話就能提出編輯請求請管理員編輯上列js、css、Lua等高風險全保護頁面。先改是不可能的,因為根據現行的相關《保護方針》此等修改「需要共識」,共識「需要公示」,公示「需要定案」,定案全體參與討論者的「初步共識」,上面看起來無論可行不可行皆未見可定案的初步共識。--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4月13日 (三) 03:11 (UTC)[回覆]
既然需要公示,有空我再弄一下吧,需要方便預覽的版本。之前在等更多技術層面意見,如是否放棄data屬性、與舊版模板的兼容性等。--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15:56 (UTC)[回覆]
(?)疑問:這種做法究竟到底是在減少伺服器端的執行開銷還是純粹繞避技術限制?究竟是在加快頁面加載速度還是拖慢頁面加載速度?
  • 原理上說,目前ilh的紅/藍/綠鏈判斷是通過後端代碼直接向內網的資料庫伺服器查詢來實現的。一方面wmf的反向代理伺服器會緩存形如https://zh1.bitforum.be.eu.org/wiki/<頁面名>的訪問請求,另一方面mediawiki的解析器也有緩存,以至於相關的Lua代碼只要執行一次,資料庫查詢只需要進行一次,就能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響應多個非登錄用戶對頁面的訪問需求。
  • 該修改方案等於是將相關的邏輯改由前端實現,默認啟用的前端代碼通過公網以向伺服器查詢頁面是否存在,從而輸出紅/藍/綠鏈。因此,訪問帶ilh的頁面時,瀏覽器的開銷必然會增加;通過外網查詢頁面是否存在也遠較目前後端代碼直接通過內網進行資料庫查詢來得慢,頁面加載速度也會變慢。這些暫且都不論。更要緊的是,wmf的反向代理伺服器是不緩存mediawiki api查詢請求的。換言之,採用這個方案之前,是「後端代碼執行一次,資料庫查詢進行一次」,就能滿足一段時間內多個用戶訪問頁面的需求;採用該方案以後,是「無論非登錄還是登錄用戶,只要訪問一次帶ilh的頁面,就前端相關代碼就得執行一次,就得向伺服器發起一次api請求查詢相關頁面存在與否——這些api請求因為不緩存的緣故,到最後都還是會被mediawiki代碼翻譯成資料庫的查詢請求。」
  • 所以,這個方案非但沒有減輕wmf運行mediawiki的伺服器乃至資料庫伺服器的開銷,在特殊情況下反而會令後者大幅增加——例如,如果一個帶有幾百個ilh連結的頁面上了首頁,或者因為各種原因熱門起來,訪問量一天好幾萬。即使按api請求可以10個頁面一起查詢來算,這就相當於訪問量直接變相翻了幾十倍,原先5萬一天,可能在伺服器那邊看來就是一天幾百萬。原先5萬一天的請求中90%以上都會在反代層面上終止(因為有緩存),現在變幾百萬以後還統統不緩存地進了運行mediawiki的伺服器和資料庫伺服器。--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13:22 (UTC)[回覆]
@Antigng:(無論新舊版)小工具並沒有向mediawiki api發出請求,紅/藍連都是在後端執行。--Xiplus#Talk 2022年4月13日 (三) 13:55 (UTC)[回覆]
撤回發言。--Antigng留言2022年4月13日 (三) 14:19 (UTC)[回覆]

