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錢履和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錢履和
大清四川省鄰水縣知縣
籍貫雲南省昆明縣
字號字勱生
出生乾隆五十六年五月二十三日巳時
逝世道光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巳時
親屬父錢懋齡
出身
  • 嘉慶二十四年己卯科舉人
著作
  • 《盥吟日草》一卷
  • 《錢勱生詩鈔》二卷[1]

錢履和(1791年6月24日—1849年2月12日)[2],字勱生[3][4]雲南省昆明縣人,嘉慶二十一年(1816年)優貢、二十四年己卯科(1819年)舉人[5]。歷署新都縣知縣[6]。道光十八年(1838年)任順慶府鄰水縣知縣[7]。道光十八年閏四月補四川安岳縣知縣[8]。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加同知銜[9],卒于道光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巳時,享年五十九岁。

註釋

[编辑]
  1. ^ 『錢勱生詩鈔二卷。清錢履和撰。履和,字勱生,昆明人。嘉慶己卯舉人,官安岳縣知縣。卒於任,士民為建祠,曰留清亭。《滇詩嗣音集》錄二十五首。此二卷多於役西藏時作』。《新纂雲南通志》四
  2. ^ 『按雲南省圖書館藏錢履和《勵生詩稿》鈔本不分卷一種,計二冊。第一冊即「前冊」,卷首收有黃琮所撰《皇清誥授奉政大夫同知銜四川安岳縣知縣昆明錢公墓志銘》,及戴綗孫所撰《皇清誥授奉政大夫欽加五品銜四川知安岳縣錢君墓志銘》等。前者記載其生卒年如下:「君生於乾隆五十六年五月,卒於道光二十九年正月,享年五十有九。」。後者記載生卒日期尤其具體:「君卒道光二十九年正月二十日巳時,距生乾隆四十五年五月二十三日巳時,春秋五十有九。」。兩篇墓志銘對其卒年及享年的記載相同,生年則明顯有歧義,一為「乾隆五十六年」,一為「乾隆四十五年」。如以享年「五十有九」推算,錢履和當生於「乾隆五十六年」,後者「乾隆四十五年」的說法疑為筆誤。關於這一生年,集內還可以找到佐證。第二冊即「後冊」《夜夢香士,醒即得書,枕上賦詩一首即寄,時三月廿有五日》一題,有「君年只今方五十,我年五十倏過二」之句。前數第八題為《唐二明府……於癸卯二月朔七日匹馬西來……知必能代展一籌也》,後數第三題為《立夏》。詩以時序,作於道光二十三年,由此逆推可得其生年。』。『《清人詩文集總目提要》訂補-以雲南作家為中心』。《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年第5期
  3. ^ 『滇南昆明錢履和。舉人。大挑知縣。從弟炘和。乙未進士。即用知縣。俱分發來川。履和字勱生。補安岳。忻和號香士。補郫縣。嘗以其先人南村先生澧墨迹屬爲作跋。按先生乾隆辛卯進士。通政司副使。視學湖南。操守嚴厲。待諸生如子弟。書學顔米。得其手迹如獲拱璧。工詩七律。似空同滄溟和人荆州詩云:夔門東下接荆州;不盡濤聲日夜流;野次天分鶉尾闊;門高山磔虎牙秋;雄都峙楚規南幸;重鎭窺吳號上游;請向昇平論形勝;江花睡穩一沙鷗。送輔臣宗兄赴平魯兼寄望峰:馬鳴夜火戒征車;北出居庸百里餘;雲勢九邊臨塞慘;雪痕三月冒沙虛;民耕斷磧時登粟;官坐空衙或藝蔬;隔面十年家萬里;莫驚相視鬢斑如』。《聽雨樓隨筆》卷七。濟南王培荀雪嶠輯
  4. ^ 『昆明錢姓,明清兩代有錢世賢錢士雲錢灃錢學彬錢炘和錢來商錢文驥錢鴻逵共八人考中進士,有數十人考中舉人。……。錢懋齡,原名簡,字敬以。清嘉慶三年(1798年)戊午科舉人。性孝友,嘗為季弟償逋負數百緡。兄女少孤,撫育而擇婿嫁之如己女。叔父官廣文,老而失明,罷官後,僦屋以居,月奉之薪米,授從弟以經。從兄卒,迎寡嫂及遺孤育於家。凡地方建義學,設卷金,周貧恤嫠掩骼諸善舉,皆懋齡倡之。錢履和,字勵生,錢懋齡之子。清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已卯科舉人,官至四川安岳縣知縣。有詩二卷傳世,他的《新津道中感事四首》充滿了憂國憂民的思想,其中的第二首尤為突出:「國所寶為民,民所天惟食。有食民乃育,無民國奚立!比聞川北民,三載難飽吃。重以去年水,窮檐飢且溺。普州八萬戶,何幸有儲集。父老競登堂,長吏多清白。豐稔歲由天,縣官果何德。天功不可貪,吏職惟恐失。所願崇節儉,三年耕餘一。圖匱貴於豐,庶免澤雁集。」』。《昆明的科舉家族》(上)。張佐
