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賈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賈詡
謀士
賈詡
江蘇毗陵賈氏宗譜的賈詡肖像
太尉
國家東漢曹魏
時代東漢→三國
主君董卓李傕段煨張繡曹操魏文帝
姓名賈詡
文和
籍貫甘肅武威
出生148年
武威姑臧(今甘肅武威)人
逝世223年8月11日(黃初四年六月甲申日)
諡號肅侯
親屬
父親賈龔
兄弟賈彩
賈穆、賈訪、賈璣
清代《三國演義》綉像中賈詡的畫像

gaa2heoi2(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三國著名謀士武威姑臧縣(今甘肅武威市)人。官至太尉。漢末三國時期曹魏開國功臣、軍事戰略家,輕騎將軍賈龔之子。

生平

[編輯]

賈詡祖上乃是西漢長沙太傅賈誼,賈誼師從西漢宰相張蒼,張蒼師從儒學三巨頭之一的荀子,張蒼乃是荀子的關門弟子,也是其得意門生。巧合的是前涼君主張軌還是張耳的後裔,後代世居於武威郡。而賈氏一脈也和西漢張氏如出一轍,世居於武威郡。武威郡賈氏一族可謂正統的儒學豪門。

少年經歷

[編輯]

賈詡生於147年。賈詡年輕時聲名並不顯赫,唯獨名士閻忠認為他與眾不同,說他有張良陳平那樣的智慧。在一次旅途中遭遇族的叛軍,身旁數十人皆被擒住,賈詡發揮機智,辯稱自己是太尉段熲外孫,氐人信其言,於是獲釋。史稱賈詡此舉是:「權以濟事,咸此類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後來成為董卓部下,以太尉平津都尉,後升為討虜校尉,在牛輔帳下。在董卓討伐戰期間,一度和李傕郭汜張濟等人一同擊敗孫堅。[1]董卓滅亡後,牛輔亦已死去,司徒王允清算董卓餘黨。當時李傕郭汜等人心懷不安,都打算各自逃亡,賈詡則勸諫李傕:「如果大家就這麼放棄軍隊逃跑,那朝廷只需派一個亭長就能抓住我們,還不如帶領大家向西進軍,沿途召集兵力,攻打長安,為董公報仇。如果成功了,就能為國家立下大功;如果失敗了,到時候再逃也還不遲。」李傕聽從賈詡建議,與郭汜樊稠張濟等聚集兵力回攻長安,駐守長安王允不敵,被李傕殺死;同為守將的呂布則逃亡至關東[2]

李傕郭汜樊稠等人掌權後,任命賈詡為左馮翊尹,還要封侯。賈詡卻說:「這是救命的計策,哪有什麼功勞!」堅決推辭才作罷。改任為尚書。[3]

李傕郭汜在佔領長安後,起初還算和氣,不久互相猜疑,終於關係破裂,相互攻殺,關中地區被鬧得荒無人煙。漢獻帝為躲避災難,率群臣和衛兵逃往雒陽。賈詡曾訓斥李傕、郭汜兩人的戰爭給人民帶來的災難,但兩人表面上接受賈詡的批評,但並沒有停止相互攻殺。[4] 於是賈詡離間李傕僱用的傭兵使之離去[5],並且協助漢獻帝離開長安,同時保護受李傕、郭汜迫害的大臣。[6] 漢獻帝出走之後,賈詡交還朝廷印綬後,離開李傕投靠段煨。[7]

籌策志略

[編輯]

天子後要求回洛陽,命段煨等人護送,因段煨與賈詡同郡,賈詡便棄李傕而跟隨段煨。因賈詡名氣實在太大,段煨怕自己的地位不保,表面上做足功夫,但賈詡已看出他繼續待在段煨帳下不太安全。賈詡私下結識張繡,張繡派人迎接賈詡。 有人問他:「段煨對你不錯,你這樣離開好嗎?」 賈詡說:「段煨生性多疑,其實很忌憚我,表面上禮數周到,但是我這樣依賴他的話,待久了可能會有危險。他看到我離開會很高興,又希望我替他拉攏盟友,一定會善待我的妻子孩子,張繡正好缺謀主,也會很歡迎我,這樣我的身家就能一次保全了。」 賈詡投靠張繡之後,張繡對賈詡執子孫之禮,段煨也果然善待賈詡的家屬。[8]