  • 抱歉拖得有點久,說一下進展。一直考慮如何提供「預覽」供評測,以及版本切換期間的兼容性,目前做了一個整合的單js文件版本。穩定性是Alpha版本。需關閉現有的綠鏈小工具。然後瀏覽器中按F12-執行下列代碼(或者加入common.js):
mw.loader.load("https://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title=User:YFdyh000/Gadget-internalLinkHelper-one-dev.js");
  • 側欄會有一個「跨語言連結效果」供切換選項(使用HTML5本地存儲,暫不能跨設備同步)。現有頁面及效果應該正常運行。新版輸出代碼和預覽見此版本,或者[2][3]這兩個實驗站頁面。預期存在一些bug,架構等方面沒有太大的信心但看上去能用,期待有人幫忙。js代碼較長是含有舊版兼容代碼,模塊更替後可大幅刪減。移動版頁面已做兼容,加載腳本後應可以單擊查看綠鏈信息。「[英語]」可以變小和隱藏,如果能放入全局css/模板樣式並生效。默認效果、已過時的tipsy尚未完成重寫,代碼邏輯仍有些凌亂。沒有做設置遷移功能。懸停模式的連結顏色目前有bug。
  • 指標方面,參考上面提到的實驗站頁面的網頁元素/源碼。當前版本:「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47927/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775/2097152 bytes」,修改後版本:「Post‐expand include size: 81642/2097152 bytes Template argument size: 4775/2097152 bytes」,縮減67%(81642/247924=0.329)。站內的該頁面是「Post‐expand include size: 209649/2097152 bytes」,或許是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en直接調用模塊而不經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的功勞?--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25日 (一) 13:37 (UTC)[回覆]
    @YFdyh000:雖然快一個月了但我還是要吐槽一下,,一個$.when($.ready, mw.loader.using('mediawiki.util','jquery.tipsy','ext.gadget.site-lib'), mw.loader.getScript('https://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title=MediaWiki:Tooltips.js&action=raw&ctype=text/javascript')).then(...)不就得了 囧rz……--SunAfterRain 2022年5月24日 (二) 00:03 (UTC)[回覆]
    @SunAfterRain:因為這是現有數個小工具效果合併而來,最初打算單獨維護和修訂各效果,為了方便測試才整合了one版本,代碼清理合併是功能穩定後的事。jquery.tipsy也得在之後取消掉。--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24日 (二) 07:46 (UTC)[回覆]

無小工具環境下的輸出格式

[編輯]

見上文。如空缺條目——紅鏈,其他顏色的空缺條目空缺條目——直接聯到外文維基,空缺條目(外文條目名)——不帶語言名、可能與後面已有括號重複,空缺條目英語——T:ill,等格式,是否有優劣,是否替代純紅鏈。--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03:14 (UTC)[回覆]

再一種效果:顯示文字[英语]顯示文字[英语]--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14:26 (UTC)[回覆]
我是認為應該對讀者(未註冊用戶)生成一個效果,無論有無小工具。所有編者都以這個為前提使用模板。個人來看:
  • 連結外維時,「空缺條目英語版」比較靈活,後面再有括號顯示出來也說得過去。(小中括號、上標下標、加不加「版」字可以再議)
  • Wikidata是多語言環境有中文,可以考慮直鏈。
  • 或者模板加入參數控制效果。比如你認為這裡直鏈英文版有利於排版,那就調參數設成直鏈enwp。這裡只用考慮操作對典型中文維基讀者是否有利,不用考慮維護是否方便。維護人員認為這樣創建條目麻煩,設js把這類操作打回綠鏈popup便是。
--洛普利寧 2022年4月4日 (一) 17:58 (UTC)[回覆]
或者就是只套一層默認沒有效果的HTML。比如{{ilhx|[[aaaaa]]|en:XXXX}}對讀者就效果是aaaaa{{ilhx|aaaaa|d:Q123456}}對讀者效果是aaaaa。然後編輯和高級用戶在js里設置:比如我只會英語和日語,那就當項目有英文版和日文版時綠鏈彈窗;我專注維護Wikidata,那就全部指向d站等等。--洛普利寧 2022年4月4日 (一) 18:24 (UTC)[回覆]
類似紅鏈方案,也是第一版方案。但上一節中Xiplus認為App讀者(不支持小工具)需要跨語言連結。按語言隱藏、凸顯等可開發單獨的腳本/CSS解決。--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18:32 (UTC)[回覆]
我是認為中文維基不要對普通讀者到處貼跨語言連接。一兩個拿不準的翻譯為避免誤導讀者,貼個連結方便對照也就OK。(此處是希望讀者通過信息框生卒年份定位人,不是期望讀者真的讀一篇外文維基條目;實際這裡連Wikidata更合適)en:Elections in Germany這種沒有翻譯難度的短語,真的就不要給讀者跨維基連結了。現在綠鏈對讀者用的太濫了。但現在編者模式和讀者模式分不開,結果就是編者把適合自己的效果強加給讀者了。--洛普利寧 2022年4月4日 (一) 19:03 (UTC)[回覆]
感謝回應。現有效果來說,未註冊用戶及默認設置是綠鏈懸停提示,沒有小工具的場景下則是(語言:外文名)的後綴。small和括號也是個選擇,下標我這裡看有點錯位感,但我認為[]更節省空間且不會與後文的括號重複。鏈Wikidata是ill效果,功能更多但會否不習慣,以及可能因技術原因暫不可行(如何查Q編號)。參數控制可行,但整體調整不如直接改模塊,有按模板或上下文調整效果的需求和意義嗎,將增加編輯戰。JS控制就是小工具/做界面,但本章節主要討論無JS環境下的效果。原有效果源碼太長了,顯示我也認為比較冗餘。--YFdyh000留言2022年4月4日 (一) 18:27 (UTC)[回覆]
@YFdyh000:①{{WikidataEntity}}可查詢Q編號;②若持有Q編號可查詢對應條目,此功能幾年前已實作於綠鏈{{Link-wd}}中例如「{{link-wd|Q107002031}}」→「雪菲維基數據所列Q107002031」;③持有Q編號和P編號都可以查詢相應中文名稱;④「鏈Wikidata是ill效果」並非,兩年前已有{{WikidataLink}},是「ilh效果」,例如「{{WikidataLink|Q107002031}}」→「雪菲維基數據所列Q107002031」。以上。若上一節ilh優化有結論,{{Link-wd}}、{{WikidataLink}}基本可以立即跟進。-- [雪菲🐉蛋糕🎂]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4月13日 (三) 03:25 (UTC)[回覆]
我支持紅鏈下標的形式,至少是在APP端。目前APP端「(語言:外文名)」顯示方式很有迷惑性,私以為在一般人理解來看,「AAA(英語:BBB)」會讓人理解為「BBB」是「AAA」的英文名,但在使用中很多的情況下都不是對應的,例如「角色(英語:List of The Last of Us characters)」這種中英文對應不上的可能會讓新來的讀者感到迷惑。此外,讀者只需要知道「這個東西在其它語言版本有條目」即可,而不需要知道「其它語言版本的條目叫什麼名字」。綜上,我認為紅鏈下標的形式能解決這些問題。--BlackShadowG Pray for Ukraine 2022年4月14日 (四) 12:58 (UTC)[回覆]
支持紅鏈下標,至少在文檔流內。大家可以試試當一個短綠鏈不幸正好位於換行的位置上的時候會有多難看。 --MilkyDefer 2022年4月16日 (六) 05:45 (UTC)[回覆]
提醒一下,測試的時候不要忘記測試在維基百科Android和iOS App中是否正常工作。--Tranve () 2022年5月9日 (一) 13:54 (UTC)[回覆]
暫未測試相關環境,但與移動版網頁+模擬觸控應該相差不多?截至目前,沒有人進一步參與測試和給出意見,所以開發暫時擱置,我不確定是否有人不同意這種方案。--YFdyh000留言2022年5月9日 (一) 14:32 (UTC)[回覆]

