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基百科:互助客栈/方针/存档/2005年3月
本页是以往讨论的存档。请勿编辑本页。若您想发起新讨论或重启现有讨论,请在当前讨论页进行。 |
存档 | ||||||||||||||||||||||||||||||||||||||||||||||||||||||||||||||||||||||||||||||||||||||||||||||||||||||||||||||||||||||||||||||||||||||||||||||||||||||||||||||||||||||||||||||||||||||||||||||||||||||||||||||||||||||||||||||||||||||||||||||||||||||||||||||||||||||||||||||||||||||||||||||||||||||||||||||||||||||||||||||||||||||||||||||||||||||||||||||
---|---|---|---|---|---|---|---|---|---|---|---|---|---|---|---|---|---|---|---|---|---|---|---|---|---|---|---|---|---|---|---|---|---|---|---|---|---|---|---|---|---|---|---|---|---|---|---|---|---|---|---|---|---|---|---|---|---|---|---|---|---|---|---|---|---|---|---|---|---|---|---|---|---|---|---|---|---|---|---|---|---|---|---|---|---|---|---|---|---|---|---|---|---|---|---|---|---|---|---|---|---|---|---|---|---|---|---|---|---|---|---|---|---|---|---|---|---|---|---|---|---|---|---|---|---|---|---|---|---|---|---|---|---|---|---|---|---|---|---|---|---|---|---|---|---|---|---|---|---|---|---|---|---|---|---|---|---|---|---|---|---|---|---|---|---|---|---|---|---|---|---|---|---|---|---|---|---|---|---|---|---|---|---|---|---|---|---|---|---|---|---|---|---|---|---|---|---|---|---|---|---|---|---|---|---|---|---|---|---|---|---|---|---|---|---|---|---|---|---|---|---|---|---|---|---|---|---|---|---|---|---|---|---|---|---|---|---|---|---|---|---|---|---|---|---|---|---|---|---|---|---|---|---|---|---|---|---|---|---|---|---|---|---|---|---|---|---|---|---|---|---|---|---|---|---|---|---|---|---|---|---|---|---|---|---|---|---|---|---|---|---|---|---|---|---|---|---|---|---|---|---|---|---|---|---|---|---|---|---|---|---|---|---|---|---|---|---|---|---|---|---|---|---|---|---|---|---|---|---|---|---|---|---|---|---|---|---|---|---|---|---|---|---|---|---|---|---|---|---|---|
| ||||||||||||||||||||||||||||||||||||||||||||||||||||||||||||||||||||||||||||||||||||||||||||||||||||||||||||||||||||||||||||||||||||||||||||||||||||||||||||||||||||||||||||||||||||||||||||||||||||||||||||||||||||||||||||||||||||||||||||||||||||||||||||||||||||||||||||||||||||||||||||||||||||||||||||||||||||||||||||||||||||||||||||||||||||||||||||||
早于10(未完成)或3(已完成)日的讨论将会由Jimmy-bot存档。 |
wiki里面没有邮政的条目,不知道该问谁了:(
移动到Talk:信封--阿福_Talk 03:09 2005年12月11日 (UTC)
可以用希腊字母来做条目名吗?
看到有条目π等,不知道可不可以创建β-胡萝卜素这样的条目?--蓝色理想 06:13 2005年2月28日 (UTC)
- 可以。发展中的科技符号系统中,有很多不能找到特别适切的纯中文表示,那就依照惯例好了,例如6-9-XX烃之类的玩意--冷玉 09:17 2005年2月28日 (UTC)
- 发现目前有Alpha粒子条目,不过平时好象应该用α粒子呢。咔咔。这个要看他们Wikipedia:WikiProject粒子怎么办了。--蓝色理想 11:17 2005年2月28日 (UTC)
- 若用小写的希腊字母作开首,显示出来会自动变成大写的呢。另外,在内部链接时以[[&xxx;]]等以&开首的字串会令条目标题也显示成&xxx;呢。若果真的要用,应用[[β-胡萝卜素]]而非[[β-胡萝卜素]]。--燃‽ 11:30 2005年3月3日 (UTC)
请看看以下的条目,检视它们的名称是否正确
- 以符号为首的条目1
- 以符号为首的条目2 (全都已redirect了)
- 以欧洲字母为首的条目
- 以全形字为首的条目 (全都已redirect了)
--Hello World! 02:56 2005年3月4日 (UTC)
- 目前最好不要用希腊字母作为条目名称,请参看:Wikipedia:命名常规 --维游 (对话) 03:12 2005年3月4日 (UTC)
- 那些规则的出现,是因为英语维基使用ISO 8859-1编码。那些问题及规则未必适用在中文维基。--Hello World! 03:22 2005年3月4日 (UTC)
为什么把条目社会主义国家删除了?
希望至少也要给个理由--zhouxiao 18:54 2005年2月28日 (UTC)
找到删除理由了
不过老实说,难道各位觉得社会主义国家就等于一个列表吗?
我承认忘记去完善了,但也不至于要删除吧--zhouxiao 19:25 2005年2月28日 (UTC)
强烈要求恢复--zhouxiao 19:27 2005年2月28日 (UTC)
- 即使[[社会主义国家]]是一个列表,也没有理由只得四个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名称吧。如果你要恢复此条目,大可自行重新建立。但请以社会主义国家列表为条目名称--Hello World! 00:11 2005年3月1日 (UTC)
- 不可能,我当初明明添加所有现存和前社会主义国家,还列出了几十个名为社会主义国家带一般不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国家——否则我吃饱了撑得要求恢复干嘛?
- 如果有人恶意编辑,请你应该先搞清楚情况再删--zhouxiao 01:08 2005年3月1日 (UTC)
- 请在Wikipedia:恢复条目投票提出恢复,大家投票表决,社会主义国家条目的内容不应该只是列表。如果你希望充实它,可以考虑新建。--用心阁 01:03 2005年3月1日 (UTC)
- 老实说,我到这里之后就没添加过只有列表条目(当然,如果别人修改过了我没法保证)
- 我当初也是花了很多功夫的,可绝不是Sl所谓的“四个前社会主义国家”(我也没这么无聊)--zhouxiao 01:13 2005年3月1日 (UTC)
- 不过,多谢提醒可以在Wikipedia:恢复条目投票中提出恢复^_^--zhouxiao 01:36 2005年3月1日 (UTC)
- 已经恢复了,经过查证,确实是一个人修改后大量的内容可能由于操作失误或系统的错误丢失了。现已恢复原来的版本,请检查并做需要的修改。--用心阁 01:37 2005年3月1日 (UTC)
- 多谢恢复
- 反正事情过去了,我也不想追究什么
- 同时,对于本人个别不适当的言词,在此也略表歉意--zhouxiao 01:50 2005年3月1日 (UTC)
- 对我错误地把这条目放到“删除投票”,谨此致歉--Hello World! 02:45 2005年3月1日 (UTC)
- 和气生财,和气生财^_^
- 况且,本人也有行为不当之处--zhouxiao 03:05 2005年3月1日 (UTC)
- 已经恢复了,经过查证,确实是一个人修改后大量的内容可能由于操作失误或系统的错误丢失了。现已恢复原来的版本,请检查并做需要的修改。--用心阁 01:37 2005年3月1日 (UTC)
法轮功条目被人修改了
法轮功条目被人修改了,看来是法轮功的参与者和支持者,但我觉得违反了NPOV的原则,希望大家看一看是否,以及如何进行修改--用心阁 01:06 2005年3月1日 (UTC)
- 我已经恢复到了以前的版本--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1 2005年3月1日 (UTC)
- 我还把握不好这种情况下,是否能够恢复到以前的版本。多谢--用心阁 01:42 2005年3月1日 (UTC)
一个问题
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等应该算作什么?职业好像不太合适,有没有一个合适的名词来概括他们?--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30 2005年3月1日 (UTC)
- 学者?专家?--Hello World! 08:17 2005年3月1日 (UTC)
- 革命家不能说学者、专家吧
- 实在不行,用“伟人”算了^_^
- 当然,就名称本身的含义是“社会贡献”(或者说“社会变革”,因为不一定是完全正面的)
- 所以Hamham兄提出不要用科学家而直接将小类下的数学家等放到Category:人物里去--蓝色理想 18:14 2005年3月1日 (UTC)
- “伟人”二字含有褒义,不够中立啊--Hello World! 08:18 2005年3月2日 (UTC)
- 其实革命家、思想家、科学家这三个名词本来就是有一定褒义的——总没人说希特勒是革命家吧^_^
- 当然,我说“伟人”本来就是半开玩笑的,因为这三个似乎实在难以概括,而且本身存在交集
- 要不然,“杰出人物”也可以考虑(杰出是突出的意思,不一定是褒义)--zhouxiao 22:20 2005年3月2日 (UTC)
- 新纳粹主义信奉者会说希特勒是革命家啊--Hello World! 00:15 2005年3月3日 (UTC)
- 用一个‘名人’的分类一言以蔽之?(反正只是说知名而已,不见得是出名的好还是出名的坏......)--泅水大象 17:04 2005年3月4日 (UTC)
- :也可以用重要的社会活动家、政治家的概念。或者直接把两方面、多方的定义摆出来,这也是一种中立。我理解中立的意思,并不排斥作者的判断,只是说不能屏蔽其他各方的声音。--User:scheler 12:18 2005年3月6日 (UTC)
- 但是要注意喔,我们在讨论的是如何在Category功能的分类问题,不是在讨论条目撰写内容,弄得太复杂就不像也失去分类的意义了!--泅水大象 16:28 2005年3月13日 (UTC)
- 新纳粹主义信奉者会说希特勒是革命家啊--Hello World! 00:15 2005年3月3日 (UTC)
- “伟人”二字含有褒义,不够中立啊--Hello World! 08:18 2005年3月2日 (UTC)
请帮忙
我的内部ID是1153,第一次编辑时间是2004年5月16日,就知道这些,但是我想知道本人在维基注册的时间,怎样才能知道?--玺 13:37 2005年3月1日 (UTC)
- 你的注册时间一般应该就是欢迎条目的日期吧(也就是2004年11月28日)。--zhouxiao 19:20 2005年3月1日 (UTC)
- 肯定不是,因为我第一次编辑是在2004年5月16日。而且我的意思是是否有系统记录什么的?--玺 03:46 2005年3月2日 (UTC)
查查你本人用户网页的“我的贡献”,打到最前面就是你第一次编辑的时间。--方洪渐 02:57 2005年3月12日 (UTC)
分类排序
一直考虑用程序自动处理这个问题,但是没有时间:(
一个可行的办法就算按发音排序,zh-cn用户按汉语拼音,zh-hk用户按粤语拼音(对吗?),zh-tw用户按注音符号,等等。这样足够吗?多音字会有问题... -Zhengzhu 19:17 2005年3月1日 (UTC)
- 一般来说香港英文是用粤语拼音为基准的A-Z排序(比如人名及地方名),而中文是跟笔划来排序。--Shinjiman 00:36 2005年3月2日 (UTC)
- Hmm, 这样问题就复杂了,因为要根据文字的意义来判断。香港的中文字典是如何索引的呢?-Zhengzhu 01:41 2005年3月2日 (UTC)
- 香港中文字典排列与台湾的一样,先排213个部首(康熙214部首减去夊部)后排笔划--Hello World! 04:56 2005年3月2日 (UTC)
- 那就按部首排序可以吗?不过这需要一个按部首编码的汉字列表,不知那里有呢?(我已经收集了汉语拼音和注音符号的列表了。)-Zhengzhu 15:43 2005年3月2日 (UTC)
其实应该还是按笔划顺序来排列会比较好。不管是简体还是正体字,拼音或注音符号有多个读音的问题,部首编排会碰到难字问题(即不容易从字面上去猜测出是什么部首),而且部首编排变成是要透过两层阶段才能找到那个字(先要检视部首,然后还要去算剩下来的笔划),太不方便了。所以还是笔划顺序最没有问题,即使是算错了一两个笔划,也差不多可以在那附近几个字中找到。之前之所以没有考虑笔划,是因为正简体字的笔划顺序不一样,但现在既然提出了有正简体字分开来排列的技术,那我想应该还是笔划是首选才对。--可夫 (talky? click me!) 16:26 2005年3月2日 (UTC)
我发现目前维基百科的中文排列似乎就是部首排列耶。--可夫 (talky? click me!) 06:29 2005年3月10日 (UTC)
笔划排列如果条目少还可以,否则非常难找,部首是查找方言繁多的汉字的最好的方法,即使简体字绝大部分也没有改变部首,只有很少的字改变了部首关系,但部首列表如果按照笔划,又有字体不同排列不同的问题,不过部首不多,最好还是按照《康熙字典》的排列。--方洪渐 03:07 2005年3月12日 (UTC)
是不是本人在别的地方发表过的文章就不能在这里发表了
有关晕机病的文章是我本人在别的地方发表过的,在这里却因版权问题被删掉了。--程正明
- 一旦在别的地方发表,那篇文章的版权可能已经受到了发表的杂志、网站的版权约束。不过刚才去看了一下你在博客中国的这篇文章,博客中国保留了将在站内发表的文章用于其他用途的权利,但是它声明版权仍然归你独享。如果你愿意将这篇文章以GFDL方式发布,是可以在这里发表的。(还有一点,这篇文章的结构不是很适合作为百科全书条目,建议修改一下文章结构)--蓝色理想 02:55 2005年3月2日 (UTC)
- 如果你是版权所有者,你可以在这里发表,但是要以GFDL授权。你可以在侵权投票中进行讨论。--用心阁 03:04 2005年3月2日 (UTC)
图像的分类
图像是否也应该进行分类?如果分类的话应该怎么分?是按照条目的分类方式吗?--百無一用是書生 (☎) 03:26 2005年3月2日 (UTC)
- 可以借鉴许多网上相册(如163)的分法,按图片的内容分,比如自然、生物、人物、建筑物、机器(电器、汽车等)、分子式、logo等等,分不出来的再定一位。--Smartneddy (Talk)塔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00:44 2005年3月3日 (UTC)
- 看到如果一个图片加入一个分类,该分类页面的最下面就是图片的展览。--用心阁 02:56 2005年3月3日 (UTC)
再好和维基共享资源采用同一种分类方法。--方洪渐 03:11 2005年3月12日 (UTC)
自己在博物馆, 美术馆里拍的照片放上来算不算侵权?