後張繡降曹操後復反(原因為曹操將張繡叔母氏佔為己有。),曹操大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戰死。[9]

賈詡建議張繡跟劉表議和,並多次挫敗曹操。 曹操率軍征討張繡,某次突然退兵,張繡卻帶兵追了上去。賈詡勸張繡說:「不可以追,追了一定會打敗仗。」張繡不聽,於是帶軍隊追擊,結果軍隊大敗而返。 賈詡又對張繡說:「馬上再追,這次一定能打勝仗。」張繡謝罪說:「我不聽你的話,才導致這樣的結果。現在已經打敗仗了,怎麼還能追呢?」 賈詡說:「戰局有變化,現在去追一定會對我們有利。」張繡相信了,於是召集了殘餘兵力去追擊,果然獲得勝利。 張繡問賈詡說:「我用精兵去追擊撤退中的軍隊,你說一定會打敗仗;現在我用敗兵去追擊勝兵,你卻說必勝。一切都如你所言,但是為什麼會有這種結果呢?」 賈詡回答:「這很容易理解。將軍雖然善於用兵,但不是曹操的對手。雖然軍隊剛剛撤退,但是曹操一定會親自斷後;追兵雖然精銳,但是我們將領不敵,而且對方士兵士氣也仍然精銳,因此我們必然會打敗仗。曹操攻擊將軍的時候沒有失策,他力量未盡而撤退,必定是國內有變故;而已經擊敗了將軍的曹操,必然會以輕裝軍隊快速撤退,就算有留下一些將領斷後,那些將領雖然勇猛,但仍不是將軍的對手,因此用敗兵來作戰必然會獲勝。」張繡聽了之後心服口服。

官渡之戰時,勸張繡曹操投降而非袁紹,使得曹操避免兩面受敵的絕境,備受曹操之敬重。封賈詡為執金吾,封都亭,遷冀州州牧

凝析踐局

[編輯]

200年,曹操袁紹戰於官渡,後曹軍軍糧將盡。曹操便問計於賈詡,賈詡說:「公明勝紹,勇勝紹,用人勝紹,決機勝紹,有此四勝而半年不定者,但顧萬全故也。必決其機,須臾可定也。」(《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操稱善,而後許攸投曹獻計,曹操突襲袁紹烏巢糧倉,大破之,致袁紹潰敗。曹操戰勝後自領冀州牧,封賈詡為太中大夫赤壁之戰前,認為應安撫百姓而不應勞師動眾討江東,曹操不聽,結果受到嚴重的挫敗。

曹操後與韓遂馬超戰於渭南,馬超等人有割地以和的意思,並以兒子為人質。賈詡認為可以裝作答應,曹操又問賈詡計策,賈詡説:「以間離之。」,曹操承用賈詡的計謀,隨即破韓遂、馬超。

權明濟事

[編輯]

曹操當時未立世子,曹丕為五官將,而臨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計於賈詡,賈詡說:「願將軍恢崇德度,躬素士之業,朝夕孜孜,不違子道。如此而已」,曹丕從其言,深自砥礪。後曹操為立世子之事屏退左右獨問賈詡,賈詡閉口不答,曹操說:「與卿言而不答,何也?」賈詡說:「屬適有所思,故不即對耳。」曹操說:「何思?」賈詡說:「思袁本初劉景升父子也」。(袁紹、劉表兩人都是想廢長立幼導致兒子之間的衝突,成為失敗的部分原因。)曹操聞言大笑會意,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立曹丕為世子。