Translink直接呼叫模組的patch已完成:Template:Translink/sandboxModule:Ilh/sandboxModule:Ilh/data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en/sandbox,測試樣例請見Template:Translink/testcasesTemplate:Internal link helper/en/testcases,cc User:Cwek。--Xiplus#Talk 2022年4月25日 (一) 15:45 (UTC)[回覆]

@Xiplus:,測試過沒異常的話就更新吧。——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5日 (一) 23:29 (UTC)[回覆]
  1. 會否影響已啟用任何「跨語言連結」小工具的用戶的綠鏈和偽藍鏈的顯示 ?
  2. 會否影響Translink和Internal link helper的原代碼輸入 ?
  3. 可以減少幾多「展開後的引用大小」 ?
  4. 頁面編輯、保存、解析問題會否有所改善 ?--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4月27日 (三) 08:12 (UTC)[回覆]
    1. 不會。 2. 不會。 3. -35%。 4. 不會、不會、會。--Xiplus#Talk 2022年4月27日 (三) 08:21 (UTC)[回覆]
請教User:Xiplus我這邊Template:Translink/testcases倒數兩項的舊版顯示「{{ilh|lang={{langname|aa}}|lang-code=aa|1=Test2|2=Test2|d=|nocat=}}」、「{{ilh|lang={{langname|aa}}|lang-code=aa|1=測試2|2=Test2|d=|nocat=}}」,是否有些問題呢?--迴廊彼端留言2022年4月27日 (三) 11:55 (UTC)[回覆]
就是現行版本有bug。--Xiplus#Talk 2022年4月27日 (三) 12:10 (UTC)[回覆]
我不知道為何Cwek要這樣設計Special:Diff/42823985。--Xiplus#Talk 2022年4月27日 (三) 12:12 (UTC)[回覆]
@Xiplus:我也忘了……大概就是如果已經存在link-XX的就復用(有對應已配置的語言信息),如果沒有的話,就利用{{langname}}來生成,然後需要依靠模塊:langname來解決?這部分也是參照改動前的調整。——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7日 (三) 12:49 (UTC)[回覆]
這個我知道,但為什麼要使用{{!}}?--Xiplus#Talk 2022年4月27日 (三) 13:12 (UTC)[回覆]
{{#ifexist:Template:link-{{{1}}}
|link-{{{1}}}<!--快捷模板-->
|ilh{{!}}lang={{langname{{!}}{{{1}}}}}{{!}}lang-code={{{1}}}<!--通用模板-->
}}——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7日 (三) 13:19 (UTC)[回覆]
但是把這個按照正常使用又是沒問題的。扔到Special:展開模板也是能跑的。 囧rz……——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7日 (三) 12:52 (UTC)[回覆]
@Cwek,沒有:Special:PermaLink/71346024。--Xiplus#Talk 2022年4月27日 (三) 13:11 (UTC)[回覆]
有可能是當時沒測試覆蓋到,但思路是通過ifexist判斷,是的話輸出link-XX,不是的話輸出後面ilh+參數lang和lang-code的的部分。如果不用{{!}}的話,管道符會成為ifexist的參數分割。——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7日 (三) 13:19 (UTC)[回覆]
或者剛好把這個部分在這個調整給修復了。——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4月27日 (三) 13:26 (UTC)[回覆]