想编几个画家的条目时遇到的问题。熠 08:32 2005年3月2日 (UTC)
- 画家的画可以算合理使用吧--用心阁 08:51 2005年3月2日 (UTC)
- 这问题可以分为两类来讨论,第一类如果是博物馆或美术馆里的经典名画,作者作古早超过70年的话,其作品早已变成公共财的范围,因此完全可以不用担心引用的问题(参见我在这张梵高画作上的处理,File:Irises from Vincent Van Gogh in GettyCenter.jpg)但如果是当代画家的作品,作者可能甚至还在世,他的作品可就有版权问题了,像这样的情况就应该以合理使用的原则去宣告,意思是说,我们虽然将画作的画面贴出,但画作的版权却还是属于原作者(或实际买下此画的人),而且我们贴出的目的必须只局限于对该作品或该画家本身的介绍用途,不作他用。--泅水大象 16:37 2005年3月4日 (UTC)
创始人,老板的译名
Jimbo Wales如何译,吉博•威尔士如何?ZZZ...很困 (对话、留言按这里) 02:45 2005年3月3日 (UTC)
- Wales 译做威尔士会较合适。--Shinjiman 04:39 2005年3月3日 (UTC)
- 我觉得呢,干脆去问他自己。反正又不是联络不到。告诉他说我们要帮他把名字翻译成中文,看他要不要自己取一个。我们可以做几个给他挑,把每个字的意思大概跟他说说,看他要用直接音译,还是取个像是中国人的名字。--虎儿 17:22 2005年3月4日 (UTC)
忘掉了密码怎么办?
一时想不起来当时的注册邮箱是什么了,能查到注册的邮箱吗?谢谢!--218.108.202.153 07:41 2005年3月3日 (UTC)
不可以,可以重新注册一个用户名。--维游 (对话) 08:09 2005年3月3日 (UTC)
关于分类的问题
很奇怪,我不知道现在分类的繁简问题如何解决?我发现很多分类,在条目上分类好之后,例如我用简体字输入某个分类,但是保存后显示确是繁体字,但是这个分类又没有作重定向,是不是分类会自动进行繁简转换,在不转换模式下也强制转换?但是又有一些分类,例如书籍的分类,原分类是繁体字,如果上述判断正确的话,输入简体字的书籍分类应该在不转换模式下显示繁体字的书籍分类。可是这时的情况却是书籍分类仍然显示简体字,并且是红色的。谁能告诉我是怎么回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02 2005年3月3日 (UTC)
页面分类确实会自动进行繁简转换。但是有时候不知道为什么繁简转换会不成功,这时候就要回到编辑页面中,把那个分类改成该分类的字体,这样就可以连到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14:42 2005年3月3日 (UTC)
- 能给个具体的页面例子吗?页面分类是和其它链接同样处理的。一个页面里如果需要转换的链接太多,超过系统预设的限制(现在是50个),剩下的链接就不会被转换。这是因为链接转换成本比较高,所以设了限制。-Zhengzhu 00:06 2005年3月4日 (UTC)
- 有点难给例子,因为我看到如果是红色的字就都回去给它转换成原来的字体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06:17 2005年3月10日 (UTC)
请问飞船与航天飞机是一回事吧,还有航天飞机,如果是,前两个条目重复了。--用心阁 09:40 2005年3月3日 (UTC)
两者应该是不一样的,并不重复--Acepatrick 09:54 2005年3月3日 (UTC)
目前这两条的内容似乎是重复了(都是在讲航天飞机)。在我的认知里,航天飞机是可以到大气层外面的,飞船则是较长型的、类似热气球的(Final Fantasy 7里面的那一台)空中交通工具。--虎儿 10:09 2005年3月3日 (UTC)
- 航天飞机,航天飞机,宇宙飞船,神舟飞船都是在讲类似于火箭之类的航天飞行器。确实还有一种类似于飞艇,气球的飞船。--用心阁 10:13 2005年3月3日 (UTC)
- 在我印象里似乎航天飞机是可以重复使用的,而一般的飞船就不可以。--Acepatrick 10:23 2005年3月3日 (UTC)
搞清楚了,一大堆名词,互相重定向,现在已经厘清--用心阁 04:33 2005年3月4日 (UTC)
“飞船”是航空,“航天飞机”就是航天了,飞的高低不同,不过也不严谨,无所谓的吧?炒刀削少年 14:10 2005年3月6日 (UTC)
- 怎会无所谓呢?Air/Helios Transportation是指利空气的阻升力或是用密度比空气低的气体制造升力,在天上飞行的运具,但是Space Transportation却是很明确的说出“在Space中飞行”的用途,因此两类的运输工具有截然不同的基础特性,例如推进力的产生来源,漂浮力的产生来源,还是要花点功夫分明白的啦!--泅水大象 09:52 2005年3月7日 (UTC)
- 我先给一些大陆对这些名词的定义(当然,不保证完全正确)
- 飞船:运送东西的飞行器。比如飞艇。在这里要注意,“船”这一词本身就注重于运载而不是“能”在水上飘。
- 飞机:重于空气的固定翼航空器,用螺旋桨或高速喷气推进并且受空气对其翼面之动力反作用所支承。在这里要注意,“飞机”要强调其结构以及飞行原理,比如“飞碟”就不能叫飞机(但可说飞船)
- 航天飞机:往返于地面和近地轨道之间的可重复使用的太空飞行器。不过,一般也要求至少有飞机的外形特点。
- 宇宙飞船:准确说,这个只是通俗叫法,而且具有一定科幻意义,比如太空堡垒(macross),“飞碟”有时也可称宇宙飞船。
- 太空船:航天器,宇宙飞船
- 星际飞船:航天器,宇宙飞船
- 航空:人在大气层中的飞行活动。包括使用飞机、飞艇、氢气球等各种飞行器,但一般多指使用飞机而言
- 航天:在太阳系范围内作行星际的飞行称为航天,而把在太阳系范围外的恒星际的飞行称为航宇
- 英文
- Air Transportation:航空运输(不一定靠飞机)。
- space transportation:空间运输,航天运输。这里的space是指宇宙空间。
- spacecraft:除了航天飞机,还包括火箭,有时甚至包括发射架等辅助机构
- spaceship:必须要载人的spacecraft才算spaceship
- 以上中文均基于大陆的标准。--zhouxiao 01:23 2005年3月11日 (UTC)
分类问题
Category:科学和Category:科技好像处于不同的位置,而其中的内容有相互混淆,不知各位有什么看法--用心阁 10:17 2005年3月3日 (UTC)
- 在我听到的所有用法里面科技都是指应用了科学的技术,并不包括科学,也没有“自然学科是科技”这种概念。这是另外一个两岸用语差异吗?--可夫 (talky? click me!) 14:45 2005年3月3日 (UTC)
- 科技应该包括科学和技术,科学是研究,技术是应用。 科学分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科学也可以分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科学和艺术相并立。我想社会科学中的应用应该也算是科技吧。--用心阁 01:04 2005年3月4日 (UTC)
- 还有一个Category:工程技术,比如航天,应该包括在科学,科技,和工程技术中吧。--用心阁 01:32 2005年3月4日 (UTC)
另外,civil engineering应该翻译为土木工程吧,现在有一个分类叫Category:民生工程,总觉得不太妥当,大家怎么看?--用心阁 01:26 2005年3月4日 (UTC)
- 看了一下英文的分类,自己感觉还不错。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也就是说,科技不是一个概念,而工程技术也不是一个概念。工程和技术都属于科学中的应用科学。--用心阁 03:26 2005年3月4日 (UTC)
- 大家都不用想太多了,我当初是把technology翻译成科技来分类的,如果大家觉得technology应该是技术,那它就是技术吧,不是什么科学和技术,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交集联集中集的问题。如果大家把科技视为是“科学加上技术”,那么这个页面分类对我来说是没有存在的必要的,如果大家听我这么解释还是觉得科技这种词语应该留下,那么请先把科技当中的东西都移动到技术去,然后科技里面你们觉得应该怎么样搞可以慢慢去琢磨。
- 英文分类里面,也请不要忘了它在“科学->应用科学->(工程|技术)”这样子的单方向连结外,其实整个technology的分类是“Fundamental | Dewey Decimal Classification 6 | Human | Culture | Procedural knowledge | Applied sciences”。technology属于应用科学,只是technology的一个面向,一个解读的角度,一个理解technology是什么的方法之一而已。--可夫 (talky? click me!) 07:00 2005年3月4日 (UTC)
- technology
- collins的解释是:refers to methods, systems, and devices which are the result of scientific knowledge being used for practical purposes.
- longman的解释是:new machines, equipment, and ways of doing things that are based on modern knowledge about science and computers
- 也就是说,technology很多情况下就是指“科技”而不是“技术”
- 打个比方,农民插秧、妇女打毛衣汉语中都可说“技术好”,但在英文中却不能说这些属于technology--zhouxiao 01:52 2005年3月11日 (UTC)
请问登录名称等是否可以在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互通?
请问登录名称等是否可以在各个语言版本的维基百科互通?,如果可以,请问步骤如何?谢谢 221.126.138.175 15:32 2005年3月3日 (UTC)
- 不可以。每一种语言你都需要重新注册。--石添小草 21:03 2005年3月3日 (UTC)
Category重复条目
在Category:联合国中,有两个千年发展目标,但都指向同一页面?--Formulax 10:49 2005年3月4日 (UTC)
- 知道怎么回事了,创建条目的时候点了两下提交按钮。我刚才不注意就创造了两条朱砂。--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6:34 2005年3月4日 (UTC)
- 还有更奇的,Category:数学小作品中竟然有三个对数。--玺 04:25 2005年3月7日 (UTC)
- 其实有解决方法,就是管理员删除该条目后再使用恢复功能,这样它就会变成一个了。--可夫 (talky? click me!) 06:22 2005年3月10日 (UTC)
- 还有更奇的,Category:数学小作品中竟然有三个对数。--玺 04:25 2005年3月7日 (UTC)
Category怪问题
请看看Category:金属,里面有些条目(如碳、磷、氮等),曾经被错误加上这Category;但当条目的错误Category被去除后,仍然残留在Category:金属 --Hello World! 02:22 2005年3月5日 (UTC)
New feature?
anyone speaks Hebrew? 我发现希伯来语版本的wiki在编辑的时候在summary的上面还有一个下拉表选项,但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是不是新功能啊?--yacht [new talk | talk] 04:54 2005年3月5日 (UTC)
- 天啊,我们能不能也来个这么好用的东西?: D --可夫 (talky? click me!) 06:19 2005年3月10日 (UTC)
- 能看懂希伯来语么?
- 天啊,我们能不能也来个这么好用的东西?: D --可夫 (talky? click me!) 06:19 2005年3月10日 (UTC)
Category:浙江大学校友是否必要?