黃初元年(220年),為報賈詡開國之恩,封賈詡為太尉,進爵魏壽鄉侯,增食邑三百,前後共八百戶。又分食邑二百,封幼子賈訪為列侯。以長子賈穆駙馬都尉

黃初四年(223年)三月,曹丕首征東吳,以失敗而告終。戰前,曹丕問計於賈詡:「吾欲伐不從命以一天下,吳、蜀何先?」賈詡說:「攻取者先兵權,建本者尚德化。陛下應期受禪,撫臨率土,若綏之以文德而俟其變,則平之不難矣。吳、蜀雖蕞爾小國,依阻山水,劉備有雄才,諸葛亮善治國,孫權識虛實,陸遜見兵勢,據險守要,泛舟江湖,皆難卒謀也。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故舉無遺策。臣竊料群臣,無備、權對,雖以天威臨之,未見萬全之勢也。昔舜舞干戚而有苗服,臣以為當今宜先文後武」(《三國志·魏書·賈詡傳》)。曹丕不納,果然無功而返。

明哲保身

[編輯]

賈詡認為自己非曹操舊臣,卻策謀深長,所以怕曹操猜嫌。於是採取自保策略,「闔門自守,退無私交,男女嫁娶,不結高門,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三國志·魏書·賈詡傳》)。

黃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賈詡去世,終年77歲,肅侯,長子賈穆嗣。

兵法與經學

[編輯]

據《隋書·經籍志》「兵」篇載,賈詡曾抄錄《孫子兵法》一卷;又據《新唐書·藝文志》「兵書類」載,賈詡曾為《吳子兵法》作注。可見賈詡對兵家的經典頗有研究。

藝術形象

[編輯]

三國演義

[編輯]
周曰校插圖版《三國志通俗演義》中的賈詡辯論

在中國著名歷史演義章回小說三國演義》中,賈詡亦有耀眼的表現。他初登場於第九回「除暴凶呂布助司徒 犯長安李傕聽賈詡」,以西涼謀士身分從屬於董卓集團餘黨李傕郭汜陣營。當時董卓已死,李傕等四人上表求赦不果,正欲各自逃難,賈詡建議他們召集西涼人馬入京攻打呂布,結果成功驅逐呂布。可是李傕等人卻擅權暴虐,欺凌帝上,甚於董卓。第十回中,西涼馬騰韓遂東征勤王,賈詡勸李傕深溝高壘,不與接戰,待西涼兵糧盡退兵加以追擊,結果亦大敗馬、韓。李、郭掌權期間,賈詡一直引導他們安撫天下,徵用賢能,朝廷稍微有所恢復。

第十三回,李、郭失和,互相攻討,一劫天子一劫公卿,長安大亂,賈詡與左靈被李傕任命負責監押帝后車駕。但賈詡當時仍心繫漢室,答應獻帝盡力阻止李傕暴行。李傕要殺帝使皇甫酈時,亦賴賈詡等力勸才得免。其後賈詡暗地勸喻李傕陣中的兵解散,又設計建議獻帝以重爵加封李傕,讓其暴露自身貪婪信巫的缺點,李傕軍中因而士卒離心。第十四回曹操舉兵勤王,賈詡勸李傕投降求赦,李傕怒欲斬之,賈詡於是離開李傕回到家鄉武威

第十六回,正當曹操與呂布鏖戰時,南方傳來訊息指張濟攻南陽中流矢而死,其侄張繡繼統其軍,佔據宛城,並用賈詡當謀士,與劉表結連,成為曹操南方的大患。於是曹操放下東邊戰線,趕赴南方親征張繡。大軍壓境,賈詡又建議張繡投降曹操,張繡亦願意接受。可是曹操因好色與張繡嬸母鄒氏共寢辱及張繡,張繡怒不可當,賈詡唯有獻計讓張繡引軍圍攻沒有戒備的曹操,此役令曹操幾乎失陷,並折損了大將典韋、長子曹昂及侄兒曹安民等。

第十八回回目以賈詡為主,是為「賈文和料敵決勝 夏侯惇拔矢啖睛」。曹操擊敗袁術後,再議征討張繡。賈詡以將計就計之法,再次令曹操中伏,大損五萬兵馬,將領于禁呂虔亦受戰傷。後來曹操退兵,張繡、劉表議欲追襲,賈詡認為必敗,果如其言;然而賈詡又勸二人再次起兵追襲,張繡聽從其計,結果大勝而還。此回盡顯賈詡料事如神的本領。直至第二十三回,袁紹、曹操分別遣使勸張繡歸順。張繡聽從賈詡的建議,降服曹操。賈詡被曹操封為執金吾使。官渡之戰中,賈詡亦有隨軍出征,多為曹操守寨。