  5. ^ 『嘉慶己卯科。……。錢履和,懋齡子,仕終四川安岳縣知縣。』。[光緒二十七年刊本]《昆明縣志》
  6. ^ 『新都縣『寶光禪院』匾嵌於寶光寺山門殿橫額,為寺門第一額,金字黑底,上款題「道光歲次乙未年仲春月」,下款為「署新都縣事昆明錢履和書」』。何江林著。《寶光寺匾額鑑賞》。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11。第5頁
  7. ^ [光緒]《鄰水縣續誌》
  8. ^ 『隆康。安岳縣。中缺。……。知縣加一級。錢履和。雲南昆明人。己卯。十八年又四月補』。[京都榮祿堂刊本]《大清縉紳全書》道光二十年冬
  9. ^ 「又奉諭旨:前據寶興奏官紳捐輸經費,懇請獎勵,當交該部議奏。兹據該部查照章程,開單呈覽。該官紳等踴躍輸將,自應分別加恩,以昭激勸。四川綿州直隸州知州徐懋績,著以知府雙月選用,先換頂帶,免其離任,仍給予加一級。甘肅蘭州道郭夢齡,著給予加五級。四川什邡縣知縣姜吉兆,著以直隸州知州升用,免其離任。忠州直隸州知州奎光,著以知府雙月選用。宜賓縣知縣葉朝采,著以直隸州知州陞用。西昌縣知縣喬用遴、達縣知縣白榮宰,均著以知州陞用。綦江縣知縣金渭鏐,著以知州不論雙單月選用。奎光、葉朝釆、喬用遴、白榮宰、金渭鏐均著先換頂帶,免其離任,白榮宰仍給予加二級。四川試用通判鄭安仁,著以知州不論雙單月選用。郫縣知縣王覺、灌縣知縣史致信、永川縣知縣胡筠、射洪縣知縣蕭淦,均著以直隸州知州雙月選用,先换頂帶,免其離任。江油縣知縣桂星、威遠縣知縣沙芹生、安岳縣知縣錢履和、定遠縣知縣李和春、蒼溪縣知縣毛俊章、江安縣知縣舒辰會、俱著賞加同知銜。候選通判衞璜書,著以知縣不論雙單月選用。俟得缺後賞加知州銜。監生王伯濤、著以知州不論雙單月選用。監生耿斯立、附貢生吳章郇、均著以通判不論雙單月選用。耿斯立仍加二級。紀錄三次。四川新都縣典史錢濤、附生李德溶、監生劉希瀛、均著以知縣不論雙單月選用。河南候補府經厯朱纘,著俟服闋後以知縣雙月選用。監生德本、董保璧、均著以知縣雙月選用。監生汪鳳翽,著以太常寺典簿雙月選用。監生陳國彥,著以布政司經厯分發四川補用。監生劉煇,著以鹽大使分發兩淮試用。監生徐溥,著以鹽大使歸捐班前選用。監生福祥,著以筆帖式選用。四川丹稜縣典史王應瑞,著開缺以縣丞分發四川歸捐班前先用。附貢生舒壽喜,著分發四川以縣丞補用。廩生劉煥堂、增生廖樹三、附生周榮章,均著以復設訓導遇缺即選。監生王世勳,著以道庫大使分發四川儘先補用。四川試用從九品沙藻生,著歸本班儘先補用。四川試用從九品孫裕渭,著分缺間用。四川試用未入流章浩,著歸捐班前先用。議敘未入流蘇積崧,著以未入流分發四川,歸議敘班補用。候選從九品沈文鏡,著分發四川,歸豫工頭卯補用。候選未入流孔繼鈺,著分發四川,歸酌增二卯補用。候選未入流周禮崇,著歸本班儘先選用。候選未入流孫福祥,著分發四川,歸豫工二卯補用。監生劉希洙,著以從九品分發湖南。儘先補用。監生郝萬章,著以未入流分發四川,歸捐班前先用。監生程慶生,著俟服闋後,以未入流分發四川。補用。監生陳毓琮、吳春焯、嚴麗正,均著以從九品不論雙單月選用。監生薛錦文、李幼惇、朱如淵,均著以未入流不論雙單月選用。四川候補同知承安,著給予加二級。梓潼縣知縣周樹棠、遂寧縣知縣徐鈞、蓬溪縣如縣吳章祁、大邑縣知縣卜葆鈖、南部縣知縣王瑞慶、石泉縣知縣魏敬儀、候補知縣同知銜濮詒孫,均著給予加二級。資陽縣知縣魯逵,著給予加一級。監生陳玉墉,著給予州同職銜。監生李長華,著給予布政司理問職銜。俊秀李國英、李騰鳳、杜廷周、劉錫、劉鈞均著給予從九品職銜,考選從九品藍中琦,著以從九品分發雲南補用。該部知道。單併發。」,《清宣宗起居注》卷七十八道光二十五年五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