上次我写武汉大学校友被作为“百科全书不是校友录”而删除,那么这个是否也要删除?玉米^ō^麦兜 09:30 2005年3月5日 (UTC)
- 这个是分类页,而不是条目页。也就是说,先有各校友的条目,然后才出现分类页。你不如先行编写各知名校友的条目吧。--石添小草 10:39 2005年3月5日 (UTC)
- 我上次也是这样做的啊,还编入了19位校友,但还是被删掉了玉米^ō^麦兜 11:45 2005年3月6日 (UTC)
- 基本上只要有一定量的条目可以收罗,对于这种XX校友的Category,我是站在乐观其成的立场的。但是,对于Category:浙江大学校友这分类的位置,我却有点意见,因为这分类目前是放在Category:中国人的母分类底下,意思是说,此分类方式假设了所有的浙大毕业生,势必一定是中国人,完全没有半个外国留学生的可能。虽然以目前的状况来说,或许外国学生到中国求学的数量较少,所以里面要出现几个值得列名百科全书的名人,机会更低。但纵使如此,我仍然不认为把某校毕业生分类为某种国籍底下的次分类,会是很好的作法。我相信今天如果我们把Category:柏克莱大学校友、Category:东京大学校友分别放在Category:美国人与Category:日本人的分类底下,保证会有一堆人跳出来抗议说这种分类是乱来,有族群偏颇的意识,同理,或许我们应该把Category:浙江大学校友这分类放在Category:浙江大学这分类底下才比较有意义。假如连学校本身的母分类都不存在的话,特别针对校友来做次分类大做文章,则就更是舍本逐末了!--泅水大象 12:23 2005年3月6日 (UTC)
- 希望主编们能在讨论之后确定XX大学校友的分类和定位,大象的说法我是同意的,我以前也是把它归于Category:武汉大学之下的。其实武大就曾经有多名留学生毕业后担任了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国家领导人或政府部长。玉米^ō^麦兜 15:13 2005年3月6日 (UTC)
- 基本上只要有一定量的条目可以收罗,对于这种XX校友的Category,我是站在乐观其成的立场的。但是,对于Category:浙江大学校友这分类的位置,我却有点意见,因为这分类目前是放在Category:中国人的母分类底下,意思是说,此分类方式假设了所有的浙大毕业生,势必一定是中国人,完全没有半个外国留学生的可能。虽然以目前的状况来说,或许外国学生到中国求学的数量较少,所以里面要出现几个值得列名百科全书的名人,机会更低。但纵使如此,我仍然不认为把某校毕业生分类为某种国籍底下的次分类,会是很好的作法。我相信今天如果我们把Category:柏克莱大学校友、Category:东京大学校友分别放在Category:美国人与Category:日本人的分类底下,保证会有一堆人跳出来抗议说这种分类是乱来,有族群偏颇的意识,同理,或许我们应该把Category:浙江大学校友这分类放在Category:浙江大学这分类底下才比较有意义。假如连学校本身的母分类都不存在的话,特别针对校友来做次分类大做文章,则就更是舍本逐末了!--泅水大象 12:23 2005年3月6日 (UTC)
- 建议不要为见校友录而建百科中的人物条目。那样的话,浙江大学的毕业生和老师们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我不赞成以校友作为分类。如果这样,某人就分别属于某某小学,某某中学,某某大学,某某研究生院了,不是么?这对于了解这个人有什么好处么?--用心阁 07:09 2005年3月7日 (UTC)
- 昨天我又想了这个问题,觉得这种分类还是不要的好,不然就会出现某某人的页面分类属于N个“XX大学校友”的情况,这没有实际意义。玉米^ō^麦兜 04:48 2005年3月7日 (UTC)
- 我觉得可以建立一些类似的category,只要维基百科已经收录了足够多的该校校友。如果只有一两个的话,当然没有必要。--Formulax 06:44 2005年3月7日 (UTC)
有没有和减脂塑身有关的条目?
初来乍到,有点晕。有没有和减脂塑身有关的条目?
关于“网络天书”
今天在用Google搜索的时候,意外地进入了一个叫作“网络天书”的简体中文站点,该站点与基维百科极其相似,只有个别插件不同。并且该站点很多条目完全转移基维的数据,如文化大革命(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尝试在该站点搜索此条目以及其它类似条目)。甚至可以在该站点找到基维的某些User的介绍,例如“User:Colipon ”请各位朋友能否解释一下此问题?网络天书的做法合法吗?
- 小弟我今天才参与到基维中来,所以问题可能有点菜。
XXX 13:32 2005年3月5日 (UTC)
- 根据GFDL,它的做法完全合法。--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5:16 2005年3月5日 (UTC)
- 但几天前我上过去,我们的数目数量已经超过他们了... 所以,那不是单靠个人,甚至组织可以动员出来的力量。--石添小草 15:39 2005年3月5日 (UTC)
网络天书的作法并不符合GFDL授权的规定。请看关于本站著作权说明的第一段:“维基百科的目标是提供每一个人都可以自由使用的百科全书格式的资讯。我们所遵守的协议允许任何人自由的访问我们的内容,就像使用自由软件一样,也就是copyleft。这就是说,维基百科的内容可以被覆制,修改和再发布,只要新的版本也同样遵循我们的许可,并且注明来自于维基百科。维基百科上的文章以此来始终保持自由,并且允许任何人使用,只要他们遵守某些约束,以确保其自由。”现在很明显地,这个网站用了维基百科的数据库,却未载明出处,因此不能认为它的作法符合GFDL。只是看有没有必要去向它主张些什么。--虎儿 05:06 2005年3月6日 (UTC)
- 不过他们并不是完全照搬维基百科,其实还是有一些原创内容,而且原本维基百科的文章也可能被其他人在网络天书上修改,所以不一定要注明是“来自维基百科”。但是每篇文章的历史页面都被他们删除了,前人在维基百科的贡献完全看不到,这是明显违反GFDL的。--Formulax 02:25 2005年3月7日 (UTC)
怎么和别人讨论啊?
我到了别人的讨论页面,却无找不到留言页,是什么原因啊?!
- 因为你是第一个与他讨论的人 :) --Hello World! 05:50 2005年3月6日 (UTC)
哪个管理员在啊?
帮个忙,恢复一下塔这个条目,刚才误操作给弄卵了~~~谢谢~!--有组织无纪律 (talk) 看看雪夜猫子是个啥 11:27 2005年3月6日 (UTC)
巴 斯 德怎么成了巴思德
我在我的页面编辑巴 斯 德(三个字连在一起)三个字,可在输出时就变成了巴思德,原因???玉米^ō^麦兜 17:01 2005年3月6日 (UTC)
- 简繁体自动转换表造成的现象,推论应该是英国著名的古迹城Bath的简繁体翻译互换造成的,解决方法,建议使用转换标签-{巴斯德}-把名字框住,就会显示出巴斯德这般的正确显示了!--泅水大象 18:29 2005年3月6日 (UTC)
对发表条目的奖励
请教一个编辑问题
比如加入一首英汉对照的诗,我将英汉分栏之后(即左英右汉),如何在英文和汉文之间加上一条竖着的分隔线(就像“----”显示出的那种横线效果)?玉米^ō^麦兜 10:20 2005年3月7日 (UTC)
- 使用表格。可参考meta:Help:Table或参考一下你所见到有分栏的条目--Hello World! 13:30 2005年3月7日 (UTC)
中国与联合国
有没有人能看看en:China and the United Nations这篇文,是否客观中立,以及替它写中文版?
是否可能在使用者注册时由系统自动添加template:welcome?
是否可能在使用者注册时由系统自动添加template:welcome?这是台湾维基人在今年春聚时讨论出的建议案之一,想知道在技术上可不可能由系统在使用者注册时,在他/她的用户页上添加{{welcome}}?--虎儿 (talk) 16:04 2005年3月8日 (UTC)
- 技术上应该可行,但是好像不够人性化……--zy26 (Talk) 05:20 2005年3月10日 (UTC)
基金会来信请求帮助
基金会给我来了一封信[1],说有人认为应该把繁体中文从中文版分出去。他们不清楚为什么会有这种投诉,请我们帮助解答。我的英文不大好,而且这也涉及我们中文版的政策,让我来解答恐怕很难说清楚,希望大家能够帮助回答。可以直接回信到理事会的邮箱board at wikimedia.org。当然也最好能在这里回答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1:21 2005年3月9日 (UTC)
另外比如某人喜欢部分用规范正体部分字用它体 但被他人使用转换后显示的只能完全简体或者完全正体 这等于破坏了其要表达的完整性 我认为能同时显示不同文化地区文字就好 就是繁简同显就可以了 把[不转换]设为系统默认 简体和正体的转换功能其实有些不正确 你把他看做人在纸上写字就可以了 只要电脑技术允许 我画个乌龟做签名也是我的自由 所以没有必要硬生生的把繁简隔开 不然还要Unicode干什么?? 我的建议是文章片段如无必要 可以保留繁简转换 至于讨论部分 应该去除转换功能 其实不转换就已经解决问题了 关键文章部分
- 关键是要向他们说明简体中文和繁体中文是同一种语言的两种写法,就像日语,通常会用汉字,但是某些人只用假名,一个汉字都不用。还有就是我们已经实现了足够好的两种写法的相互转换。--LiDaobing 01:46 2005年3月9日 (UTC)
- 粗粗看了一下,原因可能是简繁一体化后,一些繁体文档被重定向到简体版本,还有在英文wiki中,使用zh替代了zh-tw,使得好像繁体汉字被从系统中踢了出去。因此觉得不满意,写信的人是一名在高雄大学教美语的老师,他/她鼓励学生参与到wikipedia中,并要求学生进行翻译--用心阁 01:48 2005年3月9日 (UTC)
- 看这一段:
By elimin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support, you have eliminated the freest and most democratic portion of Chinese culture from you archives. You have begun to support a government that might happily demand that you exclude all references to Taiwan in exchange for reaching their population. And, you may find yourself supporting a revisionist form of Chinese history. I just don't see how you can abide by your principles and not support both languages.
- 还有就是繁体的首页被重定向到了简体的。菜单也被换成简体,我觉得这个可能让人接受不了。--用心阁 01:55 2005年3月9日 (UTC)
- 还有就是英文到中文的入口变为了一个,而不是两个--用心阁 02:02 2005年3月9日 (UTC)
- 看这一段:
You apparently have no way to find it in English. Previously, you had clearly designated choices in both Chinese Fonts, but you reduced your menu items to only one Chinese language item.
我不觉得是重定向的问题,而是当有人想参与修订之时,却发现原来条目是用简体字写的。面对那一大堆看不明白的简体字,的确会使有心人气累。要不,我们可以回复,现时繁简互换只在显示层面,我们仍在研究如何让用户可以在编辑时亦可享用繁简互换的好处,以保证资讯的流通?--石添小草 02:05 2005年3月9日 (UTC)
- 现在的繁简转换是在显示时进行,能否考虑存储两种版本,简体和繁体,当一个语言修改了,就翻译到另一个语言1,并保存在系统内,这样繁体使用者可以看到繁体文字并进行修改,然后系统会自动转换并更新到简体版本,反之亦然。 这样也会降低每次翻译的系统开销 --用心阁 02:13 2005年3月9日 (UTC)
- 我已经向他很清楚地解释过了。我看他说他看不懂简体字,这就比较令人好奇:对于天天写中文字的我们来说,简体正体大部分应该都至少看得懂,但是对一个学中文的外国人来说呢?如果他只学了简体或正体,他能否看懂另一种写法?--Formulax 02:46 2005年3月9日 (UTC)
- 我相信这还是熟练度问题,就好像我虽然学了那么久的英文,自己也会写草写,但有时看到外国人用草写书写的文件时,还是一头雾水完全无法解读或看得很辛苦。将心比心,我不认为这方面上我们可以强求每个来阅读的人都能轻松的看懂繁简体。--泅水大象 03:00 2005年3月9日 (UTC)
- 我认为其中一个现在可以做的改良是在新会员的欢迎讯息 (Welcome Message)中当眼地加入如何选定界面及内容语言为繁体的连结。现在这功能放在不易找到的地方,对不习惯使用简体字的人来说,可能在未曾知道有此功能便已经放弃离去。在未可以选定这两项功能前,我对中文维基繁简混杂也很不习惯。虽然看简体,用简体界面没有问题,但对习惯繁体的人来说,始终总觉简体字没有繁体字美,而且繁简混杂令人很不舒服。后来在选项中选了使用繁体界面及内容自动转码后,觉得已可以接受 (虽然转码仍然偶有错误)。
- 当然如果可以让未登陆的人都可以在toolbox选择界面为繁体,将会更好。Peterpan 07:33 2005年3月9日 (UTC)
- 简繁转换似乎不是这样运作的喔!如果没搞错的话,对于没有登入的浏览者,系统是会根据他所来自的IP范围(还是使用的操作系统版本?)来判断该是以繁体还是简体字码作为预设。刚才我特地登出,改用Guest的身份浏览维基,发现仍然是显示繁体中文码,因此应该是这样运作没错的!至于转码错误的问题,只能请各位多发挥公德心,看见一个修正一个,世界上是不可能有完美无瑕的系统的,更别说是在维基这种自由编辑的开放架构了。--泅水大象 14:58 2005年3月9日 (UTC)
- 据Document 说是先根据个人设定,然后是才 Browser的语言设置。不过我没有使用繁体版的浏览器,所以不清楚到底是否使用繁体中文真未登入的用户这功能也行。以前大部分的浏览器虽然有语言设置,但是Default value 全是English-US(最少香港及外地全是), 很多的用户也不知道原来有这项功能。我不肯定现在的浏览器在各地安装时的Default 是否已改。(IP范围判断地区是不太可能准确的,因为IP的Allocation 变化颇快,资料亦太多;亦有很多网络是跨地区。) (若果浏览器第一项语言是en,会显示简体,这是我现在的状况。)
- 我是从个人经验建议,应该让用户可更容易地知道如何设定繁简。转换的功能现在己做到不错,缺少了一点宣传甚为可惜。Peterpan 16:40 2005年3月9日 (UTC)
If you want flame into the subject:
Mr. Herzog,
I cannot agree with you on many of your arguments in your email. First, suppor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has never been eliminated from Wikipedia. Users with browsers that are set up to receive traditional Chinese as their first choice should automatically receive content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Also for those users who have created their login accounts, they will be able to select their choice of language for both contents and interface. The fact that we do have quite a sizable community of contributors from Taiwan should substantiate our cliam that our current setup is reasonably acceptable to traditional Chinese users.