第五十九回,馬超興兵討曹操,賈詡隨軍西征,並獻離間計,致抹書予韓遂令馬超疑惑,使馬超與韓遂失和相攻,曹軍因而得勝。第六十七回,曹操征張魯,欲得猛將龐德歸順,賈詡獻計透過賄賂楊松,離間龐德與張魯之間的關係,亦成功令龐德降曹。

第六十八回,曹操議立嗣子,賈詡屬意曹丕,故當曹操問及其意見時,賈詡淡淡地提到袁紹、劉表二人,讓曹操聯想到二人立幼廢長終致覆滅的故事,然後決意立曹丕為後嗣。第七十八回,曹操欲築建始殿,賈詡推薦雒陽良匠蘇越;曹操夜夢三馬同槽,問於賈詡,賈詡為其釋慮。曹操臨終託孤,賈詡亦是顧命大臣之一。曹丕繼位後,封賈詡為太尉,位列三公。第八十回,曹丕篡漢,賈詡建議曹丕築受禪台以避後世之議,又勸獻帝詔書禪位。第八十二回,孫權趙咨為使,向曹丕稱臣賓服,使者到魏,亦先見太尉賈詡,可見賈詡於朝中地位超然。第八十五回,曹丕乘孫劉鏖兵夷陵,於是遣三路兵馬暗襲東吳,賈詡勸阻,曹丕不聽,招致大敗。最後,第八十六回,小說正式交代賈詡之死。

賈詡在演義中由第九回橫跨至第八十六回,形象突出,計無不中,甚至曾令善於用兵的曹操幾度敗績。其所從屬勢力頗多,先隨李傕,再隨張繡,最後事曹操曹丕兩代。加上他曾助曹丕篡漢,其形象不算十分正面。可是即使賈詡曾助李傕、曹魏這些在《三國演義》形象比較負面的勢力,他的才能仍備受肯定。而且不論是李傕、張繡,還是曹操、曹丕,都將賈詡此人視為心腹。可見其人善於交際,亦深曉亂世自保之術。

影視形象

[編輯]

動漫遊戲

[編輯]
  • 真·三國無雙系列 / 無雙OROCHI系列光榮公司開發,石川英郎配音)
  • 三國演義
  • 火鳳燎原》(陳某):設定是司馬徽的弟子,名聞天下的軍師集團「水鏡八奇」中的「三奇」,和李儒是義兄弟,曾使計使先敗李肅、再使計令呂布兩次大敗[10],後因李傕、郭汜之猜忌而離開長安而投張繡(實質上暗助曹操),在宛城之役因龐統而一度失勢,在徐州討呂布時正式和張繡投曹,在官渡之戰中曾打敗高覽,在赤壁之戰中在水上曾和周瑜交手,赤壁之戰後曾與龐統聯手密謀襲殺周瑜,以維持三分平衡,為確認周瑜身死親入其所佈的火陣,憑藉馬鈞的指南車全身而退。
  • 蒼天航路》(王欣太):賈詡獻計助張繡暗殺曹操,結果失敗但也使典韋、曹昂、曹安民皆在宛城戰死,之後與張繡投降曹操。在曹操軍中自稱最殘忍刻薄的軍師。

家庭

[編輯]

據《魏晉世語》,賈氏一族於晉惠帝時皆至大官,於初時尤為顯貴。 以下出自《三國志》和《新唐書·宰相世系五下》。

父祖

[編輯]
  • 賈誼,賈詡先祖,西漢著名文學家。
  • 賈秀玉,賈詡曾祖父,東漢武威太守。
  • 賈衍,賈詡祖父,東漢兗州刺史。
  • 賈龔,賈詡之父,任輕騎將軍,徙居武威。

元和姓纂·卷七》記載賈龔為賈詡祖父:「漢長沙王太傅賈誼,洛陽人,十代孫龔,居武威。龔孫詡,魏太尉……」

[編輯]