七天已過,所以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5月1日 (日) 20:32 (UTC)[回覆]

已部署。--Xiplus#Talk 2022年5月3日 (二) 14:39 (UTC)[回覆]
強制刷新了Category:引用模板後大小超過限制的頁面,數量從240下降到227。--Xiplus#Talk 2022年5月3日 (二) 15:20 (UTC)[回覆]

是否依然有必要保留「Template:(語言代碼)-link」系列重定向(比如Template:en-link)?

[編輯]

經過本站多年對ILH系列模板的使用指導,我發現幾乎沒人能把{{link-(語言代碼)}}寫反,頂多遇到個別幾例後續參數寫反的人(估計是{{tsl}}控的後遺症),-link系列存在感至少本人未曾感受到,所以我希望未來某一天徹底棄用並使之走向提刪,但因為牽涉早期創建者人數眾多,故冀希望於在VPT先達成棄用共識再行行動。--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6月15日 (三) 06:07 (UTC)[回覆]

刪除了是不是可以減輕伺服器負擔?可以保留下來,或者不排除會突然習慣用link-X。——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6月15日 (三) 06:21 (UTC)[回覆]
未見刪除必要。T:En-link有5652個鏈入。--YFdyh000留言2022年6月16日 (四) 22:15 (UTC)[回覆]
傾向於希望清理。--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6月17日 (五) 05:18 (UTC)[回覆]
(?)異議WP:沒壞別修。如果問題沒有真正的發生,試圖解決這個虛構的「問題」對維基百科沒有效益。我們不該浪費時間和精力假想一個虛構的問題,再想辦法解決它。 請問使用{{link-XX}}造成了甚麼問題?Wikipedia:不要擔心性能。所有東西都不是問題。-- 今晚 我想來點 [雪菲🐉蛋糕🎂] 配 [娜娜奇🐰鮮果茶☕](☎️·☘️2022年6月17日 (五) 06:45 (UTC)[回覆]
@A2569875:同下面看法,我所諮詢的是{{XX-link}}(語言代碼後面-link後綴),跟link-XX系列(link-前綴加語言代碼)毫無關係,您應該重新審題。如果一個重定向的建立不是為了方便ta人使用,那麼創建ta幹什麼呢?只是覺得重定向好玩麼?--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6月21日 (二) 07:30 (UTC)[回覆]
除非壞了,否則必要性不大。——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2年6月17日 (五) 06:35 (UTC)[回覆]
的確壞了,不過例子不在維基百科上,而是維基詞典上。--Liuxinyu970226留言2022年6月21日 (二) 05:48 (UTC)[回覆]
(!)意見,我記得{{link-en}}系列以前是為了替換當時泛濫的「[[某某某]]([[:en:something else|something else]])」等外標式跨語言連結,而{{tsl}}則剛好用來替換「[[:en:something else|某某某]]」之類的隱藏式的跨語言連結,兩種模板結構剛好分工互補,Cewbot討論 | 貢獻)好像也還在使用?——白布飄揚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16:38 (UTC)[回覆]
不知module:ilh能不能自動判讀內鏈與外鏈,這樣就不必糾結其位置了。——🤔白布飄揚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17:06 (UTC)[回覆]
假如真的廢止這些模板,對於cewbot來說只不過少處理這種類型的模板,實際上並無影響。--Kanashimi留言2022年6月18日 (六) 21:33 (UTC)[回覆]
或許可以做個模板像{{iw|:en:Example|例子}}這樣「自然地」輸入參數。--洛普利寧 2022年6月19日 (日) 08:11 (UTC)[回覆]
假如要加新模板,煩請聯絡一下這邊。--Kanashimi留言2022年6月19日 (日) 20:49 (UTC)[回覆]
tsl已經很好了。容易順手誤寫為[[:en]]--YFdyh000留言2022年6月20日 (一) 01:45 (UTC)[回覆]
甚麼因素令閣下將維基詞典的問題,放到維基百科談 ?--約翰同志-條目裱糊匠留言2022年6月21日 (二) 11:47 (UTC)[回覆]
我猜可能是因為那邊沒多少人活躍吧?--Txkk留言2022年6月22日 (三) 06:41 (UTC)[回覆]
@Liuxinyu970226 有什麼這邊可以幫忙的嗎?--Kanashimi留言2022年6月23日 (四) 23:30 (UTC)[回覆]