You may have a point that traditional Chinese provides more information from a cultural point of view, (personally I think Traditional Chinese are prettier from an artistic sense). But I would highly doubt that Mao Tse Dung simplifed Chinese in 1950s to control the freedom of speech. Simplification of Chinese actually started during the Taiping revolution in the 1840s, and was actually first proposed by the KMT government during the 1930s. There were easy and simple ways for Communist China to control the freedom of speech or freedom of press. Simpifying the Chinese character, however, is not one of those.
For your information, Taiwan is NOT a charter member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Repulic of China was. I think you should kno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se two terms since you are teaching in Kaoshiung. I have also checked my hardware and happend to find out it was made in China. What really surprised me is that its manufacturer is from Taiwan.
Also for your information, traditional Chinese is not used only in Taiwan. It is also used in Hong Kong , Macau, many parts of North America and Europe where people have migrated there before 1950. Similarly, simplified Chinese is not only used in mainland China. It is also the official written form in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official languages in the United Nations, and is used quite extensively outside mainland China as well.
Respectfully yours,
Peterpan 03:21 2005年3月10日 (UTC)
这位George Herzog又有信来了,原文在此:[2]
这封信的基本要点有:他终于发现中文维基百科有繁简互换功能,但是因为繁简转换有很多不完美之处,不能一对一,词汇转换方面也有一些问题,他觉得这样不但会把繁体用户全部逼走,而且转换问题也都是漏洞,让大陆有可乘之机,使翻译过程对大陆有利。他的结论是:维基百科不能由大陆把持,必须也有人倾向繁体,保证繁体用户的利益。看他的口气,他似乎是觉得,中文维基百科现在是由少数大陆政府支持者所控制。
看来他是真的不了解维基百科... 而且他对维基的误解竟然到了这种程度.... -- ran(留言) 03:42 2005年3月10日 (UTC)
- 关于这问题,我是建议直接委任阿福妹妹带着她的瑞士刀直接南下威胁一下这位老兄,这样他应该会对维基中文版在台湾的恶势力更有切肤般的体会才对......ccc......
- 玩笑开完了,来讲正经的,刚才去看了一下大概的书信往返内容,我的感觉跟虎儿有点类似,这位仁兄应该不是个会简单接受别人意见的人,在他身上浪费口水不是让人觉得很值得。所以,我认为我们应该说明的对象反而是维基百科基金会方面,如果他们能够理解版上为了繁检共存所作的努力,那也就够了,这世界上总有些人我们无法说服的。我认为把“繁简转换机制还有很多错误,不够完美”来作为批评的理由,让人觉得像是把我们之前的努力都当垃圾践踏、放诸水流,尤其是对我个人来说,过去这段时间我一直很吹毛求疵地修改繁简转换表,力求把出现在我视线中所有不习惯的简体名词全都转成繁体惯用的形式,基本上这些功夫并不是为了我自己看得爽,而是希望避免新来乍到的台湾用户因为太多陌生译名而反感,他的言语让我觉得我个人的努力被抹煞了。
- 好了,抱怨讲完,最后问个问题,如果我想回答这篇问题,该上哪里去发表呀?(请原谅我的无知,没用过吗,呜呼~)--泅水大象 06:02 2005年3月10日 (UTC)
- 有劳二位了,我是来自大陆,自然说不通。我不明白的是,对简体字提这么强烈抗议的竟然是母语是英语的人。不过希望这位老兄是具有代表性的,帮助我们看到了以前并不重视的问题。也感谢两位在繁简转换方面做出的贡献。--用心阁 07:11 2005年3月10日 (UTC)
可以直接发信到board at wikimedia.org。很赞成各位的看法。另外,我觉得他把简体字和中国大陆等同了,但是这样致新加坡于何地呢?--百無一用是書生 (☎) 06:54 2005年3月10日 (UTC)
看了下面一段,对于他对汉字的看法,感到非常不舒服:
> Anyone who tells you that the Chinese language is all in one package is > likely to be supporting Mainland China's desire to dominate and unify > 'Greater China'.
不管是否认同中华文化,台湾,新加坡等地都是汉语的使用者,就像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都是英语的使用者一样。各地的汉语有不同的方言和语汇,甚至像这位仁兄说的那样,在俗语,语法等方面都有差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简体汉字和繁体汉字的阅读者经过繁简转换(包括字,词汇),看不懂对方的文字。
汉字的简体与繁体与语汇没有关系,就算当初没有汉字简化,我想还会出现因为地区,民族,方言而形成的不同亚语言区。但是这并不妨碍他们使用汉字,并互相交流。我想无论是普通话,还是粤语、闽南话在海峡两岸以及海外都有使用,并没有绝对的区分。虽然有人说汉语中的普通话与粤语之间的差异比英语和法语之间的差异还大。--用心阁 07:26 2005年3月10日 (UTC)
- 又看了一遍他的邮件,发现我对他第一段理解有误:Please forgive me for causing such a fuss, but someone needs to be an advocate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within your system. 我本来理解为:“维基百科必须有人来保证繁体用户的利益。”但是现在我发现,他所指的那个保证繁体用户的利益的人就是他自己(不然他不会先说让大家原谅他提起这件事),言下之意就是繁体用户现在被排挤、压迫,而且没有人站出来给他们说话,只有他一个人来捍卫繁体用户的权利,而且他下文还说:What you need is to have two or more people oversee the Chinese... “中文维基应该有两个或以上的人来监督/管理。”还有:If you give all the work to the Mainland, the results will be obviously in their favor. “你把工作全部交给大陆,结果当然对他们有利。”他似乎以为,中文维基百科现在是由一个(或几个)“独裁者”把持着,而这个独裁者是个大陆政府的狂热追随者(或者就是大陆政府),通过繁转简等手段逼繁体用户离开,以达到某种政治目的...
- 我觉得他主要的问题还是对维基没有最基本的认识,看到了一些片面现象(如英文版的zh-cn和zh-tw链接合成zh、中文维基把他默认为简体用户等),再加上他的一些政治理念,导致他得出各种各样奇怪的猜测和结论,然后就开始大做文章,自己还觉得是在为真理和正义而孤军奋战。-- ran(留言) 07:55 2005年3月10日 (UTC)
- 他的发言里面原本就充满了破绽,中文版维基的管理员里面,有1/3以上的人数是身在大陆的范围之外的,我很有兴趣当他知道中文版管理员里面甚至有法国人存在时,会不会觉得自己之前的发言实在是有点小蠢?身为台湾籍的管理员,我想我应该花点功夫写信去解释一下才对,是直接写信给Wikimedia的Board of trustee没错吧?--泅水大象 08:52 2005年3月10日 (UTC)
- 40位管理员当中有17个身在大陆(见Wikipedia:管理员),所以是有1/2以上的人数是身在大陆的范围之外的,而且推选管理员过程是完全公开民主的,推选出来的人无论是大陆人还是台湾人都不可能是“偏激”的“独裁者”,是的话早就被大家拽下台了。
- 信发到board应该没错,因为这位George Herzog的邮件就是直接发到board的,完全绕过了我们这一层,最后还是Angela把他的邮件一封封转发给我们。-- ran(留言) 14:44 2005年3月10日 (UTC):
- 扣除因为系统建构的关系自动成为管理员的基金会工作人员之外,管理员名单中居住在大陆范围之外的实际上是20人,只是之前在发言时没有精确的数过,只是根据自己的印象粗估至少有1/3上的保险数字。信我已经回给基金会那头了,如果各位有兴趣的话,欢迎移驾User:SElephant/My letter to board of trustees中一窥(为了避免讨论页流量过大,因此改放他处,请见谅)--泅水大象 15:40 2005年3月10日 (UTC)
- 多谢象兄抽时间来给基金会阐明事实,免得基金会有人不了解情况,真的被George Herzog先生说动了 ^^。-- ran(留言) 16:53 2005年3月10日 (UTC)
- 个人觉得,大家对这位“上访”的朋友似乎有点过分苛责了,在此提点个人想法
- 1、这位朋友虽然某些言词可能过激,但至少,他的行为并未违反wiki的原则。而且,从个人角度上来看,这种直接投诉的方式也比私下里争吵好多了
- 2、在他本人不在的情况下,大家一起对他进行评论也是不公平的。至少也应该通知其本人,给他申辩、解释的机会——毕竟,谁都不能说自己从来没说错话过
- 3、也应找找现在中文版wiki本身存在的相关问题(即使这些并不和这封信直接相关)。比如,实际上本人来wiki要早得多,但一直以来都不知道wiki是大家一起编辑的;后来虽然发现wiki似乎可以编辑,但又不知道怎么编辑。个人觉得,将wiki的指引、解释、重要条目放在首页是很有必要的,最好在每个条目最显眼的位置也标明——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作为百科全书的的形象,但个人觉得必须考虑到wiki界面的特殊型。--zhouxiao 18:10 2005年3月11日 (UTC)
建议设立中立奖
名字还没有想好,主要是奖励那些在观点中立,解决争论,达成共识方面做出贡献的那些维基人。观点中立是维基百科的一个精神,要达成中立的观点,需要许多人的努力,尽可能多地讨论,解决争论,并最终达成共识。我们为什么不设立一个奖项来鼓励这些人呢?--用心阁 05:09 2005年3月4日 (UTC)
这个奖可能比较难评选喔!--虎儿 (talk) 03:22 2005年3月10日 (UTC)
- 我很担心这个奖本身就很可能会产生另外一种争议呀!(毕竟“中立”本来就是一个很难客观衡量的事情,更别说要去决定谁很中立......)--泅水大象 04:14 2005年3月10日 (UTC)
- 大象的顾虑有道理,但是那些表现的比较中立,克制,而不是任性地在这里表达自己的理念和感情的维基人,大家也是看的见的。--用心阁 04:19 2005年3月10日 (UTC)
- 个人觉得,这个名称枷锁性质大于鼓励意义,不仅束缚了得奖者往后的言行,而且某种意义上也是对未得奖者的一种否定。
- 此外,一般奖项名称的具体含义应当越模糊越好--zhouxiao 23:16 2005年3月10日 (UTC)
翻译请求
第2期维基媒体季刊将在3月15日正式发布,请大家抓紧时间帮忙翻译。至少要完成1-3页和第8页的内容。--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7 2005年3月9日 (UTC)
关于待撰页面的一个建议
里面如2003有25个链接,2002也不少,但实际上都是表示年份2003年和2002年。能不能在系统里做一个设置,把4位数默认链接到相应年份啊,似乎没有除年分外的四位数有做链接的必要吧。那就不会产生歧异玉米^ō^麦兜 09:54 2005年3月9日 (UTC)
正在进行讨论的页面
亲爱的各位,为了执行台湾维基聚会的建议案,我作了一个Wikipedia:正在讨论的条目、页面分类及template,希望大家能一起想想这个模板该怎么放、规则要怎么定。我目前的想法是,发起讨论的或是参与讨论的人都可以把这个template放上去,一周后(或是无人发言三天后)把它放上去的人应该要负责把这个template拿掉,其他人看到也可以帮忙拿掉(看来应该要在放上去时加上时间),如果继续讨论的话,应该要再把放上的时间更新。
有点复杂,可是不这样做的话,这个分类很快就会被填满,然后不知所云。--虎儿 (talk) 16:39 2005年3月9日 (UTC)
似乎和Wikipedia:征求意见有些重叠--百無一用是書生 (☎) 16:57 2005年3月9日 (UTC)
- 嘿嘿,当初我们讨论的时候,就是要利用页面分类功能,在讨论页里面加模板会比到另外一个页面去加条目名称来得方便。这样讲不知你有没有懂。--虎儿 (talk) 17:37 2005年3月9日 (UTC)
- 但是分类好像不能加到章节,比如Talk:XXX#MMMM,如果讨论页内容很多,一下子找到正在讨论的议题不是太容易。--用心阁 04:22 2005年3月10日 (UTC)
- 可以把Template放正在讨论的那个段落上,而不是页面的最上面。--可夫 (talky? click me!) 04:46 2005年3月10日 (UTC)
感觉演员分类很混乱
Category:演员的页面分类: 戏剧 | 电影 | 人物。含电影演员和京剧演员。那电视剧的演员呢?
Category:电影里,演员又和电影演员并列,可演员又不止电影演员,怎么放在电影下面呢? 玉米^ō^麦兜 06:00 2005年3月10日 (UTC)
像末代皇帝这样的片子的分类
应该再做一个合拍片的分类吧,不适合把合拍片归到XX国家的电影中。玉米^ō^麦兜 06:11 2005年3月10日 (UTC)
- 可以在两个国家电影的分类中都加入。合拍片不太适合做分类--用心阁 07:02 2005年3月10日 (UTC)
关于小条目的分类
最近看到有在加化学小条目,人物小条目,教育小条目,我不知道是不是所有大一些的类别都有对应的小条目,能否请赐教一二。--用心阁 01:47 2005年3月11日 (UTC)
今天是细菌学家、药学家弗莱明逝世50周年的日子
因为是50年的缘故
是否该在首页醒目位置示出以纪念?
1955年3月11日,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逝世。
1928年2月13日,英国弗莱明发现了青霉素。
玉米^ō^麦兜 06:50 2005年3月11日 (UTC)
- 这是因为弗莱明还没有条目。请参见Wikipedia:历史上的今天。zzz....很困 (叫醒我) 07:19 2005年3月11日 (UTC)
小小作品和小作品有区别吗?