子孫

[編輯]
  • 賈穆,賈詡的長子,為駙馬都尉、歷位郡守,承繼賈詡的爵位。
    • 賈模,賈穆之長子,賈詡之長孫,承繼賈穆的爵位,晉惠帝時為散騎常侍護軍將軍[11]
      • 賈胤,賈模子,仕晉惠帝,乃惠帝於太子時之近侍。
      • 賈龕,賈模之子,胤弟,仕晉惠帝,曾任秦國內史、秦州刺史。
      • 賈疋,賈模從弟,仕晉惠帝及晉懷帝,累官至驃騎將軍、雍州刺史、封酒泉公。
  • 賈訪,賈詡之子,分得父親八百戶食邑中二百戶,而受封列侯
  • 賈璣,賈詡之子,魏駙馬都尉、關內侯,後徙居長樂。[12]
    • 賈通,賈璣之子,任侍中、車騎大將軍。
    • 賈延,賈璣之子。

評價

[編輯]
  • 三國志·賈詡傳》:「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詡自以非太祖舊臣,而策謀深長……天下之論智計者歸之。」
  • 曹操:「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 閻忠:「詡有良、平之奇。」(《三國志·魏書·荀彧荀攸賈詡傳第十》)
  • 三國志》作者陳壽評曰:「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風,然機鑒先識,未能充其志也。荀攸、賈詡,庶乎算無遺策,經達權變,其之亞歟!」
  • 三國志裴松之評註:「臣松之以為列傳之體,以事類相從。張子房青雲之士,誠非陳平之倫。然漢之謀臣,良、平而已。若不共列,則餘無所附,故前史合之,蓋其宜也。魏氏如詡之儔,其比幸多,詡不編之篇,而與二荀並列;失其類矣。且攸、詡之為人,其猶夜光之與蒸燭乎!其照雖均,質則異焉。今荀、賈之評,共同一稱,尤失區別之宜也。」又註:「夫仁功難著,而亂源易成,是故有禍機一發而殃流百世者矣。當是時,元惡既梟,天地始開,致使厲階重結,大梗殷流,邦國遘殄悴之哀,黎民嬰周餘之酷,豈不由賈詡片言乎?詡之罪也,一何大哉!自古兆亂,未有如此之甚。」
  • 三國志裴松之評注引荀勗別傳載:「三公具瞻所歸,不可用非其人。昔魏文帝用賈詡為三公,孫權笑之。」
  • 周書》作者令狐德棻等評王雄時提到:「周瑜赤壁之謀,賈詡烏巢之策,何能以尚。一言興邦,斯近之矣。」
  • 唐會要》:「魏晉以賈詡之籌策、賈逵之忠壯、張既之政能、程昱之智勇、顧雍之密重、王渾之器量、劉惔之鑑裁、庾翼之志略,彼八君子者。」
  • 朱敬則:「神人無功,達人無跡。張子房元機孤映,清識獨流。踐若發機,應同急箭;優遊澹泊,神交太虛,非諸人所及也。至若陳平、荀彧、賈詡、荀攸程昱郭嘉田豐沮授崔浩張賓等,可謂天下之菁英。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因敗為功,爰自秦漢,訖於周隋。」(《全唐文·卷一百七十一》)
  • 楊炯:「孝通神明,忠定社稷。馬伏波來游二帝,晏平仲能事百君。在魏則賈詡、荀攸,在周則太顛閎夭。」(《後周青州刺史齊貞公宇文公神道碑》)「攻城野戰,張飛關羽;奇策密謀,荀攸、賈詡。」(《瀘川都督王湛神道碑》)
  • 李嶠:「賈文和之揣君,酈食其之觀將:翔而後集,可謂明也。」(《攀龍台碑》)
  • 李翰:「陸玩無人,賈詡非次。」(《蒙求集注》)
  • 白居易:「天下論智計並歸賈氏也。」(《永樂大典殘卷·卷一萬三千四百九十四》)