此模板如何移植到其他wiki

[編輯]

我看了一下這個模板的代碼,應該是要用到js的,我想移植未Lua化之前的版本到fandom的wiki,請問除了wikitext和css代碼,還需要怎麼做?--Hzt0208042508415531 tw留言2024年8月29日 (四) 08:23 (UTC)[回覆]

@Hzt0208042508415531 tw,將oldid=40122947或之前的wikicode,弄出來另開一頁,用Special:導出頁面導出,看一下需要用到哪些模板。涉及模塊的調用請自行改寫替換來導出。需要用到css和js應該都在Special:小工具找對應的「跨語言連結」的都有,大概就這麼多?——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8月29日 (四) 09:10 (UTC)[回覆]
好的,鄙人已經收到,有空將會試試看。--Hzt0208042508415531 tw留言2024年9月2日 (一) 12:34 (UTC)[回覆]

請求為{{ilh}}輸出中的括號增加class以便CSS選擇

[編輯]

各位好,我目前正在改進本站的跨語言連結小工具。中途產生一個需求,需要使用CSS僅隱藏括號,如果給括號單獨增加class的話實現起來會簡單很多。於是請求社群作出以下更改:

<span class="ilh-all" data-orig-title="水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Water">
  <span class="ilh-page">
    <a href="/w/index.php?title=%E6%B0%B41&amp;action=edit&amp;redlink=1" class="new" title="水1(页面不存在)">水1</a>
  </span>
  <span class="noprint ilh-comment"><span class="ilh-lang">英语</span>
    <span class="ilh-colon"></span>
    <span class="ilh-link">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er" class="extiw" title="en:Water">
        <span lang="en" dir="auto">Water</span>
      </a>
    </span></span>
</span>

改為

<span class="ilh-all" data-orig-title="水1" data-lang-code="en" data-lang-name="英语" data-foreign-title="Water">
  <span class="ilh-page">
    <a href="/w/index.php?title=%E6%B0%B41&amp;action=edit&amp;redlink=1" class="new" title="水1(页面不存在)">水1</a>
  </span>
  <span class="noprint ilh-comment">
    <span class="ilh-paren"></span>
    <span class="ilh-lang">英语</span>
    <span class="ilh-colon"></span>
    <span class="ilh-link">
      <a href="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ter" class="extiw" title="en:Water">
        <span lang="en" dir="auto">Water</span>
      </a>
    </span>
    <span class="ilh-paren"></span>
  </span>
</span>

以上。--碟之舞📀💿 2024年11月26日 (二) 09:05 (UTC)[回覆]

@Diskdance有沒測試過是否影響ilh相關的8個小工具的渲染處理?見MediaWiki:Gadgets-definition的「internalLinkHelper-」配置。機器人不確定有沒影響(Category:有藍鏈卻未移除內部連結助手模板的頁面,),要諮詢機器人操作者。——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1月26日 (二) 09:13 (UTC)[回覆]
@Cwek:看了一下小工具不會有影響。@Kanashimi:想問一下這樣更改是否會影響機器人?--碟之舞📀💿 2024年11月26日 (二) 10:22 (UTC)[回覆]
沒有影響。--Kanashimi留言2024年11月26日 (二) 22:56 (UTC)[回覆]
申請了保護修改。——Sakamotosan路過圍觀 | 避免做作,免敬 2024年11月27日 (三) 00:24 (UTC)[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