刚发现有Wikipedia:小小作品这个分类,请问跟小作品有区别吗?里面写了天鹅什么的,没看懂:P--Smartneddy (Talk)塔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07:33 2005年3月11日 (UTC)
- 比喻而已么^_^
- 感觉上,现在对小小作品的定义相当于“词语解释”--zhouxiao 07:41 2005年3月11日 (UTC)
- 小作品是一个完整的作品,篇幅很小,内容不完整,但是有时间,地点,人物等交代,参考,外部连接,内部连接也有,只是篇幅很小,需要扩充。
- 而小小作品是支离破碎的页面,也可能就是一句话,有时候不知道在说什么,有时候从形式上给人以不完整的感觉。小小作品不能算条目,要么被删除,要么被提升为小作品。
- 我感觉小作品在维基百科中还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小小作品则是维基百科中不可接受的。
- --用心阁 08:08 2005年3月11日 (UTC)
- 刚看了小作品中的解释,二者的区分现在不明显。应该区分那些只有很少内容(基本无法再加入内容的条目,比如名词解释),和那些现在很少但有较大扩充余地的内容,就像天鹅和丑小鸭的比喻,但叫做小小作品实在是不清晰。--Smartneddy (Talk)塔是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08:12 2005年3月11日 (UTC)
- 基本上这两种名词一开始时就没有很好的定义,之间的界线有点模糊。我个人在替条目加标签模板时,抱持的理念是“小作品虽小,但至少可以解释出主题的意思,有头有尾”。因此那种一句话条目绝对是小小作品,而小作品通常要能凑到一个段落的文量,才有资格算数吧?--泅水大象 09:50 2005年3月11日 (UTC)
我已经从英文版翻译了完整的Wikipedia:小小作品,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看看。--可夫 (talky? click me!) 20:02 2005年3月14日 (UTC)
- 赞!--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20:19 2005年3月14日 (UTC)
- 不得不说,这翻译写得蛮棒的,口气上比正经八百的说教有趣很多,感觉应该会容易让人接受!--泅水大象 04:33 2005年3月15日 (UTC)
template的编辑
已经存在的模版想要再此进行编辑,再哪里能找到呢 ?难道要每次在地址栏输入template:name吗?木头 07:46 2005年3月11日 (UTC)
- 有个比较直觉的方法可以去编辑模板,首先,先找到一个有使用该模版的条目,然后进入该条目的编辑,将编辑页拉到最下面,你会见到所有该页有使用到的模板列在那里。然后,点入你要编辑的模板就会进入模版页面,然后再点选模版页面的编辑页,就可以进行编辑了。
- 当然,直接输入页址是最快的方法,虽然前提是你得知道该页的实际名字...--泅水大象 09:44 2005年3月11日 (UTC)
很有意思一些东西
WikiHiero很有意思,有许多象形文字,可以用在维基百科的页面上[3]。--用心阁 08:38 2005年3月11日 (UTC)
|
|
|
|
|
|
|
|
|
|
时间图(Timeline)也很有意思,直观地显示随时间的发展和变化。参见User:用心阁/时间图
- 我觉得WikiHiero可以在一些模板上使用,我在一些小作品的模板上已经用了。至于Timeline,好像到现在还不能支持中文、日文等,暂时无法使用--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5 2005年3月11日 (UTC)
雷晓毛是自传吧?
所有的编辑历史,都是来自于他本人,包括匿名编辑也都来自于加州戴维斯。违反了wikipedia关于不要创建自我介绍的条目的守则。--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7:21 2005年3月12日 (UTC)
嗯,自我吹捧的力度很足,特别是括号里“…………的一致评价”,好像没有说明这些人的交口称赞,他的地位和贡献就不存在了。很多名人的条目都不完善。在自己的条目上这么卖力,太不符合维基精神了,维基不是广告。强烈要求他本人进行中立性调整。不能符合要求的话,应该加入删除投票。 --地狱牌咖啡壶-Talk 17:14 2005年3月12日 (UTC)
和繁简转换有关的页面
和繁简转换有关的页面是不是应该整理一下了,现在在首页和社区页上都没有和繁简转换有关的页面链接,像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这么重要的页面更是很难找到,我觉得许多新来者之所以会大面积地进行繁转简/简转繁的编辑,是因为他们不了解(也无法了解)维基百科的繁简转换政策,更不知道还有专门的地方可以提出新的繁简对应关系。 -- ran(留言) 07:22 2005年3月13日 (UTC)
- 是的,还缺少专门的帮助文件。--用心阁 08:08 2005年3月14日 (UTC)
:)
新人向大家问好
怎么回事啊?
wiki的速度好慢啊
还老是显示
Sorry- we have a problem... The wikimedia web server didn't return any response to your request. Lzy100 19:25 2005年3月13日 (UTC)
再问繁简转换
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好像已有一段时间没有管理员处理。可否跟进一下?--Hello World! 13:22 2005年3月14日 (UTC)
另外,想问问Wikipedia:繁简体转换请求与Wikipedia talk:1.4版的繁简处理有什么分别?--Hello World! 13:22 2005年3月14日 (UTC)
图像版权的问题
上传游戏截图和电影电视截图有没有问题?书籍的封面呢??--Icemanpro 15:44 2005年3月14日 (UTC)
有谁能介绍一下http://wiki.ptt.cc/
最近注册了台湾大学ptt,发现有了这个新功能,不知和我们wiki有什么直接关系没有?如果不适合在这里讨论这个的话,大家可以到我的对话页回答一下,谢谢。玉米^ō^麦兜 14:17 2005年3月15日 (UTC)
求救
中心商务区
请大家参看Talk:中心商务区,并一同参与讨论。--石添小草 15:21 2005年3月15日 (UTC)
又见X大XX问题
最近注意到有维基人在版上新添了一系列“四大XX”的条目,我个人认为是很不适当的内容,但基于尊重原作者我不是很想直接拿去条目删除讨论页上去公告,而希望能透过比较理性的方式重新讨论或申告维基百科的立场。基于这理由,我想邀请对此问题有兴趣或意见的朋友一起来Talk:中国四大一览这页中参加讨论,或甚至产生出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将其列入中文版的政策里面,来跟新加入的维基人宣导。--泅水大象 09:14 2005年3月16日 (UTC)
新的删除投票模版
刚才新建了两个模版 Template:ifd 及 Template:tfd 以提供对于图像及模版的删除投票使用,它们的显示方式还在讨论中,请参与 Template talk:Ifd 及 Template talk:Tfd 提供您的宝贵意见。--Shinjiman 15:18 2005年3月17日 (UTC)
苏丹红和丙烯酰胺化合物是否可以列为全程关注?
苏丹红和丙烯酰胺化合物是否可以列为全程关注?这是中国食品安全的问题,对于中文维基来说是不是重要呢?--用心阁(对话页) 02:30 2005年3月18日 (UTC)
- 为什么不?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问题,最早是英国先发现的,全世界各国其实都进行过检验。--Formulax 04:04 2005年3月18日 (UTC)
- 其实,英国好像95年就发现了,中国没很注意就是了--zhouxiao 04:26 2005年3月18日 (UTC)
- 我记得好像还是最近才发生的吧,大概这种研究很早就开始了,不过确实是最近英国才要求停止使用的,然后各国才比较紧张。好像新加坡最近也在检查。--Formulax 04:46 2005年3月18日 (UTC)
- 根据一些新闻网站上的报导所言,其实苏丹一号在欧美老早就因致癌可能而被定义为‘工业用红色色素’而非食用色素的用途吧?(至少此间媒体都是用‘工业色素苏丹一号’称呼之)所以前一阵子英国发生的事件应该是有一批用了工业色素的辣椒粉,被不肖厂商鱼目混珠提供给食品制造公司,在该厂商不知情的状况下给制造成调味料,这批调味料在外销到其他国家时被当地的食品检验单位查出有苏丹一号,才回报原厂要求查明问题所在。所以这应该是一桩滥用不法添加物的事件,而非苏丹一号不可以食用的问题首度被发现,不可以食用的东西被混入食物里其实在世界各个角落都常常发生,发展中国家更显严重,不是只有苏丹一号才特别严重呢!--泅水大象 11:40 2005年3月18日 (UTC)
- 95年确定为致癌物那篇文章找不到了,但1996年我国食品添加剂卫生标准就明令禁止使用苏丹红这点还是很明确的
- 说它是致癌物,当然是因为工业用品民用化的缘故——工业用品几乎都有毒害作用,程度差别而已
- 另外,“苏丹红一号”也用来打蜡什么的——所以说,新房子都对健康有一定危害(因此才有专家建议说至少要两三年才能住进去么)
- 当然,也用不着太担心,反正生活中致癌物质多了,要真的想都要躲开,只能去天堂和地狱了^_^--zhouxiao 16:36 2005年3月18日 (UTC)
紧急求助
哪位高人快帮帮我吧,我一晚上都没整明白现在都快疯了。我想让图特摩斯三世中的象形文字具有图特摩斯三世(英文)那样的效果,可是边线怎么弄也没颜色!这是怎么回事啊?!!--Douglasfrankfort
条目交集有问题
最后编辑时间应该为2005年2月27日,但系统现在显示的是2005年2月21日的版本,请管理员处理一下。--Isnow 14:37 2005年3月18日 (UTC)
block
Hello
I would like to dare ask the chinese community to block an editor from zh, nammed Izwalito. If you accept to do so, I of course carry the entire responsability for it. Izwalito is a french editor, currently threatening to sue a french editor, as well as the board, Wikimedia France and developers it seems. The issue is currently discussed with legal counsellors and Jimbo. We'll keep you informed naturally. You are free to refuse, but I just intend to say we would prefer and feel more secure if you do so.
Can you leave me a word on my meta page ? Thanks in advance m:user:Anthere
- I checked our List of users, and found that he is the 5691st registered user of Chinese Wikipedia. But he made no contributions at all in zh. Would you please provide more details on why does he want to sue the Foundation, and is it related to copyright issues?--Formulax 02:28 2005年3月19日 (UTC)
English Help
If you speak English please help us poor dumb Americans by expanding the Chines Wikibook and adding examples of your pronunciation to the commons.
农历的月日算法
- 马关条约是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签订,公历是4月1x日,采用哪一个?
- 一个日期,我们都不知道到底是公历或农历的,怎么办?
- 知道是农历的,要不要自动换算?相信很多历史人物的出生日期全部是农历的,不止有没有必要?