  • 何去非:「『百里而爭利者蹶上將』,孫臏所以殺龐涓也,趙奢犯之而破秦軍,賈詡犯之而破叛羌。……賈詡策張繡以精兵追退軍而敗,以敗軍擊勝卒而勝。……凡此者,皆非法之所得膠而書之所能教也。然而,善者用之,其巧如是。」(《何博士備論》)
  • 蘇轍:「公不用其計,以兵入吳境,遂敗於赤壁。夫詡之所以說曹公,則李左車之所以說淮陰侯,使乘破趙之勢,傳檄以下燕者也。方是時,孫氏之據江東已三世矣。國險而民附,賢才為用,諸葛孔明以為可與為援而不可圖。而曹公以劉琮待之,欲一舉而下之,難哉!使公誠用詡言,端坐荊州,使辯士持尺書結好於吳。吳知公無併吞之心,雖未即降,而其不以干戈相向者可必也。」(《欒城後集·卷九》)
  • 陳亮:「漢室再亂於賈詡,終於董昭。」(《龍川集》)
  • 蕭常:「董卓,國之賊,天下所共仇,而詡為之報怨。東京之亡禍,根於此。及辭李傕尚書之命,則以朝廷為解,是欲以虛辭蓋實,惡將誰欺邪?」(《蕭氏續後漢書》)
  • 章如愚:「至於三國,各自據其土而成鼎峙之勢,亦諸人之力也。故在魏,則荀攸、賈詡之算無遺策,郭嘉、劉曄之才策謀畧,管寧之淵雅高尚,毛玠之典選清正;……皆一時之人傑也。」(《山堂考索》)
  • 劉祁:「已而諸豪割據,士大夫各欲擇主立功名,如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諸葛亮龐統魯肅周瑜之徒,爭以智能自效。」(《歸潛志》)
  • 王義山:「某仰惟某官學通六藝,忠貫三精,其謀略則荀攸、賈詡之密,其經濟則周瑜、魯肅之英,其吟嘯則謝安庾亮之雅,其牧御則羊祜陸遜之仁。」(《稼村類稿》)
  • 郝經:「當是之時,魏有荀彧、荀攸、賈詡、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司馬懿為之謀,吳有張昭、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運其籌。」(《續後漢書》)
  • 陳普:「崩奔堯後一孤兒,跖狗成群共肆欺。賈詡未設曹操日,自為漢賊已多時。」(《全宋詩》)
  • 袁宏道:「投身刀戟之林,瀕死不悔,不盡其用不止者,張子房、荀文若、賈詡之流是也。」(《袁中郞全集之袁中郞文鈔》)
  • 朱明鎬:「賈、荀合傳,尤為不倫,賈詡為傕、汜謀主,身代董卓,報仇元兇,甫夷逆禍重結,致使行在兩辱,郎官采穭,閱《獻帝本紀》,髪恆上沖,則賊漢者文和,忠漢者文若,忠逆同區,何以垂訓。」(《史糾·卷一》)
  • 王夫之:「迨於子桓之世,賈詡、辛毗、劉嘩、孫資皆坐照千里之外,而持之也定。」(《讀通鑑論·卷十》)
  • 韓慕廬:「文和周旋群雄,晚歸太祖。惟其智放沈密,而機速過人,故能不受牢籠。」(《三國志集解》)
  • 王鳴盛:「賈詡地望無可言,然觀其處父子之間,勉曹丕以孝,答曹操慎忠,則尚優於諸人,離之此而合之彼,其例密矣。」(《十七史商榷》)
  • 何千里:「詡之識略,實蓋一時。」(《三國志集解》)
  • 何焯:「養威持勝之善謀。」(《三國志集解》)
  • 王士禛:「余素不喜李贄之學,其《藏書》、《續藏書》未嘗寓目。近偶觀之,其最害道者莫如《論狂狷》一篇。…若以李斯桑弘羊呂不韋李園、賈詡、董昭為名臣,溫嶠為逆賊,所謂好惡拂人之性者也。」(《古夫於亭雜錄》)
  • 獨孤微生:「荀文若、周公瑾、陳元龍、賈文和之流皆一時之魁奇俊傑也。」(《泊齋別錄·任幼庵七十壽序戊辰》)

