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稿:东头角(学甲)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2月8日由Talimu0518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您所提交的草稿仍需改善。在2024年11月20日由Tisscherry (留言)审阅。 如何改善您的草稿
|
东头角是台湾台南市学甲区的一个传统地域名称,是旧时学甲十三庄中洲庄内的聚落角头头之一,其境内角头庙为慈福宫,属于学甲慈济宫八个选举区中的西部郊区,目前行政区规划为学甲区光华里,聚落中以邱姓为大姓。[1][2]
地理位置与交通
[编辑]聚落位置在中洲庄头东边,惟中洲庄地区因后来不断有居民移入,故行政所属区域常变更,因而目前的东头角聚落位置较不明显,目前聚落范围大抵在南174号道路7K前后。[3]
南市174号线道路在经过了二重港的竹围仔之后,便进入了学甲地区的境内,聚落于174号道路的6K+900M处,而由道路由西往东将整个地域分成3大生活地区,即:中洲、学甲、山寮等3个生活地区,东头角则位于其中的中洲地区。[3]
聚落脉络
[编辑]初期的东头角为邱姓的先祖所开垦,因聚落位置在中洲庄头的最东边,因而此聚落又称之为东头邱。[4]台湾光复初期曾设村名为东和村,之后因1968年学甲升格为镇故此地又改为东和里,原属于民吉里为中洲四里之一,位于中洲庄头东边,惟1982年时在现代行政区的归属画分则又并入光华里,因此东头角为光华里最南边的传统聚落,但同时东头角是一个历史性的传统聚落。至于光华里,旧时俗称为过港仔,其原因为此里隔着一大排水沟,此地形犹如一个小港仔且又与中洲部落相连系,两地间需靠渡河予以相通,故而此地又称为过港仔。之后因在台湾光复后本地第一任的里长,其家族经营一个剧团名称为光华兴歌剧团,故而过港仔便依此又改名为光华,对应现代化的行政区分自然也称为光华里。[5][1][6]
在传统聚落未消失前,部分东头角邱姓族人移垦于北门区的芦竹沟,逐渐形成一个血缘性组织,并组成的宗族团体或祭祀公业,这些单位也就为该地主要的血缘团体,祭祀公业在庄头中的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一个家族性团体,基于此因素东头角的邱仔角名称也就形成。[7]
宗教
[编辑]慈福宫为东头角聚落的角头庙,又称为姓邱仔庙或者姓邱庙,主祀有李府千岁、池府千岁与文衡帝君(关圣帝君)等神祇,岁时以李府千岁圣诞为主要祭典,另陪祀神祇有注生娘娘、文殊菩萨、山西夫子、猛虎大将、福德正神、吴府千岁等。[8][3][5][2] 慈福宫初于日昭和10年(1935年)创建公厝,之后又于1935年由庄民邱三财、邱章、邱朝成、邱文桃等发动重修,并订立庙名为慈福宫,今日南方式样的庙宇形式为1968年时所重建。此外,庙宇北侧为南台湾第一团高跷阵所在地,是邱土侧、邱文中两兄弟创团于1954年前后,此团也是台南地区成立最早的高跷阵,原属于慈福宫参加学甲上白礁的专属阵头,后来因应聘各地表演逐渐增多而成为职业阵头,目前亦获得文化部列为国家重要民俗文化。[9][10][11][12][13]
宗祠
[编辑]中洲陈姓的“陈桂记大宗祠”坐落于东头角聚落的庄头东边,因宗祠的四周皆为空旷的田地,故而成为了当地最醒目的建筑地标。宗祠建于1961年,祠内供奉著学甲开台始祖陈一贵,以及其祂陈氏历代先祖的神主牌位,同时其内也奉祀著开漳圣王(陈元光),宗祠于1996年时曾经过增建祠前牌楼,及至2000年时又再次进行扩建并将原有的建筑物重新做整修。[4]中洲地区的陈姓家族其产业颇大,因此宗祠最早采便采以管理长制度,起初是族人中的陈顺治担任,其次为陈河南担任再来便是由学甲的闻人陈华宗。在管理长制度行之多届之后,继而又改成立董事会其首届会长为陈哮,后又于2003年初又再次改为财团法人制度至今,族人中陈连益为首届董事长。[3]
参考资料
[编辑]- ^ 1.0 1.1 臺南市里鄰編組及調整 : 學甲區 13. 台南市学甲区公所.
- ^ 2.0 2.1 黄, 文博. 南瀛刈香誌. 台南: 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1994: 25–29. ISBN 957-00-2651-0.
- ^ 3.0 3.1 3.2 3.3 黄, 文博. 174山海戀-從蘆竹溝到楠西.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4: 88–163. ISBN 978-986-04-3027-1.
- ^ 4.0 4.1 陳桂記大宗祠 官網 - 中洲陳姓開臺史. sites.google.com. [2024-11-25] (中文(中国大陆)).
- ^ 5.0 5.1 黄, 文博. 倒風內海及其庄社.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3: 245–269. ISBN 978-986-03-5211-5.
- ^ 黄, 文博. 南瀛地名誌:北門區卷. 台南: 台南县政府. 1998: 20–81. ISBN 9789570212020.
- ^ 戴, 文锋 (主编). 南瀛歷史、社會與文化II . 台南: 台南市政府文化局. 2010: 355–404. ISBN 9789860236552.
- ^ 中洲慈福宮. 文化资源地理资讯系统. [2024-08-29]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中洲慈福宮高蹺陣1-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4-08-29] (中文(台湾)).
- ^ 中华民国文化部. 學甲上白礁暨刈香-中洲慈福宮高蹺陣3-文化部國家文化記憶庫. memory.culture.tw. [2024-08-29] (中文(台湾)).
- ^ Storm.mg. 中洲慈福宮李府千歲聖誕 派民俗藝陣「高蹺陣」演出絕活-風傳媒. www.storm.mg. 2016-05-31 [2024-08-29] (中文(台湾)).
- ^ 全臺唯一的高蹺陣與竹馬陣 藝高人膽大的幕後紀實. 传艺online. 2023-02-08 [2024-11-25] (中文(台湾)).
- ^ 郑永德. 中洲慈福宮李府千歲聖誕 派民俗藝陣「高蹺陣」演出絕活. 台湾好新闻. 2016-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