--Pashan (留言) 00:49 2005年3月19日 (UTC)
- 我觉得应该尽量用公历日期,因为现在维基采用的年月日条目都是公历。如果原始材料大部分是农历建议正文使用农历,括号中加注公历。这样可以正确连接到日的条目而不影响文章风格。--肉丝跑蛋 (留言) 15:57 2005年3月19日 (UTC)
嗯,而且可以考虑像日文版一样,农历月日和公历月日都设立条目,方便查询 -- ran(留言) 18:28 2005年3月19日 (UTC)
- 建议农历不要加“日”,且用复合写法,即说成“三月廿三”——实际上,本来就应该是这么写的
- 31日好像是“卅一”
- 但20、30我就不是太清楚了,或许直接是“三月廿”--zhouxiao 20:49 2005年3月19日 (UTC)
- 我认为年与月日只要不公农历混合,要分别是公农历应该不难。民国以前,如果加上年号的,(例如:光绪二十一年三月廿三 ),或(乙未年三月廿三),应该自动被认为是农历的年月日。
- 公历时应该写成 1895年4月17日。
- 农历月、日的写法应该是:
- [正|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闰[正|二..十二]]月
- [初[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 十[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 |二十| 廿[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三十 ]
- 我认为在清或以后,如果知道的话,应该两者并用较好。但倘若是清以前的历史,要小心自动换算的准确性。(中外历法历史上有很多修改,以今天的算法推算以前日子的换转不一定准确。) Peterpan 22:35 2005年3月19日 (UTC)
- 现在我想起来,阴历是没31号的,呵呵呵
- 另外,现在有很多万年历,不知道有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zhouxiao 23:15 2005年3月19日 (UTC)
- 很多网上的万年历其实不是万年,只是西历1900年以后。农历最近的两次修改是1645年时康熙使用汤若望的推算,与及1929年国民政府把北京标准时间改成GMT+8(提前了大约四分一小时)。前者影响月日推算较大。1645年以前的日子,基本上不可能以现在的算法直接推算。后者只会间中造成一天的误差。(但若果要算命、出生时辰很容易会不同。难怪什么紫微斗数、铁板神算之类,经常测不准啦。) Peterpan 04:22 2005年3月20日 (UTC)
- 这个不知道如何[6]--zhouxiao 12:30 2005年3月20日 (UTC)
- 这个地址可以查到1600至2100年,但对之前的日期仍无能为力。补充Peterpan兄(猜错了别骂我)一下。1582年西历启用格里历,修正日期以符合实际季节(即地球位置)并修改闰年规则;619年和1645年中国历法有两次重大改革,前者使日期排定符合实际月相观察(要不然老百姓一看月亮就知道天人合一的天子说是骗人的啰,皇历都不准唉;这次改革前新月不一定在初一的),后者使日时精确地符合实际太阳位置(即地球位置),使中国历成为相当完善的阴阳合历,(注:因此1929年北京标准时间改成GMT+8产生的不到一刻钟的差别,使内地与港、台不在一天庆祝1978的中秋节,因为香港天文台采用北京故宫的实际时间而南京紫金山天文台采用UTC+8计算)。这些变动因素都为早前日期的换算增加麻烦,大概需要对比东西方对日月蚀时刻的记载吧。如果没有可靠的换算工具的话,建议对于1600年前的日期,采用西历(如果日期知道)与旧历分别查列。关于中国历法(也称旧历、旧称皇历、俗称农历、常误称为阴历)的讲述,可参考[7](英文)。--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6:03 2005年3月21日 (UTC)
- 这个不知道如何[6]--zhouxiao 12:30 2005年3月20日 (UTC)
- 很多网上的万年历其实不是万年,只是西历1900年以后。农历最近的两次修改是1645年时康熙使用汤若望的推算,与及1929年国民政府把北京标准时间改成GMT+8(提前了大约四分一小时)。前者影响月日推算较大。1645年以前的日子,基本上不可能以现在的算法直接推算。后者只会间中造成一天的误差。(但若果要算命、出生时辰很容易会不同。难怪什么紫微斗数、铁板神算之类,经常测不准啦。) Peterpan 04:22 2005年3月20日 (UTC)
第一次玩维基百科就上手
今年台湾维基人春聚所提到的构想,图像化的推广介绍,已经有第一个版本出来了,大家可以看这边--第一次玩维基百科就上手,是由KJ主笔、User:Jasonzhuocn制作pdf档。赶快拿上来献宝啰。--虎儿 (talk) 18:42 2005年3月19日 (UTC)
- PDF也是KJ制作的,小弟我只是提供载点而已 --jasonzhuocn 20:13 2005年3月19日 (UTC)
- 很棒哦 :) --Moses 19:09 2005年3月19日 (UTC)
- 再做个简体版的就更好了,而且最好符合一下大陆语法,比如外部连结——外部链接:)玉米^ō^麦兜 19:55 2005年3月19日 (UTC)
- 很棒哦 :) -- zzz....很困 (叫醒我) 05:06 2005年3月20日 (UTC)
- 确实不错,看来我们大陆人也该作一个简化字版了。还有不知道KJ打算按照什么授权方式发布呢?--Mountain(Talk) 06:37 2005年3月20日 (UTC)
- 很不错,谢谢台湾的同仁。--用心阁(对话页) 03:47 2005年3月21日 (UTC)
目前我将之视为个人创作(就是版权所有的意思),未来可能会改变心意,我用M$ office Word改了一份简字版,可能要请使用简字的朋友帮忙校对一下,或修改用字,有谁可以帮个忙呢?--KJ 03:50 2005年3月25日 (UTC)
捷克
相关讨论已经移动到Talk:捷克
发现了一个抹除编辑历史的问题
将一个条目页面先转移为另一个名字,然后再转移回来,以前的所有编辑历史就一笔勾销了……这个bug违反GFDL了哦。--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23:18 2005年3月19日 (UTC)
- 但是,如果原本的条目还存在,是没办法利用移动网页的方式直接把资料转回来吧?意思是说这作法要成功有个前提,就是原条目要被删除,而删除条目需要有管理员权限,意思是说,只要管理员们注意一点不要随意删掉有编辑历史资讯的条目,就不会真的发生这困扰才对。--泅水大象 11:17 2005年3月20日 (UTC)
- 会不会有时候难以避免删掉有编辑历史资讯的条目?--Hello World! 16:10 2005年3月20日 (UTC)
- 看来,下次管理员们要操作删除这个功能时,可能得稍微麻烦点查询一下编辑历史,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才是--泅水大象 02:37 2005年3月21日 (UTC)
- 可不可以考虑删除的时候把编辑历史记录下来,放到重定向条目的讨论页?--Alexcn 05:47 2005年3月21日 (UTC)
- 如果移动时能够带着历史就好了,即相当于把条目移动并建立新的重定向页,目前是把内容放到新的页面中,自然历史就丢掉了,如果想移动回来,怎么做才能不出这种问题呢?--用心阁(对话页) 07:51 2005年3月21日 (UTC)
- 刚才做了一个小实验,发现如果光只是移动条目->删除原条目->再将条目移回,那么所有的编修纪录与讨论页都会跟着条目内容移动,不会消失的。所以,我想上面提到的问题应该是出自于,那个移动条目内容的人不是使用系统标准的“移动条目”功能,而是自己用Copy & Paste的方式执行的,所以不会连带把该带走的资讯带走,而造成编辑资料被抹除的困扰。因此我的建议是,当管理员在要删除一篇看似无用的重定向条目或空白条目时,记得查一下这篇条目的编辑历史,了解一下事情的来龙去脉再下手还不迟。--泅水大象 08:12 2005年3月21日 (UTC)
化学元素
2005年3月20日,终于把所有一百一十多个化学元素的资料表格建完。很累!其余的内容就请大家继续补充!--Hello World! 16:10 2005年3月20日 (UTC)
- 辛苦你了,大家继续努力^_^--zhouxiao 03:08 2005年3月21日 (UTC)
中文维基的系统时间
关于中文维基的系统时间(如留言签名中),采用UTC时间而不采用UTC+8时间是否有什么特别的理由或困难?英文维基必须采用UTC时间,大概是因为英文国家分布于若干不同时区。但中文维基的用户,我猜想大多是在大陆、台湾、港澳、新马等地,使用UTC+8时间应会给很多人带来方便;即便是身处第三时区的中文用户,(譬如我这里冬天用UTC-5、夏天用UTC-4),也多在国内有朋友或其他联系,在目前的维基上就时常需要在自己当地的时间、维基UTC时间、以及国内UTC+8时间之间进行换算,徒添不便。另外,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等的维基也是采用多数用户的当地时间——欧洲中央时间。所以,中文维基可否考虑改采UTC+8时间? --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2:45 2005年3月21日 (UTC)
UTC的文:格林尼治标准时间--Hello World! 08:36 2005年3月22日 (UTC)
- 个人觉得还是采用UTC时间比较好,免的出现中国中心的争议
- 当然,如果你觉得不方便,可以在自己页面里设定时区(就是签名的时候或许会有点麻烦,但反正会显示时区的)--zhouxiao 03:05 2005年3月21日 (UTC)
- 嗯,我最近也好不容易发现能设定自己的时区,不过签名还是不能个人化。我现在时常要同时处理三个时区,而且光中文维基就两个,弄的人很精神分裂……;同时每每要计算英国目前的时间,就弄的我相当不爽。(当然上面这句仅是说着玩而已。)但严肃来讲,为什么德文、法文、荷兰文、瑞典文、丹麦文……等就不顾“欧洲中心”的怀疑呢?其实我注意到他们在用CET/CEST时间,也是自己在德文版留言之后,当时的确有点惊讶。
- 中文维基的问题比较复杂,尤其是大陆和台湾不使用同样的时间,两岸的许多小问题会导致政治纷争,最好还是尽量避开不同的地方,即使有些不方便,起码可以维持和平局面。--方洪渐 00:49 2005年3月22日 (UTC)
- 其实主要使用中文的族群都是聚集在UTC+8的范围内,虽然我对于该用哪个时区没有特别的意见,但有时我常常在想,为什么UTC+0一定要定在英国,难道当初这科学上的定义在制定时,没有英国中心、欧洲中心的偏颇吗?所以,在偏颇的度量衡上讨论公平问题,有时我觉得蛮让人莞尔的,但这只能怪中国人在科学启蒙发展的时代落队了,给别人抢去制定标准的先机,怪不得人的。--泅水大象 03:47 2005年3月22日 (UTC)
- 回R.O.C.,台湾、新、马等地仍是UTC+8。--Hello World! 08:24 2005年3月22日 (UTC)
- 不知道呢,说不定会更无力。为什么世界时区划分是以伦敦为准,但是算命却是以洛阳为准,好像中国人只能拿这种古老的事物出来缅怀一下而已,呵呵......--泅水大象 07:00 2005年3月22日 (UTC)
- 世界时区划分以英国伦敦为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要安排“日期变更线”在渺无人烟的(太平洋)海域上。--Hello World! 08:26 2005年3月22日 (UTC)
谈到“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原则,我其实悲观地觉得,在可预见的未来,这个都不会在现实世界中完美实现;而只要我们身处这样的世界或者试图解释这样世界的东西,“避免自我中心”有时就是难以实现的;(当然,在维基这仍是我们要致力实现的基本原则)。穿越历史直到今天,或者飞越中国到西欧再到当今的美国,“自我中心”的事例太多了。就连似乎中立的“全人类”,其绝大多数以前还以为太阳绕着地球转呢(地球中心),而今天他们绝大多数也认为“marriage”是男女结合(异性恋中心,并剥夺少数群体权利),至于未来,天知道我们会又发现哪些新的事例。
而最突出又富悖论的例子,是各洲及各国介绍中,其在世界的位置。目前,这些图片在维基都是以欧式世界地图为底的,大概绘制人是欧裔吧;比如右边这张澳大利亚的图。大家都用同样的底图,好像符合“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原则,但同时,这个底图却是显然“欧洲中心”的;若各洲、各国均改用自选中心的底图,则避免了“欧洲中心”的麻烦,却惹上了“自我中心”的嫌疑,反正不管怎样“中立”都受到质疑。其实,中文维基的时间,也跟这个挺类似的,一点重要的不同则是,现在用的叫UTC(通用协调时)不叫GMT(格林尼治标准时),人们可以说,UTC是各国协作计算的结果,因此不存在谁中心的问题,尽管两者时区是一样的,而且UTC源于“英国中心”的GMT(正如大象兄上面说的在偏颇的度量衡上讨论公平问题)。
从理论回到现实,如果各国的世界位置图片,真的改用任选中心,是不利于图片的原本目的的:要帮助人们了解不同地理事物在世界的位置,采用相同的底图是重要的。因此,“中立”和“避免自我中心”的基本原则,前提要件是有利于条目的解释与被认知(或维基的目的)。签名的时间,是帮助用户认识签名当时发生的时间,如果多数用户是在UTC+8时区的话,则采用UTC+8时区有利于用户的理解认知过程;并且,如果经常穿梭不同语言版本的用户较少,则采用UTC+8时区也有利于中文维基对用户产生亲善感;这些都符合并为维基的目的服务。当然,可能也有一些因素会不利于这些目的,但我没想出来,希望大家提供一下。
另外,在维基,如果先前判例可作参考的话,我想引用德、法、荷、瑞典文等版的例子。 --roc (talk) (中文用字指正) 02:57 2005年3月23日 (UTC)