註釋

[編輯]
  1. ^ 《後漢紀》卷27: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出兵擊關東,先向孫堅。堅移屯梁東,大為傕等所破。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2. ^ 賈詡傳:卓敗,輔又死,衆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衆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衆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衆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
  3. ^ 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柰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
  4. ^ 獻帝紀曰:郭汜、樊稠與傕互相違戾,欲鬬者數矣。詡輒以道理責之,頗受詡言。
  5. ^ 獻帝紀:傕時召羌、胡數千人,先以御物繒綵與之,又許以宮人婦女,欲令攻郭汜。羌、胡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李將軍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詡為之方計。詡乃密呼羌、胡大帥飲食之,許以封爵重寶,於是皆引去。傕由此衰弱。
  6. ^ 獻帝紀:天子旣東,而李傕來追,王師敗績。司徒趙溫、太常王偉、衞尉周忠、司隷榮邵皆為傕所嫌,欲殺之。詡謂傕曰:「此皆天子大臣,卿柰何害之?」傕乃止。
  7. ^ 天子旣出,詡上還印綬。是時將軍段煨屯華陰,典略稱煨在華陰時,脩農事,不虜略。與詡同郡,遂去傕託煨。
  8. ^ 張繡在南陽,詡陰結繡,繡遣人迎詡.詡將行,或謂詡曰:「煨待君厚矣,君 安去之?」詡曰:「煨性多疑,有忌詡意,禮雖厚,不可恃,久將為所圖.我去必喜,又望吾結大援於外,必厚吾妻子.繡無謀主,亦願得詡,則家與身必俱全矣.」詡遂往,繡執子孫禮,煨果善視其家.
  9. ^ 三國志張繡傳:太祖納濟妻,繡恨之。太祖聞其不恱,密有殺繡之計。計漏,繡掩襲太祖。太祖軍敗,二子沒。
  10. ^ 一次長安,另一次為西涼
  11. ^ 疑世語將賈充從子賈模之官職誤植至此賈模
  12. ^ 賈璣一系僅見於《新唐書宰相世系表》

延伸閱讀

[編輯]

[在維基數據]

維基文庫中的相關文本:三國志/卷10》,出自陳壽三國志
維基共享資源閱覽影像

參考文獻

[編輯]
  • 三國志·魏書十·荀彧荀攸賈詡傳
  • 魏晉世語
  • 《隋書·經籍志》:《鈔孫子兵法》一卷,魏太尉賈詡鈔。
  • 《三國志》:賈詡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時人莫知,唯漢陽閻忠異之,謂詡有良、平之奇。察孝廉為郎,疾病去官,西還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數十人皆為所執。詡曰:「我段公外孫也,汝別埋我,我家必厚贖之。」時太尉段熲,昔久為邊將,威震西土,故詡假以懼氐。氐果不敢害,與盟而送之,其餘悉死。詡實非段甥,權以濟事,咸此類也。
  • 《後漢紀》:牛輔遣李傕、郭汜、張濟、賈詡出兵擊關東,先向孫堅。堅移屯梁東,大為傕等所破。堅率千騎潰圍而去。
  • 《三國志》:董卓之入洛陽,詡以太尉掾為平津都尉,遷討虜校尉。卓婿中郎將牛輔屯陝,詡在輔軍。卓敗,輔又死,眾恐懼,校尉李傕、郭汜、張濟等欲解散,間行歸鄉里。詡曰:「聞長安中議欲盡誅涼州人,而諸君棄眾單行,即一亭長能束君矣。不如率眾而西,所在收兵,以攻長安,為董公報仇,幸而事濟,奉國家以征天下,若不濟,走未後也。」眾以為然。傕乃西攻長安。語在卓傳。後詡為左馮翊,傕等欲以功侯之,詡曰:「此救命之計,何功之有!」固辭不受。又以為尚書僕射,詡曰:「尚書僕射,官之師長,天下所望,詡名不素重,非所以服人也。縱詡昧於榮利,奈國朝何!」乃更拜詡尚書,典選舉,多所匡濟,傕等親而憚之。
  • 《史記·卷八十四》:於是天子後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
  • 《隋志》:《吳起兵法》一卷,賈詡注。
曹魏官職
前任:
首任
曹魏太尉
220年—223年
繼任:
鍾繇
曹操五謀臣
荀彧 | 荀攸 | 郭嘉 | 程昱 | 賈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