- 非常同意roc兄的意见。虽然,我在上面的发言中提出世界标准时区的英国自我中心特性,但是我却无法不去接受这种不公正的情况,毕竟当初第一个发明“时区”概念的就是英国人,他们发现因为火车的出现,人类移动的速度获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导致原本各地有各地自己的时间标准这种定义方式遭受到严格的挑战,而被迫必须制定一个时间计算时的中心点。基于这理念是欧洲人提出的,自然会以欧洲作为时间计算的中心点,后来的人只能承认这种制度的存在,除非他们完全不愿意与其它既有的系统进行沟通。
- 在编辑维基内容的过程中,我发现只要牵涉到“全世界”的资讯,就很难不造成某种程度的偏颇。举例来说,我最近在编写一个新版的世界首都表格,由于两岸多地对于世界各国译名的差异,我需要寻找一种第三者的语言来作为对应参考,以方便读者们了解简繁体译名之间的互换。对于不熟悉中立理念的人来说,这第三者语言很显然非英语莫属,但反而是因为我们平常太熟悉“避免XX中心”这句话,以致于我伤了很久的脑筋思考各种问题,例如全部用各国官方语言(后来发现有些国家官方语言太多,列不完),或者干脆不列(但有些小国小城市的中文译名知名度很低,理解上有障碍),同时列英文名与各国官方语言名?版面有限塞不下!迄今为止我还在伤脑筋这问题,但预计可能会选择承认英语中心的偏颇性,毕竟像是航空业、海运业这类牵涉到全世界的行业,也几乎都是以英文作为共通沟通标准。--泅水大象 06:49 2005年3月23日 (UTC)
- :-) 我的意见受到大象兄的肯定,心里很乐耶~;不过我这年龄可能算不上兄啦。各国首都用于参考的第三方写法,若仔细想来,果真是个复杂又伤脑筋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若该国官方语文:
- 只有一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这种文字,例如Brasília(巴西葡萄牙文)、Reykjavík(冰岛文)、New Delhi(英文)、或Tōkyō(日文);
- 没有能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英文(因为若用原文估计多数中文读者也不认得,帮助有限),例如Moscow(英文)、Athens(英文)或Tel Aviv(英文,我自己把它译成泰勒维夫,因重音在te、次重音在viv、最轻的是la);
- 有多种可用拉丁系字母写的,用在该国(或首都)讲的人最多的语言,例如Bern(德文,不用法、义、或罗曼驰文)。
- 以上各种情况,最好都标出此种拼法的语言,免得有人发现跟英文不符就轻率修动,比如Brussel(荷兰文)与Brussels(英文)就不同。尽管这样还是“拉丁系拼写法中心”的,但私下觉得已经算是“中立”与“明了”之间的最佳妥协了;这种做法会比只采英文多费时间的,所以就看是否觉得值得采用了。另外,如果按注音符号排序的话,能否在列表开始前,提供注音符号与汉语拼音的对照(并连往下面的注音符号开始处),因为大陆已经很少用注音符号了(尽管汉语拼音仍是按ㄅㄆㄇㄈ的顺序教的);另一个做法是按照ISO的双字母或三字母标识排序,这样也免除繁简国名万一不属于同一个注音符号时或关于台湾(中华民国)位置的可能争论。--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07:35 2005年3月24日 (UTC)
- :-) 我的意见受到大象兄的肯定,心里很乐耶~;不过我这年龄可能算不上兄啦。各国首都用于参考的第三方写法,若仔细想来,果真是个复杂又伤脑筋的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若该国官方语文:
- 关于那个试验版的首都列表别担心,原则上等我有空把细节校对完之后,只会用它来取代目前繁体版的部分,意思是说应该再来做个以简体译名与汉语拼音排序为主的版本,然后并列,让读者自己去选择自己习惯的排法。至于有些国家或地区在理解上有歧异的,仔细看就发现,它们会在不同的位置上重复出现,例如台湾就会在中华民国(ㄓ)与台湾(ㄊ)的栏位各出现一次,而梵諦岡(ㄈ)与教廷(ㄐ)也会各出现一次,毕竟做这表的目的是希望读者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他们想找的资料,而不是用来搞政治斗争的!(题外话,我去查过教廷的相关介绍后发现,原来它的国家体制正式名称真的叫Holy See,而Vantican City只是它的“首都”而已,Holy See本身的范围是包含了Vantican City那1000个国民与遍及全世界的整个天主教教会体系!)--泅水大象 13:42 2005年3月24日 (UTC)
- 原来是这样,我当时还纳闷怎么中文合版以后,这个条目还有繁简两版呢,也没注意到台湾和教廷分别列了两次(挺聪明、实际的做法),是我疏忽了。是啊,政治争论经常是很无聊又讨厌的。--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03:23 2005年3月25日 (UTC)
我觉得用UTC+8时没有问题,因为全世界大部分的只要是用中文写百科的人应该都是在UTC+8也由于中国大陆统一UTC+8,造成有趣现象有些地区不到下午四五点就太阳下山了......--Irwin 15:49 2005年3月28日 (UTC)支持改采UTC+8时间
- 很高兴看到Irwin的观点。(当然,对支持性的意见,我私下里是更高兴了。)我想Irwin的意思是,大部分维基中文用户都在UTC+8时区,所以采用这个时间会使大家方便。(附注:大陆统一使用东部时间,应该造成新疆夏天的太阳在晚上9-10点落山吧?不过我想生活上仍是有不便的。)
- 最近我也认识到“系统效率”的观念,就是说,在“客观”、“中立”的基础原则不受影响(或难以确定)的情况下,应考虑利于“系统效率”的做法。前面已经解释了为什么我觉得UTC并不中立、以及UTC+8并非不中立,这种情况下,考虑到节省大量用户每日进行换算所需要的时间与心力,采用UTC+8是符合“系统效率”的做法。同时,这也给多数用户以亲善感。我想,“提高编辑效率与质量”与“持续增进维基印象”,而不损伤客观与中立的基础原则,对于维基的事业是非常重要的。
- 粗略地类比,就好像中国作为多民族与方言的国家,其通用语是普通话,而不是第三方语言比如国际英语或法语或其他人造语言:尽管对于很多人,使用普通话是很不便的,也似乎有违中立的嫌疑,但最起码比起几亿人都学一种第三方语言、并随时查阅“快译通”或“文曲星”要好一些。
- 很好奇并希望了解大家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无论是赞成还是不赞成。另外,如果万一是中文维基担虑维基基金会会有压力的话,我会很高兴的跟他们写信,反映作为维基普通及新来用户的心声。--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TALK) 07:44 2005年4月2日 (UTC)
请教JSPWiki的一个问题
请问: 在JSPWiki中怎么实现用户的管理?
210.22.126.10 08:30 2005年3月21日 (UTC)
是否有针对条目标题进行简繁体转换的方式
- 目前中文版上关于简繁体转换的技术指导之相关条文有点散乱,很多重要资讯往往没有集中在同一个资料页中,看半天有点昏头,不得已,只好直接在这里发问。目前我们的简繁转换已经可以处理所有内文部分的差异,但在标题的显示上,是否有除了针对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tw、MediaWiki:Zhconversiontable/zh-cn直接进行词汇对应的修改之外其他的转换方法?
- 我举个例子来说明我的困扰,话说2004美国总统大选的民主党候选人John Kerry,他在两岸的译名有很大的差异,在简体环境里Kerry这个姓氏被翻译为克里,而在台湾的繁体环境里则是翻译为凱利,原本我可以直接在MediaWiki里进行修改解决这个对应问题,但我考虑到“克里”这两个字因为很短且用字很简单,再加上两个字都是高度常用字汇(尤其是里),极有可能在某些状况下是其他更长的名词或词句里面的用字,例如翻译名词“克里米亚”“克里姆林宫”就都含有这两个字,如果今天我用了强制转换,将会发生许多别的名词混乱的结果,为了方便一个词的转换而造成两个词的错误,感觉很不值得。基于这考量,我决定费力一点利用标签手动转换约翰·克里这篇文中所有用到“克里”这两个字出现的场合,却发现,最后有个东西改不了,那就是最重要的条目标题!因此我想询问是否有针对单篇文章的标题进行手动修改的可能,或者如果还没有的话,目前的系统机制是否有增添此功能的可能性?--泅水大象 08:03 2005年3月22日 (UTC)
目前系统无法实现大象所描述的功能。如果要实现,当然也是可能的,但是需要对系统作很大的修改。更重要的是,这样的功能会令到系统的负荷大大增加,原因如下:假设我们可以在标题中用特殊标记如“-{zh-hans:克里;zh-hant:凱利}-”。当我在某一文章中引用“[[克里]]”时,简单的数据库检索就不工作了,因为字符串比较“-{zh-hans:克里;zh-hant:凱利}-”和[[克里]]”是不相等的。这样一来对每个这样的链接都要把数据库里所有标题列出来,用程序分析看有没有一个标题是象“-{zh-hans:克里;zh-hant:凱利}-”的。因此要支持这样的功能是比较昂贵的。
我建议这种情况采用手工在文章内部转换,标题采用重定向的方法解决。-Zhengzhu 05:11 2005年3月23日 (UTC)
- 大概了解Zhengzhu兄提到的状况,其实,我的野心比较小一点,只是想问问有没有办法透过某种方法让标题在画面显示时进行转换,但在数据结构里面,它仍然是以简体或繁体二选一的型态存在,而非一个语言转换标签。其实,内文如果有转换正确,标题看起来怪怪对于维基常客来说应该是习以为常的,但是我怕这种差异会让初来乍到的用户感到无法接受,而直接动手乱移动既有条目的内容(这种事这一阵子蛮常发生的,明明都已经简繁转换了,还老是有人把繁体转写的文章,整篇转成简体,我相信反过来做的情况也应该存在)--泅水大象 06:20 2005年3月23日 (UTC)
- 弄个__NOTC__之类的不行么?--zy26 (Talk) 07:32 2005年3月23日 (UTC)
只在显示时转换是可行的。已经写好代码了。软件更新时我会通知大家。-Zhengzhu 07:55 2005年3月23日 (UTC)
- 真是万分感激,辛苦了,也期待此功能早日正式运转!--泅水大象 08:44 2005年3月23日 (UTC)
可以先在这里试试:http://s87257573.onlinehome.us/wiki/。-Zhengzhu 23:47 2005年3月24日 (UTC)
软件已经更新了。使用方法参见“约翰·克里”和“Wikipedia:繁简处理”(表达不太好,谁给修改一下?)-Zhengzhu 13:54 2005年3月26日 (UTC)
- 在编辑iPod这篇作品时意外发现T标签的存在,才发现原来当初建议的功能真的可以实用化了,感谢Zhengzhu兄!(不过,wrongtitle标签也可拿来进行简繁体的转换呢,真神奇)针对兄的要求,我用了比较白话的口气改写了繁简处理一条中的相关说明,还把例子写得更详细(啰唆?)点,希望大家看得懂。
- 不过,旧问题处理完后,我又想出个难题让大家伤脑筋了。那就是,有没有办法像转换表之于整个中文维基一样,针对一整篇独立的条目内容进行全文章范围的繁简转换(例如,在文章档头放个像_NOTC_之类的标签,里面载明-{zh-hans:克里;zh-hant:凱利}-这般的互换,如此整篇文章中出现的这两个字都会自动转换,但又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或其他文章,应该会更加方便呢!(没错,我承认是因为人懒改标签改到手软,所以想要问问看有没有这种-{zh:偷懶;zh-minnen:偷吃步}-的功能啦^_^)--泅水大象 08:05 2005年3月29日 (UTC)
籍贯和出生地
一个人,譬如周恩来,祖籍绍兴,江苏出生。那么他的籍贯是浙江还江苏呢?
- 籍贯是绍兴,出生地淮安,籍贯这个东东只有中国才有点讲究,其实没啥用的。--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7:26 2005年3月22日 (UTC)
- 只是wiki分类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分类。--Pashan (留言) 17:37 2005年3月22日 (UTC)
- 传统中国习惯,喜欢把人口钉在土地上,不鼓励流动。因此倘若举家移居到别处,入籍当地,理论上是要申请的,未经申请的,理论上还算原籍。至于到底周恩来的祖宗到底有没有办这手续? 这可以是象牙塔内的考究题目,得把他及他祖宗填写过的申请表文档拿来看看才能搞清。(之前我写詹天佑,得知原来詹的祖父原来曾”填表申请”入籍广东,他本人写履历时亦作籍贯广东,因此无可议之处)
- 个人认为,中国传统上讲求宗族关系,亲疏有别。有些人喜欢名人与自己同乡,以此为荣,硬要把名人说成是自己同乡,这种籍贯研究无益。但有时研究历史人物,会发现中国传统政治上在用人,交友各方面都受籍贯影响甚大,这种籍贯研究也并非毫无用处的。例如:孙中山的最亲密战友,革命同志左右手俱是广东人(不一定是粤籍,有些只是广东出生)。我甚至怀疑他们开会时会否讲广东话。Peterpan 17:51 2005年3月22日 (UTC)
这些条目是否应该删掉或专门做个分类?
商业院校和医学系。我倾向于删掉。似乎无更大的意义!玉米^ō^麦兜 07:23 2005年3月23日 (UTC)
关于模版的使用语法
目前模板的使用似乎有两种方法:{{Welcome}}和{{Subst:Welcome}},前一种只是在页面中加入模板名称,显示时翻译成模板内容,而后一种则是在保存时就将模板名称替换为内容,因此再次编辑时会显示模版的内容。目前哪一种方法是正确的,除了正确的使用,另外一个方法是在什么情况下使用?--用心阁(对话页) 07:47 2005年3月23日 (UTC)
- 应该按情况不同使用吧。我大部分时间用前一种,除了欢迎新人是用{{subst:welcome}}。前一种的好处是如果有人修改了template,就可以自动应用到所有文章中。--Formulax 08:21 2005年3月23日 (UTC)
- 欢迎用户其实都差不多,看看en:Wikipedia:Standard user greeting。--zy26 (Talk) 12:03 2005年3月23日 (UTC)
如何输入生僻字?
我想打的一个字在我的电脑字库中怎么也找不到,我该怎么办?彭鹏 12:46 2005年3月23日 (UTC)
--百無一用是書生 (☎) 13:05 2005年3月23日 (UTC)
石添小草兄以前介绍过一个Unicode的编辑工具,好像叫UniPad,记不清了,大家可以到聊天或者互助客栈的历史里面去查找。这个软件我曾经用了一段时间,确实很好用,很多生僻字都可以找到。--Mountain(Talk) 13:14 2005年3月23日 (UTC)
- 我现在用的是 Babelpad 或 Babelmap--Hello World! 14:20 2005年3月23日 (UTC)
谢谢各位,可在下的英文水平不够,看不懂那些网上的文字。——那个字就麻烦各位帮在下找了——这个字是“饣它”,目标在饣它汤。再次感谢。彭鹏
- 我已查电脑编码没有“饣它”字,就连“飠它”字也没有。--Hello World! 13:36 2005年3月25日 (UTC)
- 根据 http://www.lidabaiwei.com/weiyan.htm 好像是“飠它”,估计只有这一个用处。
互助客栈页面太长
互助客栈页面太长,浏览起来不怎么方便,建议分页。第一页为目录就行了。--XXX 14:02 2005年3月23日 (UTC)
- 我这破网,根本打不全这个庞大的网页,10条一分?--zy26 (Talk) 14:06 2005年3月23日 (UTC)
- 现在用的正是一部Pentium II的机,已超过六年历史了。开这个页面勉强可以;修改它真是叫救命。--Hello World! 14:20 2005年3月23日 (UTC)
- 只能按段修改,想改全部还是……--zy26 (Talk) 00:43 2005年3月24日 (UTC)
- 现在用的正是一部Pentium II的机,已超过六年历史了。开这个页面勉强可以;修改它真是叫救命。--Hello World! 14:20 2005年3月23日 (UTC)
错别字
我发现维基系统中的一个错别字: “无法恢复编辑;最后的巩县者是本文的唯一作者。”(巩县者-->贡献者)
请帮忙修改这个错误。向柏霖 16:50 2005年3月25日 (UTC)
维基系统的汉化
我发现现在中文维基的很多功能或者错误报告等还没有被翻译成中文,我觉得系统功能全盘的汉化应该是我们关注的头等大事,应该把
http://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title=Special:Allmessages&variant=zh-cn
上的剩下的英文翻译成中文。由于我对中文的电脑术语不熟悉,希望别人帮忙,提出意见。 除此之外,有一些尚未被解决的问题,例如“Talk”在这个页面上已经被翻译成“讨论”,但是我们看到的仍然是“Talk”,Zhengzhu兄曾经说过,这是个bug,但是我认为,始终要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向柏霖 17:30 2005年3月25日 (UTC)
- 主要是现在每个mediawiki空间都有5个对应,zh-cn,zh-sg,zh-tw,zh-hk,以及zh。但是修改起来比较麻烦,如果修改了一个,其他并不会自动修改。另外,Talk的问题,需要修改相应的.php语言文件才行。中文版早期使用过一段时间中文的名字空间,现在也兼容。例如image:输入图像:也可以做到--百無一用是書生 (☎) 18:04 2005年3月25日 (UTC)
- 我猜想:各书体大部分MediaWiki:空间的页面都可直接引用原zh的翻译,繁简转换会自动转换成用户选择的书体(zh-cn,zh-tw,等)。我刚刚用MediaWiki:Alllogstext/zh-cn作了实验,验证了我的猜想。少数各书体翻译差异很大的页面可以分开翻译。--Zhengzhu 01:22 2005年3月26日 (UTC)
- 另,部分特殊页面由于还没作繁简转换,故也要对各书体分别翻译。-Zhengzhu 01:34 2005年3月26日 (UTC)
- 我猜想:各书体大部分MediaWiki:空间的页面都可直接引用原zh的翻译,繁简转换会自动转换成用户选择的书体(zh-cn,zh-tw,等)。我刚刚用MediaWiki:Alllogstext/zh-cn作了实验,验证了我的猜想。少数各书体翻译差异很大的页面可以分开翻译。--Zhengzhu 01:22 2005年3月26日 (UTC)
乾隆?干隆?
乾隆的“干”字读“qián”,而“干”字没有“qián”音,所以我认为,“干”在这里不能简化为“干”彭鹏
- 可能是服务器端的缓存出问题了。我刷新了一下转换表,好象就好了。-Zhengzhu 03:22 2005年3月26日 (UTC)
大家都来看看这个问题吧,谢谢!
刚才218.175.155.92把各国大学校训放在了删除列表。不知是新手的一个无意小试验还是哪位老手有合理理由觉得确实该删除。所以把这个问题放到这里,望大家讨论。
在此条目末我的编辑操作是“光州大学:青春 开放 活力”,但显示出来的却是“光州大学:青春 开放活力”,把“开放活力”连一块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把它放到文中其他地方还是出现这个问题。文中其他编辑也有一部分出现了这个问题。很奇怪啊,求助! 另外,还是发现了繁简问题!上次是繁体醫學系与简体医学系的不能转换,我还以为是个别情况,这次发现繁体各國大學与简体各国大学也不能转换。说明还有很多地方都存在这个问题特提出。玉米^ō^麦兜 04:53 2005年3月26日 (UTC)
- 1.本条目存在多处NPOV问题需要修改,对于wikipedia什么是外国?台湾问题呢?为什么放在中国下面?大学之间的排序呢?根据什么?--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5:12 2005年3月26日 (UTC)
- 2.如果确实需要加空格,可以用 --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5:14 2005年3月26日 (UTC)
- 3.是因为你的条目中内部链接的繁简转换已经超过50个,剩下的为了减轻服务器负担就不转换了,所以建议如果你方便的话还是使用原条目的文字,原条目是简体就用简体,原条目是正体就用正体。--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5:11 2005年3月26日 (UTC)
- 不是啊,我说的是Category:各国大学的繁简问题啊。比如我用wiki搜索寻找“医学系”,显示“没有文章与搜索项完全匹配,请尝试完整文字搜索。”,而寻找“醫學系”呢,则链接到了相应页面。这应该算是系统bug吧。
另外,对于大学分类,被提出删除的那个版本是没有划分国家的,至于现在这个版本,大家可以按照NPOV进行修改啊。大学的排序应该先按学校类别隔开,再拼音排序吧。玉米^ō^麦兜 05:21 2005年3月26日 (UTC)
- Category也是内部链接啊,而且是放在最下面的,所以就没有把Category:各国大学转换为Category:各国大学,如果你的条目中Category:各国大学放的很靠前,前面没有那么多内部链接,系统会帮你正确转换的。--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05:26 2005年3月26日 (UTC)
为什么有的要加 才能显示空格,而有的不加就可以显示呢?我很奇怪噢!玉米^ō^麦兜 05:41 2005年3月26日 (UTC)
- 是 , nbsp后面有分号的。当连续用多个 时,能制造隔数个空格的效果。--Hello World! 03:54 2005年3月29日 (UTC)
个别条目的命名
有哪个地方可以讨论个别条目应该怎样命名?若果只写在Talk:该条目名的话,恐怕很多人看不到,失去讨论的意义。--Hello World! 07:15 2005年3月26日 (UTC)
- 现在不是有了{{indiscussion|month=月份}}模板吗?--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5:19 2005年3月26日 (UTC)
- 有没有人看的??--Hello World! 10:12 2005年3月27日 (UTC)
- 好像成效不彰。--虎儿 (talk) 16:40 2005年3月27日 (UTC)
- 在Pion未回文之前,我根本不知道{{indiscussion|month=月份}}是用来干什么的。--Hello World! 16:48 2005年3月27日 (UTC)
- 好像成效不彰。--虎儿 (talk) 16:40 2005年3月27日 (UTC)
- 有没有人看的??--Hello World! 10:12 2005年3月27日 (UTC)
我在想或许在那个Wikipedia页面上罗列出目前正在讨论的项目,是不是会更好?--可夫 (talky? click me!) 03:34 2005年3月28日 (UTC)
应否弄一个地方叫“Wikipedia:条目命名讨论”?--Hello World! 09:44 2005年3月28日 (UTC)
- 支持--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20:40 2005年3月28日 (UTC)
- 在Wikipedia talk:命名常规比较好--用心阁(对话页) 09:42 2005年3月30日 (UTC)
图像的修改
求助!我昨天上载了两幅图片(见右),结果发现错了,又把正确的图片覆盖在原文件名上。可是现在显示出来的仍然是错的!但如果不用thumb就是改正后的图片。如何解决?Burea Acupotter'n 10:40 2005年3月26日 (UTC)
- 刷新刷新:http://zh1.bitforum.be.eu.org/w/index.php?title=烷烃&action=purge --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5:14 2005年3月26日 (UTC)
小杨家胡同很奇怪
小杨家胡同条目很奇怪啊,历史记录上面看着特别怪异,而且把后面很多编辑都抹调了,莫非是那次停电的恶果?--雪鸮◎海德薇 (talk) 看看雪鸮 15:41 2005年3月27日 (UTC)
“目录”没有出现
一般次标题多达四个时,系统会自动出现目录,但是在台湾植物特有种列表中,次目录有蕨类、裸子、被子、相关连结、外部链接等五个,却没有自动出现目录。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另外,这个条目的内容非常大,编辑时会出现本页长度达42千位;一些浏览器将无法编辑长过三十二千位的文章....的字样。--KJ 16:07 2005年3月27日 (UTC)
- 因为文中用了好多__NOTOC__,汗-_-!!!,不过看起来__NOTOC__似乎是为了防止双子叶植物那段子标题特别多而特意加的?不过__NOTOC__对整篇都有效,似乎不能禁止一段文字不编入目录XD --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16:44 2005年3月27日 (UTC)
- 删掉__NOTOC__就ok了!谢谢!--KJ 06:24 2005年3月29日 (UTC)
不同语言版本的wiki之间的关系
我是wiki的新手,问个很困惑我的问题,不同语言版本的wiki如何操作? 比如同一个词条“水”,在英文对应的"water"词条上有对应的中文链接,但是反过来就没有,不知道什么原因。 另一个问题就是翻译词条,比如在英文wiki里已经存在的词条,是直接翻译成对应的中文还是重新写一个跟英文词条无关的独立的词条?有没有什么规则?
- 照理说中英文都有的条目就应该有相应的跨语言连接,水也有英文连接,在连接列表的四分之一处左右。关于翻译词条的问题:各个语言基本上是各自发展,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则,当然互相翻译也是充实中文维基的一个很好的办法,尤其是现在还处于初期阶段,极缺各个方面的内容,英文版既然有现成品,何必不拿来用呢 ;)-- ran(留言) 01:50 2005年3月28日 (UTC)
- 如ran已经说的,即有条目应该都有跨语言连接了。若的确没有(或对于新建条目),可用 [[語言代碼:該語言中的條目名]]方式提供此连接,如:[[en:Title]](好像加一个语言就够了,因为机器人会自动补加其他已有版本);若需在文字中连往该条目则在前面加":",如[[:en:Title]],如果不想让语言代码显示在正文中,则在后面再加"|",如[[:en:Title|]]。维基的所有内容都是GNU自由文档,所以可以自由散发或翻译,只要新的版本依旧采纳GNU自由文档协议(参见:Wikipedia:版权信息)。--roc 支持改采UTC+8时间 (中文用字指正) (TALK) 03:23 2005年3月28日 (UTC)
- 我发觉有些版本的维基百科条目,只有某个语言的连结(例如nn只连上了no),却没有连到英文版,即使有机器人也没用。就举我之前看过的Periodic table为例,就有十五种语言的条目没有连结上 (ar, el, fo, gl, ia, ku, la, li, lv, mi, mk, nn, sk, su, wa)。 --Hello World! 03:54 2005年3月29日 (UTC)
Category:北京的大学这个分类似乎不合适
感觉这个名字怪怪的。而且我觉得也没这个必要,和不少类似分类有重复,归入北京教育就可以了。毕竟wiki是百科全书而不是分类手册。玉米^ō^麦兜 11:41 2005年3月28日 (UTC)
- 要不改成“北京高等教育”?--蓝色理想补充每日所需维生素 20:38 2005年3月28日 (UTC)
- 或者北京高等学府。--Formulax 02:28 2005年3月29日 (UTC)
- 为什么奇怪?有Category:中国大学、Category:香港大专院校,为什么就不能有Category:北京的大学?分类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合适的地方找到条目,而不会被大量的信息淹没,因此,如果北京的大学很多,单立分类页面没什么不妥,名字也可以接受啊,主要是与中国大学一致,而有与著名大学北京大学相区分,也可改作北京大专院校--用心阁(对话页) 09:46 2005年3月30日 (UTC)
为什么?有“天文”就没有“地质”??
为什么?有“天文”就没有“地质”??
- 维基百科的条目是靠众人之力而建立的,若果没有某条目的话,尽管自己建,又或者邀请人们一起建 --Hello World! 09:04 2005年3月29日 (UTC)
Wikiportal
许多语言都建立了Wikipedia:Wikiportal,中文版是否也应该建立呢?目前category:语言学和category:数学我们已经有了类似的页面.现在的问题是可不可以让分类只作分类的功能,而另外开设单独的Wikiportal?--百無一用是書生 (☎) 09:27 2005年3月29日 (UTC)
- 我觉得可以耶,而且在目前已有的“兴趣工作小组”为基础之上建立起Wikiportal刚刚好。我去看了看英文版的Wikiportal,似乎Wikiportal的概念就是“主题小首页”的意思,是不是这样呢?--可夫 (talky? click me!) 11:45 2005年3月29日 (UTC)
能不能介绍一下,什么是Wikiportal?--Claire 13:13 2005年3月29日 (UTC)
大家不妨到Wikipedia:主题首页讨论一下--百無一用是書生 (☎) 07:54 2005年3月30日 (UTC)
有关版权和其他问题
各位维基人,大家好!我是ZGW,是这里的新手,首先感谢虎儿对我的提醒,我想请问有关版权的问题,虎儿兄建议我看的有关版权的文章我都看过,恕我笨拙,我未能弄通里面的定义。请问一下我以下做得对不对:
- 我发表一幅图片, 是有关于特色条目《塔》的一个简略的心灵导图(mind map)。 这幅图是我从《塔》这篇文章萃取一些重点单词所制作的。
- 我有意为一些文章制作心灵导图(mind map), 请问对大家有用吗?
--Zgw 2005年3月30日
自己制作的图片当然没有版权问题啦,只是您制作的心灵导图(mind map)我实在不认为适合放到文章里,放到talk倒是比较合适--百無一用是書生 (☎) 11:36 2005年3月30日 (UTC)
感谢两位的回答, 维基百科真是卧虎藏龙啊^_^ --Zgw 11:51 2005年3月30日 (UTC)